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到天津,肯定要去看一看馮如的飛機廠。


    讓李諭倍感意外的是,馮如已經提前完成了客載機的研製,或許是得益於從歐洲挖來的幾名飛機技師,讓他的進度大大超前。


    馮如興奮地帶著李諭參觀:“這款飛機使用了歐洲比較先進的全金屬應力蒙皮技術,張臂式下單翼布局。所有波紋板的波紋方向都沿飛行方向,以減少機體阻力,全機流線型非常良好。內部機組成員2人,可搭乘4名乘客,最大航程900公裏。”


    這個數據與德國的容克斯飛機很接近。


    李諭還是感覺不可思議:“僅僅一年時間,竟然就可以做出來。”


    一名法國技師說:“李諭院士,這並不困難,所有的技術都是現成的,我們隻需要按部就班。”


    李諭繞著飛機轉了一圈,它和後世的飛機不可同日而語,就像個小型機。


    李諭看到機身上的幾個字:“海東青,這是它的代號?”


    馮如點點頭:“我起的,海東青是天上的雄鷹,而且它來自東北密林,寓意收複之心。”


    “非常好!”李諭讚道,然後詢問,“飛行調試還需要多久?”


    “大概兩個月。”馮如說。


    “務必注意安全。”李諭似乎每次都要強調這個問題。


    馮如自信道:“我們已經完成了試飛,十分成功,再花兩個月調試就是為了保險起見。”


    李諭說:“小心駛得萬年船,民航不同於軍用,非常忌諱出事故。”


    李諭不敢給馮如施加太大壓力,就技術層麵上講,馮如並不差,而且還有很多有經驗的歐美工程師。但產能沒法抱太大希望,國內的供應鏈太薄弱,隻能維持非常基礎的生產規模。


    但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錯。


    ——


    暫別天津,李諭迴到京城,先去看看最近一屆留美學生的出洋事務。


    這屆留學生中非常知名的有葉企孫、李濟等。


    葉企孫不用過多介紹,清華大學物理係創始人,帶出了許多物理學家。


    李濟同樣很厲害,不過他後來轉到了文史方向,取得的成果很顯著,比如最早進行了殷墟考古,讓商代研究提升了一個層次。


    李濟指著一個沒見過的麵孔問道:“那人是誰,怎麽也來了?”


    葉企孫說:“今天來會堂的學生,自然是要留美的。”


    李濟問:“你認識?”


    葉企孫說:“他去年剛拿了李諭院士主持的數學競賽一等獎,特批準予赴美留學。”


    “原來不是清華的學生。”李濟說。


    葉企孫搖搖頭:“不是。”


    李濟很好奇:“做出什麽題,能直接獲得留美資格?這樣也太舒服了,我可是在清華學校念了整整八年。”


    “難度蠻大的,”葉企孫在包中取出一個筆記本,“院士先生出的題目非常經典,我專門記了下來,你瞧一瞧。”


    李濟端起本子,是個平麵幾何以及三角函數的問題,上麵畫著一個三角形,還有角平分線,題幹隻有短短兩行。


    他沉思了幾分鍾,頹然道:“毫無思路。”


    葉企孫笑道:“我解了出來,但時間遠超規定的限額。而且它僅僅是試卷中最簡單的一道。”


    “這是最簡單的?!”李濟咋舌道。


    “剩下的還要看嗎?”葉企孫問。


    “饒了我吧!”李濟連忙擺擺手,“對了,你還沒說,他叫什麽,哪裏人?”


    葉企孫說:“楊武之,安徽鳳陽人。”


    “還是老朱家和老段家的同鄉,”李濟說,“要是能解出這些題,確實夠留美資格。”


    李諭出的題目難度不低,大多是後世數學競賽、物理競賽原題,選拔性非常強。


    人齊後,李諭照例給他們每人先發了一本關於留學注意事項的小冊子,然後說:“船上多看看,冊子最後有個電話號碼,在美國遇到困難時可以撥打,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另外,剛去的第一年盡量低調,多學習,不要參加遊行。”


    葉企孫問:“美國人也愛遊行?”


    “現在不是搞征兵嘛。”李諭說。


    “那我們沒興趣,征兵也是征他們本國人。”李濟說。


    李諭又說:“還有就是,如果身體不舒服,一定及時就醫。”


    葉企孫說:“我們天天鍛煉身體,哪會得病。”


    李諭嚴肅告誡:“畢竟跨了大洲,說不定就會水土不服。”


    說完後,校長周詒春又講了一些常規注意事項,然後便準備散場,楊武之卻突然說:“校長,根據我的計算,美國物價飛漲,每個月60美元的生活費或許不夠,能不能提升一些?”


    葉企孫和李濟聽後,立刻暗自竊喜,這話他們早就想說。


    周詒春轉身問李諭:“院士先生,美國的物價果真如此不穩定?”


    李諭說:“是的,自從一戰以來,大量發行公債,美國國內麵臨巨大的通脹壓力,物價上漲很多。”


    “我明白了,”周詒春迴頭對學生說,“我會聯絡校董會,將這件事盡快落實!”


    葉企孫等人高聲歡唿,心中對這個幫他們爭取權益的外校生印象更好了。


    如果沒有李諭幹預,楊武之留學的時間還要晚上好幾年,但早點肯定好處更多。


    等學生走後,周詒春對李諭說:“疏才兄,我可能要辭職了。”


    “辭職?”李諭訝道,“為什麽?”


    周詒春說:“清華學校的工作繁重,最近越來越覺得身體吃不消,我想放鬆放鬆。疏才兄放心,下一任校長絕對做得比我好。”


    “的確辛苦!”李諭說,“以後我們能合作的地方還有很多。”


    周詒春說:“這是當然。”


    兩人說話間,梁啟超散著步走了過來,打招唿道:“疏才兄弟。”


    李諭道:“任公,你什麽時候迴的京城?”


    “沒幾天,”梁啟超說,“咱們別在這聊了,去我家,我弄來了幾瓶上好的黃酒,正好給周校長送行。”


    李諭笑道:“走!任公的酒必須蹭!”


    黃酒溫著喝味道很不錯,李諭品了一杯後問道:“任公不再擔任官職,現在每天忙些什麽?”


    “著書立說,”梁啟超從旁邊的桌子拿過來一打書稿,“我現在每天早上起床吃過飯後就開始寫這本《中國通史》,迴歸做學問的感覺實在是好,輕鬆愜意!繞了一大圈,還是迴到了疏才你的路子上。”


    “通史?”李諭稍微翻了翻,“難度不低呀。”


    梁啟超說:“完成它後,我還有寫世界通史的想法,隻不過這項工作難度大了許多,最少要準備十年。”


    李諭笑道:“在這個時局之下,靜心十年很難做到。”


    “要先學習、見識一下,等歐洲大戰結束,我就去趟歐洲,看看千瘡百孔後的英法德各國。”梁啟超說。


    “任公選的時間點似乎不太妥。”周詒春說。


    “很妥當,那時才能見到歐洲真正的麵貌,”梁啟超說,“隻是不知大戰何時結束。最近看新聞,俄國一個堂堂列強大國,為了停戰竟然簽了一個恥辱到極點的合約。不知道德國會不會因此喘過一口氣來。”


    一戰剛開始時,梁啟超覺得德國會贏,後來發生了一點轉變,而現在時局又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李諭說:“李中堂要是看到俄國與德國的《布列斯特條約》,說不定會覺得自己簽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太溫柔了。”


    周詒春疑惑道:“那要達到怎樣的程度?”


    李諭說:“簡單說,俄國答應割讓上百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幾乎相當於六七個山東省,並且這些領土大都是人口密集的沃土,人口損失將超過四成,工業和煤鐵資源的損失更將超過一半。”


    周詒春唏噓道:“我多少懂點世界曆史,這樣不就把曆代沙皇數百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成果全都拱手送了出去?”


    “這才是真正的城下之盟,屈辱外交,”梁啟超慨歎道,“德國沒了東線顧慮,西線的英法就要承擔更大的壓力了。”


    周詒春驚道:“咱們剛剛對德宣戰,德國該不會馬上就要占據優勢了吧?”


    這是個相當嚴峻的問題,要是德國真贏了,脆弱的民國政府很難承擔列強的怒火,山東說不定還要成德國的勢力範圍。


    梁啟超無奈道:“隻能希望協約國獲勝。”


    列寧頂著巨大壓力簽訂的極度喪權辱國的《布列斯特條約》,在布爾什維克內部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比如另一位蘇俄大佬托洛茨基主張“不戰不和”。反正美國已經加入,德國的失敗幾乎已成定局,到時候俄國就能以戰勝國的身份拿到很多好處。隻不過托洛茨基在與德國談判時過早暴露了這種意圖,德國知道蘇俄底牌後有恃無恐。最終反而促使德國逼迫蘇聯簽訂該條約。


    還有一派是布哈林,他主張繼續戰爭。不過這個想法顯然更無法做到。


    最後因為德國的猛攻、外交談判的重大失誤,蘇俄被迫簽訂了《布列斯特條約》。


    至於蘇俄簽訂該條約的最大目的,即有沒有達到停戰並讓新生的政權獲得喘息的時間?


    很可惜,並沒有。


    簽訂條約後,德國沒有從東線撤軍,而是繼續猛攻,強迫蘇俄簽訂了更多後續不平等條約,比如巨額賠款。


    蘇俄沒得選。


    有個關於《布列斯特和約》很好的比喻:十月革命就像一個饑腸轆轆的乞丐得到了一個麵包。列寧的方案是偷偷摸摸躲在廁所裏吃,托洛茨基的方案是光明正大地吃,布哈林的方案是跑到其他乞丐麵前炫耀著吃。於旁人看來,或許托洛茨基的選擇是最為合理的方式,但設身處地去想,列寧的方案或許才是一個理性的人會作出的選擇。


    結果則是新生的蘇聯運氣不錯,美國參戰以及更加恐怖的西班牙大流感讓德國被迫投降。


    僅僅兩天後,蘇俄就單方麵宣布廢除《布列斯特條約》,同時派兵收複了大部分割地,賠款更是不了了之。


    至此,條約內容實際上成為一紙空文。


    知道結果的李諭一點都不慌:“新生俄國代表了世界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雖然停戰招致了協約國的極大不滿,不過以後的世界可能會因此更有意思。”


    “但願吧。”梁啟超說。


    “咚咚咚!”


    敲門聲響起。


    進來的是張君勱,他抱拳道:“抱歉,打擾任公了。”


    梁啟超知道一戰爆發時張君勱就在歐洲,正好和他聊一聊,“士林(張君勱字)進來坐。”


    張君勱身後還有一個大學生模樣的青年。


    坐下後,張君勱卻不想聊歐洲的事情,指著那個青年說:“任公,這是在下的外甥,叫做徐誌摩,一定要讓我帶他來見您。”


    “為什麽要見我?”梁啟超看了一眼這個清秀的大學生。


    “誌摩想拜您為師,”張君勱說,立刻多補充幾句,“誌摩在北大念書,是位新文化運動的支持者,而且有誌於求學,人更是極為聰慧。”


    梁啟超是大忙人,不是很想收徒,於是問道:“孩子,你覺得我一定會收下你嗎?”


    徐誌摩聽出梁啟超話中婉拒的意思,說道:“梁先生,我覺得您應該收我為徒!”


    梁啟超問:“那你說說,為什麽我應該收下你?”


    徐誌摩說:“早晨的天空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太陽不僅自己發光,還照亮了身邊的雲朵,讓雲朵成為彩霞,所以天空才特別美麗。您是太陽,我是雲朵,您對我應該也是這樣,您收我為徒,用您的才華來教導我,我也就能和您一起讓這個世界更加色彩斑斕,所以您這個胸懷天下的人怎麽會拒絕讓這個世界更加色彩斑斕呢?”


    梁啟超聽了哈哈大笑:“這麽說,我要是不收你,就是讓這個世界黯淡無光,罪過不小嘍。好吧,正好疏才也在,你做個見證,今天我就收徐誌摩為徒。”


    徐誌摩大喜,立馬跪下磕了三個頭。


    張君勱則拿出早已備好的拜師禮,恭敬奉上。


    李諭感覺挺有趣:此時13歲的林徽因和14歲的陸小曼都在北京讀書,而且距離一點都不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