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的理智
經典人文——人文思想卷 作者:餘秋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大衛·休謨
最能推翻皮浪主義或過分的懷疑原則的,乃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動、運用和工作。這些原則在學院中誠然可以繁榮,可以勝利,在那裏我們是難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反駁它們的。但是它們一離開它們的庇護所,而且假使我們感情和情感具體化的真實對象的表象,把它們同我們天性中的較有力的原則對立起來後,它們就會煙消雲散,並且使最堅定的懷疑論者同其他生物處於同樣的條件之中。
因此,懷疑論者最好是呆在自己本身的範圍中,去展示那些出自更高深莫測的研究中的哲學反論。在這裏,他們似乎有充分取勝的把握。他可以正當地堅持這樣的看法:在存在於記憶和感官證據以外的任何事實方麵,我們全部證據都出自因果關係;我們對於這種關係的觀念隻有這樣一種看法,即兩個恆常結合在一起的對象的關係。而且除了習慣或我們天性中的一種本能之外,並沒有別的情節可以使我們得到這種推測,這種本能自然是難以反抗的,不過它也和別的本能一樣,也可以是錯誤的、騙人的。一個懷疑論者如果堅持這些觀點,那他就顯示出他的實力,或者可以說,表現出他自己以及我們全人類的弱點,而且他似乎就消滅了(至少在當時)
一切信念和確信。如果我們能從這類論證給社會求到任何可以經久的幸福或利益,那麽它不可能給社會貢獻任何經久的利益。我們隻要問一問這個懷疑論者,他的用意何在?他想借這些奇怪的研究給我們貢獻什麽?他立刻會茫然失措,無以作答。一個哥白尼的信徒和托勒密的信徒在擁護其各自的天文學時,他希望在他的聽眾中產生一種可以經久的確信。一個斯多葛信徒或伊壁鳩魯信徒所號召與人的原則可能不會經久不衰,但它們在行動和行為上可能產生後果。但是,一個皮浪主義者並不能希望他的哲學會在人類心靈上保有持久的影響;即使它會有這種影響,他也不要期望這種影響會有益於社會。正相反,他還必須承認(如果他還可能承認任何事情)
,他的原則如果產生普遍、穩定的影響,所有人類的生命就會毀滅。一切推論、一切行動都會停止下來,一切人都會處於昏然無知的狀態中,直到自然的必需欲求由於無法滿足,最終了結他那可憐的生存。的確就是這樣。這樣不幸的事件並不值得可怕。本性總是強於原則。一個皮浪主義者雖然可以借自己高深的推論,使自己和他人陷入暫時的驚奇和紛亂中,但人生中一些乍看起來微小的事情就會驅散他的一切猶豫和懷疑,使他在行為和思辨的任一方麵,都同一切其他派別的哲學家,甚至同未曾致力於哲學研究的人們,處於同樣的情勢之中。當他大夢初醒,他一定是第一個譏笑自己,並且承認他的反論隻是純粹開心的東西,不過是旨在揭示出人類的奇怪狀態;雖然他們不能借自己最精細的考察,以滿足自己對行動、推理和信仰的基礎的關注,或去除可能會產生與它們相對立的反論,但他們不得不行動、推理和信仰。
……
不過也有一種較溫和的懷疑論或學院哲學,它既經久又有用,它可能在有些方麵是皮浪主義的結果或過度的懷疑論的結果;或者是徹底懷疑論在某些方麵被常識和反省糾正了的結果。大部分人在表示自己的意見時自然而然地都傾向於肯定和專斷;他們如果隻看到對象的一個方麵,而且對於任何相反的論證沒有理解時,他們就會武斷地接受他們心愛的原則,而且他們對持相反意見的人,根本不會寬容。他們是不會猶豫和權衡的,因為這會迷惑他們的理解力,阻止他們的情感,終止他們的行動。因此,他們就想急於逃脫這樣不自在的一種狀態,而且他們以為,他們縱然借急遽的肯定和專斷的信仰也難以完全使自己擺脫出來。但這些專斷的推理者如果能察覺到人類的理智,即在最完全的狀態下,即在它最精確最謹慎地作出結論時,也是特別脆弱的;則這種反省自然會使他們較為謙和,較為含蓄一些,而且會使他們減少偏愛自己的心理和厭惡論敵的心理。目不識丁的人應體會博學者的心境,因為那些博學者雖從研究和反省得到許多利益,可他們在結論中仍然總是不敢自信。另一方麵,博學的人如果天性傾向於驕傲和固執,那麽他們稍一沾染皮浪主義就會減低他們的驕傲,因為那種主義可以指示給他們說,他們對於其前輩所占的那一點上風,如果和人性中生來就有的那種普遍的迷惑和紛亂比較起來,實在是不足道的。總而言之,一個合理的推理者在一切考察和斷言中應該永久保有某種程度的懷疑、謹慎和謙恭才是。
最能推翻皮浪主義或過分的懷疑原則的,乃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動、運用和工作。這些原則在學院中誠然可以繁榮,可以勝利,在那裏我們是難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反駁它們的。但是它們一離開它們的庇護所,而且假使我們感情和情感具體化的真實對象的表象,把它們同我們天性中的較有力的原則對立起來後,它們就會煙消雲散,並且使最堅定的懷疑論者同其他生物處於同樣的條件之中。
因此,懷疑論者最好是呆在自己本身的範圍中,去展示那些出自更高深莫測的研究中的哲學反論。在這裏,他們似乎有充分取勝的把握。他可以正當地堅持這樣的看法:在存在於記憶和感官證據以外的任何事實方麵,我們全部證據都出自因果關係;我們對於這種關係的觀念隻有這樣一種看法,即兩個恆常結合在一起的對象的關係。而且除了習慣或我們天性中的一種本能之外,並沒有別的情節可以使我們得到這種推測,這種本能自然是難以反抗的,不過它也和別的本能一樣,也可以是錯誤的、騙人的。一個懷疑論者如果堅持這些觀點,那他就顯示出他的實力,或者可以說,表現出他自己以及我們全人類的弱點,而且他似乎就消滅了(至少在當時)
一切信念和確信。如果我們能從這類論證給社會求到任何可以經久的幸福或利益,那麽它不可能給社會貢獻任何經久的利益。我們隻要問一問這個懷疑論者,他的用意何在?他想借這些奇怪的研究給我們貢獻什麽?他立刻會茫然失措,無以作答。一個哥白尼的信徒和托勒密的信徒在擁護其各自的天文學時,他希望在他的聽眾中產生一種可以經久的確信。一個斯多葛信徒或伊壁鳩魯信徒所號召與人的原則可能不會經久不衰,但它們在行動和行為上可能產生後果。但是,一個皮浪主義者並不能希望他的哲學會在人類心靈上保有持久的影響;即使它會有這種影響,他也不要期望這種影響會有益於社會。正相反,他還必須承認(如果他還可能承認任何事情)
,他的原則如果產生普遍、穩定的影響,所有人類的生命就會毀滅。一切推論、一切行動都會停止下來,一切人都會處於昏然無知的狀態中,直到自然的必需欲求由於無法滿足,最終了結他那可憐的生存。的確就是這樣。這樣不幸的事件並不值得可怕。本性總是強於原則。一個皮浪主義者雖然可以借自己高深的推論,使自己和他人陷入暫時的驚奇和紛亂中,但人生中一些乍看起來微小的事情就會驅散他的一切猶豫和懷疑,使他在行為和思辨的任一方麵,都同一切其他派別的哲學家,甚至同未曾致力於哲學研究的人們,處於同樣的情勢之中。當他大夢初醒,他一定是第一個譏笑自己,並且承認他的反論隻是純粹開心的東西,不過是旨在揭示出人類的奇怪狀態;雖然他們不能借自己最精細的考察,以滿足自己對行動、推理和信仰的基礎的關注,或去除可能會產生與它們相對立的反論,但他們不得不行動、推理和信仰。
……
不過也有一種較溫和的懷疑論或學院哲學,它既經久又有用,它可能在有些方麵是皮浪主義的結果或過度的懷疑論的結果;或者是徹底懷疑論在某些方麵被常識和反省糾正了的結果。大部分人在表示自己的意見時自然而然地都傾向於肯定和專斷;他們如果隻看到對象的一個方麵,而且對於任何相反的論證沒有理解時,他們就會武斷地接受他們心愛的原則,而且他們對持相反意見的人,根本不會寬容。他們是不會猶豫和權衡的,因為這會迷惑他們的理解力,阻止他們的情感,終止他們的行動。因此,他們就想急於逃脫這樣不自在的一種狀態,而且他們以為,他們縱然借急遽的肯定和專斷的信仰也難以完全使自己擺脫出來。但這些專斷的推理者如果能察覺到人類的理智,即在最完全的狀態下,即在它最精確最謹慎地作出結論時,也是特別脆弱的;則這種反省自然會使他們較為謙和,較為含蓄一些,而且會使他們減少偏愛自己的心理和厭惡論敵的心理。目不識丁的人應體會博學者的心境,因為那些博學者雖從研究和反省得到許多利益,可他們在結論中仍然總是不敢自信。另一方麵,博學的人如果天性傾向於驕傲和固執,那麽他們稍一沾染皮浪主義就會減低他們的驕傲,因為那種主義可以指示給他們說,他們對於其前輩所占的那一點上風,如果和人性中生來就有的那種普遍的迷惑和紛亂比較起來,實在是不足道的。總而言之,一個合理的推理者在一切考察和斷言中應該永久保有某種程度的懷疑、謹慎和謙恭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