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廷,司禮監。


    聽人讀完楊漣的奏章,並弄清楚彈劾內容的魏忠賢,直接被嚇得麵無人色,雙手顫抖,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不同於朱由檢,魏忠賢知道這份彈劾的厲害。


    楊漣的這份彈章先說他冒用天啟皇帝的權威,在朝堂上排擠他人,到處安插自己人。


    又說他禍亂後宮,殺妃子害皇子,天啟皇帝竟連自己的妻兒都無法保全。


    然後再說魏忠賢在外麵飛揚跋扈,不光欺壓百姓,連言官、錦衣衛和大臣的升遷都是在他控製之中。


    又給他潑上疑似通敵賣國的髒水,懷疑魏忠賢會出賣大明的利益。


    最後說魏忠賢已經簪越了天啟皇帝的威風,還整天對皇帝口出怨言,明顯有不臣之心。


    整篇奏章前後唿應,真可謂字字誅心啊!


    魏忠賢雖然不認字,可他心思很活。他一下就聽出楊漣的意思,整篇彈劾就一個用意,那就是打擊他在天啟皇帝心中的地位。


    楊漣的整篇彈劾並不需要確切的證據,他隻需要天啟皇帝對魏忠賢起疑心就行了。


    隻要天啟皇帝起了疑心,那魏忠賢就會萬劫不複。這是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沒人能直接挑戰皇帝的權威,更別說太監隻是皇帝的家奴。


    別看現在威風八麵,可魏忠賢心裏清楚的知道,他的一切都是來源於天啟皇帝。沒有天啟皇帝的信任,他什麽都不是。


    天啟皇帝就是隨便動動手指,他也會粉身碎骨。他身邊的人絕不會跟隨他抗拒皇帝。


    隻要魏忠賢失寵,恐怕他的黨羽們也會爭先恐後的,搶著先踩他幾腳。


    麵對楊漣的奏章,魏忠賢苦思破解的方法:把奏章藏起來?不行。


    楊漣的奏章是通過通政司遞進來的,現在已經滿朝皆知了。


    魏忠賢知道,天啟皇帝最怕被人欺瞞,駱思恭的去職就是明顯的例子。他估計東林黨現在就等著他壓住奏章不報呢,自己絕不能上這個當。


    想了半天,魏忠賢都沒找到合適的辦法。不過,他明確知道,絕不能等奏章從別的途徑送到天啟皇帝麵前,要是到那時,他再去辯解,可能就太晚了。


    麵對楊漣的奏章,朝廷上閹黨亂做一團,他們一時都拿不出個好辦法。更有心思不定者,已在悄悄地靠向東林黨一方。


    苦思一夜也沒有找到好方法的魏忠賢,賭徒的性格發作。他斷然決定,現在他就拿著奏章,親自給天啟皇帝送去,他要當麵向天啟皇帝解釋。


    魏忠賢是在賭博,他賭注都壓在天啟皇帝念舊情的性格上。


    天啟皇帝可能由於幼年親情的缺失,導致他對親情極度看重,在這方麵他完全不像一個合格的皇帝。


    自小看著天啟皇帝長大的魏忠賢,對天啟皇帝的性格了如指掌。他決定麵見天啟皇帝,就在皇帝麵前,一條一條把楊漣彈劾他的這些罪狀說清楚。


    魏忠賢相信有以往的情分在,他的忠心天啟皇帝應該能感受得到。隻要天啟皇帝認可他的忠心,那一切都不是事。


    “賭吧,咱們一翻兩瞪眼,看看到底魚死還是網破。”


    魏忠賢為了增加自己的勝算,他還有意在朱由校做木匠活興趣最濃的時候,親手遞上楊漣的奏章。


    魏忠賢賭贏了,當他親手把楊漣彈劾他自己二十四大罪的奏章,遞給皇帝時,他就知道自己贏了。


    因為在天啟皇帝的眼神裏,隻有對他的憐憫。


    楊漣彈劾他的一切罪狀,都被天啟皇帝當成,魏忠賢在代己受過。


    畢竟朝堂的人事安排都是天啟皇帝同意的。


    各種子虛烏有的傳言,天啟皇帝則根本不信。魏忠賢在他的心中分量還是很重的,他相信魏忠賢絕不會,也絕不敢對他的家人下手。


    至於貪點錢,飛揚跋扈一點,天啟皇帝認為這都是小事。


    天啟皇帝對整件事情形成的判斷是:東林黨因為對新稅法的不滿,故意對魏忠賢的報複打擊。


    尤其新稅法給天啟皇帝帶來大筆的稅收後,這種感覺朱由校感覺尤為明顯。孫承宗的話天啟皇帝還記得,他認為這就是東林黨搞得三人成虎和曾參殺人。


    對此,天啟皇帝反而更加堅定的覺著,他一定要支持魏忠賢和孫承宗,這兩個人才是真正對自己忠心不二的忠臣。


    有他們一個主內一個主外,這樣自己的江山才能穩穩當當,諸波不興。


    天啟皇帝親自裁定魏忠賢無罪。


    朝廷明發諭旨,楊漣因彈劾內容有大量不實之處,遭受明旨斥責。


    諭旨傳出,閹黨大喜,東林黨人大亂。


    躲在楊漣身後觀看風色的東林黨大佬,看到楊漣都沒能奈何魏忠賢,無不感到有些心灰意冷。


    京城官場一片亂哄哄之際,徐光啟跟隨楚天行來到京城。他沒有進城,直接住進了朱由檢名下的皇莊。就是那個栽種著新作物的小張莊。


    楚天行感覺真的很神奇,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就帶著幾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就能把這冠帶閑住的少詹事從上海招攬到京城。


    楚天行到現在還記得,看到自己從包袱裏拿出這些農作物,倨傲的少詹事整個眼神都變了。


    當這位少詹事聽清楚自己說,這是從京城郊外的田莊種出來的,他那詫異的眼神。


    當這位少詹事聽自己說,土豆畝產13石,甘薯畝產7石時那種狂喜的眼神。


    當自己迴答不出玉米的畝產時,他那失望的眼神。


    沒等自己開口招攬,這位大名鼎鼎的少詹事就自動收拾行囊,主動跟隨自己迴到京城。


    “信王殿下真的神了。”楚天行這次真的打心底服了信王。


    徐光啟也感到很開心,他沒想到自己苦苦追求推廣的甘薯,已經有人在京城種植了。竟然同時還種了其他兩種新作物,自己都不太了解的新作物。


    按來人所說,那個叫土豆的新作物竟然能達到畝產13石,這個數字超過了他種甘薯的紀錄。徐光啟試種的甘薯最高也隻有10石左右啊!


    “他們來找我就是為了新作物種植。這是多好的推廣機會啊。”徐光啟真的十分高興。


    另外那種叫玉米的新作物,據說還沒收獲,不知道能收獲多少?自己趕過來應該還能趕上收獲季吧?


    “我一定要親眼看看新作物的生長情況。”徐光啟暗下決心。


    朱由檢聽到徐光啟來了的消息,開心的笑了。雖然徐光啟沒有到他的信王邸來,而是直接住進了皇莊,但自己無所謂。


    隻要徐光啟來了,憑自己前世的見識,他就跑不了了。


    “就位吧!我的首席科學家。”


    朝堂上傳來的消息,天啟皇帝隻是斥責了楊漣一頓,並沒有處罰他。楊漣沒有生命危險,朱由檢也就暫時放下心來。


    朱由檢算算時間,地裏的玉米應該也快成熟了,自己正好去皇莊看看。迎接一下徐光啟,順便掰幾個嫩玉米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馬拉雅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馬拉雅聽風並收藏崇禎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