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向前向後
被骰子控製的世界[西幻] 作者:諸君肥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尊敬的西列斯·諾埃爾教授, 展信佳。
“我們很高興得知,您的論文《薩丁帝國的失落之歌——流浪詩人詩歌傳統的簡要分析與溯源》獲得了‘傑出’的評級,這是十分值得慶賀的事情。
“因此,我們鄭重地邀請您參加本年度文史院年終會議。會議將於2月1日周六上午舉辦, 地點為拉米法大學主城堡一樓的會議廳。
“我們將在會議上評選過去一年的優秀學者與優秀學術成就, 並且展望未來一年的學術發展道路。
“期待您的參與。
“拉米法大學文史院, 霧中紀401年1月12日。”
西列斯有些驚訝地望著這封信件。
關於年終會議的事情,之前布萊特教授已經跟他說過了。當然,作為年輕教授,西列斯原本是沒必要參與這種高級會議的。隻不過他的學術論文讓他提前獲得了這種榮譽。
不過,相比較榮譽, 目前西列斯更感興趣布萊特教授所說的獎金。畢竟他想要在拉米法城買房。
……西列斯突然感到, 他現在似乎有一種前所未有的……他“已有家室”的這種感覺。
這令他無奈地低聲笑了笑。
他將這封信收好,在辦公室裏消磨了一段時間,然後去上課。上午的課程結束之後, 他去食堂吃飯, 正巧遇見了布萊特教授。
“西列斯!”布萊特教授叫住他。
西列斯便坐到了布萊特教授的對麵。
布萊特教授神秘兮兮地說:“西列斯,今天你恐怕會收到兩個好消息。第一是年終會議的邀請函,第二則是……”他頓了頓, 轉而說,“你猜猜?”
西列斯斟酌了一下, 然後說:“曼特爾教授?”
“哦,你真夠敏銳的, 這很沒意思。”布萊特教授說, “不過, 是的, 那老東西被停職了。據說他和赫斯特院長大吵了一架。”
西列斯不由得一怔, 問:“為什麽?”
布萊特教授聳了聳肩:“似乎是為了春假學者訪問的事情。他大概還是不想讓你參與進去,我真不明白……他為什麽會這麽跟你較勁。”
布萊特教授費解地打量了一下西列斯,又說:“明明冬假之前也沒見那老家夥這麽關注你。”
西列斯心想,或許是因為,冬假之前,曆史學會高層的某人還不知道曼特爾教授的存在?或許,曼特爾教授是打算在退休前為自己的侄子爭取一份前途?
不過他也不打算讓布萊特教授知道這事兒,免得布萊特教授又為此大發雷霆。他便說:“不管如何,這事兒看來就算是解決了。”
對此,布萊特教授倒是點了點頭。他說:“我欣賞你這份理智,以及平靜,西列斯。”
西列斯微微一怔,隨後微微笑了一下。
他說:“謝謝您的誇獎。對了,我打算在春假之前在拉米法城內買套房子,等春假的學者訪問迴來就可以搬進去。您所在的那個街區,如果有房子出售的話,您可以幫我留意一下嗎?”
“當然可以。”布萊特教授立刻答應,“你終於打算從海沃德街那個逼仄的小公寓裏搬出來了嗎?要我說,那地方除了離大學比較近,其他一點兒用都沒有。”
西列斯心想,海沃德街的確是這樣的——但那是免費的。
而如果買了一套住宅,相應的維護費用、清掃費用等等,他日常的花銷就將直線上升。不過,西列斯也不得不承認,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當然是更加便利的事情。
“我會幫你留意的。”布萊特教授說,“最近的拉米法城有不少工程在進行,估計有人會想要賣房湊錢去投資。這樣一來,說不定你能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買到合適的房子。你的預算是?”
“五千公爵幣。”西列斯說。
布萊特教授點了點頭:“這足夠在拉米法東城買套好的住宅了。”
“那就拜托您了。”西列斯真誠地說,“對了,您的腳現在還好嗎?”
“已經好全了!”布萊特教授說,“當然,我現在也已經十分注意自己的日常行動了,這沒辦法。”
西列斯點了點頭,並且說:“如果我真能住到您附近,那麽您平常有什麽需要的話,我也可以幫到您。”
布萊特教授笑了一聲,便說:“感謝你的體貼,西列斯。你可以直說一點,我畢竟是個糟老頭子,已經到了‘如果生活出了點什麽意外,那就需要年輕人的幫助’的年紀了。
“我樂意承認這一點。我一生都在讀書、授課,從文學的殿堂中學會了無數。我認為,我已經到了可以坦然麵對這件事情的年紀了——衰老與死亡。”
布萊特教授的說法讓西列斯微怔,隨後,他在心中低低地歎息了一聲。
吃過飯,西列斯與布萊特教授辭別,然後打算先迴一趟海沃德街6號放東西,再去琴多那邊——今天中午琴多去處理普拉亞家族的事務,就沒有和西列斯一起吃飯。不過他們下午打算一起度過。
西列斯將教案和一些文件放迴了海沃德街6號的小書房。在他準備出門的時候,郵差的出現阻止了西列斯的腳步。
他有些驚訝地從郵差手中接過一封厚厚的信件,一時間不確定這封信會來自何方。
……起碼不可能是來自編輯的催稿信,他鎮定地想。
但是隨後,他又因為這個想法而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他春假的時候要去米德爾頓進行學者訪問,那是否意味著,他得提前把那段時間的稿子交給報社?
西列斯因為這個念頭而不由得困擾了片刻。
他先迴了三樓的房間,將這封信拆了出來。隨後,他驚訝地意識到,盡管這的確不是一封催稿信,但是這也確實來自一名編輯。
那位《文學家評議》的編輯,將卡貝爾教授曾經寄送過去的那份論文稿件找了出來,然後寄到了西列斯這邊。
他在信中向西列斯道歉。這份論文其實很好找,但是他們年底年初這段時間太忙了,所以沒什麽時間幫這個忙。他希望這份論文能給西列斯帶來一些幫助。
西列斯也在心中衷心地向這位編輯道了一聲謝。他整理了一下這些論文紙張,大概有十幾張,估計是重新進行了抄寫,所以書寫的風格上沒了卡貝爾教授的那種瘋癲氣質。
他不由得閱讀了起來。這一讀便入了迷,直到琴多的到來驚醒了他。
“……琴多?”西列斯有些驚訝地抬起頭,“我正準備去洛厄爾街。”
“正準備?”琴多懷疑地望著他,“可是,都已經一點多了。”
西列斯這才後知後覺地拿出懷表看了一眼時間,他不禁說:“抱歉……我得到了卡貝爾教授的那份論文,就讀了起來,沒注意時間。”
“這沒什麽。”琴多親昵地湊過來蹭了蹭西列斯的臉頰,他說,“我還以為您遇到了什麽事,所以就趕忙過來了。您沒事就好。是那份‘陰影’的論文嗎?”
“是的。”西列斯聲音低沉地說,“我差不多看完了。你可以閱讀一下。卡貝爾教授的有些觀點……”
他斟酌了一下措辭。
最後,他說:“令人驚訝。”
琴多驚異地得知這一點,他饒有興致地說:“您這麽說,那我的確得好好看看了。”
他便也花費了一段時間閱讀這份論文。
西列斯估計琴多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讀完,因此就幹脆趁這個時間整理了一下兩名學徒的讀書筆記。一個學期又已經接近尾聲,這兩名學徒的論文也已經在寫作之中了。
不知道是否因為西列斯的影響,多蘿西婭最終並沒有再一次選擇阿特金亞相關的文學課題,而是選擇研究沉默紀幾部經典小說的人稱變化。
朱爾斯的論文題目,是某部霧中紀小說與沉默紀部分小說的敘述視角比較。這兩名學徒的論文選題頗有共通之處,他們在寫作的時候也有相互探討過相關的知識和參考書籍。
西列斯給他們列出的書單幾乎是通用的,不過偶爾也會有一些差別,畢竟這兩名學徒的整體研究方向不同。
多蘿西婭似乎開始對“神明與信徒”的關係這個文學話題產生興趣,而朱爾斯反而是走上了“比較文學”的道路。他們都已經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未來目標。
等到西列斯把學徒們的讀書筆記看得差不多,並且也記錄了相關的問題之後,琴多也差不多將卡貝爾教授的論文看完了。
他將那疊紙張整理好,思索了片刻,然後才說:“有些……難以形容。”
西列斯讚同地點了點頭。
在卡貝爾教授的論文中,他非常明確地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陰影’是一位藏匿在曆史的迷霧背後的神明,祂與祂的信徒,盡管始終存在,卻從未被任何人意識到。
“直到埃爾科奧的隕落拉開了沉默紀諸神的黃昏,直到神明以‘陰影’命名那更早之前的一個千年,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個世界被‘陰影’所籠罩。
“但是,這個秘密終究被隱藏在這個紀元稱謂的背後,成為了有心人知曉、普通人卻無從得知的瞞天之謊。”
盡管卡貝爾教授的態度十分明確,但是卻很難說他究竟是從哪裏得出這個結論的。即便是在這篇論文之中,他也仍舊遮遮掩掩,並沒有進行旁征博引的工作,而是單純地在列明自己的觀點。
從這篇論文中,西列斯可以看出卡貝爾教授對“陰影”的幾重看法。
第一,他認為“陰影”是一位神明,並且這位神明早在陰影紀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人們之所以不知道祂的存在,是因為祂就如同“陰影”所描述的那樣,一直躲藏在黑暗的陰影之中。
不過,卡貝爾教授同時也補充說,這與胡德多卡的神位,“世界的陰影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陰影”隻是對於這位神明的某種描述,或者說,比喻,而並非是其神格、神位或者神名。
第二,他認為“陰影”是許多舊神的敵人,但也有許多舊神並不知道“陰影”的存在。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讓舊神從陰影紀開始的局麵變得更為撲朔迷離。
在這一點上,卡貝爾教授稍微暗示了一下自己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瞧一瞧舊神們隕落的時間點就可以知道了!”
第三,“陰影”很有可能以吞噬、啃食、覆蓋等等類似的辦法,奪取了舊神的力量,這讓祂變得越發強大。在陰影紀,很有可能發生了一場神戰。陰影紀所謂的“災難”,也是這場神戰造成的。
關於“神戰”,卡貝爾教授稍微鄭重一點地做了一些解釋。他並不認為神戰是隻局限於神明之間的戰爭。
準確來說,神戰的確發生在神明之間,但是當然也會波及到人類,並且許多人類戰士必定也參與到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
除了這三點之外,卡貝爾教授這篇論文的後半部分,實際上都在闡明同一個觀點。
也就是:“陰影”從未消逝。
這種概念與此前偵探喬恩的說法不謀而合。他們全都認為,仍舊有人在暗中進行著一個陰謀。
實際上,這種觀點就可以證明,喬恩接觸到的那批怪人所提及的,對“陰影”有著十分深入研究的人,的確就是卡貝爾教授。
西列斯對於後半部分的內容反而更感興趣,在他已經知道“陰影”存在的情況下。
卡貝爾教授本身並非官方組織出身,他甚至沒有真的成為一名啟示者。但是,他從各種隱秘渠道,比如秘密組織、小型聚會、古董愛好者交流會等等的場合中,提取到了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與傳聞。
他將這些消息整合梳理,並且按照時間順序一一排列。
然後他發現,至少在康斯特公國國內,有許多涉及到露思米的信徒的案子,最後都不了了之了。
這種“涉及”,包括案發現場找到的一些遺物、口口相傳的某些信仰的流言、手稿與新聞報道等紙質媒介的介紹與猜測、一些私家偵探對於某些案件的調查等。
總之,卡貝爾教授在論文中列出了幾個較為典型的案子。
比如,太陽升起與太陽落下的時候,在同一地點出現的不明屍體;比如,眼睛出血、手中還握有一隻望遠鏡的奇怪死者;比如,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穿著女騎士衣服的異裝癖男人。
關於那最後一群人,卡貝爾教授尤為介紹說,他是在某張年代久遠的報紙上瞧見的相關消息。之所以將這事兒列進來,是因為那些異裝癖男人的胸甲上,都雕刻著金盞花。
“而有幸閱讀到這份論文的讀者,如果知道金盞花的含義是什麽,那麽恐怕自然就能明白,這些人的出現意味著什麽。”卡貝爾教授在論文中如此神秘兮兮地寫道。
……也難怪他這篇論文會被那位期刊編輯斥責為“瘋子的怪言怪語”。
不過,對於此時的西列斯來說,因為他了解金盞花的含義,所以他能夠明白卡貝爾教授的意思——金盞花是露思米的象征。
從這個角度來說……
西列斯便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釋。他對琴多說:“你知道,有一些舊神追隨者的秘密組織,會采用一些與舊神有關的象征物作為入會憑證嗎?”
比如布朗卡尼的信徒會展示用以折磨自己的物件,比如拉米法商會內部,那些信仰梅納瓦卡的商人們,會以一端墜下的天平作為身份的象征。
或許,金盞花就象征著一個組織?
那是一群露思米的信徒的聚集地……不,按照卡貝爾教授和此前喬恩的說法,那是假借露思米名義的,“陰影”的追隨者所隸屬的組織。
金盞杯是否有可能是某個人在加入那個組織之後,選擇遺棄在那個垃圾桶裏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麽他們對於達羅家族滅門案的推測就要來一個天翻地覆的轉變了。
或許,布魯爾·達羅之所以被一刀斃命,隻是……隻是某個人的入會儀式?
這個想法令西列斯突兀地一怔。
琴多沒有想到那麽多,他認同了西列斯的想法,並且說:“卡貝爾說他是在年代久遠的報紙上看到。那說明,這個組織恐怕已經存在很久了。不過……女騎士?”
他有點兒困惑地說:“為什麽是女騎士?”
女騎士這個概念對於費希爾世界的人們來說,並不算陌生。
的確會有一些女士選擇成為騎士,為君主或者為神明作戰,這種事情可能不怎麽常見,但哪怕是普通人,他們也可以在提到這個話題的時候,頭頭是道地說上兩句,提及曆史上一些知名的女騎士。
對於神明來說,人類的性別並不會影響信仰。曆史記載中也有不少神明擁有女性代行者,這並不算是一件稀罕事。
但是,為什麽這群舊神追隨者,會特地將自己假扮成女騎士?
不,應該說……
女性的身份特征在這個秘密團體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西列斯想了片刻,然後搖了搖頭。他說:“或許隻是露思米曾經擁有一位女性代行者,或者他們認為露思米是傾向於女性特征的神明。也或許,這群人隻是單純的異裝癖?”
如同布朗卡尼的信徒在漫長的時光中走偏了道路一樣,或許露思米的信徒也同樣如此。
琴多讚同地點了點頭。他將這份論文整理好,放到一旁,然後說:“這似乎又是另外一樁事件了。”
“是啊。”西列斯低聲說。
“……您的生活總是充斥著這些神明的概念。”琴多有點兒困擾地說,“我從未想到,您會接觸到這麽多關於過去的秘密。
“有時候這能帶來一些益處——就像是那朵玫瑰。我得說,得到那株玫瑰之後,我的確感到睡眠質量變好了不少。
“但是更多時候,我感到您的生活被這些複雜而晦澀的東西打擾了。”
西列斯也同意這種說法。不過,考慮到他始終在尋找這個世界隱藏的秘密,那麽,他所麵臨的這種忙亂局麵,也隻能說是咎由自取。
他垂眸思考了片刻,最後微微笑了一下,隻是說:“或許,這也能算是一種生活的樂趣。”
在古怪的謎題、紛擾的信息與複雜的局麵中抽絲剝繭,最後找到那個隱藏在角落的答案,讓真相浮出水麵。他得承認,這是能帶給他樂趣的東西。
這是周二的下午。他又與琴多一起閱讀了一本來自堪薩斯的書籍,隨後一起去吃了晚餐。生活並沒有因為他研究的謎題而發生任何改變,仍舊原模原樣地進行著。
周三的時候,西列斯又收到了一封信,來自曆史學會,同樣是邀請函。內容正是格倫菲爾所說的,曆史學會的表彰儀式。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與文史院的年終會議一樣,曆史學會的表彰儀式的日期同樣是在2月1日,隻不過時間換成了下午。這也就意味著,2月1日對於他而言恐怕是個十分忙碌的日子。
周四,在與學徒會麵的時候,西列斯倒是收到了不怎麽好的消息。
多蘿西婭滿懷歉意地告訴他,她原本想為他借來家族中關於死亡與災厄之神撒迪厄斯的藏書,但是她的爺爺,阿道弗斯·格蘭特,拒絕了這個請求。
多蘿西婭提及此事的時候,看起來十分不好意思,甚至有點羞愧。她恐怕沒想到她的爺爺會拒絕這事兒,畢竟這是來自一位學者的請求。
西列斯同樣有些驚訝,不過他很快就說:“這沒什麽,多蘿西婭,不要把這事兒放在心上。我也隻是一時心血來潮,所以才想要了解關於撒迪厄斯的一些信息。”
這樣的說法讓多蘿西婭鬆了一口氣。
不過,這事兒也的確讓西列斯感到了一些奇怪。阿道弗斯·格蘭特不容置喙的態度,似乎顯得有些做賊心虛——格蘭特家族或許真的與撒迪厄斯有所關聯?
而那似乎也在暗示,與阿道弗斯·格蘭特相熟的其他年長者,包括藏書家丹頓·卡爾弗利教授、畫家奧爾登·布裏奇斯等等,都有可能是撒迪厄斯的追隨者。
……但是,這批人似乎在撒迪厄斯隕落之後,走上了與喬納森·布萊恩特截然不同的道路?
這些撒迪厄斯的信徒,在神明隕落之後,徹底分裂了嗎?
這一天是1月15日,一月份恰巧已經過去了一半。晚上,西列斯在閱讀科南·弗裏蒙特的《一生》第十一卷 的時候,在這部來自遙遠的沉默紀的著作中,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我認為死亡分為兩種情況——在說明這兩種情況之前,我首先得解釋一下,我這種分類方式隻是基於一個老頭子的胡言亂語,讀者們可千萬別以為,我說的話就是至理名言了。
“誰也無法斷言這個世界是如何的,誰也無法斷言這個世界將會如何發展。如果世界上真有一位命運的神明,那麽我寧願祂是寬容的、仁慈的、平和的,又或者,是絕對意義上的‘冷漠’。
“總之,我認為死亡分為兩種情況:可以預見的、不可預見的。
“哦,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肯定要說:這難道不是廢話嗎?的確如此,可我後來才意識到,死亡有時候也能帶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義。
“活的時間夠久,自己已經厭煩了,家人朋友也已經厭煩了;又或者病了多年,病得難受,死去活來卻還是苟活於世;總之,到了某一個階段,‘死了也不稀奇’。
“才活了沒多久,孩子、年輕人、壯年人,沒人想到死亡會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意外、災難、疾病,厄運,猛地發生,帶走一些本該鮮活的生命;總之,那像是晴天霹靂。
“陌生人的死亡像是一個數字。每天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該將吾神的死亡歸於哪一種呢?
“猝不及防嗎?的確如此。可是,‘神明原來也是會死亡的’,這種概念令我突然恍然大悟,感到後知後覺的……呃,親切感?
“這話要是被吾神的忠實信徒聽見了,一定會大罵我是個瀆神者。不過,於我而言,情況卻並非如此,盡管我知道,許多人會因此感到一種破滅感。
“不知道神明是否有生老病死,不知道神明是否要吃喝拉撒,不知道神明是否也煩惱於柴米油鹽。這些問題偶爾也小小地困擾了我。
“我感到我是一個無比傲慢的人類,因為我將我自己的生活表象代入到了神的身上,以為那些神明也會有我這樣普通人類的煩惱。
“可是……死亡。
“人人都要經曆死亡,而最奇妙的一點是,竟連神明也要經曆死亡。
“我聽聞有人已經將這些隕落的神明稱為‘舊神’。那真是一種無比奇妙的稱謂,讓我想到前段日子,我整理家中藏書,翻到一本小時候曾經沉迷的書籍。
“我年輕時候較為頑劣,於是有時候父母管教便會十分嚴格,他們會把我喜歡的書沒收。於是我就將那本書藏在一個沉重櫃子的下方,估計任誰都發現不了。
“後來,連我自己都忘了這本書的存在。
“可是,當我從時光的塵埃中將這本書撿拾迴來,擦拭幹淨那落灰的封麵,瞧見那泛黃的、略微皺褶的紙張……那種感覺,更像是在擦拭我自己的人生。
“舊書。舊神。一切舊物裏埋葬的,終究是舊時的自己。
“……所以我可以理解,在吾神隕落之後,那些最為忠實的信徒們的表現。他們不像我,我天生有種頤指氣使的得意勁兒,好像這世界真就是圍著我轉的一樣。
“那些信徒們,他們的生命就等同於吾神。當吾神隕落,他們的生命驟然破滅。他們掃視周圍,看見的卻隻是一片虛無——他們已經耗費了一輩子,到頭來一切卻都成空。
“他們以為自己死亡之後會歸於吾神的懷抱,但是‘死亡’卻也已經死亡了。
“就我所知,有些信徒能緩過神來,無論算不算是自欺欺人,他們的確在告訴自己,那意味著吾神同樣在死亡的盡頭等待著他們。
“這是一種多麽令人感到熨帖的想法。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人類會死,神明也會死;原本遙遠的距離,就這麽被拉近了。
“……好吧,一些信徒可能不需要這種破滅感(親切感)。
“不過,這也意味著後麵這一批信徒有些不幸了。我很難說這種……寧願讓自己陷於痛苦的妄想,也不願意改變自身想法與觀念的做法,是否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無論如何,他們踏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如果你樂意相信我的話,那麽我想在這兒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我以為,死亡實際上意味著兩件事情:生與死。”
看到這裏,西列斯不由得怔了一下。
他暫且抬起頭,摘下眼鏡,捏了捏鼻梁,讓自己從弗裏蒙特營造出來的沉鬱氛圍中脫離出來。他思考著這段文字透露出來的信息。
在撒迪厄斯隕落之後,祂的信徒的確產生了分裂。
其中一批人認為,撒迪厄斯的隕落意味著“死亡”也接受了自己的死亡。祂將在死亡的盡頭等待著信徒們的抵達。
很難說這是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西列斯在這一點上讚同弗裏蒙特的觀點。
而此前多蘿西婭轉述的,來自格蘭特家族藏書中的一些想法,就非常吻合這批人的想法。換言之,格蘭特家族很有可能就是這批撒迪厄斯信徒的後人。
他們似乎仍舊秉持著最初的觀念——要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一些,要讓自己的死亡更為轟動一些,這樣才可以在撒迪厄斯那邊展示自己對於死亡的看重。
於是,他們繼續品鑒著藝術,尋找著人生的價值,其中有些人也試著讓自己成為大人物,好讓自己的死亡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單純就他們的做法而言,西列斯感到這批人甚至可以說是無害的。他們最大的追求就是讓自己“死得其所”。
西列斯曾經從普拉亞家族那邊得到一份手稿,其中記錄了奧古斯特帝國時候,撒迪厄斯與佩索納裏的信徒們的一些狀態。
這兩位神明的信徒,不約而同地認可,人的生命應當是有價值的——前者是因為有生才有死,後者是因為生命本身。
而現在,弗裏蒙特提及他認為“死亡實際上意味著兩件事情”,這種說法也讓西列斯聯想到了生與死的信徒的觀念之差。
結合此前喬納森·布萊恩特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對於生命的留戀,西列斯的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些想法。
他繼續閱讀弗裏蒙特的文字。
“不論死亡的信徒(當然不能算上我這樣的死亡信徒)如何否認這件事情,對於通常意義上的人類而言,他們當然會承認,一個生物隻有先活了,之後才能死。
“也就是說,生命是死亡的必經之旅。
“所以,在‘死亡’也死亡之後,一部分吾神的信徒對於死亡的理解,就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轉變。當你距離死亡隻差臨門一腳的時候,你會朝前看,還是往後看?
“有的人選擇朝前看。因為死亡已經近在咫尺,所以一切故有的東西都可以被拋下了。越到最後,人的生命越是一場孤獨的旅行,隻有自己能陪伴自己。
“所以,這批人——這批信徒,他們是為了追求一場不必迴頭的死亡。
“而有的人選擇迴頭看。他們終究還是迴了頭,不可避免。因為生命畢竟是生命,死亡畢竟是死亡。沒人能對死後的世界不產生迷茫,也沒人能對這樣的迷茫不產生恐懼。
“所以,他們不想死。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生。而他們也可以給自己一個正當的理由:因為‘死亡’已經死亡了,那麽,誰來接收他們的死亡?他們要讓自己繼續活著,期待‘死亡’有一天也終將複生。
“這種想法顯得可笑嗎?似乎也並不。可當他們這麽想的時候,神明與信徒的關係卻發生了顛倒。‘神明’的解釋權,來到了信徒的手裏。
“因為神明已死,信徒正慌不擇路地為自己研究著未來的可能方向。
“神明——神明的力量,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一種可供解構、可供拆分、可供注釋的概念。而隨著神明的隕落,這件事情畢竟不可避免。
“……這是沉默紀。神明的隕落仿佛從遙遠的歲月就已經開始,但是如此遙遠的歲月之後,人們卻還沒能從中得出一個答案。
“甚至有不少人,還沒能意識到這個問題。
“也就是,當神明隕落,我們——我們這些人類,又該何去何從?”
西列斯的目光靜默地凝視在最後那個問題的問號之上。他意識到出現在弗裏蒙特心中的那種困惑,而那種困惑也曾經困擾著西列斯,當他意識到這個世界的現狀的時候。
而他同樣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出的。
他微微歎了一口氣,在書桌壁燈昏黃的燈光之下。他望向窗外靜謐的夜色。冬夜的寒冷讓窗戶上氤氳出水霧,而那朦朦朧朧地籠罩著窗外的城市;而這世界也的確籠罩在這樣的迷霧之下。
在這一瞬間,西列斯感到自己仿佛觸及了這個世界的本質;又或許,那也隻是他在這深夜裏凝思時候產生的錯覺。
他靜默地坐了一會兒,然後才慢慢擺脫這種思緒。
他讓自己的心神收斂迴目前的局麵上。
從弗裏蒙特的書中可以看出,在撒迪厄斯隕落之後,也就是沉默紀晚期,祂的信徒發生了分裂,一部分信徒沿著舊有的道路繼續行走下去——並且如今也仍舊不為人知地存在著。
從多蘿西婭的表現來看,她本身似乎也並不知道家族可能的信仰本質。這件事情說不定隻有等到她老去,或者等到阿道弗斯即將死去的時候,才有可能被傳遞下去。
這一批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算得上是偏離了對於撒迪厄斯的信仰,他們以音樂與藝術之神阿特金亞的信徒身份來偽裝自己,或許是因為這種身份更為無害一些,而這種觀念似乎還挺像模像樣的。
西列斯不好評價他們的做法,但是無論如何,這些人起碼沒在做什麽壞事。
但是另外一批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應當說是“背叛”了此前對於撒迪厄斯的信仰。起碼在行動上,他們“轉信”了佩索納裏,即便他們自己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他們開始畏懼死亡,開始貪戀生命。貪生怕死當然是人之常情,西列斯如此認為,可是,自欺欺人算不上什麽好做法。
而從喬納森·布萊恩特的做法來看,這種貪生怕死的行徑恐怕已經發展成一種極為可怕的執念。
他認為隻要活著才可以踐行死亡的意圖。他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扭曲與極端,而他自己也未能意識到這一點,甚至痛恨被他人指出這一點。
這讓西列斯產生了些微的感歎。
這種感歎是基於生與死本身。無論如何,西列斯無法認同喬納森的觀點,尤為無法接受喬納森為了逃避死亡而選擇的做法。
這是一個難熬的冬天。西列斯想。
如果喬納森真的打算做點什麽,那他也很有可能會在這個冬天行動。以嶄新的生命迎接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聽起來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但是,那生命王座之下,卻可能是以年輕孩童的屍骨為基石。
他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這種想法前所未有的明確。
西列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在腦中迴顧了整件事情,從博物館守門人偷盜事件,到“初雪之光”號列車上與蘭普森先生、太太的相遇,到達爾文醫院的種種傳聞,到夢境中與諾娜的對話……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個又一個與此事相關的名字。
然後,在寫到一個名字的時候,他突然頓了頓。
埃米爾·哈裏森。
他怔了一下,思考著這深海夢境中的兩株幼苗之一,為什麽會下意識出現在自己的腦中。實際上,埃米爾並沒有與這件事情發生什麽直接的關聯,不是嗎?
盡管埃米爾的確是他最近接觸過的年輕孩子,盡管埃米爾的確在西列斯調查這個事件的同時出現了,盡管埃米爾的外公奧爾登·布裏奇斯很有可能是死亡的信徒……
等等。
西列斯的思緒突然在這兒停住了。
當他想到奧爾登·布裏奇斯的時候,他才突然迴憶起自己以“西列斯·諾埃爾”這個文學史教授的身份與埃米爾對話的時候,埃米爾曾經隨口抱怨的一件事情。
埃米爾說,他不敢讓奧爾登知道那個魔方的存在,因為奧爾登不讓他接觸這種古怪的東西。
西列斯仔細琢磨著這句話,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這句話的意思,聽起來很像是不讓年輕的孩子接觸到失控的時軌。這也是當時西列斯本能的想法。
但是,如果聯想到奧爾登可能的死亡信徒身份,以及其他那些孩子之所以患上“精神疾病”的源頭,就是因為接觸到了來曆不明的物品……
……奧爾登不讓埃米爾接觸奇怪物品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他知道,或者說起碼聽說過,喬納森·布萊恩特的邪惡計劃?
事實上,他們同為死亡的信徒,並且同為康斯特公國的上層人物,理應與彼此打過交道。西列斯此前卻從未考慮過這個可能。
或許是因為,喬納森·布萊恩特的所作所為,與畫家、藝術家、收藏家基本搭不上邊。
不論如何,西列斯心想,他似乎可以問問多蘿西婭,關於布裏奇斯家族的地址,然後給埃米爾寫一封信,詢問是否有可能上門拜訪。
就以“玩具商店”最新製作的樣品試玩為借口怎麽樣?
“我們很高興得知,您的論文《薩丁帝國的失落之歌——流浪詩人詩歌傳統的簡要分析與溯源》獲得了‘傑出’的評級,這是十分值得慶賀的事情。
“因此,我們鄭重地邀請您參加本年度文史院年終會議。會議將於2月1日周六上午舉辦, 地點為拉米法大學主城堡一樓的會議廳。
“我們將在會議上評選過去一年的優秀學者與優秀學術成就, 並且展望未來一年的學術發展道路。
“期待您的參與。
“拉米法大學文史院, 霧中紀401年1月12日。”
西列斯有些驚訝地望著這封信件。
關於年終會議的事情,之前布萊特教授已經跟他說過了。當然,作為年輕教授,西列斯原本是沒必要參與這種高級會議的。隻不過他的學術論文讓他提前獲得了這種榮譽。
不過,相比較榮譽, 目前西列斯更感興趣布萊特教授所說的獎金。畢竟他想要在拉米法城買房。
……西列斯突然感到, 他現在似乎有一種前所未有的……他“已有家室”的這種感覺。
這令他無奈地低聲笑了笑。
他將這封信收好,在辦公室裏消磨了一段時間,然後去上課。上午的課程結束之後, 他去食堂吃飯, 正巧遇見了布萊特教授。
“西列斯!”布萊特教授叫住他。
西列斯便坐到了布萊特教授的對麵。
布萊特教授神秘兮兮地說:“西列斯,今天你恐怕會收到兩個好消息。第一是年終會議的邀請函,第二則是……”他頓了頓, 轉而說,“你猜猜?”
西列斯斟酌了一下, 然後說:“曼特爾教授?”
“哦,你真夠敏銳的, 這很沒意思。”布萊特教授說, “不過, 是的, 那老東西被停職了。據說他和赫斯特院長大吵了一架。”
西列斯不由得一怔, 問:“為什麽?”
布萊特教授聳了聳肩:“似乎是為了春假學者訪問的事情。他大概還是不想讓你參與進去,我真不明白……他為什麽會這麽跟你較勁。”
布萊特教授費解地打量了一下西列斯,又說:“明明冬假之前也沒見那老家夥這麽關注你。”
西列斯心想,或許是因為,冬假之前,曆史學會高層的某人還不知道曼特爾教授的存在?或許,曼特爾教授是打算在退休前為自己的侄子爭取一份前途?
不過他也不打算讓布萊特教授知道這事兒,免得布萊特教授又為此大發雷霆。他便說:“不管如何,這事兒看來就算是解決了。”
對此,布萊特教授倒是點了點頭。他說:“我欣賞你這份理智,以及平靜,西列斯。”
西列斯微微一怔,隨後微微笑了一下。
他說:“謝謝您的誇獎。對了,我打算在春假之前在拉米法城內買套房子,等春假的學者訪問迴來就可以搬進去。您所在的那個街區,如果有房子出售的話,您可以幫我留意一下嗎?”
“當然可以。”布萊特教授立刻答應,“你終於打算從海沃德街那個逼仄的小公寓裏搬出來了嗎?要我說,那地方除了離大學比較近,其他一點兒用都沒有。”
西列斯心想,海沃德街的確是這樣的——但那是免費的。
而如果買了一套住宅,相應的維護費用、清掃費用等等,他日常的花銷就將直線上升。不過,西列斯也不得不承認,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當然是更加便利的事情。
“我會幫你留意的。”布萊特教授說,“最近的拉米法城有不少工程在進行,估計有人會想要賣房湊錢去投資。這樣一來,說不定你能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買到合適的房子。你的預算是?”
“五千公爵幣。”西列斯說。
布萊特教授點了點頭:“這足夠在拉米法東城買套好的住宅了。”
“那就拜托您了。”西列斯真誠地說,“對了,您的腳現在還好嗎?”
“已經好全了!”布萊特教授說,“當然,我現在也已經十分注意自己的日常行動了,這沒辦法。”
西列斯點了點頭,並且說:“如果我真能住到您附近,那麽您平常有什麽需要的話,我也可以幫到您。”
布萊特教授笑了一聲,便說:“感謝你的體貼,西列斯。你可以直說一點,我畢竟是個糟老頭子,已經到了‘如果生活出了點什麽意外,那就需要年輕人的幫助’的年紀了。
“我樂意承認這一點。我一生都在讀書、授課,從文學的殿堂中學會了無數。我認為,我已經到了可以坦然麵對這件事情的年紀了——衰老與死亡。”
布萊特教授的說法讓西列斯微怔,隨後,他在心中低低地歎息了一聲。
吃過飯,西列斯與布萊特教授辭別,然後打算先迴一趟海沃德街6號放東西,再去琴多那邊——今天中午琴多去處理普拉亞家族的事務,就沒有和西列斯一起吃飯。不過他們下午打算一起度過。
西列斯將教案和一些文件放迴了海沃德街6號的小書房。在他準備出門的時候,郵差的出現阻止了西列斯的腳步。
他有些驚訝地從郵差手中接過一封厚厚的信件,一時間不確定這封信會來自何方。
……起碼不可能是來自編輯的催稿信,他鎮定地想。
但是隨後,他又因為這個想法而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他春假的時候要去米德爾頓進行學者訪問,那是否意味著,他得提前把那段時間的稿子交給報社?
西列斯因為這個念頭而不由得困擾了片刻。
他先迴了三樓的房間,將這封信拆了出來。隨後,他驚訝地意識到,盡管這的確不是一封催稿信,但是這也確實來自一名編輯。
那位《文學家評議》的編輯,將卡貝爾教授曾經寄送過去的那份論文稿件找了出來,然後寄到了西列斯這邊。
他在信中向西列斯道歉。這份論文其實很好找,但是他們年底年初這段時間太忙了,所以沒什麽時間幫這個忙。他希望這份論文能給西列斯帶來一些幫助。
西列斯也在心中衷心地向這位編輯道了一聲謝。他整理了一下這些論文紙張,大概有十幾張,估計是重新進行了抄寫,所以書寫的風格上沒了卡貝爾教授的那種瘋癲氣質。
他不由得閱讀了起來。這一讀便入了迷,直到琴多的到來驚醒了他。
“……琴多?”西列斯有些驚訝地抬起頭,“我正準備去洛厄爾街。”
“正準備?”琴多懷疑地望著他,“可是,都已經一點多了。”
西列斯這才後知後覺地拿出懷表看了一眼時間,他不禁說:“抱歉……我得到了卡貝爾教授的那份論文,就讀了起來,沒注意時間。”
“這沒什麽。”琴多親昵地湊過來蹭了蹭西列斯的臉頰,他說,“我還以為您遇到了什麽事,所以就趕忙過來了。您沒事就好。是那份‘陰影’的論文嗎?”
“是的。”西列斯聲音低沉地說,“我差不多看完了。你可以閱讀一下。卡貝爾教授的有些觀點……”
他斟酌了一下措辭。
最後,他說:“令人驚訝。”
琴多驚異地得知這一點,他饒有興致地說:“您這麽說,那我的確得好好看看了。”
他便也花費了一段時間閱讀這份論文。
西列斯估計琴多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讀完,因此就幹脆趁這個時間整理了一下兩名學徒的讀書筆記。一個學期又已經接近尾聲,這兩名學徒的論文也已經在寫作之中了。
不知道是否因為西列斯的影響,多蘿西婭最終並沒有再一次選擇阿特金亞相關的文學課題,而是選擇研究沉默紀幾部經典小說的人稱變化。
朱爾斯的論文題目,是某部霧中紀小說與沉默紀部分小說的敘述視角比較。這兩名學徒的論文選題頗有共通之處,他們在寫作的時候也有相互探討過相關的知識和參考書籍。
西列斯給他們列出的書單幾乎是通用的,不過偶爾也會有一些差別,畢竟這兩名學徒的整體研究方向不同。
多蘿西婭似乎開始對“神明與信徒”的關係這個文學話題產生興趣,而朱爾斯反而是走上了“比較文學”的道路。他們都已經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未來目標。
等到西列斯把學徒們的讀書筆記看得差不多,並且也記錄了相關的問題之後,琴多也差不多將卡貝爾教授的論文看完了。
他將那疊紙張整理好,思索了片刻,然後才說:“有些……難以形容。”
西列斯讚同地點了點頭。
在卡貝爾教授的論文中,他非常明確地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陰影’是一位藏匿在曆史的迷霧背後的神明,祂與祂的信徒,盡管始終存在,卻從未被任何人意識到。
“直到埃爾科奧的隕落拉開了沉默紀諸神的黃昏,直到神明以‘陰影’命名那更早之前的一個千年,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個世界被‘陰影’所籠罩。
“但是,這個秘密終究被隱藏在這個紀元稱謂的背後,成為了有心人知曉、普通人卻無從得知的瞞天之謊。”
盡管卡貝爾教授的態度十分明確,但是卻很難說他究竟是從哪裏得出這個結論的。即便是在這篇論文之中,他也仍舊遮遮掩掩,並沒有進行旁征博引的工作,而是單純地在列明自己的觀點。
從這篇論文中,西列斯可以看出卡貝爾教授對“陰影”的幾重看法。
第一,他認為“陰影”是一位神明,並且這位神明早在陰影紀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人們之所以不知道祂的存在,是因為祂就如同“陰影”所描述的那樣,一直躲藏在黑暗的陰影之中。
不過,卡貝爾教授同時也補充說,這與胡德多卡的神位,“世界的陰影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陰影”隻是對於這位神明的某種描述,或者說,比喻,而並非是其神格、神位或者神名。
第二,他認為“陰影”是許多舊神的敵人,但也有許多舊神並不知道“陰影”的存在。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讓舊神從陰影紀開始的局麵變得更為撲朔迷離。
在這一點上,卡貝爾教授稍微暗示了一下自己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瞧一瞧舊神們隕落的時間點就可以知道了!”
第三,“陰影”很有可能以吞噬、啃食、覆蓋等等類似的辦法,奪取了舊神的力量,這讓祂變得越發強大。在陰影紀,很有可能發生了一場神戰。陰影紀所謂的“災難”,也是這場神戰造成的。
關於“神戰”,卡貝爾教授稍微鄭重一點地做了一些解釋。他並不認為神戰是隻局限於神明之間的戰爭。
準確來說,神戰的確發生在神明之間,但是當然也會波及到人類,並且許多人類戰士必定也參與到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
除了這三點之外,卡貝爾教授這篇論文的後半部分,實際上都在闡明同一個觀點。
也就是:“陰影”從未消逝。
這種概念與此前偵探喬恩的說法不謀而合。他們全都認為,仍舊有人在暗中進行著一個陰謀。
實際上,這種觀點就可以證明,喬恩接觸到的那批怪人所提及的,對“陰影”有著十分深入研究的人,的確就是卡貝爾教授。
西列斯對於後半部分的內容反而更感興趣,在他已經知道“陰影”存在的情況下。
卡貝爾教授本身並非官方組織出身,他甚至沒有真的成為一名啟示者。但是,他從各種隱秘渠道,比如秘密組織、小型聚會、古董愛好者交流會等等的場合中,提取到了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與傳聞。
他將這些消息整合梳理,並且按照時間順序一一排列。
然後他發現,至少在康斯特公國國內,有許多涉及到露思米的信徒的案子,最後都不了了之了。
這種“涉及”,包括案發現場找到的一些遺物、口口相傳的某些信仰的流言、手稿與新聞報道等紙質媒介的介紹與猜測、一些私家偵探對於某些案件的調查等。
總之,卡貝爾教授在論文中列出了幾個較為典型的案子。
比如,太陽升起與太陽落下的時候,在同一地點出現的不明屍體;比如,眼睛出血、手中還握有一隻望遠鏡的奇怪死者;比如,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穿著女騎士衣服的異裝癖男人。
關於那最後一群人,卡貝爾教授尤為介紹說,他是在某張年代久遠的報紙上瞧見的相關消息。之所以將這事兒列進來,是因為那些異裝癖男人的胸甲上,都雕刻著金盞花。
“而有幸閱讀到這份論文的讀者,如果知道金盞花的含義是什麽,那麽恐怕自然就能明白,這些人的出現意味著什麽。”卡貝爾教授在論文中如此神秘兮兮地寫道。
……也難怪他這篇論文會被那位期刊編輯斥責為“瘋子的怪言怪語”。
不過,對於此時的西列斯來說,因為他了解金盞花的含義,所以他能夠明白卡貝爾教授的意思——金盞花是露思米的象征。
從這個角度來說……
西列斯便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釋。他對琴多說:“你知道,有一些舊神追隨者的秘密組織,會采用一些與舊神有關的象征物作為入會憑證嗎?”
比如布朗卡尼的信徒會展示用以折磨自己的物件,比如拉米法商會內部,那些信仰梅納瓦卡的商人們,會以一端墜下的天平作為身份的象征。
或許,金盞花就象征著一個組織?
那是一群露思米的信徒的聚集地……不,按照卡貝爾教授和此前喬恩的說法,那是假借露思米名義的,“陰影”的追隨者所隸屬的組織。
金盞杯是否有可能是某個人在加入那個組織之後,選擇遺棄在那個垃圾桶裏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麽他們對於達羅家族滅門案的推測就要來一個天翻地覆的轉變了。
或許,布魯爾·達羅之所以被一刀斃命,隻是……隻是某個人的入會儀式?
這個想法令西列斯突兀地一怔。
琴多沒有想到那麽多,他認同了西列斯的想法,並且說:“卡貝爾說他是在年代久遠的報紙上看到。那說明,這個組織恐怕已經存在很久了。不過……女騎士?”
他有點兒困惑地說:“為什麽是女騎士?”
女騎士這個概念對於費希爾世界的人們來說,並不算陌生。
的確會有一些女士選擇成為騎士,為君主或者為神明作戰,這種事情可能不怎麽常見,但哪怕是普通人,他們也可以在提到這個話題的時候,頭頭是道地說上兩句,提及曆史上一些知名的女騎士。
對於神明來說,人類的性別並不會影響信仰。曆史記載中也有不少神明擁有女性代行者,這並不算是一件稀罕事。
但是,為什麽這群舊神追隨者,會特地將自己假扮成女騎士?
不,應該說……
女性的身份特征在這個秘密團體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西列斯想了片刻,然後搖了搖頭。他說:“或許隻是露思米曾經擁有一位女性代行者,或者他們認為露思米是傾向於女性特征的神明。也或許,這群人隻是單純的異裝癖?”
如同布朗卡尼的信徒在漫長的時光中走偏了道路一樣,或許露思米的信徒也同樣如此。
琴多讚同地點了點頭。他將這份論文整理好,放到一旁,然後說:“這似乎又是另外一樁事件了。”
“是啊。”西列斯低聲說。
“……您的生活總是充斥著這些神明的概念。”琴多有點兒困擾地說,“我從未想到,您會接觸到這麽多關於過去的秘密。
“有時候這能帶來一些益處——就像是那朵玫瑰。我得說,得到那株玫瑰之後,我的確感到睡眠質量變好了不少。
“但是更多時候,我感到您的生活被這些複雜而晦澀的東西打擾了。”
西列斯也同意這種說法。不過,考慮到他始終在尋找這個世界隱藏的秘密,那麽,他所麵臨的這種忙亂局麵,也隻能說是咎由自取。
他垂眸思考了片刻,最後微微笑了一下,隻是說:“或許,這也能算是一種生活的樂趣。”
在古怪的謎題、紛擾的信息與複雜的局麵中抽絲剝繭,最後找到那個隱藏在角落的答案,讓真相浮出水麵。他得承認,這是能帶給他樂趣的東西。
這是周二的下午。他又與琴多一起閱讀了一本來自堪薩斯的書籍,隨後一起去吃了晚餐。生活並沒有因為他研究的謎題而發生任何改變,仍舊原模原樣地進行著。
周三的時候,西列斯又收到了一封信,來自曆史學會,同樣是邀請函。內容正是格倫菲爾所說的,曆史學會的表彰儀式。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與文史院的年終會議一樣,曆史學會的表彰儀式的日期同樣是在2月1日,隻不過時間換成了下午。這也就意味著,2月1日對於他而言恐怕是個十分忙碌的日子。
周四,在與學徒會麵的時候,西列斯倒是收到了不怎麽好的消息。
多蘿西婭滿懷歉意地告訴他,她原本想為他借來家族中關於死亡與災厄之神撒迪厄斯的藏書,但是她的爺爺,阿道弗斯·格蘭特,拒絕了這個請求。
多蘿西婭提及此事的時候,看起來十分不好意思,甚至有點羞愧。她恐怕沒想到她的爺爺會拒絕這事兒,畢竟這是來自一位學者的請求。
西列斯同樣有些驚訝,不過他很快就說:“這沒什麽,多蘿西婭,不要把這事兒放在心上。我也隻是一時心血來潮,所以才想要了解關於撒迪厄斯的一些信息。”
這樣的說法讓多蘿西婭鬆了一口氣。
不過,這事兒也的確讓西列斯感到了一些奇怪。阿道弗斯·格蘭特不容置喙的態度,似乎顯得有些做賊心虛——格蘭特家族或許真的與撒迪厄斯有所關聯?
而那似乎也在暗示,與阿道弗斯·格蘭特相熟的其他年長者,包括藏書家丹頓·卡爾弗利教授、畫家奧爾登·布裏奇斯等等,都有可能是撒迪厄斯的追隨者。
……但是,這批人似乎在撒迪厄斯隕落之後,走上了與喬納森·布萊恩特截然不同的道路?
這些撒迪厄斯的信徒,在神明隕落之後,徹底分裂了嗎?
這一天是1月15日,一月份恰巧已經過去了一半。晚上,西列斯在閱讀科南·弗裏蒙特的《一生》第十一卷 的時候,在這部來自遙遠的沉默紀的著作中,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我認為死亡分為兩種情況——在說明這兩種情況之前,我首先得解釋一下,我這種分類方式隻是基於一個老頭子的胡言亂語,讀者們可千萬別以為,我說的話就是至理名言了。
“誰也無法斷言這個世界是如何的,誰也無法斷言這個世界將會如何發展。如果世界上真有一位命運的神明,那麽我寧願祂是寬容的、仁慈的、平和的,又或者,是絕對意義上的‘冷漠’。
“總之,我認為死亡分為兩種情況:可以預見的、不可預見的。
“哦,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肯定要說:這難道不是廢話嗎?的確如此,可我後來才意識到,死亡有時候也能帶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義。
“活的時間夠久,自己已經厭煩了,家人朋友也已經厭煩了;又或者病了多年,病得難受,死去活來卻還是苟活於世;總之,到了某一個階段,‘死了也不稀奇’。
“才活了沒多久,孩子、年輕人、壯年人,沒人想到死亡會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意外、災難、疾病,厄運,猛地發生,帶走一些本該鮮活的生命;總之,那像是晴天霹靂。
“陌生人的死亡像是一個數字。每天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該將吾神的死亡歸於哪一種呢?
“猝不及防嗎?的確如此。可是,‘神明原來也是會死亡的’,這種概念令我突然恍然大悟,感到後知後覺的……呃,親切感?
“這話要是被吾神的忠實信徒聽見了,一定會大罵我是個瀆神者。不過,於我而言,情況卻並非如此,盡管我知道,許多人會因此感到一種破滅感。
“不知道神明是否有生老病死,不知道神明是否要吃喝拉撒,不知道神明是否也煩惱於柴米油鹽。這些問題偶爾也小小地困擾了我。
“我感到我是一個無比傲慢的人類,因為我將我自己的生活表象代入到了神的身上,以為那些神明也會有我這樣普通人類的煩惱。
“可是……死亡。
“人人都要經曆死亡,而最奇妙的一點是,竟連神明也要經曆死亡。
“我聽聞有人已經將這些隕落的神明稱為‘舊神’。那真是一種無比奇妙的稱謂,讓我想到前段日子,我整理家中藏書,翻到一本小時候曾經沉迷的書籍。
“我年輕時候較為頑劣,於是有時候父母管教便會十分嚴格,他們會把我喜歡的書沒收。於是我就將那本書藏在一個沉重櫃子的下方,估計任誰都發現不了。
“後來,連我自己都忘了這本書的存在。
“可是,當我從時光的塵埃中將這本書撿拾迴來,擦拭幹淨那落灰的封麵,瞧見那泛黃的、略微皺褶的紙張……那種感覺,更像是在擦拭我自己的人生。
“舊書。舊神。一切舊物裏埋葬的,終究是舊時的自己。
“……所以我可以理解,在吾神隕落之後,那些最為忠實的信徒們的表現。他們不像我,我天生有種頤指氣使的得意勁兒,好像這世界真就是圍著我轉的一樣。
“那些信徒們,他們的生命就等同於吾神。當吾神隕落,他們的生命驟然破滅。他們掃視周圍,看見的卻隻是一片虛無——他們已經耗費了一輩子,到頭來一切卻都成空。
“他們以為自己死亡之後會歸於吾神的懷抱,但是‘死亡’卻也已經死亡了。
“就我所知,有些信徒能緩過神來,無論算不算是自欺欺人,他們的確在告訴自己,那意味著吾神同樣在死亡的盡頭等待著他們。
“這是一種多麽令人感到熨帖的想法。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人類會死,神明也會死;原本遙遠的距離,就這麽被拉近了。
“……好吧,一些信徒可能不需要這種破滅感(親切感)。
“不過,這也意味著後麵這一批信徒有些不幸了。我很難說這種……寧願讓自己陷於痛苦的妄想,也不願意改變自身想法與觀念的做法,是否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無論如何,他們踏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如果你樂意相信我的話,那麽我想在這兒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我以為,死亡實際上意味著兩件事情:生與死。”
看到這裏,西列斯不由得怔了一下。
他暫且抬起頭,摘下眼鏡,捏了捏鼻梁,讓自己從弗裏蒙特營造出來的沉鬱氛圍中脫離出來。他思考著這段文字透露出來的信息。
在撒迪厄斯隕落之後,祂的信徒的確產生了分裂。
其中一批人認為,撒迪厄斯的隕落意味著“死亡”也接受了自己的死亡。祂將在死亡的盡頭等待著信徒們的抵達。
很難說這是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西列斯在這一點上讚同弗裏蒙特的觀點。
而此前多蘿西婭轉述的,來自格蘭特家族藏書中的一些想法,就非常吻合這批人的想法。換言之,格蘭特家族很有可能就是這批撒迪厄斯信徒的後人。
他們似乎仍舊秉持著最初的觀念——要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一些,要讓自己的死亡更為轟動一些,這樣才可以在撒迪厄斯那邊展示自己對於死亡的看重。
於是,他們繼續品鑒著藝術,尋找著人生的價值,其中有些人也試著讓自己成為大人物,好讓自己的死亡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單純就他們的做法而言,西列斯感到這批人甚至可以說是無害的。他們最大的追求就是讓自己“死得其所”。
西列斯曾經從普拉亞家族那邊得到一份手稿,其中記錄了奧古斯特帝國時候,撒迪厄斯與佩索納裏的信徒們的一些狀態。
這兩位神明的信徒,不約而同地認可,人的生命應當是有價值的——前者是因為有生才有死,後者是因為生命本身。
而現在,弗裏蒙特提及他認為“死亡實際上意味著兩件事情”,這種說法也讓西列斯聯想到了生與死的信徒的觀念之差。
結合此前喬納森·布萊恩特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對於生命的留戀,西列斯的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些想法。
他繼續閱讀弗裏蒙特的文字。
“不論死亡的信徒(當然不能算上我這樣的死亡信徒)如何否認這件事情,對於通常意義上的人類而言,他們當然會承認,一個生物隻有先活了,之後才能死。
“也就是說,生命是死亡的必經之旅。
“所以,在‘死亡’也死亡之後,一部分吾神的信徒對於死亡的理解,就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轉變。當你距離死亡隻差臨門一腳的時候,你會朝前看,還是往後看?
“有的人選擇朝前看。因為死亡已經近在咫尺,所以一切故有的東西都可以被拋下了。越到最後,人的生命越是一場孤獨的旅行,隻有自己能陪伴自己。
“所以,這批人——這批信徒,他們是為了追求一場不必迴頭的死亡。
“而有的人選擇迴頭看。他們終究還是迴了頭,不可避免。因為生命畢竟是生命,死亡畢竟是死亡。沒人能對死後的世界不產生迷茫,也沒人能對這樣的迷茫不產生恐懼。
“所以,他們不想死。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生。而他們也可以給自己一個正當的理由:因為‘死亡’已經死亡了,那麽,誰來接收他們的死亡?他們要讓自己繼續活著,期待‘死亡’有一天也終將複生。
“這種想法顯得可笑嗎?似乎也並不。可當他們這麽想的時候,神明與信徒的關係卻發生了顛倒。‘神明’的解釋權,來到了信徒的手裏。
“因為神明已死,信徒正慌不擇路地為自己研究著未來的可能方向。
“神明——神明的力量,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一種可供解構、可供拆分、可供注釋的概念。而隨著神明的隕落,這件事情畢竟不可避免。
“……這是沉默紀。神明的隕落仿佛從遙遠的歲月就已經開始,但是如此遙遠的歲月之後,人們卻還沒能從中得出一個答案。
“甚至有不少人,還沒能意識到這個問題。
“也就是,當神明隕落,我們——我們這些人類,又該何去何從?”
西列斯的目光靜默地凝視在最後那個問題的問號之上。他意識到出現在弗裏蒙特心中的那種困惑,而那種困惑也曾經困擾著西列斯,當他意識到這個世界的現狀的時候。
而他同樣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出的。
他微微歎了一口氣,在書桌壁燈昏黃的燈光之下。他望向窗外靜謐的夜色。冬夜的寒冷讓窗戶上氤氳出水霧,而那朦朦朧朧地籠罩著窗外的城市;而這世界也的確籠罩在這樣的迷霧之下。
在這一瞬間,西列斯感到自己仿佛觸及了這個世界的本質;又或許,那也隻是他在這深夜裏凝思時候產生的錯覺。
他靜默地坐了一會兒,然後才慢慢擺脫這種思緒。
他讓自己的心神收斂迴目前的局麵上。
從弗裏蒙特的書中可以看出,在撒迪厄斯隕落之後,也就是沉默紀晚期,祂的信徒發生了分裂,一部分信徒沿著舊有的道路繼續行走下去——並且如今也仍舊不為人知地存在著。
從多蘿西婭的表現來看,她本身似乎也並不知道家族可能的信仰本質。這件事情說不定隻有等到她老去,或者等到阿道弗斯即將死去的時候,才有可能被傳遞下去。
這一批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算得上是偏離了對於撒迪厄斯的信仰,他們以音樂與藝術之神阿特金亞的信徒身份來偽裝自己,或許是因為這種身份更為無害一些,而這種觀念似乎還挺像模像樣的。
西列斯不好評價他們的做法,但是無論如何,這些人起碼沒在做什麽壞事。
但是另外一批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應當說是“背叛”了此前對於撒迪厄斯的信仰。起碼在行動上,他們“轉信”了佩索納裏,即便他們自己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他們開始畏懼死亡,開始貪戀生命。貪生怕死當然是人之常情,西列斯如此認為,可是,自欺欺人算不上什麽好做法。
而從喬納森·布萊恩特的做法來看,這種貪生怕死的行徑恐怕已經發展成一種極為可怕的執念。
他認為隻要活著才可以踐行死亡的意圖。他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扭曲與極端,而他自己也未能意識到這一點,甚至痛恨被他人指出這一點。
這讓西列斯產生了些微的感歎。
這種感歎是基於生與死本身。無論如何,西列斯無法認同喬納森的觀點,尤為無法接受喬納森為了逃避死亡而選擇的做法。
這是一個難熬的冬天。西列斯想。
如果喬納森真的打算做點什麽,那他也很有可能會在這個冬天行動。以嶄新的生命迎接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聽起來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但是,那生命王座之下,卻可能是以年輕孩童的屍骨為基石。
他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這種想法前所未有的明確。
西列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在腦中迴顧了整件事情,從博物館守門人偷盜事件,到“初雪之光”號列車上與蘭普森先生、太太的相遇,到達爾文醫院的種種傳聞,到夢境中與諾娜的對話……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個又一個與此事相關的名字。
然後,在寫到一個名字的時候,他突然頓了頓。
埃米爾·哈裏森。
他怔了一下,思考著這深海夢境中的兩株幼苗之一,為什麽會下意識出現在自己的腦中。實際上,埃米爾並沒有與這件事情發生什麽直接的關聯,不是嗎?
盡管埃米爾的確是他最近接觸過的年輕孩子,盡管埃米爾的確在西列斯調查這個事件的同時出現了,盡管埃米爾的外公奧爾登·布裏奇斯很有可能是死亡的信徒……
等等。
西列斯的思緒突然在這兒停住了。
當他想到奧爾登·布裏奇斯的時候,他才突然迴憶起自己以“西列斯·諾埃爾”這個文學史教授的身份與埃米爾對話的時候,埃米爾曾經隨口抱怨的一件事情。
埃米爾說,他不敢讓奧爾登知道那個魔方的存在,因為奧爾登不讓他接觸這種古怪的東西。
西列斯仔細琢磨著這句話,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這句話的意思,聽起來很像是不讓年輕的孩子接觸到失控的時軌。這也是當時西列斯本能的想法。
但是,如果聯想到奧爾登可能的死亡信徒身份,以及其他那些孩子之所以患上“精神疾病”的源頭,就是因為接觸到了來曆不明的物品……
……奧爾登不讓埃米爾接觸奇怪物品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他知道,或者說起碼聽說過,喬納森·布萊恩特的邪惡計劃?
事實上,他們同為死亡的信徒,並且同為康斯特公國的上層人物,理應與彼此打過交道。西列斯此前卻從未考慮過這個可能。
或許是因為,喬納森·布萊恩特的所作所為,與畫家、藝術家、收藏家基本搭不上邊。
不論如何,西列斯心想,他似乎可以問問多蘿西婭,關於布裏奇斯家族的地址,然後給埃米爾寫一封信,詢問是否有可能上門拜訪。
就以“玩具商店”最新製作的樣品試玩為借口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