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秀敷衍著他,也同樣在心中評價他,若是不聰明,恐怕也壓不下諸王,可若太聰明,便難以拿捏。雖有夢,往日濮陽也描繪過此人,衛秀自是信公主的,但究竟如何,她還未親自評判過。
“我才名淺薄,做不得郡王之師。聽聞年前陛下為郡王延請二師,那兩位先生,便很好。”
蕭德文耳尖地聽出衛秀語氣中的和軟,心下便是一喜。他眼下缺人得很,一來他不立於朝堂,二來他又沒什麽勢力,但凡有些才能的人,都不會屈就於他門下,他府中那些幕僚,都是平庸之輩,出不得什麽好主意。這便使得他頗為寸步難移。
他見衛秀態度已略和軟下來,便試探著看了她一眼,而後低落道:“二師雖好,奈何總不親近,許多話便不好開口。先生也知我與其他皇孫不同,雖為長,卻遠不如他們有父庇佑。”
他說罷,歎了口氣,又勉強笑了笑,很堅強的樣子:“不過也罷,父王不在了,但姑母姑父,也是德文長輩。”
衛秀笑了笑:“陛下也是郡王依靠之所在。”
蕭德文神色一振,握拳道:“不錯,不錯,還有祖父!”說罷,又拿眼去瞄衛秀。
衛秀自是不語,接過侍婢奉上的手爐,捧在手中,感受其中暖意。
蕭德文做出想到了什麽的樣子,又黯然下來,歎息道:“可祖父不止我一孫,尋常也想不到我。”
人的心意總會不經意間流露於言語中。蕭德文三言兩句,句句不離他是皇長孫,卻不如其他皇孫之意。這恐怕便是他心中最為在意的事。
他覺得他受到了不公的待遇。
人不會生來便知登高位,得大權,何況蕭德文這年紀,所曆之事尚少。但他卻將一些輕視刻在了心裏,因他無父,又不顯眼,眾人因他是郡王並不失禮,卻也不會多高看一眼,相比起來,他那些堂弟們,倒更受人敬重,壓過了他一頭。
他因此便生嫉妒,欲揚眉吐氣,欲壓下所有人。
蕭德文說完一句,不聽衛秀有什麽表示,見她不過一笑,更是低首捧著她那手爐,不將他看在眼中。蕭德文麵上閃過一縷陰霾,心下再生嫉恨,但他又知克製,轉瞬之間,他又複恭謹,袖手跽坐。
衛秀看似不在意,卻時時關注著他。這與她夢中登基前後判若兩人的蕭德文合上了。
真是一個絕好的人選啊。能忍會忍,還知審時度勢,可偏偏目光短淺,看不得長遠,時時記恨著舊日所受的一點屈辱。又是一個活在過去的人。
殿下真是好眼力,眾多皇室子中,看到了蕭德文。
衛秀擱下手爐,示意蕭德文用茶:“陛下是不會忘記燕王的。燕王早逝,郡王為人子,自然獲蒙餘澤。”暗示他多與皇帝提燕王。
蕭德文聽進去了,眼光大亮。
衛秀看在眼中,又狀似無意道:“陛下總希望兒孫成才,為郡王延請名師,便是對郡王寄予厚望。郡王當刻苦進學,休要讓陛下失望才好。”
蕭德文便有些猶豫,他總有些擔心出頭太過,會受叔王們忌恨。
衛秀瞥了他一眼,嘴角泄露些許笑意,長歎道:“而今天子是郡王親祖父,總會照拂郡王,可將來……”她未說下去,而是搖了搖頭,隨口道:“郡王能爭得一時便是一時吧。”
蕭德文馬上又從她的話中聯想到,皇帝年紀大了!他能韜光養晦,但陛下未必能等到那個時候!
蕭德文心情激蕩,手心滾燙起來,他看了一眼衛秀,想到她為駙馬後,便與皇族有親,到時,諸王、皇孫,大家都是親戚,幫誰還真不好說。他自是要經常上門,但現下還不宜袒露心跡。
於是蕭德文便遮掩道:“德文願為賢王,為陛下分憂。”
衛秀笑了一下,徐徐屈身,做了一揖:“郡王好誌向。”
她分明在誇他,也沒有顯出不信的神色,可蕭德文卻覺為人看透了一般,好似什麽心計落入這位入京之後,少有聲響的高士眼中,皆無所遁逃。
近午,蕭德文便辭去了。衛秀送他到門外。
眼見車駕走遠。
嚴煥方上前推著衛秀,緩緩迴室中去。
路上,一麵走,一麵問道:“縱使郡王上前,皇帝也未必願立長孫。”畢竟國賴長君,新君年少,便少不得使朝政動蕩。
衛秀倒不擔心這個:“我旁觀多年,皇帝若能取中諸王,東宮便不至於至今空懸。朝中有可靠的大臣,新君年少,也無妨。”
嚴煥便不說了。衛秀想了一想,又道:“過幾月,蕭德文得寵後,將消息泄露給諸王,便言皇帝欲立長孫。”
相爭多年,為的便是儲位,諸王之中哪個能好脾氣地見一什麽都不曾做的小子最後憑著好運將果子摘了去,到時,朝中必是一場混戰。
“我才名淺薄,做不得郡王之師。聽聞年前陛下為郡王延請二師,那兩位先生,便很好。”
蕭德文耳尖地聽出衛秀語氣中的和軟,心下便是一喜。他眼下缺人得很,一來他不立於朝堂,二來他又沒什麽勢力,但凡有些才能的人,都不會屈就於他門下,他府中那些幕僚,都是平庸之輩,出不得什麽好主意。這便使得他頗為寸步難移。
他見衛秀態度已略和軟下來,便試探著看了她一眼,而後低落道:“二師雖好,奈何總不親近,許多話便不好開口。先生也知我與其他皇孫不同,雖為長,卻遠不如他們有父庇佑。”
他說罷,歎了口氣,又勉強笑了笑,很堅強的樣子:“不過也罷,父王不在了,但姑母姑父,也是德文長輩。”
衛秀笑了笑:“陛下也是郡王依靠之所在。”
蕭德文神色一振,握拳道:“不錯,不錯,還有祖父!”說罷,又拿眼去瞄衛秀。
衛秀自是不語,接過侍婢奉上的手爐,捧在手中,感受其中暖意。
蕭德文做出想到了什麽的樣子,又黯然下來,歎息道:“可祖父不止我一孫,尋常也想不到我。”
人的心意總會不經意間流露於言語中。蕭德文三言兩句,句句不離他是皇長孫,卻不如其他皇孫之意。這恐怕便是他心中最為在意的事。
他覺得他受到了不公的待遇。
人不會生來便知登高位,得大權,何況蕭德文這年紀,所曆之事尚少。但他卻將一些輕視刻在了心裏,因他無父,又不顯眼,眾人因他是郡王並不失禮,卻也不會多高看一眼,相比起來,他那些堂弟們,倒更受人敬重,壓過了他一頭。
他因此便生嫉妒,欲揚眉吐氣,欲壓下所有人。
蕭德文說完一句,不聽衛秀有什麽表示,見她不過一笑,更是低首捧著她那手爐,不將他看在眼中。蕭德文麵上閃過一縷陰霾,心下再生嫉恨,但他又知克製,轉瞬之間,他又複恭謹,袖手跽坐。
衛秀看似不在意,卻時時關注著他。這與她夢中登基前後判若兩人的蕭德文合上了。
真是一個絕好的人選啊。能忍會忍,還知審時度勢,可偏偏目光短淺,看不得長遠,時時記恨著舊日所受的一點屈辱。又是一個活在過去的人。
殿下真是好眼力,眾多皇室子中,看到了蕭德文。
衛秀擱下手爐,示意蕭德文用茶:“陛下是不會忘記燕王的。燕王早逝,郡王為人子,自然獲蒙餘澤。”暗示他多與皇帝提燕王。
蕭德文聽進去了,眼光大亮。
衛秀看在眼中,又狀似無意道:“陛下總希望兒孫成才,為郡王延請名師,便是對郡王寄予厚望。郡王當刻苦進學,休要讓陛下失望才好。”
蕭德文便有些猶豫,他總有些擔心出頭太過,會受叔王們忌恨。
衛秀瞥了他一眼,嘴角泄露些許笑意,長歎道:“而今天子是郡王親祖父,總會照拂郡王,可將來……”她未說下去,而是搖了搖頭,隨口道:“郡王能爭得一時便是一時吧。”
蕭德文馬上又從她的話中聯想到,皇帝年紀大了!他能韜光養晦,但陛下未必能等到那個時候!
蕭德文心情激蕩,手心滾燙起來,他看了一眼衛秀,想到她為駙馬後,便與皇族有親,到時,諸王、皇孫,大家都是親戚,幫誰還真不好說。他自是要經常上門,但現下還不宜袒露心跡。
於是蕭德文便遮掩道:“德文願為賢王,為陛下分憂。”
衛秀笑了一下,徐徐屈身,做了一揖:“郡王好誌向。”
她分明在誇他,也沒有顯出不信的神色,可蕭德文卻覺為人看透了一般,好似什麽心計落入這位入京之後,少有聲響的高士眼中,皆無所遁逃。
近午,蕭德文便辭去了。衛秀送他到門外。
眼見車駕走遠。
嚴煥方上前推著衛秀,緩緩迴室中去。
路上,一麵走,一麵問道:“縱使郡王上前,皇帝也未必願立長孫。”畢竟國賴長君,新君年少,便少不得使朝政動蕩。
衛秀倒不擔心這個:“我旁觀多年,皇帝若能取中諸王,東宮便不至於至今空懸。朝中有可靠的大臣,新君年少,也無妨。”
嚴煥便不說了。衛秀想了一想,又道:“過幾月,蕭德文得寵後,將消息泄露給諸王,便言皇帝欲立長孫。”
相爭多年,為的便是儲位,諸王之中哪個能好脾氣地見一什麽都不曾做的小子最後憑著好運將果子摘了去,到時,朝中必是一場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