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好,屆時哪怕皇帝原先沒想到立長孫,也會被情勢提醒。但……嚴煥蹙了下眉,遲疑道:“若是鬧過了,諸王反對,群情激昂,皇帝未必願與眾臣相抗。”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為立長孫,若弄得眾叛親離,君臣生隙,父子生疑,豈非得不償失?
春已顯形,孕育萬物。庭院中的柏樹上綻出嫩綠的新芽來,觀之可親。衛秀的目光自上麵看過,一棵樹,蘊藏蓬勃的生命力。
“不要小看皇帝對朝局的掌控。”衛秀淡淡道,“他不會受製於臣的。”
正因皇帝牢牢把持著朝政,故而這兩年來,她才讓公主選擇蠶食,而非鯨吞。寧可慢一些,也不能惹得皇帝生疑。朝中大臣再是擁戴諸王,也敵不過皇帝心意。他想立一心愛之孫,必然能成。
到時,朝中定免不了動蕩。
嚴煥垂下眼眸,幽聲道:“先生大婚在即,到時不要被波及才好。”
衛秀終於有了真切的笑意:“不會。”
確實不會。婚姻是大事,一生一迴。她與濮陽都不會讓婚禮生出波瀾,任憑外麵風雨飄搖,也先讓她們結了婚再說。
第80章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四禮之後,便隻剩請期、親迎。
二月初,衛秀親入太史監,擇定婚期。太卜以蓍草占卦,一連卜了三卦,皆是三月初四之期。
三月初四,上巳的後一日,也正是衛秀與濮陽兩年前相遇之日。
緣分天定,不外乎此。京中無不奇之,一時間竟是人人稱羨。
衛秀是不相信天意,可在此情境下,也不禁心生喜悅,對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大婚事,寄予了無限期望。
暮春之初,綠蔭冉冉,芳草萋萋。王公大臣皆除下厚重的冬服,易換春衫,往城外踏青,入宮中飲宴,於春意盎然之中,行文人雅事,各得其歡。
兩年前的那日,蒙蒙山霧,成全相遇之緣。
兩年後的今日,十裏春風,締結白首之約。
三月初四這日,自晨起,衛宅、公主府,便有無數賓客往來。華服璀璨,皆是朱紫,不論樂不樂見這二人成婚,人人麵上皆是掛著笑意,與新人道喜。
衛秀晨起,便一直忙碌,迎接賓客,確認迎親隊伍,又去看新房。她這樣沉穩淡然的人,在這一日,也唯恐有一事不盡心。好似一輩子的忙碌都在了今日,連停下飲一口水的功夫都舍不得騰出來。
相較而言,新婦便安暇得多,易服成妝,便是靜候,等著新郎來將她娶走。
二人一動一靜,不盡相同,心中卻是一般忐忑緊張,滿懷期待。
按古禮,天子嫁女,不可親往,而使同姓諸侯主持。此番主持婚禮的,便是皇帝之叔,鄭王蕭閬。鄭王乃宗室之中,輩分最高者,平日不理朝政,隻喜風流雅事,但在親戚當中卻頗具威嚴,趙王、晉王等皇子,見了他無不恭敬下拜。
有他坐鎮,婚禮必能平順。
吉時一到,迎親隊伍便自衛宅出。皇室婚禮,一向按古禮,古禮親迎,婿及婦皆乘馬車。如此倒免了衛秀不能行走,騎不了馬的困難。
二處相距雖遠,到底仍處一城,一路過去,一路忐忑。既想走得快一點兒,快一些見到她,又恐走得快了,與禮不合。衛秀坐在車中,車駕前行,車外就著炮竹聲隱有人聲傳入。她看著仍是淡定風雅,心跳卻伴著時間流走,一點一點地在加快。
迎親隊伍至何處,一路都有侍從探看,隨時派人入稟公主府。
公主換嫁衣,著鳳冠,鳳釵。再是準備妥當,當此大喜之日,仍不免有些慌忙,鄭王妃一路指揮著,令侍婢內宦都快著些,府中喜慶又帶著緊張。來觀禮的親戚們則輕鬆得多,偶爾幫一幫忙,多是圍著濮陽,嘰嘰喳喳地說著新婿已到何處。
等門外來稟,駙馬已到。濮陽便有一種“終於到了這個時候”的喜悅,很快便又生出一些惴惴,心跳聲像到了耳邊一般清晰。
她分明是等著這一日,等著能嫁先生為妻,然而真到了這個時候,好似不敢置信,又好似近鄉情更怯,她便緊張羞怯起來。
女眷們都湧了出來,一群人,不是王妃便是公主,俱都盛裝,擠在窗前等著看新婿。
公主駙馬,都是有品級的。衛秀著爵弁服,玄色上衣,纁色帷裳,如此莊嚴端凝,也絲毫擋不去她風采氣度。她眼中隱有深深笑意,襯得她那張如玉般的麵容越發春風得意。
女眷們俱在喝彩。“新婿俊俏”,“新駙馬好風儀”的誇讚之語不絕於耳。
曆來都有為難新郎的風俗,女眷們紛紛圍擋起來,還有幾位小皇孫也到了跟前討要喜錢,圖個喜慶。衛秀領著儐相,先散了金錢,又吟幾首催嫁詩,才算過關了。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為立長孫,若弄得眾叛親離,君臣生隙,父子生疑,豈非得不償失?
春已顯形,孕育萬物。庭院中的柏樹上綻出嫩綠的新芽來,觀之可親。衛秀的目光自上麵看過,一棵樹,蘊藏蓬勃的生命力。
“不要小看皇帝對朝局的掌控。”衛秀淡淡道,“他不會受製於臣的。”
正因皇帝牢牢把持著朝政,故而這兩年來,她才讓公主選擇蠶食,而非鯨吞。寧可慢一些,也不能惹得皇帝生疑。朝中大臣再是擁戴諸王,也敵不過皇帝心意。他想立一心愛之孫,必然能成。
到時,朝中定免不了動蕩。
嚴煥垂下眼眸,幽聲道:“先生大婚在即,到時不要被波及才好。”
衛秀終於有了真切的笑意:“不會。”
確實不會。婚姻是大事,一生一迴。她與濮陽都不會讓婚禮生出波瀾,任憑外麵風雨飄搖,也先讓她們結了婚再說。
第80章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四禮之後,便隻剩請期、親迎。
二月初,衛秀親入太史監,擇定婚期。太卜以蓍草占卦,一連卜了三卦,皆是三月初四之期。
三月初四,上巳的後一日,也正是衛秀與濮陽兩年前相遇之日。
緣分天定,不外乎此。京中無不奇之,一時間竟是人人稱羨。
衛秀是不相信天意,可在此情境下,也不禁心生喜悅,對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大婚事,寄予了無限期望。
暮春之初,綠蔭冉冉,芳草萋萋。王公大臣皆除下厚重的冬服,易換春衫,往城外踏青,入宮中飲宴,於春意盎然之中,行文人雅事,各得其歡。
兩年前的那日,蒙蒙山霧,成全相遇之緣。
兩年後的今日,十裏春風,締結白首之約。
三月初四這日,自晨起,衛宅、公主府,便有無數賓客往來。華服璀璨,皆是朱紫,不論樂不樂見這二人成婚,人人麵上皆是掛著笑意,與新人道喜。
衛秀晨起,便一直忙碌,迎接賓客,確認迎親隊伍,又去看新房。她這樣沉穩淡然的人,在這一日,也唯恐有一事不盡心。好似一輩子的忙碌都在了今日,連停下飲一口水的功夫都舍不得騰出來。
相較而言,新婦便安暇得多,易服成妝,便是靜候,等著新郎來將她娶走。
二人一動一靜,不盡相同,心中卻是一般忐忑緊張,滿懷期待。
按古禮,天子嫁女,不可親往,而使同姓諸侯主持。此番主持婚禮的,便是皇帝之叔,鄭王蕭閬。鄭王乃宗室之中,輩分最高者,平日不理朝政,隻喜風流雅事,但在親戚當中卻頗具威嚴,趙王、晉王等皇子,見了他無不恭敬下拜。
有他坐鎮,婚禮必能平順。
吉時一到,迎親隊伍便自衛宅出。皇室婚禮,一向按古禮,古禮親迎,婿及婦皆乘馬車。如此倒免了衛秀不能行走,騎不了馬的困難。
二處相距雖遠,到底仍處一城,一路過去,一路忐忑。既想走得快一點兒,快一些見到她,又恐走得快了,與禮不合。衛秀坐在車中,車駕前行,車外就著炮竹聲隱有人聲傳入。她看著仍是淡定風雅,心跳卻伴著時間流走,一點一點地在加快。
迎親隊伍至何處,一路都有侍從探看,隨時派人入稟公主府。
公主換嫁衣,著鳳冠,鳳釵。再是準備妥當,當此大喜之日,仍不免有些慌忙,鄭王妃一路指揮著,令侍婢內宦都快著些,府中喜慶又帶著緊張。來觀禮的親戚們則輕鬆得多,偶爾幫一幫忙,多是圍著濮陽,嘰嘰喳喳地說著新婿已到何處。
等門外來稟,駙馬已到。濮陽便有一種“終於到了這個時候”的喜悅,很快便又生出一些惴惴,心跳聲像到了耳邊一般清晰。
她分明是等著這一日,等著能嫁先生為妻,然而真到了這個時候,好似不敢置信,又好似近鄉情更怯,她便緊張羞怯起來。
女眷們都湧了出來,一群人,不是王妃便是公主,俱都盛裝,擠在窗前等著看新婿。
公主駙馬,都是有品級的。衛秀著爵弁服,玄色上衣,纁色帷裳,如此莊嚴端凝,也絲毫擋不去她風采氣度。她眼中隱有深深笑意,襯得她那張如玉般的麵容越發春風得意。
女眷們俱在喝彩。“新婿俊俏”,“新駙馬好風儀”的誇讚之語不絕於耳。
曆來都有為難新郎的風俗,女眷們紛紛圍擋起來,還有幾位小皇孫也到了跟前討要喜錢,圖個喜慶。衛秀領著儐相,先散了金錢,又吟幾首催嫁詩,才算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