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笑與衛秀道:“外祖母一直念叨著駙馬,今日過去,便讓老人家好好看看。”
衛秀便有些擔心起來,她這樣的人,但凡愛護小輩的老人多半都不喜歡的。老夫人關心公主,想來對她,是不會滿意的。
可若將心事輕易掛在臉上,衛秀便不是衛秀了。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一些,她的神態仍舊平和,與尋常並沒什麽兩樣,順著公主道:“原是我不周,早該拜謁老夫人的。”
待金烏西墜,二人便收拾齊整了,乘車出門。
丞相府中,人都已齊了。王丞相攜夫人堂上端坐,幾位舅父領著小輩們等在門上。眾人都換下了公服,穿著家常的衣衫,衣衫簇新,皆是新置,既親切和氣,又不失鄭重。
看天色,此時才剛過下衙的時辰,能到得這樣齊,必是老夫人遣仆通知,令兒孫們早早迴府。
公主與駙馬一到,眾人一齊下拜,濮陽與衛秀亦鄭重迴禮。王氏人丁興旺,拜見之後,“阿舅”“阿姐”、“阿兄”的相互叫喚,便是好一會兒,還是舅父開口:“家君家慈已在堂上等候,公主與駙馬先去拜見方是正理。”
話音一落,眾人紛紛退開兩邊,中間讓出一條道來。
堂前的階梯上鋪設厚木板,以便輪椅上下,可見王氏眾人待新駙馬頗為周致。
衛秀一向穩得住,此時也不免緊張起來。身後仆役推著她前行,濮陽就在她身邊。衛秀轉頭看她,便見濮陽也正好迴過頭來。二人相視一笑,又複前行。
丞相與夫人早已望眼欲穿,待濮陽與衛秀到了跟前,彎身行過禮,丞相看著她們連說了三個好字,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老夫人也是慈愛地打量二人,見濮陽神態和婉,目光之中,光彩若月,便知她是真歡喜,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下大半。
衛秀見此,也是稍稍鬆了口氣。
初次登門,理當攜禮而至。外祖家親近,禮不在貴重,而在貼心。這其中的分寸,衛秀把握得甚好,顯見是仔細思量過的。老夫人見此,心中便多了一分高興。
宴已設下,公主與駙馬既到,便可開席。
宴上無樂,王鯀先開口解釋道:“陛下臥病在床,此時不宜太過鋪張。”
這是理所當然的,何況家宴,也無人在意有樂無樂。
這一宴下來,便是讓衛秀見過外祖父一家,又讓小輩們相互間認一認。王氏子弟,自是不凡,個個皆有獨到之處,有人好山水,有人好絲竹,也有幾個心係朝堂的,大家都圍著衛秀說話,衛秀涉獵頗廣,未必精通,卻都能說得上幾句。
眾人見她,話雖不多,卻言必有中,很有古君子之風範,不免心生親近,剛認識的隔膜也漸漸消了,相互間稱起字來。
濮陽在老夫人身旁,起初略有擔心衛秀不能應對,此時見她得心應手,隻言片語間便使素來心高氣傲的王氏子弟折服,不禁一笑,迴過頭去仔細聽老夫人說話。
誰知方一迴首,便見老夫人揶揄地看著她,一雙慈祥的眼眸之中,滿是笑意。
濮陽麵上飛起霞紅,低聲羞道:“外祖母……”
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笑著道:“阿秀是個好孩子。”
老夫人一把年紀,見過的人也多了。衛秀與她迴話,更是穩重有禮,不膽怯,不討好,尊敬而守禮,便知她有些風骨。再看她備下的禮物,極盡周到,是對王氏親近之舉,王氏為公主外家,她能如此,也是對七娘重視。
“你有好歸宿,我便放心了。來日九泉見你母親,也能無愧。”老夫人笑著歎息,說了後半句,語生凝噎。
說到先皇後,濮陽亦是傷感,隻是見老夫人眼中含淚,又忙岔開話題,逗著她笑,邊上舅母們也是妙語連珠,不遺餘力地讓老夫人高興。
兒孫繞膝,滿堂和樂,再是傷感,也隻瞬間而已。
眾人明日還得早起,或往衙署辦公,或入家學讀書,自然鬧不得太遲,戌時過了沒兩刻,丞相便宣布散宴,令兒孫們都早些安歇。
一席家宴,賓主盡歡。離席之前,王淳還與衛秀約了,過幾日,便要登門拜訪。
待眾人散去。
王丞相看看濮陽與衛秀,捋著須,笑著道:“若不急著走,便與我去書房再談。”
聽他這麽說,衛秀與濮陽便知,多半是有正事相商。
確實正事,不是正事,又豈會壓著宵禁,令她二人留下。
一入書房,王丞相便開門見山,問濮陽道:“七娘時常入宮,可知陛下因何驟病?”
濮陽尚不知此事,原想明日入宮去問的。此時王丞相既開口,恐怕已有幾分消息了。
王丞相又看衛秀:“仲濛可知?”
衛秀便有些擔心起來,她這樣的人,但凡愛護小輩的老人多半都不喜歡的。老夫人關心公主,想來對她,是不會滿意的。
可若將心事輕易掛在臉上,衛秀便不是衛秀了。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一些,她的神態仍舊平和,與尋常並沒什麽兩樣,順著公主道:“原是我不周,早該拜謁老夫人的。”
待金烏西墜,二人便收拾齊整了,乘車出門。
丞相府中,人都已齊了。王丞相攜夫人堂上端坐,幾位舅父領著小輩們等在門上。眾人都換下了公服,穿著家常的衣衫,衣衫簇新,皆是新置,既親切和氣,又不失鄭重。
看天色,此時才剛過下衙的時辰,能到得這樣齊,必是老夫人遣仆通知,令兒孫們早早迴府。
公主與駙馬一到,眾人一齊下拜,濮陽與衛秀亦鄭重迴禮。王氏人丁興旺,拜見之後,“阿舅”“阿姐”、“阿兄”的相互叫喚,便是好一會兒,還是舅父開口:“家君家慈已在堂上等候,公主與駙馬先去拜見方是正理。”
話音一落,眾人紛紛退開兩邊,中間讓出一條道來。
堂前的階梯上鋪設厚木板,以便輪椅上下,可見王氏眾人待新駙馬頗為周致。
衛秀一向穩得住,此時也不免緊張起來。身後仆役推著她前行,濮陽就在她身邊。衛秀轉頭看她,便見濮陽也正好迴過頭來。二人相視一笑,又複前行。
丞相與夫人早已望眼欲穿,待濮陽與衛秀到了跟前,彎身行過禮,丞相看著她們連說了三個好字,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老夫人也是慈愛地打量二人,見濮陽神態和婉,目光之中,光彩若月,便知她是真歡喜,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下大半。
衛秀見此,也是稍稍鬆了口氣。
初次登門,理當攜禮而至。外祖家親近,禮不在貴重,而在貼心。這其中的分寸,衛秀把握得甚好,顯見是仔細思量過的。老夫人見此,心中便多了一分高興。
宴已設下,公主與駙馬既到,便可開席。
宴上無樂,王鯀先開口解釋道:“陛下臥病在床,此時不宜太過鋪張。”
這是理所當然的,何況家宴,也無人在意有樂無樂。
這一宴下來,便是讓衛秀見過外祖父一家,又讓小輩們相互間認一認。王氏子弟,自是不凡,個個皆有獨到之處,有人好山水,有人好絲竹,也有幾個心係朝堂的,大家都圍著衛秀說話,衛秀涉獵頗廣,未必精通,卻都能說得上幾句。
眾人見她,話雖不多,卻言必有中,很有古君子之風範,不免心生親近,剛認識的隔膜也漸漸消了,相互間稱起字來。
濮陽在老夫人身旁,起初略有擔心衛秀不能應對,此時見她得心應手,隻言片語間便使素來心高氣傲的王氏子弟折服,不禁一笑,迴過頭去仔細聽老夫人說話。
誰知方一迴首,便見老夫人揶揄地看著她,一雙慈祥的眼眸之中,滿是笑意。
濮陽麵上飛起霞紅,低聲羞道:“外祖母……”
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笑著道:“阿秀是個好孩子。”
老夫人一把年紀,見過的人也多了。衛秀與她迴話,更是穩重有禮,不膽怯,不討好,尊敬而守禮,便知她有些風骨。再看她備下的禮物,極盡周到,是對王氏親近之舉,王氏為公主外家,她能如此,也是對七娘重視。
“你有好歸宿,我便放心了。來日九泉見你母親,也能無愧。”老夫人笑著歎息,說了後半句,語生凝噎。
說到先皇後,濮陽亦是傷感,隻是見老夫人眼中含淚,又忙岔開話題,逗著她笑,邊上舅母們也是妙語連珠,不遺餘力地讓老夫人高興。
兒孫繞膝,滿堂和樂,再是傷感,也隻瞬間而已。
眾人明日還得早起,或往衙署辦公,或入家學讀書,自然鬧不得太遲,戌時過了沒兩刻,丞相便宣布散宴,令兒孫們都早些安歇。
一席家宴,賓主盡歡。離席之前,王淳還與衛秀約了,過幾日,便要登門拜訪。
待眾人散去。
王丞相看看濮陽與衛秀,捋著須,笑著道:“若不急著走,便與我去書房再談。”
聽他這麽說,衛秀與濮陽便知,多半是有正事相商。
確實正事,不是正事,又豈會壓著宵禁,令她二人留下。
一入書房,王丞相便開門見山,問濮陽道:“七娘時常入宮,可知陛下因何驟病?”
濮陽尚不知此事,原想明日入宮去問的。此時王丞相既開口,恐怕已有幾分消息了。
王丞相又看衛秀:“仲濛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