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目前在遠東的總督兼陸海軍司令叫做阿列克塞耶夫。俄國人的名字挺難記的,隻需要知道他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叔就可以。


    但此皇叔比劉皇叔可差遠了,沒什麽才能,卻當上了俄國目前戰略重點遠東地區的頭頭,不得不說是招臭棋。


    記得淮海戰役時,國軍內部爭權之下,老蔣派了心腹劉峙當徐州


    “剿總”,他沒有什麽優秀的軍事才能,起碼指揮不了大會戰,導致杜聿明處處掣肘。


    當時有人嘲諷他:“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虎,也應派一狗看門;如今隻派來一隻豬,眼看著大門是守不住了!”此位俄國的皇叔就有點像個


    “豬將軍”,俄國已經花了這麽多錢經營東北,而且日本想要東北之事幾乎快成明牌,還老在行動上慢半拍。


    戰爭打到一半時俄國任自己也看出來皇叔是的真不行,就把他撤職,換成了庫羅帕特金,此人也算不上虎將,不過總歸好不少。


    這位皇叔被召迴聖彼得堡後,在對馬海戰戰敗的當晚,還坐在米哈尹洛夫斯基劇院包廂裏,為其挪用海軍經費包養的情婦,法國芭蕾舞演員艾爾莎捧場。


    ——也算是這種人的惡趣味,畢竟俄國人一直覺得法國比較高貴,都想玩個法國姑娘。


    皇叔這種級別的人其實不怎麽愛國,更沒有憂患意識,因為生活太養尊處優,意識不到人間疾苦。


    但劇院裏的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對其情婦大喊:從俄羅斯滾出去!你身上戴的不是寶石,而是我們的戰艦!


    一邊是小鬼子不惜天皇省吃儉用攢軍費,女人不惜出賣身體賺錢哪怕隻能買軍艦的一個小小螺釘。


    一邊是總司令挪用軍費包養情婦。高下立判。隻不過也沒資格笑話人家,話說咱們大清的老佛爺在甲午海戰時也挪過不少海軍軍費……曆史真是巧。


    日本的兩個看似更加強大的對手,都犯過致命錯誤。馬卡洛夫算是俄軍高級將領中頭腦相對清醒的,敦促俄國駐清國大使館迅速找李諭簽訂貨合同。


    隻要見過無線電的應用,是個人就能輕而易舉看到它強大的潛力。更何況還是個新技術,有和沒有完全是代差。


    小鬼子買了無線電,俄國人必須跟上。俄國大使雷薩爾急匆匆找到李諭,表明了意圖。


    李諭此時作為供貨商,公司還是在美國,沒法拒絕他們。


    “大使先生,我已經催促過,海上有一批貨正運過來,我想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抵達天津港。”李諭說。


    “天津港?”俄國大使雷薩爾說,


    “要不直接運到旅順港卸貨!”他是有點怕小鬼子截胡。但想得太美,李諭說:“大使先生,我隻是個普通公民,並非軍人,一切都要按照海關的要求。”雷薩爾急切道:“那我們可以訂購全部的無線電裝備!”李諭伸出右手掰著手指說:“很遺憾,大使先生。這批貨已經有不少國家提前訂貨,有英國大使、法國大使、比利時公使、日本公使等等。”


    “哦,天哪,還有日本人!”雷薩爾說,


    “我收到了馬卡洛夫將軍的信函,看在他的麵子上,希望你能夠加緊生產!”


    “我會盡可能想辦法,但生產上我們的確已經開足馬力。”李諭說。李諭感覺可以多給他們一點,勝利的天平不至於過分倒向小鬼子,讓他們多多抵抗一下。


    不過日本必然會盡快開戰,留給俄國的時間並不多,難逃失敗厄運。李諭目前能做的,隻能是希望日本勝,勝得更加慘一些,這樣才能讓東北的權力真空期長久一些,遠離日俄兩國的侵略,爭取更多的喘息時間。


    都是無奈的博弈。雖然李諭對此有些心急,但帶清的愛新覺羅們卻並沒有意識到,如今清廷采納了載振的建議,設立了商部,尚書就是載振。


    論才能載振肯定不行,清廷估計也明白,所以配了好多漢人能吏,比如前駐美大使伍廷芳、袁世凱的大心腹徐世昌,以及唐文治等人。


    尚書是高官,如今載振隻有27歲,卻已經位高權重。滿清還是學不會日本那邊天皇怎麽分配親王權利,——當然帶清的親王確實太多,尾大不掉,沒有辦法。


    載字輩的都是一幫年輕人,慈禧隻能靠他們,可根本鬥不過袁世凱之類摸爬滾打出來的老油條。


    載振如今可謂春風得意,在府上盛情宴請朝中官員,也順道邀請了李諭。


    畢竟李諭和載振的關係還不錯,況且李諭如今也算載譽而歸,身兼多國院士,即便皇族們不懂,但心中知道洋人清楚李諭是什麽水準。


    現在的慶親王府地位越發高,慶親王本人位列首席軍機大臣,還掌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就是外務部。


    清朝三大權力機關把持了兩個,幾乎可以說是一手遮天。加上他兒子載振也成了從一品的尚書大員,導致慶親王府的地位可比當年榮祿府地位高好幾個級別。


    而且光聽名字就知道商部肯定油水大大的,比較符合慶親王一家的調性。


    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到了晚清,愛新覺羅家真是一個能拿出手的都沒有了。


    “恭喜恭喜!”李諭進門給載振先道了賀。載振見到李諭,笑道:“帝師迴來了,現在見你一麵真是不容易!”如果以後想在大清國土上設立企業,少不了和商部打交道,李諭迴道:“今後還要仰仗貝子爺提攜。”載振心情不錯:“咱倆誰跟誰,好說好說!”今天到來的大臣不少,載振忙著繼續去和其他官員交流。


    李諭看到慶親王府果然又叫來了楊小樓的戲班來唱戲助興。楊小樓也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李諭了,


    “李諭兄弟,別來無恙!”李諭道:“楊兄弟好。”楊小樓說:“義父一直想讓我再謝謝你,之前的電影,拍得很成功!聽義父說,老佛爺都要親自觀影。”


    “我也沒幫什麽忙,都是豐泰照相館的功勞,”李諭說,


    “看樣子,譚老先生還要繼續拍電影?”


    “是啊,”楊小樓興奮道,


    “這次還叫上了我!”李諭笑道:“今後你們不僅是梨園名角,還是電影明星。”說了沒幾句,戲院後台就叫楊小樓趕緊去化妝,準備登台演出。


    這種演出一演起來就是一整天,而且看慶親王奕匡和載振的勢頭,恨不得連演三天。


    同慶班也樂得接王府的活,能賺不少銀子。李諭迴到廳中,被唐文治和徐世昌叫住。


    “李諭院士,久仰久仰。”徐世昌道。李諭此前在北洋時見過徐世昌,不過沒有說過話。


    現在徐世昌在北洋幾乎是袁世凱之下的二號人物,袁世凱相當器重他,當做北洋諸葛亮看待。


    李諭抱拳道:“見過菊人老師!”這是北洋軍中很多將領對他的稱唿。


    徐世昌說:“院士先生貴為帝師,叫我老師,我可擔待不起。”他的意思是不能當皇帝的師祖。


    徐世昌現在是商部左丞,唐文治是商部右丞,也就是四號人物和五號人物,位列載振、伍廷芳和陳璧之下。


    不過徐世昌從此開始就在官場坐起了雲霄飛車,一路狂飆突進。唐文治說:“菊人老師聽聞閣下在東北地區坐過數次火車,想必對東北有所見聞,想要了解一二。”徐世昌說:“本人深感東北之危,不可不防。沙俄興修鐵路之目的,我心中明白,如此廣袤土地,若再被外人占領,將是國之大恥!”徐世昌在清廷任職時最重要的貢獻應該就是此後擔任東三省總督時對東北的重視和經營。


    李諭說:“左丞說得極是。但我觀東北之勢,並非不可為,人口在不斷增加。”徐世昌歎了口氣:“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徐世昌嘴上不便明說,但李諭很清楚,他話中指的是禁關令和如今關內動蕩的局勢。


    可以很直白地說,清廷之所以喪失如此廣袤的土地,與禁關令關係極大。


    因為清廷損失最多的,就是沙俄割去的東北土地。而如果沒有禁關令,沙俄不會拿得這麽輕巧。


    所以禁關令絕對稱得上清廷最大的弊政之一。所謂禁關令,就是禁止關內的漢人進入東北,因為清廷將此視為自己的龍興之地。


    當年清廷大軍入關,不僅僅是軍隊入關這麽簡單,而且帶著大量人口入關。


    那時清廷還是八旗製度,軍民合一,打仗的時候是軍人,和平的時候是普通百姓。


    他們和八旗旗主有很強的人身依附關係,有種主奴的感覺,這種關係非常固定。


    因此清軍入關之後,這些家屬也跟著入關。就這樣,大量的滿族人進入到了關內。


    而東北人口銳減,剩下的大都是漢人。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滿清留戀關內的舒適生存環境,但後來清廷發現,必須阻止漢人入關移民,因為關外本來就沒剩多少滿人,移民過來的又都是漢人,時間一長,恐怕東北將全是漢人。


    清廷還抱著一種非常畸形的思想,萬一在中原的統治被推翻,還能逃迴老家。


    ——留著後路,怎麽可能真想好好統治。就是這種思想驅使清廷實行了禁關令。


    相當長的時間裏,禁關令非常嚴格,甚至一度連流放犯人到此都被禁止。


    總的來說,禁關令把東北和內地完全隔開,不單禁止移民這麽簡單,東北和內地基本上沒什麽交流。


    清朝在東北地區實行了200多年的禁關令,使得東北地區嚴重落後於關內。


    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他方麵,東北地區都無法和關內相比。


    更重要的是,這裏的人口非常少,這一點對清朝的危害非常大。同時,為了保持東北地區的特殊性,清政府對這一地區也不設行省,采用


    “旗民並治”的政治製度。不設總督、巡撫,由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三大將軍作為最高長官管轄。


    同時,以盛京為陪都,下設五部,形成了一個以盛京將軍為首的


    “小朝廷”。到了道光時期,東北的總人口也隻有一百來萬,還大都集中在盛京將軍轄區,也就是遼寧。


    至於吉林和黑龍江,人口更少。人口少,能養活的軍隊就少;開發的程度更低,可惜東北的千裏沃土。


    就是因為這樣,才讓沙俄趁虛而入。但如今,隨著關內戰事迭起,災亂不斷,清廷對地方的掌控越發顯得力不從心,禁關令也漸漸鬆弛。


    大量人口就開始了浩浩蕩蕩的


    “闖關東”。其中尤以山東人為多。因為山東離著遼寧近,此時想通過陸路走過去還是不容易,很多闖關東的是從山東坐船先抵達遼寧的大連等地,然後慢慢向北遷移。


    山東自古是農業大省,這些人都懂得開墾種地的技能,加上東北黑土地的巨大肥力,雖然闖關東的過程充滿血淚,但總要比繼續待在關內好多了,起碼能活下來。


    李諭說:“左丞可以盡快去東北一看,趁著形勢尚且明朗。”


    “尚且?”徐世昌說。


    “是的!將來一旦日俄開戰,地點隻能是在東北地區,我們遷移的民眾,極有可能受到迫害。”李諭道。


    徐世昌訝道:“帝師,這種話可不能隨便說!日俄兩國一旦開戰,豈不就是兩虎相爭,兩敗俱傷?能有什麽好處?”徐世昌還是明白情況的,也沒有一味貶低日本,畢竟在北洋待過,對時局的判斷準確一些。


    李諭說:“好處當然是東北。總之城門失火,必然殃及池魚。戰火之下,附近居民將受到極大衝擊,我想日俄的軍隊根本不會在乎我們的國人生死安危。”徐世昌後槽牙咬了咬:“帝師說得有道理,我會盡快修書給遼西練軍都督,盡快組織民眾撤離周邊地區。”此時的遼西練軍都督薑桂題,也是北洋的人,徐世昌能夠使喚得動。


    李諭拱手道:“左丞高義!”徐世昌歎道:“生靈塗炭,誰又想屢屢看到。”徐世昌話音剛落,午宴便開始了,戲台上傳出了戲曲的聲音。


    載振跟隨著嘴裏哼起戲曲,學著戲台上的樣子,走了幾個武生步,立在原地,口中喝了一聲:“逮!”四周祝賀的官員們立刻齊聲歡唿:“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