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虞將軍的引見,劉邦召見了婁敬,見麵之後,皇帝先請他吃飯,過了一會兒才問道:你要談什麽國家大事?


    婁敬以提問的形式,開始勸說道:我想請問陛下,您建都洛陽,是想和周朝一比高下嗎?


    劉邦迴答是。


    婁敬點頭說道,既然您想和周朝一比高下,那麽我們就來詳細地比一比吧。


    周朝先祖的發跡,是因為堯賜予封地。周朝先人在自己的封地上積累德政十幾代。之後幾經輾轉,避居到岐山,其間封地的人民都競相追隨。


    之後就是周文王,廣布仁政四海歸心,到武王伐紂時,整個天下都歸順。這才能滅掉殷商。


    再之後,周成王即位,定都洛陽。靠著仁政德政,四方諸侯都甘願歸順,紛紛來洛陽納貢。這才有了洛陽帝都的繁榮昌盛。


    估計這就是您想建都洛陽的原因吧,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您忘記了,您是怎麽得到天下的!


    沛縣起兵,還定三秦,楚漢爭雄,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整個戰亂的過程,天下百姓受戰火荼毒,橫屍遍野家破人亡。


    周朝以仁德立國,漢朝以刀劍建國。您自己說,這要怎麽比?


    話說到這裏,劉邦開始動容了。婁敬雖然說了一籮筐,但總結起來隻要一句話。


    他提出了一個時代不同,必須因時製宜的思想。並且很婉轉地告訴劉邦,你的皇位是打來,或者搶來,靠暴力發的家,你不能和周朝比!


    在劉邦思考的時候。婁敬又繼續說道:我建議您把國都建在關中。


    他緊扣漢帝國初立,國家的局勢還不穩定,提出關中是秦朝故地,這個地方地勢險要,有黃河有函穀關,可攻可守。建都關中可以防備漢政權最可怕的一個問題,六國再次造反。


    劉邦的江山本來就靠武力爭來的,最怕別人也有樣學樣。


    到此他終於認識到建都問題的重要性。


    他立刻召集群臣商量。由於大臣們大都是山東地區的人,大家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去關中當官,於是紛紛申辯,都說應該效仿周朝建都洛陽。


    有的大臣還擺出秦帝國建都關中,居然隻到二世就滅亡的反麵教材來危言聳聽。


    這時候劉邦也吃不準了。


    下朝後他私下去問張良的意見。


    對此,張良很直接地告訴他,婁敬說得很對,您應該這麽做!


    聽了這句話後,劉邦不再疑惑,當日就乘車西行,入關中建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秦興樂宮的基礎上建長樂宮,七年建未央宮,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


    婁敬獻策有功,被賜劉敬,授予郎中官職,稱奉春君。


    這就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劉敬了。


    此人十分厲害,一生中最出名的就是提出三大策略:建都鹹陽,和親,遷徙人口興旺西都。尤其是第二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和親製度。後兩條在下麵會詳細說到。


    建都關中穩定了漢初政局,為日後漢初經濟的復甦提供了政治上的安定。劉敬功不可沒的同時也為劉氏江山種下一個他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的隱患。


    到文帝時期,劉姓諸侯王勢力膨脹,尾大不掉,成為中央政權的心腹大患;到了景帝時期,爆發“七國之亂”的同時,北方匈奴橫插一腳,建都關中反而讓漢都長安成了抵抗匈奴的屏障,漢朝受匈奴和內亂的夾擊,差點亡國。


    赤鬆子遁


    當日大宴群臣,皇帝當著眾人的麵讚譽蕭何、張良、韓信三人。劉邦的話所有人聽了都又艷又羨,唯獨張良聽後覺得一陣發寒。


    他意識到,是時候該抽身事外了。


    這種結果是張良早就意料到的,以前劉邦還是劉季時,形勢可危朝不保夕,張良為報知遇之恩,屢次獻計助他脫困保命。一路行來幾多風雨,劉邦這個人的性格也展露無遺。


    張良這個人貴族出生,家族世代為韓相。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教出的人,與權謀之術、為臣之術,那是耳濡目染,早就成精。


    到了劉邦登基為帝,張良就知道他要為自己謀劃了。


    他太了解劉邦了,盡管其人身份從劉老四變成劉季,再從劉季變成劉邦,但骨子裏秉性沒有變。當上皇帝後,其為人更是隻能用八個字來形容:心懷忌憚,刻薄寡恩。


    功名之際,人臣之所難處。


    贊同劉敬的遷都之策,是張良為劉邦出的最後一個主意。之後,劉邦入關,張良隨行。


    入關後,張良立即落實遁世大計,他以自己體弱多病為由閉門謝客,同時放出消息說:


    我本是韓國人,家裏世代為韓相。韓滅亡後,我日夜所想就是為韓國報仇,年少時曾散盡家財,求報刺客欲滅強秦,可惜我失敗了。


    到後來,漢王決心滅秦,我盡心輔佐。大家終極目標一致,如今,秦國滅亡漢室興起,我不但大仇得報,也由此封萬戶侯,這種結果對我張良來說,已經好得不能再好了。


    如今我心願已了,願意丟棄人間之事,學赤鬆子學道修仙。


    從今以後,大家就當從來沒有我張良這個人吧,都不要來找我。


    讓我獨自一人吧。


    消息傳到劉邦處,他默許了張良的請求。


    事實證明,張良確是高手。劉邦點名表揚的三傑,韓信誅三族,蕭何下大獄,唯獨張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漢時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願並收藏秦時明月漢時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