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劉邦喝得有點高,情緒非常激動。他開口問大臣們說:各位你們不能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麽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麽呢?


    高起、王陵先發言說: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嫉賢妒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借著酒意,說出一番肺腑之言,他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比不上總參謀長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後勤部長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總司令韓信。


    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卻能夠重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位範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


    說完這話,劉邦就要封賞張良,他讓張良自己從齊國選擇三萬戶作為封邑。


    張良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聞言立刻推辭道:當初我在下邳起事,與主上會合在留縣,這是上天把我交給陛下。陛下採用我的計謀,幸而經常生效,我隻願受封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


    劉邦聽了這話非常滿意,於是封張良為留侯,請大家注意這就是列侯了。


    之後劉邦又陸續封賞了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大臣日夜爭功,劉邦被吵得頭疼,封賞就拖了下去。


    劉邦住在洛陽南宮,經常看見將領們坐在地上,彼此交談議論。


    這樣的場麵屢次出現,劉邦好奇就問張良:這些人在說什麽?


    張良迴了句很絕的話,他說:陛下還不知道嗎?他們在商量造反。


    劉邦聞言大吃一驚,急問:天下已經安定,為什麽還要謀反?


    張良這才正色道:陛下你的家庭成分是三代貧農,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可是弟兄們可沒有嫌棄你啥,鞍前馬後為陛下奪得了天下。現在世道變了,豬肉也漲價了,而陛下你也做了天子。此時大家都盼著有福同享,可陛下封的都是蕭何、曹參這樣的老朋友、老部署,殺的都是當初跟您結過梁子的人。


    這些人既怕得不到該有的封賞,又怕被抓到過錯殺掉,如此一來,他們怎麽能不造反?


    劉邦這才恍悟,立刻追問:現在該怎麽辦?


    經典口頭禪。


    張良道:好辦。請問陛下,您平生最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是誰?當然這個人得還活著。


    劉季說:雍齒這個人與我有宿怨,我原想殺掉他,因他的功勞大,所以不忍心。


    張良說:那麽就立刻封賞雍齒,給群臣看!


    劉季立刻擺設酒宴,請雍齒和群臣吃飯,飯桌上封為什方侯。並催促丞相、禦史評定大臣們的功勞,施行封賞。


    事情這才平息。


    劉邦依照張良之計安撫消弭了大臣們想造反的情緒,這本來是喜事一件。可劉邦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這些人都還是無兵無地的臣子啊,他們都敢公然商量造反。那麽雄踞一方的諸侯王會做些什麽?


    劉敬


    稱帝之初,劉邦將國都定在洛陽。


    作出這個決定,劉邦經過了充分地考慮。洛陽這個地方曾是周朝國都。周天子勢衰後經歷春秋戰國諸侯戰亂期,之後雖被秦一統,但這個短命的王朝最後又被漢所取代。劉邦這麽做的意思很明顯,他自覺自己的功勳可以和古代賢王相比,周朝定都洛陽,漢朝自然也該定都洛陽。


    一個叫婁敬的人最終改變了劉邦的想法。


    婁敬,齊國人。劉邦建都洛陽後,他恰好去隴西戍守邊塞,途中路過洛陽。歷史上對婁敬的出生無記載,但通過細節我們可以得知婁先生家境貧寒,出身低微。


    在進入洛陽城後,婁先生摘下拉車的橫木,去找他的同鄉,齊人虞將軍。由此可見這位實在是窮,為了省錢自己把牲口的活都幹了。


    見了麵後,婁敬就說:我希望你引薦我麵見皇帝,我有件國家大事要和他談。


    虞將軍當即答應了婁敬的請求。由此可見,婁敬這個人雖然窮,出身低微,但肯定很有本事。虞將軍不傻,他敢引見一個平民去見皇帝,而這個平民要見皇帝的理由竟然是有國家大事要和皇帝談。如無完全把握,虞將軍不會做這種危險的事。


    虞將軍雖然答應了婁敬,但提出了一個小要求。他說:見皇帝可以,你必須先換件衣服。說完就讓人送上一件新衣。


    為什麽要換衣服?因為婁先生穿的這一身實在是太寒磣了。他穿了件很破舊的羊皮襖,而且從婁先生自己拉車來看,估計也算不上幹淨。


    虞將軍的這個要求一點都不過分,見過國家領導人前,打理自己的儀容,這無論擱在什麽年代都是說得通的。


    可是婁敬卻一口拒絕了,他說,穿什麽衣服都是我,皇帝我必須見,衣服我堅決不換。


    這隻是一件極其小的生活瑣事,卻可以看出婁先生的性格特點,這是個性格耿直的人。他厭惡弄虛作假。


    虞將軍屈服了,他說好吧,不換就不換吧。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漢時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願並收藏秦時明月漢時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