自從科舉廢除後,京師大學堂等新學校的招生越發火熱。很多本來已經有功名在身或者有官職在身的人也來“進修”。


    京師大學堂仕學館旁聽員數量越發增多,甚至很多人聽完課就要京師大學堂發畢業證書之類的證明。


    管學大臣張百熙頭痛不已,隻能組織一場考試讓他們知道一下自己的到底幾斤幾兩。


    旁聽員們又一致要求讓李諭參與物理、數學與英文三科的出題閱卷,因為他們覺得隻有他真正懂,生怕自己的真才實學被埋沒。


    參與考試的有不少豪門子弟,比如繼承了李鴻章侯爵之位的李國傑。


    李諭並不知道他們的學業水平如何,於是找西學總教習丁韙良要來了一些他們的日常作業,看完後真是哭笑不得。


    物理以及數學方麵,除了少數幾個,大部分根本達不到初中一年級的水平。


    李諭隻能隨手出了幾道題,結果閱卷時還是頗為無語。


    怎麽形容哪,就好比出題是讓默寫“吳用智取生辰綱”,結果卷子收上來一看,“吳用誓娶郭德綱”?啥玩意!


    典型的答題者都知道自己答得不對,卻又死活想不起正確解法。


    不過這幫人都是些官二代,沒法過多批評,隻能將就著來。


    李國傑看到成績後卻很高興,因為他雖然很小就開始在李鴻章的指示下學習英文和律法,但真正的西方科學較少涉及,所以進入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做了一名旁聽員。


    對他而言,能學會最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已經感覺非常不錯。


    李國傑找到李諭,美滋滋說:“帝師,您閱了我的卷,好歹也是在下的一名老師。”


    李諭苦笑道:“不敢當。”


    “當得當得!”李國傑說,“我請帝師去酒樓喝酒!”


    到了酒樓,李國傑對小二說:“把你們店裏的招牌酒端上來,就是榮和酒坊剛拉到京城的酒。”


    小二說:“侯爺真是消息靈通,我這就給您端上來。”


    酒香撲鼻。


    李國傑說:“帝師快嚐嚐,這款酒風味獨特,喝過一次後我就經常心癢難耐。”


    李諭從味道上就聞出來了:“莫非來自貴州?”


    李國傑很震驚:“帝師莫非也是酒中之友?這款酒隻在此家酒樓少量售賣,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其實就是茅台鎮出產的酒,那股醬香味太好認了。隻是雖然如今茅台酒有了一定名氣,受限於交通,並沒有打開市場。


    目前國內的酒水市場特點就是非常有地域性,每個省市基本隻喝自己地區釀的酒。


    京城匯聚了各地特產,完全是因為地方需要進貢,或者地方官員調任京官後帶過來。


    李諭問道:“李侯爺為什麽不多聽一兩年課程?”


    “我當然知道自己尚且才疏學淺,不過朝廷給了委任狀,我不能在京城繼續待著了,”李國傑拿出調令,“朝廷要我去當蒙古鑲黃旗副都統。”


    這是慈禧念及李鴻章的舊情專門安排的,不然李國傑年紀輕輕,不可能這麽快就爬到高位。


    “真是恭喜!”李諭隨口說。


    李國傑卻不以為意:“切!沒什麽意思,草原上哪有京城自在,再不濟讓我繼續當廣州漢軍副都督也好!今年我就準備運作一番,弄個大使當當,去國外逍遙兩年,要不白瞎學了這麽久外國話。”


    晚清的官場還是那個臭樣子,除了一些關鍵職位,其他的都可以花錢搞到。


    即便是一國大使這種代表國家臉麵的重要外交職位,也可以運作下來。


    後來李國傑就去了比利時當大使,但他哪懂外交。被幾個外國無賴忽悠得天天亂花錢,公款全部花光不說,還欠了3萬多兩白銀。


    富不過三代貌似真的很有道理。


    即便李國傑真當李諭是老師,到了這個年紀,李諭想讓他改,也改不過來了。


    ——


    鳳鈴添了一個閨女,心情非常好,呂碧城又給她放了半年假,於是挑了一天坐上人力車去八大胡同看望自己以前的姐妹們。


    物是人非。


    白天的八大胡同並沒有什麽人光顧,鳳鈴輕車熟路找到了一個姐妹處:“煥香,煥香!”


    叫了兩聲沒人答應。


    “奇了怪!”鳳鈴又去另一個房間喊道,“文琴,文琴!”


    依然沒有人答應。


    直到來到第三個房間,鳳鈴喊道:“彩雲在嗎?”


    “是鳳鈴姐姐?”


    終於有了迴應。


    鳳鈴高興地進屋:“總算找到一個,妹妹們都去哪了?”


    彩雲有些神傷:“還能去哪?她們……”


    鳳鈴見她支支吾吾,於是再次問道:“怎麽迴事?”


    彩雲眼淚瞬間下來:“煥香不小心懷了身孕,被媽媽活活抽打肚子,流掉了,但她的身子骨卻毀了,去年媽媽把她送走了,我也不知道去了哪,更不敢問。”


    鳳鈴如遭雷擊,繼續問道:“文琴哪?”


    彩雲抹著眼淚:“她,她得了楊梅大瘡,活活被頂死在棺材裏了!”


    楊梅大瘡就是梅毒。


    “啊!”鳳鈴感覺手都在顫抖,“怎麽會這樣?”


    彩雲邊擦眼淚邊說:“這種事攤上也是倒黴,媽媽讓她繼續留客。但被發現了,客人生氣得很,叫囂著姑娘有髒病還留客,一定要砸了招牌,媽媽好不容易才平息下來。


    “但自從炸了客,文琴又被一頓打,再也沒能爬起來。


    “媽媽嫌她不能掙錢,要用火鉗子燙爛瘡,但……但文琴沒挺住,昏死了。


    “媽媽把她扔給龜公,悄沒聲釘到棺材要埋了。


    “但當時我們幾個都聽見了,棺材還有聲音,文琴還沒斷氣哪!”


    彩雲說完哭得更厲害。


    鳳鈴心情如墜冰窖,雖然知道入了風塵的女子大部分沒什麽好下場,但也太快了,這才過去沒幾年。


    “還有紫雲哪?”鳳鈴又問。


    彩雲哭著說:“她也長了大瘡,媽媽說帶她去個好地方治,但昨天就出去了,今天還沒有迴來。”


    鳳鈴心知肯定兇多吉少,花柳病如今大家聞之色變。


    和她們比起來,自己不知道幸運多少倍。


    彩雲看她穿著很好,生活境況不錯,繼續問道:“鳳鈴姐姐,你家主子是懂洋人學問的,有沒有什麽辦法?”


    鳳鈴苦澀地搖了搖頭,雖然她不懂多少科學,但知道梅毒沒治。


    當初老爺能搬進榮府,就是因為榮家公子染上梅毒,慌忙跑去關外,本來宅子都租不出去。


    鳳鈴隻能說:“隻求下輩子去個好人家,千萬不要這麽命苦了。”


    兩人抱著痛哭,半晌後,孩子也哭了起來。


    兩人忙擦了擦眼淚,去逗孩子。


    彩雲羨慕極了:“你還能有個好人家嫁了,孩子以後能叫你一聲媽。”


    妓院規矩,姑娘生了孩子,孩子以後隻能稱其為姐,不能叫媽。


    離開八大胡同時,鳳鈴的眼淚就沒有停過。


    拉車的趙謙也不住唏噓,腳步不禁加快,想要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到了民國後,八大胡同的大部分煙花女子甚至比清末時期還要淒慘。


    那些鶯紅燕綠的故事隻發生在最高端的幾個清倌人身上。


    或者一個女子本身有點心機和能力,就像浮浮沉沉的賽金花,才能勉強闖出一片天。


    ——


    李諭與李國傑吃完飯,來到了前門大街上,突然一個美國人迎了過來。


    “李諭先生,太巧了,在這看見你,我有一樣新的專利構思,希望你能幫我看一下。”


    李諭沒有拒絕,展開他的圖紙,是一種關於汽車倒擋的設計,李諭直接指出其中問題所在:“雖然看著可行,但無法與前進擋有效結合,汽車空間有限,不可能專門設置一套倒擋係統。迴去繼續改進吧。”


    美國人竟然很聽話:“多謝院士先生指教,我這就迴去改。”


    整個過程持續了不到十分鍾。


    李國傑驚訝道:“不愧是帝師,竟然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地點評洋人!我記得這個美國人是教會學校的一位著名講師。”


    “隻能說明教會學校還需繼續提高師資水平,”李諭隨口說,“也可能是他沒有看到過如今汽車發展到了什麽樣子,自己閉門造車,其實已經落後當下設計好幾代。”


    李國傑不明覺厲:“老師厲害!”


    “別,我可不是你老師。”李諭笑道。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人都非常渴望獲得洋人的認可,尤其是大名鼎鼎的洋人。


    即便是山西王閻錫山,曾經隻是短暫見過一次泰戈爾,迴頭就大肆吹噓炫耀。


    而李諭接觸到的,已經是如今科學界最頂尖的人,都不用自己宣揚,報紙都會把他吹上天。


    借著李諭的名氣,諾貝爾獎也更早進入了中國,讓廣大國人更深入地了解。


    《申報》以及《大公報》繼續邀請李諭寫一篇關於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文章。


    《申報》財大氣粗,給的價碼很高,一篇文章就50銀圓;《大公報》則隻能給20銀圓。


    不過李諭還是得給夫人麵子,所以選擇給《大公報》投稿。


    去年的諾獎值得大書特書,尤其物理學獎獲得者是發現電子的湯姆遜。


    這就是風向標,諾獎的態度一直在往原子論的方向上帶。


    電子的發現更讓微觀物理學成了一個大熱門。


    化學獎的獲得者莫瓦桑比較悲壯。這年代搞化學的難免要接觸有毒化合物,更麻煩的是很多時候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有沒有毒。


    莫瓦桑為了用砷化物製造單質氟,不幸砷中毒。


    他去年剛剛拿了諾獎,今年就撒手人寰。


    生理學獎的獲得者卡米洛則開創了神經元學說,對於研究神經學有很大幫助。


    這個學說有必要多提一嘴,因為人類對於腦科學的研究非常緩慢,明顯滯後於其他學科,即便到了李諭穿越前,也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困難。


    而且關於包科學,還有一個一直以來非常困擾醫學界的疾病——精神病。


    精神病的研究此後成了醫學史上的一個難以抹去的汙點,諾獎都在這上麵栽了大跟頭。


    不僅西洋各國,國內此時對精神病也無所適從。


    反正此後這上麵還有不少要說道的。


    至於文學獎與和平獎,分別授予了意大利詩人卡爾杜齊和調停了日俄戰爭的老羅斯福。


    李諭大體介紹了每個人的生平以及貢獻。


    尤其對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獎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講述,考慮到國內讀者的科學素養還比較低,所以李諭做了很多解釋,導致文章寫得挺長。


    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起碼讓很多人對科學產生了濃重興趣。


    二十世紀初是科學大爆炸的時代,而且是各個領域都在突飛猛進,隻要精心研究,肯定有一些優秀的國內科學家能做出更大的成績。


    此後民國時期對大學教授又極為重視,科研條件雖然不如國外,但起碼科研環境還算可以。


    希望大大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