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皇莊內的《甘薯疏》很快拿來了,朱由檢仔細翻閱。


    這個時代的書,用的都是文言文,又沒有標點符號,讀起來很是費勁。


    前世讀書的記憶,導致朱由檢對今世的書閱讀有些困難。朱由檢並沒有仔細閱讀過《甘薯疏》原文,隻是簡單的一掃而過。


    現在,朱由檢暗暗慶幸。幸好手中的這本《甘薯疏》,是為了教授皇莊種植,特意讓人譯成了白話文,還加了句讀(標點符號)。


    這白話版的《甘薯疏》朱由檢看著才不那麽吃力,才能仔細研究一下《甘薯疏》內容。


    朱由檢今迴不敢大意,仔仔細細閱讀了一遍《甘薯疏》。看明白了以後,他隻覺著背後滲出了一層冷汗。


    大意了,朱由檢感覺自己太大意了。


    當初,看到幾百斤的種子,朱由檢有些過於興奮。他竟然忘了種植作物需要依照農時,不是隨便什麽時候都能種的。


    《甘薯疏》上明確注明,北方種植甘薯應在4月左右栽種。書上可是農曆計時,4月就已經是初夏時節了。這個時間比朱由檢安排的要晚一個多月。


    種植的失誤是朱由檢記憶造成的。朱由檢按前世的記憶武斷的認為,這幾種作物春天就能栽種,他卻忘了這個時代與前世的氣候不同。


    處在小冰河時期的氣候比前世要冷的多,春天氣溫迴升也要慢不少。


    在這個沒有地膜的時代,對於種植溫度要求較高的甘薯,能順利出苗就是萬幸了。幸虧後期管理跟得上,肥料也使得足,不然還不一定能種出多少。


    朱由檢心中暗想:“這樣亂種都能種出來,我真是太幸運了,全憑老天爺保佑啊。”


    朱由檢腦中,係統老天爺那古板的聲音傳出,“與我無關,我無法保佑任何事物生長。”


    沒有理會腦中的聲音,朱由檢心中一個勁的後怕。


    “要是自己強製種植的甘薯沒有出苗,最後更是顆粒無收。那以後,估計就算打死佃戶們,他們也不會再種甘薯。名聲傳揚出去,農戶們誰還敢再種?”朱由檢捫心自問,“這作物推廣還真得小心謹慎才行,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好心辦壞事啊。難怪官僚們都不願推廣,多做多錯啊”。


    朱由檢想起自己安排種了三樣,土豆、甘薯都開始收獲了,還剩下玉米不知怎麽樣?不會連苗都凍死了吧?


    “玉米生長的如何?”朱由檢急忙詢問莊頭。


    莊頭的迴答讓朱由檢大失所望,他完全是答非所問,隻是一片阿諛奉承之聲。


    就算奉承語言,莊頭也不及格,他拍馬屁的水準也實在太低了,聽的朱由檢不由的心生悶氣。


    “玉米地在哪裏?”朱由檢板起臉來,厲聲喝道:“閉嘴,快帶孤前去看看。”


    看到信王殿下大為不悅,莊頭才悻悻的閉上嘴,帶路前往玉米的種植區域。


    看著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朱由檢放下心來。雖然還不到收割的時候,可明顯看出玉米腰上明顯帶著兩個棒槌,長勢都很不錯。


    莊頭看來是根本不懂種植,朱由檢直接點了幾個佃戶上前詢問。


    “天幸啊!”朱由檢詢問後慶幸道。當初安排種植時,他隨口說的一句:“玉米按高粱種”,這個說法拯救了玉米。


    這句話,讓玉米沒在寒冷的春季就種到地裏。如果那個時間點種下,就算出苗也隨即會被凍死,百分百顆粒無收。


    運氣真的站在了朱由檢這邊。


    看著生長旺盛的玉米地,朱由檢再次為自己的失誤感到後怕。


    “行政命令強製種植,差一點好心辦了壞事。這個教訓真的太及時了。我畢竟不是真正的專家,僅憑前世記憶辦事,太危險了。更何況,就算前世我也沒真正種過地啊!”朱由檢自責不已。


    做實事還是需要真正的專家,朱由檢想起徐光啟,那絕對是個真正的專家。


    朱由檢默然的想:“我是不是可以請徐光啟來?讓他幫忙製定這三種作物的最佳種植方案。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該會欣然接受我的邀請吧?”


    朱由檢給自己打氣,不管結果怎樣,先去請一下試試吧?


    朱由檢馬上安排楚天行去上海請徐光啟。


    此去不帶金銀財物,也不拿什麽奇珍異寶,朱由檢隻讓楚天行專門帶上幾個甘薯、土豆和還沒成熟的玉米。


    楚天行不解的收拾好包袱,帶著三種作物前往上海。


    “請人有這麽請的嗎?”楚天行覺著信王殿下真是越來越看不透了。


    朱由檢目送楚天行帶著自己殷切的希望遠去。


    “殿下,京城急報。”王承恩把一份書信遞給朱由檢。


    京城就傳來驚天消息,這下必須迴城了。


    京城,朝堂上。


    左僉都禦史楊漣明發奏本,強硬彈劾魏忠賢。奏章上一共列舉了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震驚了整個朝堂。


    朱由檢以最快的速度趕迴信王邸。才進書房,高起潛就把他現在急需的情報送了過來。


    從情報上看,事情爆發的很突然。


    楊漣好像沒有同任何人商量,他的奏本是通過通政司遞進去的。事先東林黨人好像也不知情,沒有絲毫的配合。


    楊漣奏本的內容通過通政司泄露出來後,東林黨人的反應也很震驚。


    楊漣此次完全就是決戰的架勢,大有輸贏成敗就在此一舉的氣度。


    朱由檢看著眼前抄來的奏章內容,歎了口氣。


    這是楊漣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狀。朱由檢不太懂文言文,奏章內容他隻能連蒙帶猜。不過,就他看明白的內容來說,楊漣不妙啊。


    朱由檢雖然不太喜歡東林黨,可對楊漣這個東林黨人的旗幟,還是心存敬意的。


    在任何時代,一個清廉如水,並能始終如一堅持操守的人,都會受到人們尊敬的。


    楊漣就是這種人。


    前世朱由檢的記憶裏,《明朝那些事》描述過楊漣:在他過去的生命裏,可以說他做到了無愧於天地,也無愧於任何人。


    楊漣是朱由檢前世對這段曆史中,記憶最深的人物,也是他深深佩服的人物。


    但是情報中,楊漣彈劾魏忠賢洋洋灑灑的二十四大罪狀,朱由檢沒有感覺到,有任何條款能致魏忠賢於死地。


    二十四大罪中:前七條都是天啟皇帝安排的人事變動,不能直接責怪到魏忠賢的頭上。


    8、9、10三條都是謠傳,並沒有什麽實據。


    第11條應該也沒有實據。


    12--16條在天子眼裏那都是小事。


    17--19又是皇帝做的人事安排。


    也就20、21條還有點意思,就是不知道楊漣手裏有沒有真憑實據。


    22條操練太監的做法,則完全就是天啟皇帝的意思。


    通篇來看也就23和24條估計魏忠賢會吃點苦頭。(二十四大罪請看作品相關,此處就不占字數了,請大家諒解)


    朱由檢以前世的眼光看來,這份彈劾奏章大多數內容,都隻是在提醒天啟皇帝,魏忠賢有些過於跋扈了,而並沒有什麽確鑿的罪行證據。


    這種虛幻的彈劾,魏忠賢應該會沒事。


    “魏忠賢要是沒事,楊漣恐怕就要倒黴了。”朱由檢思索著,“我該怎樣才能保住楊漣的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馬拉雅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馬拉雅聽風並收藏崇禎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