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瑤可以到她安排好的地方,重新開始。
此事,暫且不能說與王妃,她若知曉,必不會應的,興許還會像李壽造反那迴一般,說些可怕的事來嚇哭她。讓她接連月餘不敢在夜間獨處,時時膩著阿瑤不敢走開,唯恐落了單,就有惡鬼來抓她。
這迴她得周密一些。
想到過幾日,便要與王妃告別,再也見不到她了,漢王癟了癟嘴,眼淚滴落下來,落在戶籍上,將黑色的墨跡暈染開來。她忙用衣袖去按幹水跡,字仍是汙了,她不敢再拿在手中,放迴匣子裏,慢吞吞地抱起匣子,一邊抹淚,一邊左思右想地將匣子藏到妥帖之處,以便過幾日之用。
漢王出行,總要帶些仆役,又有山寺中也需提前遣人去說一聲,以免到時,有人不知內情,衝撞王駕。
王妃一樁樁安排下去,迴來時,天色已不早,正好可安寢。
殿下果真在等她,她一迴來,便拉著她,往榻上去。她們自婚後便是同寢的,隻是殿下平日裏再粘她,一到就寢之時,總會睡得遠遠的。別說床笫歡好,就連觸碰都甚少。
王妃起初有些奇怪,後來便習以為常了。
漢王閉著眼,很快便入睡夢。王妃等了一會兒,喚了聲:“殿下。”
無人應她。
她自榻上坐起,殿下睡得甚是安恬,錦被拉到下巴,擋住了小半邊臉,雙唇紅通通的,眉頭舒展,臉頰柔軟,眼皮有些紅腫,像是哭過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不知愁的天真模樣。
王妃軟下眉眼,彎了彎唇角,下得榻去,端了案上的一盞小燈,在室中略一搜尋,便自花瓶中取出漢王才藏好的匣子。
殿下藏物件的地方,隻那幾處,或是書架後,或是瓷枕下,或是花瓶中。這迴的匣子略大,她藏在敞口的花瓶裏,又往花瓶中丟了幾卷畫。想來在殿下眼中,這已是極隱蔽了。
王妃打開匣子,取出裏頭那疊契紙、戶籍,眼中浮現幾縷複雜之色,待見戶籍上,那一小處淚水暈染的字跡,王妃輕輕歎了口氣,望向榻上熟睡的殿下,眼中複雜之色盡去,隻餘下寵愛與無奈。
第一二二章
漢王怕得不行,宮中濮陽則是愁得不行。
此事,委實蹊蹺,又十分棘手。
濮陽與漢王差了將近十歲,漢王小時的事,她倒還記得一些。
“漢王幼年時,鄭王還說過,他與先帝小時候生得頗像。”濮陽迴憶道。以鄭王輩分,不至於奉承一稚子,他說像,必是真像。
衛秀頷首道:“漢王是蕭氏血脈,應當是不假的。”
漢王之母,位份不高,生子之後方受封為三品婕妤,在此之前不過一美人而已。
濮陽極力迴想一番,也想不起那那位婕妤的模樣品性。那位婕妤過世得早,濮陽隱約記得,仿佛是漢王七八歲時,便不在了,漢王出生後,她也不曾再升過位份,一直在三品上。濮陽自幼長在帝後膝下,與妃嬪們見的本就不多,又過了許多年,她怎麽也記不起那位婕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濮陽歎了口氣,道:“漢王孩抱之時,也曾得過先帝厚望的。仿佛是生得可愛,又特別聰明,她周歲時,先帝還請了一道人來為她祝禱,那道人曾言漢王有帝王之氣,使得先帝大喜,厚賜了那道人一番。不過兩三年後,漢王便越來越膽小,時常躲在角落裏不敢出聲,先帝大失所望,也不去管她了。”
將公主裝作皇子來養,必是有什麽緣由的,不知婕妤是如何教導,將漢王的膽子越教越小。莫非是因漢王所受矚目太過,怕護不住她,故而有意將她教得拙一些?
衛秀搖了搖頭:“倘隻這點膽色,起頭便該直言誕下一公主,何必如此周折。”
濮陽心想也是,她抬手擰了擰眉心,道:“不猜了,令人去查罷。”
此事要查,自是先從婕妤宮中查起。當年的宮人,或是出宮,或是老去,又或散在不知哪處殿宇,查起來,頗需費些功夫。
幸好宮中諸事,皆有明文,還不至於無跡可尋。
濮陽喚了兩名心腹來,令他們去密查。
之後幾日,濮陽便日日督著這一件,子嗣之事也先擱到一旁了。
衛秀倒是不大關心他們蕭家血脈亂不亂,她頗為無奈地想道,不論漢王入不入罪,子嗣暫是沒著落了。如此一來,要讓大臣們清靜些,便隻有與他們尋些事來做。
衛秀想了想,何事能既讓大臣們忙得抽不開身,又能忙得長久。
見濮陽正聽心腹迴稟查到之事,她便帶了兩名宮人,往宣德殿去了。
各地奏報在宣德殿中皆有存檔。衛秀令人取了近日的來看,坐在禦案後翻了半日,便看到齊國皇帝病危一事。
此事,暫且不能說與王妃,她若知曉,必不會應的,興許還會像李壽造反那迴一般,說些可怕的事來嚇哭她。讓她接連月餘不敢在夜間獨處,時時膩著阿瑤不敢走開,唯恐落了單,就有惡鬼來抓她。
這迴她得周密一些。
想到過幾日,便要與王妃告別,再也見不到她了,漢王癟了癟嘴,眼淚滴落下來,落在戶籍上,將黑色的墨跡暈染開來。她忙用衣袖去按幹水跡,字仍是汙了,她不敢再拿在手中,放迴匣子裏,慢吞吞地抱起匣子,一邊抹淚,一邊左思右想地將匣子藏到妥帖之處,以便過幾日之用。
漢王出行,總要帶些仆役,又有山寺中也需提前遣人去說一聲,以免到時,有人不知內情,衝撞王駕。
王妃一樁樁安排下去,迴來時,天色已不早,正好可安寢。
殿下果真在等她,她一迴來,便拉著她,往榻上去。她們自婚後便是同寢的,隻是殿下平日裏再粘她,一到就寢之時,總會睡得遠遠的。別說床笫歡好,就連觸碰都甚少。
王妃起初有些奇怪,後來便習以為常了。
漢王閉著眼,很快便入睡夢。王妃等了一會兒,喚了聲:“殿下。”
無人應她。
她自榻上坐起,殿下睡得甚是安恬,錦被拉到下巴,擋住了小半邊臉,雙唇紅通通的,眉頭舒展,臉頰柔軟,眼皮有些紅腫,像是哭過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不知愁的天真模樣。
王妃軟下眉眼,彎了彎唇角,下得榻去,端了案上的一盞小燈,在室中略一搜尋,便自花瓶中取出漢王才藏好的匣子。
殿下藏物件的地方,隻那幾處,或是書架後,或是瓷枕下,或是花瓶中。這迴的匣子略大,她藏在敞口的花瓶裏,又往花瓶中丟了幾卷畫。想來在殿下眼中,這已是極隱蔽了。
王妃打開匣子,取出裏頭那疊契紙、戶籍,眼中浮現幾縷複雜之色,待見戶籍上,那一小處淚水暈染的字跡,王妃輕輕歎了口氣,望向榻上熟睡的殿下,眼中複雜之色盡去,隻餘下寵愛與無奈。
第一二二章
漢王怕得不行,宮中濮陽則是愁得不行。
此事,委實蹊蹺,又十分棘手。
濮陽與漢王差了將近十歲,漢王小時的事,她倒還記得一些。
“漢王幼年時,鄭王還說過,他與先帝小時候生得頗像。”濮陽迴憶道。以鄭王輩分,不至於奉承一稚子,他說像,必是真像。
衛秀頷首道:“漢王是蕭氏血脈,應當是不假的。”
漢王之母,位份不高,生子之後方受封為三品婕妤,在此之前不過一美人而已。
濮陽極力迴想一番,也想不起那那位婕妤的模樣品性。那位婕妤過世得早,濮陽隱約記得,仿佛是漢王七八歲時,便不在了,漢王出生後,她也不曾再升過位份,一直在三品上。濮陽自幼長在帝後膝下,與妃嬪們見的本就不多,又過了許多年,她怎麽也記不起那位婕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濮陽歎了口氣,道:“漢王孩抱之時,也曾得過先帝厚望的。仿佛是生得可愛,又特別聰明,她周歲時,先帝還請了一道人來為她祝禱,那道人曾言漢王有帝王之氣,使得先帝大喜,厚賜了那道人一番。不過兩三年後,漢王便越來越膽小,時常躲在角落裏不敢出聲,先帝大失所望,也不去管她了。”
將公主裝作皇子來養,必是有什麽緣由的,不知婕妤是如何教導,將漢王的膽子越教越小。莫非是因漢王所受矚目太過,怕護不住她,故而有意將她教得拙一些?
衛秀搖了搖頭:“倘隻這點膽色,起頭便該直言誕下一公主,何必如此周折。”
濮陽心想也是,她抬手擰了擰眉心,道:“不猜了,令人去查罷。”
此事要查,自是先從婕妤宮中查起。當年的宮人,或是出宮,或是老去,又或散在不知哪處殿宇,查起來,頗需費些功夫。
幸好宮中諸事,皆有明文,還不至於無跡可尋。
濮陽喚了兩名心腹來,令他們去密查。
之後幾日,濮陽便日日督著這一件,子嗣之事也先擱到一旁了。
衛秀倒是不大關心他們蕭家血脈亂不亂,她頗為無奈地想道,不論漢王入不入罪,子嗣暫是沒著落了。如此一來,要讓大臣們清靜些,便隻有與他們尋些事來做。
衛秀想了想,何事能既讓大臣們忙得抽不開身,又能忙得長久。
見濮陽正聽心腹迴稟查到之事,她便帶了兩名宮人,往宣德殿去了。
各地奏報在宣德殿中皆有存檔。衛秀令人取了近日的來看,坐在禦案後翻了半日,便看到齊國皇帝病危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