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捉蟲子喂雞


    小時候,爸媽在院子裏栽種了很多榆樹,慢慢地這些榆樹也自成風景了。在樹下乘涼、吃飯,悠然自得。


    但是,不知從什麽時候,榆樹上開始有了討厭的蟲子。這些蟲子隻有一厘米長短,成片地在樹幹上蠕動著、集結著,慢慢地樹幹上就是一片的蟲子,叮咬得樹汁不停地滲出。很多蟲子還爬到樹上,叮咬樹葉,落下來的綠葉子都是千瘡百孔。此後,榆樹的生長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為了對付這些蟲子,爸媽想了很多辦法,但均不奏效。後來,將農藥原液直接塗抹到蟲子密集處,或者用破棉絮蘸著柴油燒烤,這些蟲子才多少有所減少。但很多蟲子都在高處,也是手長莫及。


    這些蟲子到後來還羽化成有藍色翅膀的小蟲子,滿院子到處飛,讓人討厭得不行。對於爬的蟲子,大家都沒好辦法;對於這些會飛的蟲子,更是無計可施了。到後來,大家也就懶得再管。


    此後,榆樹是一天天地衰落,蟲子是一天天地猖狂。除非在雨季的時候,不停地有雨水衝刷,這些蟲子才會少些。


    那時候,很盼著在家裏住的小燕子把這些蟲子吃掉。但是,那蟲子有味道,連燕子都不吃,寧願飛到田野裏去捉蟲子吃。有時候在院子裏寫著作業的時候,蟲子都會掉到本子上,隻好重新找塊沒有蟲子的地方,將小桌子搬過去繼續寫。


    這時候,就想起村裏那棵唯一的古樹來。


    在去南街的主街道上,生長著一棵參天的老槐樹。那些槐樹的年齡大家誰都不知道,怕是有幾百年了,樹圍要四個壯漢子伸開胳膊才能圈得過來。


    槐樹的樹皮已經脫光,露出裏麵的木質,而且樹幹的四分之一沒有了,一麵敞開著像是一扇黑洞洞的不規則的門。而且,樹幹也已經中空了,可以藏進去幾個孩子。大家看著這棵古樹就感到奇怪,就一個中空還缺少了一部分的樹幹,是如何支撐住方圓幾畝大的龐大樹冠的?


    常言說,樹大招風。樹大了不但招風,而且在每年夏天的雷雨季節,這棵古樹也經常招來雷劈。有時候,雨後經過這棵古樹,看到有些枝杈都被雷劈斷了,樹幹也被劈黑了。但不管遭受怎樣的風憾雷劈,這棵古樹卻仍然枝繁葉茂。每年的冬天,槐花雪白如蓋,香透一條街。


    這棵經受了太多歲月侵蝕的古槐,不知道咋居然就避過了大煉鋼鐵那陣子被砍伐掉的厄運。或者,古樹的樹齡太長了,都“成精”了,沒人敢動它,才躲過了那一劫。而且,村裏哪家有病人或者遭災了,都會在晚上把一些紅布條係在樹枝上,祈求平安。所以,槐樹的枝條上經常掛著一些新鮮的或早已褪了顏色的紅布條。


    這棵古槐,也成了方圓數十裏唯一的一棵古樹。


    古樹雖然殘缺,但卻是連蟲子都看不到,真是很稀奇!後來,古樹中空的腹部,長出來一顆小槐樹。


    我不知道那棵小槐樹是有人栽進去,想讓小槐樹長大了,用自己的樹幹承擔古樹的樹冠重量,還是自然生長的?但不管怎麽說,那棵小槐樹也在一年年長大,總有一天,它粗壯的樹幹肯定能幫著古樹承擔一些負荷。


    夏天的晚上,因為院子裏的榆樹上會掉蟲子,連在院子裏睡都不敢了,隻好縮到屋裏去睡。


    天氣旱的時候,不但榆樹上的蟲子猖狂,連院子裏的梧桐樹和槐樹上,也有一種肥嘟嘟的大綠豆蟲。對那大綠豆蟲,我還不覺怎麽怕,隻是討厭,但媽媽和妹妹都害怕。每次從樹上掉下來一個大豆蟲,兩個人都嚇得“嗷”地一聲就跳起來,狼狽不堪地逃到屋裏去了。我就撿了豆蟲,拿去喂雞吃。


    那時候,有些蟲子是雞能吃的。


    田地裏有種黑色的蟲子,長得有點像瓢蟲,孩子們喊這種蟲子叫“黑大姐”,雞很喜歡吃。每次跟著大人去生產隊裏幹活的時候,孩子們都拎著個瓶子,專門捉這種蟲子喂雞。


    春天犁地的時候,到處是“黑大姐”在飛,孩子們就追逐著到處去捉;麥收時節,金燦燦的麥田裏,麥穗上到處趴的是“黑大姐”和“花大姐”(瓢蟲),孩子們往往一會兒就捉一瓶子。那時候,大人們也不讓捉瓢蟲,說瓢蟲可以吃麥穗上的害蟲。但孩子們多半聽不進去,看見蟲子就逮住塞進瓶子裏。


    在孩子們心裏,隻想著多捉蟲子喂雞,這樣才才能多吃雞蛋。為了那幾個可憐的雞蛋,害蟲、益蟲都一網打盡了。地裏的大豆蟲,孩子們也是見了就裝在瓶子裏,還有螞蚱之類的,都是大家喜歡追逐的。


    田野裏,還有一種長長的類似螞蚱的東西,因為形似挑水的扁擔,大家也就喊它“扁擔”。捉到大的螞蚱和扁擔,還有莊稼棵子裏的蟈蟈,孩子們就舍不得喂雞了。幾個孩子就找點幹草,在田間地頭就將這些蟲子燒糊,從蟲子的肚子中間掐開,將肚子裏的東西拽出來丟掉,其他部分就分著吃了。


    秋天的黃豆地和棉花地裏,是蟈蟈最多的地方,叫聲不斷。那時候,有人會專門捉了去集市上賣,孩子們偶爾也會去買個葫蘆來,養幾隻蟈蟈玩。對於不會叫的蟈蟈,基本上就跑到了孩子們的肚子裏。


    夏天蚊子多的時候,巷子裏還到處有成群的蜻蜓,很多孩子揮舞著竹掃帚去拍蜻蜓。孩子們喊蜻蜓叫“官蜓”,經常拍一堆來喂雞。拍到一些沒受傷的,還會丟到蚊帳裏,讓它幫著吃蚊帳裏的蚊子。


    但大家捉的最多的,還是秋天的知了。晚上,幾個孩子抱著一堆麥秸到大樹下,點著了麥秸後就去跺樹,受驚的知了就一群群地朝著火堆飛下來,大家就忙著在火堆周圍撿。往往一會兒功夫,就撿一大瓶子迴去了。吃了知了的母雞,會從隔一天下一個蛋到天天下蛋,孩子們就有口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脊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秋時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秋時分並收藏中國脊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