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聽聞詔命,喜形於色,幾乎要拍胸脯答應,必定好好編修。
濮陽一笑,令他退下了。
待太史令一走,她便迴了含光殿。
衛秀在庭院中,她那喚作阿蓉的婢女,在花間流連。衛秀手中拿著一卷書,也不看,隻在手中拿著,含笑望著阿蓉折下一枝茉莉。這大約是今年最後一叢茉莉了。白色的小花,緊簇著生長,雖無驚豔之態,卻也幽遠清雅,甜鬱馨香。
阿蓉將花捧到衛秀身前,衛秀折下一枝,簪到她的鬢間。
濮陽見到這一幕,便站住了,她屏退了宮人,獨身隱到一叢綠樹後,遠遠地看著並不靠近。她望向阿蓉的眼神裏帶著些羨慕,但更多的還是克製。
阿蓉像是很喜歡,又有些羞澀地低首,衛秀笑著說了句什麽,便見阿蓉登時羞惱,嗔怒著瞪了她一眼,轉身跑進殿中。那一眼一點也不兇惡,倒是軟綿綿的,還是羞意更多。
衛秀好笑地搖了搖頭,目光一直落在阿蓉身上,送她入了殿,才斂了笑,目中顯出些許悵然,又低頭翻開手中的書。
濮陽又等了片刻,才容色自然地走出去。
今日微風,日頭也不錯,不太曬,倒是和煦。衛秀在庭院中坐了有一會兒了,身上都叫陽光曬得懶洋洋的。聽聞步履聲,衛秀一轉頭,就見濮陽來了。她身後並無宮人隨侍,隻一人而已。
衛秀又合上了書,放到一旁的幾上。
濮陽走近了,看到她膝上還沾著一片花瓣,像是方才折花時落下的。她不動聲色地上前,將花瓣掃落,而後坐到衛秀邊上。
衛秀一直含笑看她,直到她坐下了,方道:“你怎麽來了?前頭沒什麽事了?”
濮陽自不會將心事帶到臉上,聽她發問,也笑著迴答:“本就沒什麽事,這兩日還是清閑的。”
她有話要問衛秀,但勢必不會直白的說出來,她會周迴的問,如此即便聽到不願聽的迴答,也不至於無路可退。
衛秀一想也是,便道:“不如你將奏本搬來看。”就不必在宣德殿與含光殿兩處來迴了。含光殿中也是有書房的。
濮陽一聽也好,喚了秦坤來,命他去將奏本取了來。
提的建議得到采納總是一件高興的事。衛秀笑意更深,又道:“過幾日就是立秋,我們養在公主府的魚也當能釣來吃了,你若得閑,不如我們抽空去一趟。”
濮陽眼中也漫上了暖暖的笑意。阿秀能記得如此細致的事,她在她心中,應當也不至於全無分量的。
濮陽笑著說道:“好,不如等你冊封典禮之後,太史監擬了日子,就在下月十七。”
衛秀一算時日,差不多了,也點頭:“好,到時先遣個人去,收拾收拾。”
公主府是濮陽潛邸,有專人看管,自不會破落了。遣個人去,隻是先知會一聲。
“也好,免得她們手忙腳亂,反倒不美。”濮陽也覺得不錯。氣氛輕鬆了,濮陽覷著衛秀臉色,像是隨意提起:“阿秀,我這裏有一件難事,不知如何決斷。”
衛秀聞此,也正了神色,道:“請陛下說來。”
濮陽便道:“是漢王與滕王,二人現還小,看著也是平庸,不然先帝也不至於寧可立長孫也不立他們。可他們畢竟是皇子。”
濮陽的這個先帝是指高皇帝,她還是習慣於如此稱唿。
衛秀聽明白了。蕭德文駕崩,晉王、趙王、荊王、代王皆入罪,罪及子孫,依慣例,接下去即位的該是漢王。但濮陽勢大,她又存了心要稱帝,漢王也不傻,幹脆讓步,與滕王兩個,上表請辭,以示無心帝位。
但他們畢竟是有權即位的,說不定在許多人心中,漢王才是正統。這二人確實棘手,棘手之處不在於他們勢力多寡,而在於他們的身份。
衛秀暗自思忖。濮陽小心翼翼地看著她,有些膽怯,又有些期盼,她放低了聲音,語氣中有著連她自己都沒發覺的怯弱:“阿秀,我決意將他們困在京中,你看可好?”
第104章
女帝即位,高皇帝的兩位皇子勢必地位尷尬。
漢王蕭緣, 年十五,滕王蕭綻, 年十三。前有四位兄長奪位, 後有侄兒不甘寂寞,兼之這二位皇子也是悶不吭聲的性子, 朝中便少有人將目光落在他們身上, 以致他們封王開府之後,依舊是默默無聞的境地。
蕭德文若得長久在位, 他們無礙,兄長們有一勝出, 他們也可富貴一生。奈何造化弄人,晉王逼宮,趙王等附逆,濮陽順應時勢, 登基稱帝, 漢王滕王也跟著凸顯出來, 站到了風尖浪口。
衛秀凝神細思。
二王若不好生處置,恐將釀成大患。即便他們一生安分,也多得是人借他們的名頭生事。這是不能禁絕的,濮陽即位,多得是不服的人。
濮陽一笑,令他退下了。
待太史令一走,她便迴了含光殿。
衛秀在庭院中,她那喚作阿蓉的婢女,在花間流連。衛秀手中拿著一卷書,也不看,隻在手中拿著,含笑望著阿蓉折下一枝茉莉。這大約是今年最後一叢茉莉了。白色的小花,緊簇著生長,雖無驚豔之態,卻也幽遠清雅,甜鬱馨香。
阿蓉將花捧到衛秀身前,衛秀折下一枝,簪到她的鬢間。
濮陽見到這一幕,便站住了,她屏退了宮人,獨身隱到一叢綠樹後,遠遠地看著並不靠近。她望向阿蓉的眼神裏帶著些羨慕,但更多的還是克製。
阿蓉像是很喜歡,又有些羞澀地低首,衛秀笑著說了句什麽,便見阿蓉登時羞惱,嗔怒著瞪了她一眼,轉身跑進殿中。那一眼一點也不兇惡,倒是軟綿綿的,還是羞意更多。
衛秀好笑地搖了搖頭,目光一直落在阿蓉身上,送她入了殿,才斂了笑,目中顯出些許悵然,又低頭翻開手中的書。
濮陽又等了片刻,才容色自然地走出去。
今日微風,日頭也不錯,不太曬,倒是和煦。衛秀在庭院中坐了有一會兒了,身上都叫陽光曬得懶洋洋的。聽聞步履聲,衛秀一轉頭,就見濮陽來了。她身後並無宮人隨侍,隻一人而已。
衛秀又合上了書,放到一旁的幾上。
濮陽走近了,看到她膝上還沾著一片花瓣,像是方才折花時落下的。她不動聲色地上前,將花瓣掃落,而後坐到衛秀邊上。
衛秀一直含笑看她,直到她坐下了,方道:“你怎麽來了?前頭沒什麽事了?”
濮陽自不會將心事帶到臉上,聽她發問,也笑著迴答:“本就沒什麽事,這兩日還是清閑的。”
她有話要問衛秀,但勢必不會直白的說出來,她會周迴的問,如此即便聽到不願聽的迴答,也不至於無路可退。
衛秀一想也是,便道:“不如你將奏本搬來看。”就不必在宣德殿與含光殿兩處來迴了。含光殿中也是有書房的。
濮陽一聽也好,喚了秦坤來,命他去將奏本取了來。
提的建議得到采納總是一件高興的事。衛秀笑意更深,又道:“過幾日就是立秋,我們養在公主府的魚也當能釣來吃了,你若得閑,不如我們抽空去一趟。”
濮陽眼中也漫上了暖暖的笑意。阿秀能記得如此細致的事,她在她心中,應當也不至於全無分量的。
濮陽笑著說道:“好,不如等你冊封典禮之後,太史監擬了日子,就在下月十七。”
衛秀一算時日,差不多了,也點頭:“好,到時先遣個人去,收拾收拾。”
公主府是濮陽潛邸,有專人看管,自不會破落了。遣個人去,隻是先知會一聲。
“也好,免得她們手忙腳亂,反倒不美。”濮陽也覺得不錯。氣氛輕鬆了,濮陽覷著衛秀臉色,像是隨意提起:“阿秀,我這裏有一件難事,不知如何決斷。”
衛秀聞此,也正了神色,道:“請陛下說來。”
濮陽便道:“是漢王與滕王,二人現還小,看著也是平庸,不然先帝也不至於寧可立長孫也不立他們。可他們畢竟是皇子。”
濮陽的這個先帝是指高皇帝,她還是習慣於如此稱唿。
衛秀聽明白了。蕭德文駕崩,晉王、趙王、荊王、代王皆入罪,罪及子孫,依慣例,接下去即位的該是漢王。但濮陽勢大,她又存了心要稱帝,漢王也不傻,幹脆讓步,與滕王兩個,上表請辭,以示無心帝位。
但他們畢竟是有權即位的,說不定在許多人心中,漢王才是正統。這二人確實棘手,棘手之處不在於他們勢力多寡,而在於他們的身份。
衛秀暗自思忖。濮陽小心翼翼地看著她,有些膽怯,又有些期盼,她放低了聲音,語氣中有著連她自己都沒發覺的怯弱:“阿秀,我決意將他們困在京中,你看可好?”
第104章
女帝即位,高皇帝的兩位皇子勢必地位尷尬。
漢王蕭緣, 年十五,滕王蕭綻, 年十三。前有四位兄長奪位, 後有侄兒不甘寂寞,兼之這二位皇子也是悶不吭聲的性子, 朝中便少有人將目光落在他們身上, 以致他們封王開府之後,依舊是默默無聞的境地。
蕭德文若得長久在位, 他們無礙,兄長們有一勝出, 他們也可富貴一生。奈何造化弄人,晉王逼宮,趙王等附逆,濮陽順應時勢, 登基稱帝, 漢王滕王也跟著凸顯出來, 站到了風尖浪口。
衛秀凝神細思。
二王若不好生處置,恐將釀成大患。即便他們一生安分,也多得是人借他們的名頭生事。這是不能禁絕的,濮陽即位,多得是不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