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麵上一沉,冷道:“再聽夫君口中‘楊蝶掩’三字,奴教夫君再作不得聲。”
解輿自在心內道:怕是你日日顛倒思來想去,卻不許他人道來了。
解輿方將道:娘子休要夫君夫君道來,隻壞了娘子自家名聲。那婦人示意他噤聲,藏入茅草堆內。
解輿同那婦人鑽入茅草內,不移時,便聽得滴滴答答馬踏聲近來。二人調細唿吸,聽那馬踏聲似自兩處而來,俱不止一匹,近得跟前,卻在茅屋前住了。
隻聽得馬上一人唱個喏道:“終南山老道長梧這廂有禮了。”
另一個卻不采他,隻拿鼻中氣“哼”了一聲。卻聽得一個娘子嬌俏俏叱道:“老道士休擋道!”
聽得恰才那道長一方有個男子冷笑道:“這位師父不知甚來頭,恁的任氣?我師父見你幾個婦道人家不知何故半夜來此,好言有禮,你還道真個怕了你峨嵋派?”
解輿心道:那茅屋外小路亦不窄,二馬交身,隻怕亦不是不能行,隻這江湖人士,個個心高氣傲,非待他人相讓便了。待細思量這二人來頭,心內不由一驚。這終南山乃秦嶺一峰,故有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便是所謂自關中入蜀之難。這終南山便在這蜀道難上難之峰。自商周便有道人於其上習導引辟穀長生之道,東周時,關令尹喜在此結草觀星。故其後此山道人皆稱樓觀道。隋末,樓觀道人岐暉曾助唐□□起兵,故唐一世尤為顯赫。安史之亂後,勢漸衰,至得本朝,便歸寂寂無名。然淳化年間,蜀賊李順反,朝野為之震動。據蜀為王,一時氣焰大熾。後稍或有人間道,李順武藝何以如此超群,卻是曾在終南山習武煉丹。朝廷雖不聞,江湖卻盛傳。自是,江湖人便目樓觀一派武學淵源甚深,其先輩諸如伯玉子,子棋子,俱是一代武學大師,那伯玉子,便是十年前那句“綠楊陰裏白沙堤”之內“白”字所指。近年伯玉已衰,退在終南山潛心修道,那長梧子,卻是伯玉子高徒之首。卻是有道,這長梧子武藝比之那伯玉,亦是不弱,其“閑閑掌”功已練至九成。卻不知此番來這佛山,卻是為了甚麽。
那峨眉派,卻是蜀中一派女尼,在那峨眉山上,與那青城相去不遠,早負盛名。隻是自二十年前妙空師太圓寂後,聞言其弟子便再無習得峨嵋刺十重功力者。而今掌門覺遠師太,雖去妙空師太稍稍,那峨嵋刺猶已登至八重功力,不可小看。
如今這江湖上頂級人物立在丈內,解輿心下且喜且驚且疑。喜的是他一介小小觀察,卻得聞這等高人言語;驚的是倘要教他們覺察他二人潛在此竊聽,不知怎生收拾;疑的卻是,這玉泉寺雖是天下名寺,今夜來的人亦是多得教人忐忑。莫不是俱是為那官人囊中物來?事到如今,解輿卻極是待知,那官人究竟是持了何物。
心念一轉,忽而思及,倘道“高人言語”,那楊蝶掩亦是那句詩中一員,這半年言來語去,直不知多少迴。有甚可喜的。還道是,這些高人,不過聲名在外,其實便如那楊蝶掩一般?恁的一想,當下豪氣全無。
聽得那峨嵋派女尼嬌叱一聲,該是出手了。當下聽得叮叮當當短兵相交,亦不知戰況如何。解輿聽得心癢,待探頭去睃上一睃,刀紅隱知他心思,暗暗掐了他腰間一把。疼得他欲唿痛又不敢。
二人鬥得正酣,隻聽那長梧子定定道來:“覺遠師太,你我二人皆遠道而來,所為何物,想來彼此心知肚明。此刻鷸蚌相爭,豈不教那漁人奪了利害?”
那覺遠師太冷道:“我但見你蚌,不見漁人。”
長梧子朗聲道:“漁人,你須出來則一聲。”
解輿大驚,隻道教他識破他二人所在。伏在茅草內,卻是一動不敢再動。
俄而,聽得不知何處傳來陰惻側一陣笑來。原來那長梧子說的非是他二人。那人笑聲極是不堪入耳,直如砂石碾過一般,笑得人毛骨悚然。笑得解輿隻覺心間有蟲自鑽營,極是不適。那婦人悄悄捏住他手,卻從手心內渡來一股真氣。那真氣循手少陰心經而入得心前,卻撫平心內不適。當下省得那人之笑中暗藏勁力,功力稍弱者,卻是不適。
“道士道士,尼姑尼姑,俱來爭這俗世利物,笑煞人也!”那人聲似從四方八麵而來,卻是辨不得來自何方。
“大膽!” 那覺遠師太製怒不住,喝道:“你是甚麽人!敢在老身麵前放肆!”
“哈哈。”那人笑聲漸遠,道,“老道老尼莫不是同來山寺賞月尋桂?哈哈哈哈。”
那覺遠師太怒不可遏,喝道:“追!”
一時那兵刃聲漸歇,那峨嵋派女弟子對那樓觀道男弟子道:“今日且先饒與你,此帳來日再算。”便聽得一行人引馬而去之聲。
那樓觀道人亦不追趕,亦是縱馬而去。隻聽得那男弟子問長梧子道:“師父,來者甚人?”
長梧子沉吟道:“隻怕是昆侖老陰。”
那男弟子大驚道:“敢是此事已傳至塞外?”
長梧子道:“隻怕此事已人盡皆知。”
那男弟子道:“武林今日過後怎地血雨腥風。有道是:待月一出,天下一劫。不知今番如何收場。”
第30章 待月(3)
那二人自駕馬滴滴答答走遠。解輿聽得再無人聲,方撥開那茅草探頭出來透氣。刀紅隱亦是伸出頭來。
解輿道:“這等高人,怎地不覺我二人在此?”
刀紅隱忍住笑,心下道:這觀察恁的天真,真不知他追捕那楊蝶掩半年怎地見耍。那等高人,豈會與你這等小人物計較?口中卻道:“那自是夫君閉氣閉得妙。”
解輿卻是不覺有甚不妥,因問道:“待月一出,天下一劫?這待月卻是甚麽物事?”
刀紅隱卻不答。心內細思量道:傳言待月詔亂世方出。前番卻是安史之亂,再前番,卻是永嘉亂時。今番大宋西有趙元昊亂,遼索晉陽及瓦橋關南十縣,宋得天下不及百年,竟要至於天下大亂麽。這刀紅隱雖是大理人氏,然自小習漢學,說漢話,卻也與漢人一般無二。且大理段氏自是漢人,與宋交好,故而今番想來,卻也將那遼,夏視作異族。
這待月詔,不見記於正史,然江湖古來傳言一句:待月一出天下劫。原來,這待月詔每每於天下大亂前出世,此詔一出,天下必有大劫,終了,誰得了這待月詔,誰便能平天下。傳言道:秦末,此詔出,陳涉乃揭竿,當中經數十年,雖楚項力拔山氣蓋世卻潦倒烏江,韓信戰無不勝然不敢背,皆是因此詔之力。又道:漢末王莽作亂始,此詔已出,直至司馬氏奪天下乃定。然終不長久,南北朝紛爭數百年,無人奪得此物,直至隋朝方正。唐末安史之亂前,此詔已出,然直至陳橋之後,天下方塵埃落定——正史卻終不提及此事,且但聞人說此詔之事,定是語焉不詳。隻說此詔乃是天降神物,有非凡之力。刀紅隱素來不信鬼神之說,故而隻道那待月詔乃是當朝人閑來無事杜撰之事,或是牽強附會之辭,尋常聽聞亦不甚心下去。
如今卻連樓觀峨眉這般尋常不入世門派亦到此處,隻怕此事非是杜撰。或是有誇大之處,然此詔恐怕端是真事。然其亂世方出之事,卻是教人疑惑。倘非亂世,不知此物竟在何處。直教天下無人能得窺?
刀紅隱思及此,對那解觀察道:“夫君,你常年在公門,可曾聽聞近年禁中失竊也無?”
那解觀察道:“禁中時有失竊,誰去一一道來?娘子此言差矣,即便禁中失竊,卻也不到開封府提刑處去,我輩自是不知。”
刀紅隱道:“你原卻隻管東京城內刑獄之事?????提及緝盜,楊蝶掩盜的那株千年上黨參恁的名貴?參之物,即便是禦賜,吃便吃了,那皇帝老兒不成還來討要?”
那解輿蹙眉道:“卻也作怪。提刑大人自叫在下拿迴楊蝶掩。想是氣他不過。”
刀紅隱笑道:“你這一來一年半載,那開封府尹怕也已離任,這參,討得還,討不還,幹係亦不甚大。”
解輿隻道:“拿人文書已下,須拿得人,討參卻是其次。”口中恁的說,不過敷衍那婦人。想當日出開封府,提刑親自分付道:這禦賜參幹係甚大,你須得連人帶參一並索迴。倘我離任,此事亦要交勾來任,你隻管尋去便是。尋不得時,休得還來。他事莫要再問。
解輿自也尋思不透。這人參一物,即便是一藥可醫一命,終不過是一命。尋常人吃了,不過延年益壽,有或無,幹係亦不甚大。禦賜之物,既是賜了,不當討迴,故而即便是失竊,不待聲張,隻道是自家吃了,亦不至得罪。卻不知為何,年來教他不得迴鄉。想是那參另有他用,才致如此。饒是思及這一層,解輿卻思不透,一株參兒有甚他用。
自至這玉泉山來,卻是詭秘重重。且說這婦人教人藥箭致傷一事,這傷她之人,卻也不知有甚來頭,莫不是同那青城派一般,實是為著小蛇書箱?
思及此,解輿心內一凜,這小兒書箱內藏何物?恁多人上山,為著那“官人”的甚麽物事?又是何人放出風聲?愈想愈心驚,不由啊呀一聲叫出口。
刀紅隱似也想到甚麽,蹙眉道:“那射奴一箭者,乃是百越會徒。射茵之毒乃是嶺南土人所使。不知何以射奴?”
解輿自在心內道:怕是你日日顛倒思來想去,卻不許他人道來了。
解輿方將道:娘子休要夫君夫君道來,隻壞了娘子自家名聲。那婦人示意他噤聲,藏入茅草堆內。
解輿同那婦人鑽入茅草內,不移時,便聽得滴滴答答馬踏聲近來。二人調細唿吸,聽那馬踏聲似自兩處而來,俱不止一匹,近得跟前,卻在茅屋前住了。
隻聽得馬上一人唱個喏道:“終南山老道長梧這廂有禮了。”
另一個卻不采他,隻拿鼻中氣“哼”了一聲。卻聽得一個娘子嬌俏俏叱道:“老道士休擋道!”
聽得恰才那道長一方有個男子冷笑道:“這位師父不知甚來頭,恁的任氣?我師父見你幾個婦道人家不知何故半夜來此,好言有禮,你還道真個怕了你峨嵋派?”
解輿心道:那茅屋外小路亦不窄,二馬交身,隻怕亦不是不能行,隻這江湖人士,個個心高氣傲,非待他人相讓便了。待細思量這二人來頭,心內不由一驚。這終南山乃秦嶺一峰,故有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便是所謂自關中入蜀之難。這終南山便在這蜀道難上難之峰。自商周便有道人於其上習導引辟穀長生之道,東周時,關令尹喜在此結草觀星。故其後此山道人皆稱樓觀道。隋末,樓觀道人岐暉曾助唐□□起兵,故唐一世尤為顯赫。安史之亂後,勢漸衰,至得本朝,便歸寂寂無名。然淳化年間,蜀賊李順反,朝野為之震動。據蜀為王,一時氣焰大熾。後稍或有人間道,李順武藝何以如此超群,卻是曾在終南山習武煉丹。朝廷雖不聞,江湖卻盛傳。自是,江湖人便目樓觀一派武學淵源甚深,其先輩諸如伯玉子,子棋子,俱是一代武學大師,那伯玉子,便是十年前那句“綠楊陰裏白沙堤”之內“白”字所指。近年伯玉已衰,退在終南山潛心修道,那長梧子,卻是伯玉子高徒之首。卻是有道,這長梧子武藝比之那伯玉,亦是不弱,其“閑閑掌”功已練至九成。卻不知此番來這佛山,卻是為了甚麽。
那峨眉派,卻是蜀中一派女尼,在那峨眉山上,與那青城相去不遠,早負盛名。隻是自二十年前妙空師太圓寂後,聞言其弟子便再無習得峨嵋刺十重功力者。而今掌門覺遠師太,雖去妙空師太稍稍,那峨嵋刺猶已登至八重功力,不可小看。
如今這江湖上頂級人物立在丈內,解輿心下且喜且驚且疑。喜的是他一介小小觀察,卻得聞這等高人言語;驚的是倘要教他們覺察他二人潛在此竊聽,不知怎生收拾;疑的卻是,這玉泉寺雖是天下名寺,今夜來的人亦是多得教人忐忑。莫不是俱是為那官人囊中物來?事到如今,解輿卻極是待知,那官人究竟是持了何物。
心念一轉,忽而思及,倘道“高人言語”,那楊蝶掩亦是那句詩中一員,這半年言來語去,直不知多少迴。有甚可喜的。還道是,這些高人,不過聲名在外,其實便如那楊蝶掩一般?恁的一想,當下豪氣全無。
聽得那峨嵋派女尼嬌叱一聲,該是出手了。當下聽得叮叮當當短兵相交,亦不知戰況如何。解輿聽得心癢,待探頭去睃上一睃,刀紅隱知他心思,暗暗掐了他腰間一把。疼得他欲唿痛又不敢。
二人鬥得正酣,隻聽那長梧子定定道來:“覺遠師太,你我二人皆遠道而來,所為何物,想來彼此心知肚明。此刻鷸蚌相爭,豈不教那漁人奪了利害?”
那覺遠師太冷道:“我但見你蚌,不見漁人。”
長梧子朗聲道:“漁人,你須出來則一聲。”
解輿大驚,隻道教他識破他二人所在。伏在茅草內,卻是一動不敢再動。
俄而,聽得不知何處傳來陰惻側一陣笑來。原來那長梧子說的非是他二人。那人笑聲極是不堪入耳,直如砂石碾過一般,笑得人毛骨悚然。笑得解輿隻覺心間有蟲自鑽營,極是不適。那婦人悄悄捏住他手,卻從手心內渡來一股真氣。那真氣循手少陰心經而入得心前,卻撫平心內不適。當下省得那人之笑中暗藏勁力,功力稍弱者,卻是不適。
“道士道士,尼姑尼姑,俱來爭這俗世利物,笑煞人也!”那人聲似從四方八麵而來,卻是辨不得來自何方。
“大膽!” 那覺遠師太製怒不住,喝道:“你是甚麽人!敢在老身麵前放肆!”
“哈哈。”那人笑聲漸遠,道,“老道老尼莫不是同來山寺賞月尋桂?哈哈哈哈。”
那覺遠師太怒不可遏,喝道:“追!”
一時那兵刃聲漸歇,那峨嵋派女弟子對那樓觀道男弟子道:“今日且先饒與你,此帳來日再算。”便聽得一行人引馬而去之聲。
那樓觀道人亦不追趕,亦是縱馬而去。隻聽得那男弟子問長梧子道:“師父,來者甚人?”
長梧子沉吟道:“隻怕是昆侖老陰。”
那男弟子大驚道:“敢是此事已傳至塞外?”
長梧子道:“隻怕此事已人盡皆知。”
那男弟子道:“武林今日過後怎地血雨腥風。有道是:待月一出,天下一劫。不知今番如何收場。”
第30章 待月(3)
那二人自駕馬滴滴答答走遠。解輿聽得再無人聲,方撥開那茅草探頭出來透氣。刀紅隱亦是伸出頭來。
解輿道:“這等高人,怎地不覺我二人在此?”
刀紅隱忍住笑,心下道:這觀察恁的天真,真不知他追捕那楊蝶掩半年怎地見耍。那等高人,豈會與你這等小人物計較?口中卻道:“那自是夫君閉氣閉得妙。”
解輿卻是不覺有甚不妥,因問道:“待月一出,天下一劫?這待月卻是甚麽物事?”
刀紅隱卻不答。心內細思量道:傳言待月詔亂世方出。前番卻是安史之亂,再前番,卻是永嘉亂時。今番大宋西有趙元昊亂,遼索晉陽及瓦橋關南十縣,宋得天下不及百年,竟要至於天下大亂麽。這刀紅隱雖是大理人氏,然自小習漢學,說漢話,卻也與漢人一般無二。且大理段氏自是漢人,與宋交好,故而今番想來,卻也將那遼,夏視作異族。
這待月詔,不見記於正史,然江湖古來傳言一句:待月一出天下劫。原來,這待月詔每每於天下大亂前出世,此詔一出,天下必有大劫,終了,誰得了這待月詔,誰便能平天下。傳言道:秦末,此詔出,陳涉乃揭竿,當中經數十年,雖楚項力拔山氣蓋世卻潦倒烏江,韓信戰無不勝然不敢背,皆是因此詔之力。又道:漢末王莽作亂始,此詔已出,直至司馬氏奪天下乃定。然終不長久,南北朝紛爭數百年,無人奪得此物,直至隋朝方正。唐末安史之亂前,此詔已出,然直至陳橋之後,天下方塵埃落定——正史卻終不提及此事,且但聞人說此詔之事,定是語焉不詳。隻說此詔乃是天降神物,有非凡之力。刀紅隱素來不信鬼神之說,故而隻道那待月詔乃是當朝人閑來無事杜撰之事,或是牽強附會之辭,尋常聽聞亦不甚心下去。
如今卻連樓觀峨眉這般尋常不入世門派亦到此處,隻怕此事非是杜撰。或是有誇大之處,然此詔恐怕端是真事。然其亂世方出之事,卻是教人疑惑。倘非亂世,不知此物竟在何處。直教天下無人能得窺?
刀紅隱思及此,對那解觀察道:“夫君,你常年在公門,可曾聽聞近年禁中失竊也無?”
那解觀察道:“禁中時有失竊,誰去一一道來?娘子此言差矣,即便禁中失竊,卻也不到開封府提刑處去,我輩自是不知。”
刀紅隱道:“你原卻隻管東京城內刑獄之事?????提及緝盜,楊蝶掩盜的那株千年上黨參恁的名貴?參之物,即便是禦賜,吃便吃了,那皇帝老兒不成還來討要?”
那解輿蹙眉道:“卻也作怪。提刑大人自叫在下拿迴楊蝶掩。想是氣他不過。”
刀紅隱笑道:“你這一來一年半載,那開封府尹怕也已離任,這參,討得還,討不還,幹係亦不甚大。”
解輿隻道:“拿人文書已下,須拿得人,討參卻是其次。”口中恁的說,不過敷衍那婦人。想當日出開封府,提刑親自分付道:這禦賜參幹係甚大,你須得連人帶參一並索迴。倘我離任,此事亦要交勾來任,你隻管尋去便是。尋不得時,休得還來。他事莫要再問。
解輿自也尋思不透。這人參一物,即便是一藥可醫一命,終不過是一命。尋常人吃了,不過延年益壽,有或無,幹係亦不甚大。禦賜之物,既是賜了,不當討迴,故而即便是失竊,不待聲張,隻道是自家吃了,亦不至得罪。卻不知為何,年來教他不得迴鄉。想是那參另有他用,才致如此。饒是思及這一層,解輿卻思不透,一株參兒有甚他用。
自至這玉泉山來,卻是詭秘重重。且說這婦人教人藥箭致傷一事,這傷她之人,卻也不知有甚來頭,莫不是同那青城派一般,實是為著小蛇書箱?
思及此,解輿心內一凜,這小兒書箱內藏何物?恁多人上山,為著那“官人”的甚麽物事?又是何人放出風聲?愈想愈心驚,不由啊呀一聲叫出口。
刀紅隱似也想到甚麽,蹙眉道:“那射奴一箭者,乃是百越會徒。射茵之毒乃是嶺南土人所使。不知何以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