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蒯先生帶著光榮使命來到了武臣大營。
和剛才一樣,才見麵這位就先聲奪人:“侯爺一路攻城辛苦。隻是恕我冒昧,攻破城池而後占領土地,此下下策。如今我有上上策,不動兵戈就能收復土地,侯爺要不要?”
“你這話什麽意思?”這種美事,簡直就是無本取利,不要的是傻瓜。
“好,”蒯先生開始演講,“現在範陽城內的老百姓想打開城門投靠義軍,範陽縣令原本也想這麽做。這是個膽小怕死又貪慕權貴的人,想投降卻又擔心您因為他是秦朝官吏,而像殺死前十座城池的官吏一樣將他殺死。這才決定整頓兵馬死守範陽。
您隻要把印信讓我帶迴範陽城,以義軍的名義重新任命他為範陽令,此人保住性命官位定會獻上城池,老百姓也不會再叛亂。這樣您自然可以不費一兵一卒輕易取得範陽。”
這話聽得武臣眉飛色舞,果然好計。
可相比蒯先生下麵要說的釜底抽薪大計,這還是餐前開胃小菜。
“您先別激動,我的話還沒說完。如果您再讓範陽縣令坐著豪華轎車,去燕、趙郊區兜兜風,那麽這兩地的城池也會不攻而破,紛紛收入侯爺囊中。這才是我說的上上策。”
武臣從善如流,採用蒯通所獻上上策,果然趙國人聞訊,不戰而降三十餘城。
“遊說事件”以蒯先生雙贏圓滿結束。這種行為有一句話可以詮釋得淋漓盡致“不戰而驅人之兵”。三十餘城既下,趙故地半壁盡入囊中,武臣部隊再次招兵買馬,大部隊向趙國都城邯鄲進發。
西征
在武臣部辛苦行徑的同時,整個秦帝國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響應造反大勢,在陳勝吳廣領頭羊的號召下,紛紛殺死各地官吏,豎起了無數麵嶄新的造反小旗。這些小團體名目不一、成員繁雜,人數編製少則上千,多則數萬。
陳勝任命吳廣為這些起義小團體的代理王(假王),整編他們向西挺進,目標攻克秦都鹹陽。除此之外,陳勝又命鄧宗攻打安徽中部;命周市向北攻打魏國故地。
當上楚王後的陳勝不再親自出征,而採用派遣部將“以徇下地”的方略,繼續向秦帝國發起進攻。說來這也沒什麽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人家現在身份不同了,安全意識自然得跟上。像以前那樣槍林彈雨,動則抄傢夥大喊:兄弟們上!這絕對不行。理是這個理,可陳勝混淆了一點,“楚王”與“軍事統帥”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工種。幹得了前者未必幹得了後者,因為,某種意義上講後者的難度要比前者高得多。
如何才能算得上合格的軍事統帥?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識勢。
軍事統帥,一般的造型是在距離戰場千裏之外的地方,對著地圖,雙眉緊鎖,不時用手指敲打桌麵以求破敵奇計。當然這個過程中,間歇會有謀士們在耳朵旁邊獻計獻策,又間歇有快馬飛報前方戰事詳情。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八個大字。
不要以為不在槍林彈雨中撞大運就很舒服,其實這工作一點都不輕鬆。幾十萬大軍的命運在你手裏捏著,相信是人都會緊張。已經很緊張了,還有一票整天吃飽了飯,光研究怎麽獻計獻策的謀士幕僚在你耳朵旁邊嘀咕,所提供的策略也是有好有壞,參差不齊,其感覺就好比頭疼的時候恰好腦門上圍了一群蒼蠅在嗡。這些還不算最難受,就怕正亂著,前方快馬來報個信:戰事吃緊!這下看你暈是不暈。在這麽暈菜的情況下,你如果還能通觀全局,作出正確決策的話,那麽,恭喜你!閣下已成功具備了“識勢”的條件,離成為一名合格統帥的標準邁進一大步。
二、識人。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好幾十萬人的軍隊,哪些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哪些是帶藝投師半路出家的,哪些是被迫無奈曲意投誠的?恐怕要搞清楚這筆糊塗帳不容易。
這還不是識人的重點,所謂識人即通達人性。無論是哪號人,隻要還屬於“葉”這個範疇就必有人性的共通點。你能否從共性中發現手下人的個性,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能用的要怎麽用,這個更是難上加難。
如果你能拍胸脯說:我某某人,通達人性入世甚深。那麽再次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地具備一名合格統帥的第二個條件。但萬一你做不到,請看古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哼哼,用錯人,你會死得很難看。
這兩個條件,如果你不能兼具的話,請不要輕易去幹“軍事統帥”這份難度高、風險大的工作。因為它實在不適合你。
說了這麽多,至於陳勝是否一位合格的軍事統帥,請大家拭目以待。
在陳勝身兼楚王及軍事統帥兩職,正忙的頭冒煙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能打仗,尤其擅長攻克城池的葛嬰,犯了個莫名其妙的錯誤:他扶植了個楚王。
葛嬰在連下五城,獲得“葛五城”的光榮稱號後,又被陳勝派出去繼續攻城略地。這本來是很好的,可這位仁兄大概是勝仗打多了,打得頭昏,在攻克了安徽定遠後,自作主張立了位楚王,這位短命的楚王名叫襄疆。
葛嬰犯這個莫名其妙的錯誤,仔細想來原因有二。
</br>
和剛才一樣,才見麵這位就先聲奪人:“侯爺一路攻城辛苦。隻是恕我冒昧,攻破城池而後占領土地,此下下策。如今我有上上策,不動兵戈就能收復土地,侯爺要不要?”
“你這話什麽意思?”這種美事,簡直就是無本取利,不要的是傻瓜。
“好,”蒯先生開始演講,“現在範陽城內的老百姓想打開城門投靠義軍,範陽縣令原本也想這麽做。這是個膽小怕死又貪慕權貴的人,想投降卻又擔心您因為他是秦朝官吏,而像殺死前十座城池的官吏一樣將他殺死。這才決定整頓兵馬死守範陽。
您隻要把印信讓我帶迴範陽城,以義軍的名義重新任命他為範陽令,此人保住性命官位定會獻上城池,老百姓也不會再叛亂。這樣您自然可以不費一兵一卒輕易取得範陽。”
這話聽得武臣眉飛色舞,果然好計。
可相比蒯先生下麵要說的釜底抽薪大計,這還是餐前開胃小菜。
“您先別激動,我的話還沒說完。如果您再讓範陽縣令坐著豪華轎車,去燕、趙郊區兜兜風,那麽這兩地的城池也會不攻而破,紛紛收入侯爺囊中。這才是我說的上上策。”
武臣從善如流,採用蒯通所獻上上策,果然趙國人聞訊,不戰而降三十餘城。
“遊說事件”以蒯先生雙贏圓滿結束。這種行為有一句話可以詮釋得淋漓盡致“不戰而驅人之兵”。三十餘城既下,趙故地半壁盡入囊中,武臣部隊再次招兵買馬,大部隊向趙國都城邯鄲進發。
西征
在武臣部辛苦行徑的同時,整個秦帝國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響應造反大勢,在陳勝吳廣領頭羊的號召下,紛紛殺死各地官吏,豎起了無數麵嶄新的造反小旗。這些小團體名目不一、成員繁雜,人數編製少則上千,多則數萬。
陳勝任命吳廣為這些起義小團體的代理王(假王),整編他們向西挺進,目標攻克秦都鹹陽。除此之外,陳勝又命鄧宗攻打安徽中部;命周市向北攻打魏國故地。
當上楚王後的陳勝不再親自出征,而採用派遣部將“以徇下地”的方略,繼續向秦帝國發起進攻。說來這也沒什麽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人家現在身份不同了,安全意識自然得跟上。像以前那樣槍林彈雨,動則抄傢夥大喊:兄弟們上!這絕對不行。理是這個理,可陳勝混淆了一點,“楚王”與“軍事統帥”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工種。幹得了前者未必幹得了後者,因為,某種意義上講後者的難度要比前者高得多。
如何才能算得上合格的軍事統帥?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識勢。
軍事統帥,一般的造型是在距離戰場千裏之外的地方,對著地圖,雙眉緊鎖,不時用手指敲打桌麵以求破敵奇計。當然這個過程中,間歇會有謀士們在耳朵旁邊獻計獻策,又間歇有快馬飛報前方戰事詳情。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八個大字。
不要以為不在槍林彈雨中撞大運就很舒服,其實這工作一點都不輕鬆。幾十萬大軍的命運在你手裏捏著,相信是人都會緊張。已經很緊張了,還有一票整天吃飽了飯,光研究怎麽獻計獻策的謀士幕僚在你耳朵旁邊嘀咕,所提供的策略也是有好有壞,參差不齊,其感覺就好比頭疼的時候恰好腦門上圍了一群蒼蠅在嗡。這些還不算最難受,就怕正亂著,前方快馬來報個信:戰事吃緊!這下看你暈是不暈。在這麽暈菜的情況下,你如果還能通觀全局,作出正確決策的話,那麽,恭喜你!閣下已成功具備了“識勢”的條件,離成為一名合格統帥的標準邁進一大步。
二、識人。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好幾十萬人的軍隊,哪些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哪些是帶藝投師半路出家的,哪些是被迫無奈曲意投誠的?恐怕要搞清楚這筆糊塗帳不容易。
這還不是識人的重點,所謂識人即通達人性。無論是哪號人,隻要還屬於“葉”這個範疇就必有人性的共通點。你能否從共性中發現手下人的個性,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能用的要怎麽用,這個更是難上加難。
如果你能拍胸脯說:我某某人,通達人性入世甚深。那麽再次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地具備一名合格統帥的第二個條件。但萬一你做不到,請看古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哼哼,用錯人,你會死得很難看。
這兩個條件,如果你不能兼具的話,請不要輕易去幹“軍事統帥”這份難度高、風險大的工作。因為它實在不適合你。
說了這麽多,至於陳勝是否一位合格的軍事統帥,請大家拭目以待。
在陳勝身兼楚王及軍事統帥兩職,正忙的頭冒煙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能打仗,尤其擅長攻克城池的葛嬰,犯了個莫名其妙的錯誤:他扶植了個楚王。
葛嬰在連下五城,獲得“葛五城”的光榮稱號後,又被陳勝派出去繼續攻城略地。這本來是很好的,可這位仁兄大概是勝仗打多了,打得頭昏,在攻克了安徽定遠後,自作主張立了位楚王,這位短命的楚王名叫襄疆。
葛嬰犯這個莫名其妙的錯誤,仔細想來原因有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