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神情不悅,但仍是好聲好氣:“中州受災,民無餘糧度日,當速撥糧賑濟,以防生變。”
蕭德文皺了下眉,道:“姑母麵前,朕便不說虛話了。中州刺史是晉王門下,此次大旱,也是天意,隻要他賑災不利,激起民變,朕便可罷了他的官,換頂用的上去,如此晉王再損一州,便實力大減了。”
衛秀看得公主眼中閃過愕然,但她很快便穩住了:“災情已現,要奪爵,要罷官,都不難尋到借口,陛下當以民為先,民無糧果腹,是要造反的。”
衛秀聽得出來,說到後麵,公主已有些不悅了,她就是這樣,不容人動她底線。
蕭德文淡淡吐出二字:“鎮壓!”
濮陽深吸了口氣:“隻要朝廷救濟及時,哪來這樣麻煩?這幾年收成都好,倉廩中的糧食都要放爛了。這是天下皆知的,陛下登基不久,卻扣著糧食不發,毀的是陛下的名聲。到頭來,即便中州刺史奪官,陛下名聲亦受損,可謂得不償失。晉王興許要心疼損了一州,趙王便要享漁人之利了。”
蕭德文顯出不耐煩來,搪塞道:“姑母容朕想想。”
濮陽卻是掃了他一眼,道:“至多明日,銀糧必發,請陛下備好詔書。”
蕭德文大為不忿,想到了什麽,他又將火氣壓了下去,沒再言語。濮陽見此,便起身走了。
衛秀看著濮陽遠去的背影,心道,夢中的殿下似乎更加一心向公。
待濮陽一走,蕭德文突然暴怒而起,狠狠地喘著氣,道:“朕已是皇帝,她敢這樣壓朕!”
“朝中大臣,皆以大長公主之言為善,陛下隻能再忍上一時了。”
這聲音是從帷幕之後傳來的,衛秀忙看過去,便見她自己從帷幕後出來。她迴味方才那句,不禁蹙起眉來,這話顯然是在唆使蕭德文記恨公主。蕭德文已是皇帝,占據大義,且照他那壓抑過頭的性子,他若對公主日益不滿,一旦爆發起來,定會對公主不利。
夢中的她到了皇帝麵前,道:“大長公主的話,我都聽到了,她說的有理,如此行事,確實會妨礙陛下名聲,然此小節也,能損晉王,才是大事。至於趙王得利,他又能得什麽實在利益?待陛下壓下了晉王,自然便能騰出手來對付趙王。遲早的事。”
蕭德文深以為然:“可恨姑母誤我!”
她的神情沒有什麽波動,隨口道:“大長公主受先帝之托,輔佐陛下,難免謹慎。但機不可失,陛下不可讓步。”
蕭德文像得了主心骨,他的神色,頓時堅毅了起來。
若不讓步,定會與公主再生爭執,公主未必會輸,但與新君嫌隙會越來越深,矛盾越積越多,遲早有一日,會反目成仇。這與公主而言,並非好事。可讓公主不顧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災民,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看著他們成流民,再冠以暴民的帽子,斬殺於刀下,是萬做不到的。
衛秀的眉頭越蹙越緊,如此殿下將置自身於水火。她心急於公主安危,但很快,她便發現,若是新君因賑災之事與公主爭吵,此事必會宣揚出去,新君無德的名聲便掩不住了,諸王勢必也會大加渲染。一個本就不那麽穩當的皇帝,又被人抓住了無德這一罪名,朝中恐怕會有亂事。然諸王勢力不相上下,就算驅逐了蕭德文,立新君,立哪個?立趙王,晉王肯麽?立晉王,代王肯麽?
根本定不下來,如此下去,禍亂隻會越來越多,幾王都是手中有兵的,便是混戰也不無可能。
這正是她所想要的。衛秀突然明白夢中的她想要做什麽。她振奮起來,朝中一亂,再伴以天災,流民起,各處便會生亂,若是齊宋二國也坐不住,魏室天下便未必坐得穩了。
可振奮之後,她又茫然,那殿下呢?難道要讓殿下犧牲?
衛秀覺得心口鑽痛起來,她無論如何也不敢去想殿下有事。
她竟已如此軟弱。
夢仍醒不來。衛秀已不似起先那般淡然。她看到自己一步步推動情勢,在各處埋下隱患,蕭德文做著縱情肆意的天子夢,自然看不出來,而公主一次又一次阻撓她的施為。
她二人形同陌路,見麵甚少,交談更是寥寥無幾。但不知何時起,與其說新君與長公主不睦,不如說,是她在與公主針鋒相對。
可是夢中的她也漸漸遲疑起來,她分明占得上風,屢次使公主無還手之力,可她卻迷茫了。
草長鶯飛的春季,燕銜暖泥,融融春景。她途經昆明池畔,見滿池碧波蕩漾,心生向往,便自袖中取了玉簫出來。
涼風習習,春日送暖,如此大好時光,卻要局限於陰謀詭計之中,真是辜負韶光。她心中寧靜下來,觀遠山逶迤延綿,看近水桃花點點。簫聲也隨著她的心境,細膩婉轉。
蕭德文皺了下眉,道:“姑母麵前,朕便不說虛話了。中州刺史是晉王門下,此次大旱,也是天意,隻要他賑災不利,激起民變,朕便可罷了他的官,換頂用的上去,如此晉王再損一州,便實力大減了。”
衛秀看得公主眼中閃過愕然,但她很快便穩住了:“災情已現,要奪爵,要罷官,都不難尋到借口,陛下當以民為先,民無糧果腹,是要造反的。”
衛秀聽得出來,說到後麵,公主已有些不悅了,她就是這樣,不容人動她底線。
蕭德文淡淡吐出二字:“鎮壓!”
濮陽深吸了口氣:“隻要朝廷救濟及時,哪來這樣麻煩?這幾年收成都好,倉廩中的糧食都要放爛了。這是天下皆知的,陛下登基不久,卻扣著糧食不發,毀的是陛下的名聲。到頭來,即便中州刺史奪官,陛下名聲亦受損,可謂得不償失。晉王興許要心疼損了一州,趙王便要享漁人之利了。”
蕭德文顯出不耐煩來,搪塞道:“姑母容朕想想。”
濮陽卻是掃了他一眼,道:“至多明日,銀糧必發,請陛下備好詔書。”
蕭德文大為不忿,想到了什麽,他又將火氣壓了下去,沒再言語。濮陽見此,便起身走了。
衛秀看著濮陽遠去的背影,心道,夢中的殿下似乎更加一心向公。
待濮陽一走,蕭德文突然暴怒而起,狠狠地喘著氣,道:“朕已是皇帝,她敢這樣壓朕!”
“朝中大臣,皆以大長公主之言為善,陛下隻能再忍上一時了。”
這聲音是從帷幕之後傳來的,衛秀忙看過去,便見她自己從帷幕後出來。她迴味方才那句,不禁蹙起眉來,這話顯然是在唆使蕭德文記恨公主。蕭德文已是皇帝,占據大義,且照他那壓抑過頭的性子,他若對公主日益不滿,一旦爆發起來,定會對公主不利。
夢中的她到了皇帝麵前,道:“大長公主的話,我都聽到了,她說的有理,如此行事,確實會妨礙陛下名聲,然此小節也,能損晉王,才是大事。至於趙王得利,他又能得什麽實在利益?待陛下壓下了晉王,自然便能騰出手來對付趙王。遲早的事。”
蕭德文深以為然:“可恨姑母誤我!”
她的神情沒有什麽波動,隨口道:“大長公主受先帝之托,輔佐陛下,難免謹慎。但機不可失,陛下不可讓步。”
蕭德文像得了主心骨,他的神色,頓時堅毅了起來。
若不讓步,定會與公主再生爭執,公主未必會輸,但與新君嫌隙會越來越深,矛盾越積越多,遲早有一日,會反目成仇。這與公主而言,並非好事。可讓公主不顧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災民,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看著他們成流民,再冠以暴民的帽子,斬殺於刀下,是萬做不到的。
衛秀的眉頭越蹙越緊,如此殿下將置自身於水火。她心急於公主安危,但很快,她便發現,若是新君因賑災之事與公主爭吵,此事必會宣揚出去,新君無德的名聲便掩不住了,諸王勢必也會大加渲染。一個本就不那麽穩當的皇帝,又被人抓住了無德這一罪名,朝中恐怕會有亂事。然諸王勢力不相上下,就算驅逐了蕭德文,立新君,立哪個?立趙王,晉王肯麽?立晉王,代王肯麽?
根本定不下來,如此下去,禍亂隻會越來越多,幾王都是手中有兵的,便是混戰也不無可能。
這正是她所想要的。衛秀突然明白夢中的她想要做什麽。她振奮起來,朝中一亂,再伴以天災,流民起,各處便會生亂,若是齊宋二國也坐不住,魏室天下便未必坐得穩了。
可振奮之後,她又茫然,那殿下呢?難道要讓殿下犧牲?
衛秀覺得心口鑽痛起來,她無論如何也不敢去想殿下有事。
她竟已如此軟弱。
夢仍醒不來。衛秀已不似起先那般淡然。她看到自己一步步推動情勢,在各處埋下隱患,蕭德文做著縱情肆意的天子夢,自然看不出來,而公主一次又一次阻撓她的施為。
她二人形同陌路,見麵甚少,交談更是寥寥無幾。但不知何時起,與其說新君與長公主不睦,不如說,是她在與公主針鋒相對。
可是夢中的她也漸漸遲疑起來,她分明占得上風,屢次使公主無還手之力,可她卻迷茫了。
草長鶯飛的春季,燕銜暖泥,融融春景。她途經昆明池畔,見滿池碧波蕩漾,心生向往,便自袖中取了玉簫出來。
涼風習習,春日送暖,如此大好時光,卻要局限於陰謀詭計之中,真是辜負韶光。她心中寧靜下來,觀遠山逶迤延綿,看近水桃花點點。簫聲也隨著她的心境,細膩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