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家後沒幾天,段祺瑞又派另一名心腹靳雲鵬專門找上李諭。


    靳雲鵬是段祺瑞“四大金剛”之一,有點斜眼,見到李諭後拱手道:“院士先生,久仰久仰!”


    李諭隨口迴道:“靳將軍好。”


    靳雲鵬開門見山說:“總理讓我專門過來與院士先生商量商量飛機航線的事情。”


    “段總理的消息很靈通嘛。”李諭說。


    靳雲鵬說:“幾天前,段總理見了美國公使芮恩施,提到您想聯合美商成立一家航空公司。您說巧不巧,我們正好也建立了籌辦航空事宜處,想著如何推進航空事務。”


    李諭確實想聯合老美成立這家民營航空公司,仍舊屬於無可奈何。民國官場太不穩定,總理總統啥的沒幾個能堅持一年,地方軍閥勢力又錯綜複雜,胃口大還辦不了事;等到北伐勝利後,民間資本在四大官僚資本麵前更是如同待宰羔羊。


    官場深如海,最好和他們不要有太多接觸,後來劉鴻生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偌大產業差點被宋子文設計吞掉。


    既然不想和官場打交道,就隻能選擇洋人,以避免未來的覆轍。


    李諭說:“原來如此,芮公使或許是從花旗銀行獲悉,我們正在準備階段。”


    “既然大家都在準備,提前相互通個氣,以後能省很多麻煩,您說是不是。”靳雲鵬說。


    “也好,”李諭想了想,將來北洋政府肯定要對航線進行管理,於是問,“靳將軍剛才說的航空事宜處,歸軍政部管轄,還是交通部管轄?”


    靳雲鵬一愣,旋即說:“當然隸屬在軍政部之下。大家有目共睹,歐洲戰場上,飛機已經成了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


    李諭說:“民航呢?我指的是,專門運送普通人、如同火車一樣的民航。”


    靳雲鵬說:“段總理認為,民航業務歸在航空事宜處,航空事宜處隸屬軍政部,民航業務自然也是如此。”


    李諭很難左右他們的決定,估計背後還牽扯出一些派係之爭。現在民國政壇上規模大的有研究係、交通係以及馬上成為國會最大勢力的安福係。


    所謂安福係,就是段祺瑞委派徐樹錚組織的“安福俱樂部”,以競爭幾個月後的選舉,辦公地點在安福胡同,就取了這個名字。


    安福係自然不想讓太多權力落到交通係手中。


    李諭隻能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不影響民航業務的開展就好。”


    “當然不會,”靳雲鵬笑道,“我們還聽說,閣下在天津的飛機廠已經造出了民航專用飛機。”


    “連這個都知道?”李諭說。


    “試飛的時候那麽大動靜,半個天津估計都看到了。”靳雲鵬說。


    “效果竟然這麽好,看來下一步宣傳的時候就得讓飛機親自出馬,”李諭說,“這款飛機的航程比較可觀,達到了九百公裏,從京城去天津、沈陽、青島、濟南都輕輕鬆鬆。每隔幾百公裏選擇一些城市建立預備站後,飛機可以遠達上海。再中轉兩次,甚至能到廣州。”


    “算起來,一天就能直達南北?”靳雲鵬問。


    “差不多吧,”李諭說,“巡航速度起碼能達到每小時一百四五十公裏。”


    靳雲鵬嘖嘖稱奇:“真是不敢相信。”


    李諭說:“至於預備站、中轉航空站,就需要航空事宜處來操作了。”


    “隻是小小航站,下麵估計求著要建。”靳雲鵬並不擔心。


    反正這時候的航站極其簡單,隻要地麵夠平夠結實就行,至於什麽信號指示燈、無線電聯絡、空中指揮,還全都木有。


    ——


    兩個月後,馮如親自駕駛飛機執飛第一條航線:北京至天津。


    李諭充作另一名機組成員,四名乘客都不簡單:靳雲鵬、徐樹錚、黎元洪以及記者邵飄萍。


    天津的機場滿滿都是觀眾。


    他們四個全是頭一次上天,黎元洪在飛機上很慌張,耳朵巨大的壓力讓他以為自己聾了。


    下了飛機,李諭教給他閉氣股耳膜後,才慢慢緩過來。


    “為什麽不早說!”黎元洪心有餘悸。


    李諭無語道:“我強調了至少三次,但你們當時的注意力都在飛機身上,根本沒聽進去。”


    黎元洪尷尬地咳嗽了一聲:“我還以為隻是隨便說說,嚇唬人的。”


    邵飄萍坐了一趟飛機激動異常,非常想再借著試飛的機會嚐試嚐試北京至上海的遠途旅程。


    北洋方麵已經在濟南、徐州、南京設立了中間航站,專門就是為了這條航線。


    他拍好照片,拿著小本本追著李諭詢問飛機的各項參數,以便寫成今天的新聞通稿。


    “據馮如機長所說,飛機隸屬新成立的遠亞航空公司,也是您控股?”邵飄萍問。


    “我是股東之一,大股東還有花旗銀行、鹽業銀行、天津總商會。”李諭說。


    邵飄萍在本子上寫下,說:“隻要不再是美孚那樣的外商獨資就好,還有鹽業銀行、天津總商會入股,已經令人倍感欣慰。”


    李諭說:“我給這種公司取名為合資企業,我的大部分企業都是這種模式。”


    “我明白,”邵飄萍邊寫邊說,“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吸引洋人的資本再正常不過。”


    邵飄萍的報道讓飛機開通航線的事情瞬間火遍全國,但光這樣遠遠不夠,李諭和馮如沒多久就駕駛客機從京城飛往了上海。


    有了上次鋪墊,效果更加拔群。


    在這個國人普遍缺乏自信的時代,絕對稱得上大新聞,李諭和馮如的名字越發響亮。


    各國公使參讚看得目瞪口呆,他們震驚於落後的中國竟然第一個開通了這麽長的航線。


    飛機票價定得很高,一張接近兩百大洋,——確實沒辦法,國內石油全靠進口,燃料的成本就不低,更別提稀少的飛行員和各種地勤支出。


    但訂票的人依舊多到需要排隊一兩個月。


    老外裏最激動的要數小鬼子,三菱副總岩崎小彌太與第一代特務頭子青木宣純立馬找到李諭,詢問能不能開通北京-奉天(沈陽)-漢城-京都-東京的跨國航線。


    李諭笑道:“岩崎先生的飛艇項目正火熱,怎麽又來研究飛機?”


    岩崎小彌太說:“飛艇在日本國內挺受歡迎,可惜慢了點。”


    “岩崎先生沒去過法國嗎,有錢人要的就是高品質的慢生活。”李諭假惺惺地吹噓道。


    “話是這麽說,但如果是緊急事態,有錢人也能急成熱鍋上的螞蟻。”岩崎小彌太說。


    李諭當然明白這種跨國航線少不了,於是說:“我不反對你的提議,但需要與董事會商量一下,並且也需呈報給北洋政府航空署(籌辦航空事宜處的正式名稱)。”


    青木宣純很有把握地說:“航空署不會拒絕。”


    段祺瑞至少表麵上是個親日派,駐日公使遞交文書就能通過。


    李諭聳聳肩:“漢城、京都的航站就要你們自己建了。”


    其他歡迎者中,最讓李諭重視的就是孫先生。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孫先生使勁握了握李諭的手,發自內心地稱讚。


    “有機會孫先生一定坐坐。”李諭說。


    孫先生則歎道:“不知道我什麽時候才能去京城。”


    他此時出現在上海,心情其實挺不愉快。


    自從在新府院之爭中獲勝後,段祺瑞便再次命令馮國璋的直係軍隊對西南護國軍發動猛攻,先頭部隊吳佩孚相繼攻陷了嶽陽和長沙兩座重鎮。


    北洋軍隊的高歌猛進直接促使孫先生被迫辭職。西南軍閥將此前的大元帥製度改成七總裁製,孫先生僅名列第四,根本左右不了任何局麵,於是他痛斥“南與北如一丘之貉”,憤而離開廣州,來到上海。


    他身旁的孫夫人問道:“聽說子文去了先生剛成立的一家汽車工廠,我這個弟弟脾氣有些倔,日前隻是因為一點兒女情長的小事就賭氣離開了漢冶萍公司,希望先生多多擔待。”


    “夫人放心,我的公司不會像其他家族企業那樣蠻橫,”李諭迴道,然後拿出一串鑰匙,“雖然沒有過多涉足地產業,但我在各地多少有點房產。這棟房子位置不在南京路,但勝在足夠大,送給兩位居住。”


    孫先生愕然:“疏才兄弟,你這是何意?”


    “反正我用不著,孫先生都能毀家紓難,小小一座房產,何足掛齒。”李諭說。


    孫先生搞了一輩子革命,壓根沒多少錢,不過為人大氣,並不拘泥,接過鑰匙道:“多謝疏才,他日一定奉還。”


    李諭滿不在乎,笑道:“我在豫園住得很好。這處房子位於莫裏哀路,十分幽靜,距離幾所大學不遠,先生如果想搞點學問,再好不過。”


    “做學問……我差點忘了這件事,”孫先生唏噓道,“等亂世過了,人們應該就能意識到知識的力量。”


    孫先生將在上海居住多年,而且幾乎是隱居一般的生活,在這段時間他完成了《建國方略》,並最終建立了他的思想,比如提出了三步走的設想,即通過“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逐步建立民主憲政製度。第一步軍政,通過暴力革命從軍閥手中取得政權;第二步訓政,施行約法,建設地方自治,以促進民權發達;最後開始第三步,也就是憲政,以推進中國的最終改變。


    三步裏最關鍵的是訓政,因為能否達到第三步,關鍵就是訓政能否成功。


    但這給後來的老蔣留下了可鑽的空子,天天把“訓政”掛嘴邊,大搞獨裁。


    雖然準備寫書,孫先生到底還是忘不了政治,他對李諭說:“疏才與吳佩孚將軍關係匪淺,如果能勸其放棄進攻,轉投和平陣營,將是大功一件。在我抵達上海時,就獲悉他再次出現了停戰的念頭,此人可以爭取。”


    好在李諭知道曆史走向,於是說:“吳將軍與其他人不同,那首《滿江紅》就能體現他的心緒。”


    吳佩孚的《滿江紅》遠不及嶽武穆水平高,但光聽詞牌名就知道寫的是什麽。“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看得出他對小鬼子相當沒好感。


    孫先生又說:“北洋關係錯綜複雜,幾天前段祺瑞的任命必然讓他心中惱恨。”


    “孫先生對時局消息的把握得真是到位。”李諭說。


    孫先生苦笑:“再到位也沒什麽用。”


    段祺瑞在整個民國時期都是圍棋高手,但最近下了一步臭棋。前線明明是吳佩孚打得最有戰果,段祺瑞卻突然任命自家皖係的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兼署高官。


    這是段祺瑞的老毛病。相比上峰袁世凱,段祺瑞一直飽受詬病的是他的用人,他似乎一直喜歡任人唯親。在此之前,段祺瑞任用段芝貴、徐樹錚、吳炳湘就引起過很大爭議,此後還有擔任臨時執政的內閣總理賈德耀。


    這些人不是他的親信就是他的同鄉,他的妻舅吳光新甚至當上了陸軍總長。


    吳佩孚顯然不會善罷甘休:憑什麽老子打下了地盤後就得拱手送給你們皖係?


    讓張敬堯當湖南督軍,然後隻給老子一個“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以資鼓勵?


    好一個“以資鼓勵”!還隻是個二等勳章!


    再小家子氣也不能這麽玩人!


    後來段祺瑞貌似認識到了這個任命的重大缺陷,於是又給吳佩孚授了個“孚威將軍”的稱號。這一招更臭,因為官銜超過了吳佩孚的上司曹錕,明顯想要分化吳佩孚與曹錕的關係。


    要是拿點實質性的東西分化也就罷了,最起碼給點銀子,就一個虛名,怎麽想的?


    吳佩孚和曹錕立馬撂挑子不幹,有本事你們皖係自己打吧。


    一名司機此時來到孫先生身旁,說道:“先生,我們走吧,汪兆銘先生還在等您。”


    “我知道了,”孫先生說,然後問李諭,“一起去坐坐嗎?”


    李諭指了指身後一大堆記者,“抱歉,實在脫不開身。”


    “好吧,”孫先生坐上車,向李諭告別,“後會有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