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其實挺重視這所設立在上海的醫學院,教授就派了六七個,分別教導不同專業。


    哈佛代表埃德華茲帶來了在美國籌集的部分資金,按照哈佛方麵的規劃,每年提供2.5萬美元。


    這些顯然不夠,埃德華茲拿給了李諭預算單,每年還需要五千美元以上,窟窿就由李諭補上。


    但五年之後,美國方麵的資金就會斷了,因為那時候正好一戰發生,美國的很多政策發生了變動。


    哈佛上海醫學院之所以在曆史上如同曇花一現,與資金斷裂關係很大。


    不過那時候李諭就可以把這所學校收下,並入自己建的大學中。


    當然了,資金問題屆時就要全由李諭解決。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影響保證不與哈佛斷了教學往來。


    學校的位置也能保證相對長時間內不會被軍閥之間的戰事所波及。


    ——


    由於第一次對日銷售方便麵、味精等日用品初見成效,上海日清公司總代理王一亭再次找上李諭,同時來的還有上海醬園業巨子張逸雲。


    李諭之前都與他們見過麵。


    寒暄過後,王一亭道:“老夫經商多年,打交道最多的外國人就是日本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除絲綢、茶葉、瓷器外,如此方便打開日本市場的產品。”


    以後賺日本人錢,打亂日本商業節奏的事還有得是。


    李諭說:“方便麵初期價格太高,還是部隊采購為主,不過味精目前在京津地區的銷售非常好。”


    張逸雲說:“等帝師在上海建好廠生產,輻射江浙,銷量會更廣。”


    李諭此前會麵就與他們提到過,隻不過一直沒有時間落實,現在也該加速推進了。


    王一亭說:“我認識上海商會的會長還有許多江浙商人,隻要想做,很容易辦起來,關鍵還得有帝師的技術。”


    李諭說:“技術的問題不用擔心,隻要是惠及百姓,讓大家每天的口味稍微好一點即可。”


    門外突然出來一個聲音:“帝師講話果然不像一個商人。”


    王一亭看向外麵,說:“洽卿來了。”


    到的是虞洽卿,即後來民國初期著名的江浙財團代表人物。


    蔣校長前期做大做強離不開江浙財團支持,隻是後來扶持了四大家族後,江浙財團淪為了四大家族的附庸。


    虞洽卿目前已經是個有錢的大商人,實話說他經商的頭腦很好,絕不比上海灘的那幾個猶太富商差,隻不過哈同和沙遜的背後的英國有點厲害而已。


    李諭肯定知道虞洽卿此人。


    虞洽卿撩起裙擺進屋後,繼續說:“帝師啊,做買賣不是這麽做的。我之前就覺得奇怪,帝師能在美國把工廠開那麽大,按說是個鬼精鬼精之人;可看報紙發現帝師其實是個做學問的,搞的還是洋人的科學,難得很,但再怎麽說也是做學問。所以我覺得帝師會不會是個儒商?但看最近之做法,又不像儒商,倒像個搞慈善的,你說奇不奇怪?”


    王一亭說:“洽卿,這你就不懂了吧,這叫大象無形。”


    虞洽卿拱拱手說:“我是看不懂。”


    李諭笑道:“百姓太苦,我本來就沒想賺國人的錢,所以才……”


    “慢著!”虞洽卿抬起手打斷道,“帝師,商人如果連錢都不賺,那還叫什麽商人?如果賺不了錢,怎麽周轉運營,怎麽擴大生產?就算做慈善,也不應如此。”


    李諭說:“利潤當然有,因為對內銷售與對日銷售並不是一個價格。”


    虞洽卿說:“我看過報道,即便主要通過對日銷售賺錢,但價格還是太低。”


    李諭說:“薄利多銷嘛。”


    虞洽卿說:“稍微加點也無妨,隻要加不到一成,利潤就可以大幅提升。”


    “我考慮的不僅如此,”李諭說,“隻有利潤夠低,在市場上能夠被普通消費者接受,日本人才不會想到自己生產,而是隻購買我們的產品。”


    “哦!”虞洽卿摩挲了一下手掌,旋即說,“原來如此!帝師果然是大智若愚,在下反倒大愚若智了,抱歉,抱歉!”


    李諭的做法是典型的居高臨下,不需要什麽商業謀略,就靠超前的理念領先對方,這種差距不是一些陰謀詭計就能夠快速彌補的。


    薄利多銷當然不是為了讓日本人受惠。這和後世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經營策略一個道理,他們已經把可樂的利潤壓到最低,幾乎接近成本,這樣別人就無法投資進入這個產業與他們競爭。


    李諭仗著手裏有專利,不給日本人方便使用,所以在專利保護期內,日本國生產的產品價格絕不會比自己低。


    如此一來,國內大規模生產,還能帶動起上下遊許多國內民族產業發展,一舉多得。


    王一亭說:“我就說吧,洽卿,你千萬不要看帝師年輕,就小瞧了他。”


    “是在下疏忽了,”虞洽卿說,“但幾位提到的在上海設廠並銷往日本一事,在下倒是有點參與的想法。”


    王一亭並沒有阻攔:“人多力量大。”


    虞洽卿早年在當外國人買辦賺了第一桶金後,就搞了多年航運業。目前的業務雖然多是上海-寧波兩地的客運,但總歸是有航運企業管理經驗。


    虞洽卿問向李諭:“帝師可否接受?”


    李諭隨口道:“貿易上的事情我基本托付給了王董事,他答應就沒有問題。”


    虞洽卿高興道:“再好不過!”


    虞洽卿這人評價挺複雜,有些兩極化,很多人罵他是洋人走狗,後來風評似乎又有點轉好。


    主要他做的事挺怪,風評差主要是他抗戰期間發國難財。但這家夥的確幫助了抗戰,比如他從東南亞運過來免稅大米,就是以低價銷售;隻不過在轉運的同時他還夾帶了一些高價貨物銷售。


    哪怕做正麵的事,也不忘了順路賺點錢,忍不住要發點國難財……


    是一個典型的商人。


    王一亭對他說:“洽卿,你的船公司賬上資金充裕,何不買上一條船,專門跑上海到橫濱的貿易。”


    虞洽卿笑道:“我這三瓜兩棗您原來早就知道了。”


    王一亭說:“上百萬的股本,這麽大的事兒我能不曉得?”


    虞洽卿與此前提到的斯坦福在這一點上很像,都是空手套白狼。


    本來上海-寧波的客運線市場已經飽和,虞洽卿硬生生殺了進去,靠著江浙商人的支持把洋人的船運公司擠出去了。


    他招募的股本,大部分錢都是江浙商人出的,虞洽卿有點像個中間人,但好處吃得恰好最大。


    虞洽卿說:“如果有利可圖,王董事覺得我會不買?”


    王一亭笑罵道:“那你不能再買舊船!還不如找福建馬尾船廠下個訂單。”


    虞洽卿滿口答應:“大事上我不會糊塗,絕不會出錯。”


    虞洽卿能在上海-寧波客運線這個紅海市場屹立到最後,靠的一方麵是江浙、上海兩地乘客的愛國情懷,再就是低價策略。


    一開始英國公司太古的客輪一趟收費1元錢,虞洽卿直接5角。


    後來洋人頂不住,也降到5角,同時他們的船上條件更好。


    但虞洽卿緊接著降到成本以下的3角。


    然後洋人也跟進降價到2角5分,想要幹掉虞洽卿。


    不過虞洽卿早就找到了江浙財團,大家同仇敵愾,不僅價格便宜,還補貼毛巾之類的小物品,同時船員態度比洋人的船員也好。


    太古等公司最終不得不退出了競爭。


    ——其實大家都經曆過這種商戰,當年某滴、某團不就是靠這種方式奠定江湖地位,然後贏者通吃。


    虞洽卿竟提前一百年上演了互聯網思維模式。


    經此一戰,虞洽卿聲名大噪,再進行船公司擴張,籌集資本時江浙商人更加踴躍,沒多久就達到200萬之巨。


    而在這期間,虞洽卿幾乎沒怎麽用自己的錢。


    不過就算王一亭讓他買新船,以虞洽卿的風格,很可能還會買舊船,然後修繕。


    王一亭估計能猜到,但想著隻要船的運營沒問題就算了,畢竟船公司在他掌握之中。


    虞洽卿說:“王董事與張董事負責在上海買地建廠生產,帝師負責出技術,我幫著轉銷,強強合作,妙哉妙哉!今天必須痛飲幾杯,在下設宴,大家務必賞個臉。”


    反正到了飯點,大家就在他安排下來到飯店。


    王一亭同時叫來了上海商會目前的會長周晉鑣(現在還不叫上海商會,不過為了方便,就這麽叫吧,其實一迴事)。


    周晉鑣自然支持民族企業,沒什麽好說的。


    他高興道:“在場都是好男兒,我等商人就應有不輸洋人之勇氣!”


    眾人共同舉杯而盡。


    虞洽卿卻歎道:“還是洋人賺錢多。”


    王一亭鄙夷道:“你說沙遜洋行?他們賺的多是不義之財,鴉片都能當作貿易!”


    周晉鑣又說:“如今剛剛舉辦完萬國禁煙大會,鴉片已經沒有前景。”


    虞洽卿道:“但沙遜家族早就知道了消息,囤積了大量鴉片。我甚至懷疑,通過禁煙條約,也是他們策劃的,好拿鴉片賺最後一筆。”


    李諭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沙遜家族是靠著英國的支持發展起來,萬國禁煙大會英國又是關鍵參與方,肯定知道關鍵條款,提前透露給了沙遜家族。


    沙遜家族也明白鴉片貿易幹不長了,背後的大靠山英國多年前開始衰落,堂堂日不落帝國竟然在小小的布爾戰爭折戟。


    而且在南非打工的一個叫做甘地的突然領導起了什麽“非暴力不合作”,已經影響到了印度國內。英國人自己都蒙了,這是啥新鮮套路?


    印度的罌粟種植園產量實打實在下滑,猶太人想在印度買到便宜鴉片越發不容易。


    總之,英國基本已經無力罩著沙遜家族的販毒業務。


    但沙遜家族不可能放棄鴉片這個利潤巨大的市場,禁煙條約讓他們從海外買鴉片變得困難,但他們提前囤積了大量鴉片在上海租界,不再給各地代理商發貨。然後大肆放出流言,聲稱接下來鴉片將會緊缺。


    這一舉動成功讓鴉片價格迅速飆升。


    沙遜洋行等鴉片價格飆升到一定高價時,就會放一批貨出來。


    然後等待下一個新高價格出來,周而複始,直到1917年才結束。


    短短幾年,沙遜主營的一個鴉片品種就瘋漲了五六倍。


    可謂吸幹鴉片貿易最後一滴血。


    所以在開完禁煙大會後,愛德華·沙遜與艾琳·羅斯柴爾德夫婦倆人還與李諭交談甚歡,絲毫沒有什麽緊張情緒。


    李諭道:“隻能寄希望於卷煙市場擠走鴉片市場。”


    “有道理!”虞洽卿說,“我們也在江浙建立卷煙廠,還有福建雲南廣西,大片便宜的地可以用。”


    虞和欽說著說著就開始憧憬起美好藍圖。


    王一亭說:“不要忘了還有貨運一事。”


    虞洽卿笑道:“當然!但建煙廠的確不失為一條妙計。”


    王一亭說:“就怕還會落下東亞病夫之把柄。”


    虞洽卿直接問李諭:“帝師,你是最懂科學的,你來說,卷煙危害如何?”


    李諭說:“卷煙對身體也有危害,隻能說比之鴉片小之又小,而且洋人也多有吸煙者。”


    “這不就結了!”虞洽卿說,“王董事,你不要有這麽多顧慮嘛!”


    王一亭說:“但我們要提前聲明卷煙之危害。”


    虞洽卿說:“總不能讓我們在煙盒寫上卷煙危害身體吧?”


    王一亭說:“未嚐不可。”


    虞洽卿哈哈一笑:“王董事,您也要來一招大智若愚嘛?這樣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更加吸引人,說的我現在就想買幾包吸一下。”


    虞洽卿又轉念一想:“真是一條妙計!是我慢了半拍。”


    王一亭說:“隻要是能夠先趕走鴉片,付出點代價在所難免。”


    虞洽卿說:“聽說現在建煙廠的多是北洋之人,周會長,你與盛宣懷大人有私交,向他詢問一下建煙廠可有什麽避諱之處,千萬不要有什麽差池。”


    周晉鑣說:“我會專程拜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