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刺史做差的,正是秋收的大事。


    早在第一撥冬小麥成熟前,濮陽便入宮過一迴了。旁人有事要稟,需寫奏表,一層層往上遞,濮陽不必,她空著手,便入宮麵稟了。


    “今年天旱,莊稼長勢不好,聽底下說,小麥顆顆幹癟,怕收不到幾鬥,朝廷還需劃出糧食來,以備不時之需。”


    袞州刺史是一為民請命的好官,他寫在書信中的事,濮陽記在心上,特去信其他幾州府問過,年情確實差了些,她唯恐不提前預備,事到臨頭讓百姓受饑,便早早入宮稟了。


    濮陽是第一個奏明此事的人,皇帝聽她一說,也放在心上,上朝時,問了其他大臣。京官哪能對地方上的事一清二楚?需底下稟上來,才能做出應對,丞相總領朝局,還知道一些,證實濮陽所言非虛,餘者竟是無幾人知曉此事的。


    那時,皇帝便有些生氣了,壓著怒火,指派了任務下去,令各州府做好防旱的工作。結果,這般提前防範之下,那刺史治下仍是餓死了人,非但如此,他還來信京中,請荊王代為轉圜,欲將此事瞞下來。


    皇帝極愛護聲譽,更是容不得有人欺瞞,此事被代王係的禦史當朝捅了出來,皇帝大怒,當下便黜了那刺史,又歸罪荊王,下詔痛斥。


    一名刺史遭黜,又有一位藩王受斥,朝臣們行事更多了幾分小心,京中氛圍便有些緊張。


    這等情形下,有一人卻興奮得很,那便是蕭德文。


    他感覺到數月來,陛下似乎對他更加關心了幾分,時常召見,過問功課,甚至還有一迴,與他提起了朝中大事。


    他敏銳地察覺到皇帝的變化,既高興,又得意,還唯恐自己會錯了意,急忙上公主府請教。他現下在公主府所受待遇好了不少,以前是待不了半個時辰,目下勉強能坐半個時辰了。


    衛秀不喜歡他,隻將事說完了,便打發他走,懶得理會。


    蕭德文是一心細如塵之人,自然察覺到了,然而一則,衛秀所言必中,遵她之語行事,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再則,她從未提及要什麽好處,顯得十分正直可靠。蕭德文便以為她與他不親近,當是性情清高所致,不留他久坐,應是怕招人側目。


    竟也自己說服了自己。


    他雙目泛光,淺掩著振奮將他這段時日所感說了出來。雖想表現得淡然一些,有氣度一些,語速仍是加快了許多:“姑父,陛下是否真的……”他緊張地咽了咽口水,顫著聲道:“真的,有心立我?”


    衛秀不緊不慢道:“有心立你如何,無心立你又如何?”


    她說得輕巧、渾不在意,如一盆冷水從蕭德文頂上兜頭淋下,他當即便十分不悅,但衛秀的話,他習慣性的便要琢磨一下,這一琢磨,怒意沒有了,變作了惶恐,他跪坐到衛秀對席,驚疑不定道:“姑父是說,陛下在試我?”


    “真金不怕火煉,你做好本分之事,陛下試與不試,你都能行得正坐得端。但你若偏離本分,令陛下不滿,便是已為東宮,也能廢黜。”衛秀徐徐道,轉頭來看蕭德文,“你可明白?”


    她手中拿著一柄劍,蕭德文來前,她正持劍賞玩。此劍名魚腸,“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相傳此劍,正是用以弑君殺父的刺客之劍。


    蕭德文已被衛秀點醒,正心驚膽戰地想著近日可有逾越之舉,此時緩緩低首,看到那柄魚腸劍,隻見劍身短小,鋼韌無比,劍刃上還泛著森冷的光,光線映入他眼中,霎時一陣膽寒。


    “侄兒明白。”他忙道,麵上還有後怕之色。


    衛秀將劍入鞘,放到一旁幾上,看了看蕭德文的臉色,笑著道:“你要猜陛下的心思,猜中了,也不要顯露出來,他要什麽,你便努力做好。略遲鈍些也無妨,但千萬不要自作聰明。”


    蕭德文唯唯稱是。


    “還有諸王,也要恭順,哪怕有幸得居東宮,也不可驕奢,忍一忍,總有你做主的時候。”


    蕭德文又振奮起來,將她的話一字一句都刻到心裏去,又反省自己,昨日見了晉王叔,確實輕忽了,應當再恭順一些,忍一時,等他得勢,還怕討不迴來!


    衛秀見他暗自思量,哂然一笑,拿起魚腸劍,入內室去了。


    蕭德文知曉這便是送客,雖想再多問幾句,可也不敢強迫,隻得對著內室的門簾恭敬一拜,退了出去。


    阿蓉見他離去,方入內室稟道:“郡王已走了。”


    衛秀答應一聲,示意她知道了。


    阿蓉將目光移到那柄劍上,這是三四年前衛秀意外所得,不知她今日怎麽拿出來了。


    衛秀將劍放入袖中,大小正好,不會為人所覺,亦不阻礙行止。抬頭見她沒走,便問了一句:“還有何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如舊+番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花辭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花辭樹並收藏春如舊+番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