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麵色愈發不好看,卻自笑道:“敢問他把與幾個意中人兒使了?”
小蛇沉吟半晌,屈指難數,道:“遮莫十七八個。”
霎時陰風亂作,沙塵四起。小蛇遮目看時,近處一株女貞攔腰截斷,將次山倒。小蛇眼見那樹倒在跟前毫厘處,眼竟不及一眨。
解輿看時,那女貞樹距樹根不及二尺處,齊齊斷開,卻是劍削的。適才紅光一閃,那婦人如何出劍,他竟識辨不得。當下冷汗涔涔。
婦人向那驚得發僵的小兒柔聲道:“小官人,這胭脂恁的好,奴甚想將來一用。且隨奴去那白猿陳屍處尋它去。”
第23章 蝶掩(2)
解輿恰在尋思如何將這婦人引至那處,聽得婦人恁的說,不由暗喜。
小蛇負上書箱,抹去一頭冷汗,心下怨悵,切齒至極,腕頭加力,隻想那庸醫在跟前,捶上百八十拳,怨恨方得消。
那婦人隨在解觀察身後,小蛇卻是不敢與她同行,伴著解輿亦步亦趨,無奈腿短,那觀察行得甚快,幾要奔走方能趕上。如此行得約莫一裏路,小蛇惱道:“解觀察且慢些,小子腿短,隨不得你。”
解輿暗想,再要慢些,須救不得你了。
婦人在小蛇身後嬌聲道:“小官人行不得恁快,奴家背著,如何?”
小蛇熱汗才盡,冷汗又出,忙道:“使不得使不得,君子豈可勞煩淑女?”
那婦人在身後輕聲道:“那又何妨,奴自說與小官人聽,那楊蝶掩自勞煩淑女許久,幾曾知得甚羞。小官人麵皮恁的薄。”
小蛇一僵。停下步子來。
楊蝶掩?
她如何曉得?
此時憶來,往事曆曆。初將他攜至建陽生藥鋪子便是柳官人,至建陽次日,柳官人便再無蹤影。他亦憶不得此號人物,同楊掌櫃在家中近半年,這楊蝶掩便歸來。楊掌櫃道這楊蝶掩卻是他後生,經年在外走山訪水,尋名處聖藥。這楊蝶掩在家中住了月餘,楊掌櫃叫小蛇拜了他作師父。旬月才過,他又離家,直至年末方歸。年年如此,走時卷得一堆金銀細軟,楊掌櫃亦不惱他。到得第三年上,他便強攜上九齡小蛇同去“走山訪水”——乃自稱吳茗,招搖撞騙,自此小蛇畢竟辨明世事,乃知這庸醫在家中那老成持重之態俱是作態。
確是如此,這楊蝶掩便是庸醫本名。許久不用,小蛇卻待忘了,那庸醫原卻有如此風雅至發酸的本名。
這婦人果是那庸醫舊識。
“楊蝶掩?”解觀察蹙眉道,“莫不是人稱‘楊柳枝頭笑’的楊蝶掩前輩?”
楊柳枝頭笑?小蛇抖起一身毛骨,問道:“這是甚渾名?恁的酸氣?”
“楊柳枝頭笑便是這個楊蝶掩前輩在江湖上大號。□□年前這個前輩在江湖上頗負盛名,時人以白樂天一句詩道盡江湖頂尖高手,‘綠楊陰裏白沙堤’,這個楊,便是楊蝶掩前輩。傳聞他使得一套劍法喚作楊柳枝,俱是輕靈妙招,且輕功天下無雙,立於春日柳梢頭尚身可不倒,且有言這個楊前輩風流倜儻,眾家江湖女子窺牆擲果,有婦人道他直是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傾人城,傾人國,江湖上人便稱之‘楊柳枝頭笑’。”解觀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情難自禁——後,始覺那小兒同那婦人望向他神色皆奇詭,欲笑不笑,欲語還休。
小蛇輕咳,幹笑道:“敢問觀察,那楊——大俠如今尚在人世否?”
“六年前不知為著何事,這楊前輩無端端挑了光州府,此後平空失了影跡,人道他恐怕見拘,故而隱姓埋名,江海寄得餘生了。依解某之淺見,楊前輩武藝高強當世罕有人及,區區光州府怎奈何得他,須不當是怕了那官府,隻怕有甚原由,離了江湖這是非之地。”解觀察再度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情難自禁——後,始覺那小兒麵上青紅兩色。
小蛇麵皮抽搐道:“觀察對這個楊大俠端的了若指掌,須是記不得自家乃是公門中人了,對這等綠林草莽仰慕已及,怕不是公人所為?”
解輿避而不答。
小蛇又問道:“聽觀察一席話,小子心內對這個楊——大俠亦是仰慕之極,不知這個楊大俠貴庚幾何?”
解輿道:“楊前輩成名之時亦以風流聞名,想是少年成名。而今須不過三十。”
小蛇覷了覷那婦人,怪笑道:“好個少年郎。想是風流半世,將且作了牡丹花下鬼了罷。”
午間那迷霧已散去,春已暮,山間花卻開得絢爛,此處竟亦有木蘭,發在綠葉當中開得正旺。倘那庸醫不每每謊稱尋辛夷,木蘭自是好花。而今見得木蘭,隻叫人憶起那庸醫,惱得人隻盼將那花兒摧盡。
憶來那柳官人一言一行,是個謙謙君子,擔當丈夫,怎奈夢中那麵容音聲顰笑,俱是與庸醫一般無二,況自庸醫歸家後,那柳官人便再不曾還來,且近幾年來,並不曾聽楊掌櫃說與他聽甚柳官人,莫不是那庸醫竟是柳官人?
柳溪蛇暗罵自家道:柳溪蛇啊,柳溪蛇,莫要胡猜亂道。倘真個恁的,他豈非認賊作父?
行走半日,汗了一身,小蛇隻覺口幹,搖搖自家牛皮水囊,竟空無滴水。他自不敢向那婦人索水,誰知水中落了甚毒物。看那解觀察,他身上卻不曾有水囊。
小蛇道:“娘子,小子有不便。”說罷雙手抓胯。
那婦人轉過臉去,道:“小官人自淨手便是。”
小蛇道:“君子淨手,豈有叫淑女聽得嗅得之理,小子自去溪邊,撒個痛快,強似此處節流。”
那婦人笑道:“小官人自去,一決千裏便是,不須節流。”
小蛇轉頭便往溪邊去,那解觀察卻也隨他一並去。小蛇笑道:“觀察亦待一決千裏?”
解觀察自不采他,到那溪邊,轉頭已望不見那婦人,小蛇恰解下囊袋擬待盛水,忽叫人捂了口攔腰抱起,轉上肩上——小蛇一驚,卻待掙紮,聽得那解觀察在他耳邊低低道:“小兄弟莫要掙紮,你師父分付我帶你至他處。”
小蛇頷首,那解觀察方鬆了他口。
解輿方提真氣,此刻方覺自家真氣確較前有增,心下不由稱奇,那神醫吳自有一套調氣妙法,竟能凝聚尋常逸散真氣,沉在丹田,為己所用。解輿背著小兒便往前掠去,隻盼抵那神醫處,婦人尚未追來。
作者有話要說:
擲果:來自潘安(潘嶽)的典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窺牆:來自宋玉的典故。
《登徒子好色賦並序》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曆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雲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遠遊,周覽九土,足曆五都。出鹹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間。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鶬鶊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美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祛,贈以芳華辭甚妙。”於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複稱詩曰:“寤春風兮發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於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綠楊陰裏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第24章 蝶掩(3)
小蛇在那解觀察肩頭,隻見兩旁林間樹影奔行向後,直似騎在馬背,卻毫不顛簸。小蛇心內暗歎:這便是那婦人所言武功不濟了,如此說來,那個隻知裝瘋賣傻,充嬌弱無力的楊蝶掩大俠之蓋世輕功,怕是如飛在雲端霧裏了——可恨的便是,尋常時候那句“徒兒慢些,徒兒且慢些,為師的累了。”直不知暗藏多少奸黠。
小蛇細細思量來,尋常叫他惱得七竅生煙,這三年來幾番擬待問個究竟,庸醫尋這物那物竟是為了何事,俱叫他佯癲搪塞去了,這庸醫須非是平人。且三年來言說尋這藥材,尋那藥材,卻也越了江南,下了嶺南,上了京西,過了荊湖,入了劍南,這九州泰半,已叫他二人踏遍。初去江南,道是尋那河豚。問他河豚毒劇,討來何用,他道:河豚味美,值那一死。春暮江南,桐江恁好,直是煙織漠漠,層波似染,峻山如削,在桐江畔守了數日,方圍得一尾河豚。卻也不吃,剜了目,放了血,取了子,剖了肉,俱曬幹了,磨成末,裝入囊中,攜在身上。小蛇本豁出一命要吃那河豚,方才忍得那庸醫連日身無分文不務正業饑飽不定,怎知卻吃不得。惱得小蛇半月不采他。他自在江南遊曆一番,至杭州遊玩,七八月間,滿月夜去那孤山寺尋甚月中桂子,八月十八又趕甚錢塘潮。那錢塘潮來時,庸醫定要近前去看——來疑滄海盡成空,恁的大水,他亦不懼,小蛇卻是見驚了,緊緊牽住那庸醫手,卻在漫天鋪麵來的水花中聽得他輕歎道:你道是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莫非要我年年在此尋桂候潮,方得你來?小蛇卻待問時,又一潮近,人眾齊齊退後,推搡不已,此後他卻也忘了。
小蛇沉吟半晌,屈指難數,道:“遮莫十七八個。”
霎時陰風亂作,沙塵四起。小蛇遮目看時,近處一株女貞攔腰截斷,將次山倒。小蛇眼見那樹倒在跟前毫厘處,眼竟不及一眨。
解輿看時,那女貞樹距樹根不及二尺處,齊齊斷開,卻是劍削的。適才紅光一閃,那婦人如何出劍,他竟識辨不得。當下冷汗涔涔。
婦人向那驚得發僵的小兒柔聲道:“小官人,這胭脂恁的好,奴甚想將來一用。且隨奴去那白猿陳屍處尋它去。”
第23章 蝶掩(2)
解輿恰在尋思如何將這婦人引至那處,聽得婦人恁的說,不由暗喜。
小蛇負上書箱,抹去一頭冷汗,心下怨悵,切齒至極,腕頭加力,隻想那庸醫在跟前,捶上百八十拳,怨恨方得消。
那婦人隨在解觀察身後,小蛇卻是不敢與她同行,伴著解輿亦步亦趨,無奈腿短,那觀察行得甚快,幾要奔走方能趕上。如此行得約莫一裏路,小蛇惱道:“解觀察且慢些,小子腿短,隨不得你。”
解輿暗想,再要慢些,須救不得你了。
婦人在小蛇身後嬌聲道:“小官人行不得恁快,奴家背著,如何?”
小蛇熱汗才盡,冷汗又出,忙道:“使不得使不得,君子豈可勞煩淑女?”
那婦人在身後輕聲道:“那又何妨,奴自說與小官人聽,那楊蝶掩自勞煩淑女許久,幾曾知得甚羞。小官人麵皮恁的薄。”
小蛇一僵。停下步子來。
楊蝶掩?
她如何曉得?
此時憶來,往事曆曆。初將他攜至建陽生藥鋪子便是柳官人,至建陽次日,柳官人便再無蹤影。他亦憶不得此號人物,同楊掌櫃在家中近半年,這楊蝶掩便歸來。楊掌櫃道這楊蝶掩卻是他後生,經年在外走山訪水,尋名處聖藥。這楊蝶掩在家中住了月餘,楊掌櫃叫小蛇拜了他作師父。旬月才過,他又離家,直至年末方歸。年年如此,走時卷得一堆金銀細軟,楊掌櫃亦不惱他。到得第三年上,他便強攜上九齡小蛇同去“走山訪水”——乃自稱吳茗,招搖撞騙,自此小蛇畢竟辨明世事,乃知這庸醫在家中那老成持重之態俱是作態。
確是如此,這楊蝶掩便是庸醫本名。許久不用,小蛇卻待忘了,那庸醫原卻有如此風雅至發酸的本名。
這婦人果是那庸醫舊識。
“楊蝶掩?”解觀察蹙眉道,“莫不是人稱‘楊柳枝頭笑’的楊蝶掩前輩?”
楊柳枝頭笑?小蛇抖起一身毛骨,問道:“這是甚渾名?恁的酸氣?”
“楊柳枝頭笑便是這個楊蝶掩前輩在江湖上大號。□□年前這個前輩在江湖上頗負盛名,時人以白樂天一句詩道盡江湖頂尖高手,‘綠楊陰裏白沙堤’,這個楊,便是楊蝶掩前輩。傳聞他使得一套劍法喚作楊柳枝,俱是輕靈妙招,且輕功天下無雙,立於春日柳梢頭尚身可不倒,且有言這個楊前輩風流倜儻,眾家江湖女子窺牆擲果,有婦人道他直是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傾人城,傾人國,江湖上人便稱之‘楊柳枝頭笑’。”解觀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情難自禁——後,始覺那小兒同那婦人望向他神色皆奇詭,欲笑不笑,欲語還休。
小蛇輕咳,幹笑道:“敢問觀察,那楊——大俠如今尚在人世否?”
“六年前不知為著何事,這楊前輩無端端挑了光州府,此後平空失了影跡,人道他恐怕見拘,故而隱姓埋名,江海寄得餘生了。依解某之淺見,楊前輩武藝高強當世罕有人及,區區光州府怎奈何得他,須不當是怕了那官府,隻怕有甚原由,離了江湖這是非之地。”解觀察再度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情難自禁——後,始覺那小兒麵上青紅兩色。
小蛇麵皮抽搐道:“觀察對這個楊大俠端的了若指掌,須是記不得自家乃是公門中人了,對這等綠林草莽仰慕已及,怕不是公人所為?”
解輿避而不答。
小蛇又問道:“聽觀察一席話,小子心內對這個楊——大俠亦是仰慕之極,不知這個楊大俠貴庚幾何?”
解輿道:“楊前輩成名之時亦以風流聞名,想是少年成名。而今須不過三十。”
小蛇覷了覷那婦人,怪笑道:“好個少年郎。想是風流半世,將且作了牡丹花下鬼了罷。”
午間那迷霧已散去,春已暮,山間花卻開得絢爛,此處竟亦有木蘭,發在綠葉當中開得正旺。倘那庸醫不每每謊稱尋辛夷,木蘭自是好花。而今見得木蘭,隻叫人憶起那庸醫,惱得人隻盼將那花兒摧盡。
憶來那柳官人一言一行,是個謙謙君子,擔當丈夫,怎奈夢中那麵容音聲顰笑,俱是與庸醫一般無二,況自庸醫歸家後,那柳官人便再不曾還來,且近幾年來,並不曾聽楊掌櫃說與他聽甚柳官人,莫不是那庸醫竟是柳官人?
柳溪蛇暗罵自家道:柳溪蛇啊,柳溪蛇,莫要胡猜亂道。倘真個恁的,他豈非認賊作父?
行走半日,汗了一身,小蛇隻覺口幹,搖搖自家牛皮水囊,竟空無滴水。他自不敢向那婦人索水,誰知水中落了甚毒物。看那解觀察,他身上卻不曾有水囊。
小蛇道:“娘子,小子有不便。”說罷雙手抓胯。
那婦人轉過臉去,道:“小官人自淨手便是。”
小蛇道:“君子淨手,豈有叫淑女聽得嗅得之理,小子自去溪邊,撒個痛快,強似此處節流。”
那婦人笑道:“小官人自去,一決千裏便是,不須節流。”
小蛇轉頭便往溪邊去,那解觀察卻也隨他一並去。小蛇笑道:“觀察亦待一決千裏?”
解觀察自不采他,到那溪邊,轉頭已望不見那婦人,小蛇恰解下囊袋擬待盛水,忽叫人捂了口攔腰抱起,轉上肩上——小蛇一驚,卻待掙紮,聽得那解觀察在他耳邊低低道:“小兄弟莫要掙紮,你師父分付我帶你至他處。”
小蛇頷首,那解觀察方鬆了他口。
解輿方提真氣,此刻方覺自家真氣確較前有增,心下不由稱奇,那神醫吳自有一套調氣妙法,竟能凝聚尋常逸散真氣,沉在丹田,為己所用。解輿背著小兒便往前掠去,隻盼抵那神醫處,婦人尚未追來。
作者有話要說:
擲果:來自潘安(潘嶽)的典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窺牆:來自宋玉的典故。
《登徒子好色賦並序》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曆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雲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遠遊,周覽九土,足曆五都。出鹹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間。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鶬鶊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美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祛,贈以芳華辭甚妙。”於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複稱詩曰:“寤春風兮發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於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綠楊陰裏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第24章 蝶掩(3)
小蛇在那解觀察肩頭,隻見兩旁林間樹影奔行向後,直似騎在馬背,卻毫不顛簸。小蛇心內暗歎:這便是那婦人所言武功不濟了,如此說來,那個隻知裝瘋賣傻,充嬌弱無力的楊蝶掩大俠之蓋世輕功,怕是如飛在雲端霧裏了——可恨的便是,尋常時候那句“徒兒慢些,徒兒且慢些,為師的累了。”直不知暗藏多少奸黠。
小蛇細細思量來,尋常叫他惱得七竅生煙,這三年來幾番擬待問個究竟,庸醫尋這物那物竟是為了何事,俱叫他佯癲搪塞去了,這庸醫須非是平人。且三年來言說尋這藥材,尋那藥材,卻也越了江南,下了嶺南,上了京西,過了荊湖,入了劍南,這九州泰半,已叫他二人踏遍。初去江南,道是尋那河豚。問他河豚毒劇,討來何用,他道:河豚味美,值那一死。春暮江南,桐江恁好,直是煙織漠漠,層波似染,峻山如削,在桐江畔守了數日,方圍得一尾河豚。卻也不吃,剜了目,放了血,取了子,剖了肉,俱曬幹了,磨成末,裝入囊中,攜在身上。小蛇本豁出一命要吃那河豚,方才忍得那庸醫連日身無分文不務正業饑飽不定,怎知卻吃不得。惱得小蛇半月不采他。他自在江南遊曆一番,至杭州遊玩,七八月間,滿月夜去那孤山寺尋甚月中桂子,八月十八又趕甚錢塘潮。那錢塘潮來時,庸醫定要近前去看——來疑滄海盡成空,恁的大水,他亦不懼,小蛇卻是見驚了,緊緊牽住那庸醫手,卻在漫天鋪麵來的水花中聽得他輕歎道:你道是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莫非要我年年在此尋桂候潮,方得你來?小蛇卻待問時,又一潮近,人眾齊齊退後,推搡不已,此後他卻也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