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才人的死像是一枚石子投入滾燙的油鍋中,這才發病一天而已就死了,是何等厲害的疫病才會這樣?
朝雲宮現在沒有主位妃嬪在這裏震懾場麵,隻有一個不頂事的才人算是個主子,這宮裏上下的人心都亂了。楊肅讓綠薇先去稟報陸安安,自己則提著藥箱先去了丁才人那看看情況。
還未進到房中,楊肅已經聞到了一陣及其難聞的味道,像是腐爛的枯葉一樣的味道,聞得人很想作嘔。忍住反胃的感覺,楊肅以袖掩鼻進了房中,隻見房中像是被打劫抄家一樣的淩亂不堪,而丁才人這俯倒在地上,隻穿了月白色睡衣,極為不雅。
走近才發現那難聞味道竟是從她身上發出,不過一日,到底是何種毒物竟有如此的效力,能將一大活人變成腐屍一般?楊肅驚疑不定,想起曾經在太醫院讀到的典籍,莫不是南楚那邊的化屍散?
可是化屍散一般隻用於屍體,而不會引起像疫病一樣的症狀的。丁才人這一死,就等於少了個活生生的人證,對方想要滅口的心那麽急切,怕是還有更大的目的吧。
楊肅雖非仵作,但也知道些檢驗屍體的方法,隻是丁才人這死相難看,他不能擅自僭越,隻能先看了看大概,一切還得等專門負責的女官來到才可以進行。
他趁著如今四下無人,就在這房中查探起來,目光掃過各種擺件玩物,均無異樣,可當他的目光落在丁才人床上的時候,神色就變得有些凝重了。因為剛剛大亂一場,那本身緊閉的門窗都被打開了,陽光照了進來,楊肅目光巡過之際就見到床鋪那一絲銀光閃過。
他上前仔細查看,那被子上用七色彩線繡了鴛鴦戲水的樣式,本來是很平常的,但這彩線仔細看來卻發出了些異樣的光芒。因為不知道是不是這絲線有問題,所以楊肅也沒有立即拿起那被褥。
畢竟有嬪妃死在此處,他不便久留怕損了丁才人和自己的聲名,於是轉身出門等候。
朝雲宮死人大亂的消息也快就傳遍了後宮,不僅陸安安驚動了,連宋太後也驚怒不已,這丁才人前腳剛被查出有些問題,後頭就莫名就染上了病,現在又莫名死在自己的房間裏。
她聞言便乘著玉輦趕去了朝雲宮,半道上遇上了也要趕去的陸安安。
陸安安見到是宋太後親臨,自然是先讓行,自己跟在後頭,這時候也來不及下了步輦去行虛禮了,還好宋太後也不計較就是。
等趕到朝雲宮,卻被幾個太醫攔住了。
“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此時萬萬不可入朝雲宮啊。”胡院正是第一個攔在前頭的,後麵的幾個太醫也連忙跪了一地阻攔著:“二位娘娘鳳體尊貴,如今這朝雲宮傳出疫病,二位娘娘萬萬不可邁入這地方,以免鳳體受損啊。”
“是啊,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此時朝雲宮不宜進出,還望二位娘娘恕罪。”胡院正到底是太醫之首,他說的話分量在宋太後耳中自然有些分量。
“胡院正,既然你這樣說,哀家可以不進去。”宋太後見是胡院正,麵上不虞的神色才斂去一些,她冷著聲問:“胡院正,你可說說這是怎麽迴事嗎?”
“啟稟太後娘娘,據楊太醫所述,丁才人今早晨起感到不適,有些身子發熱便請了他去請脈問診。楊太醫診斷後得出是疫病導致,當時已經將丁才人及身邊侍候的宮人進行隔離,以控製疫情。而且也施針給丁才人穩住心脈,並開了藥方。”
“可是到了午時,丁才人的病情忽然發生變化,而且變化極快,全身已是開始腐爛流膿,到了剛剛丁才人忽然發狂起身將房中物件打碎砸爛,又失聲尖叫,大鬧一場後氣絕倒地而亡。”胡院正將剛剛楊肅說的和宮人供述的簡單稟報。
宋太後一聽就覺得有問題,她雖不懂醫術,但曾經有讀過相關書籍典故,即便是最厲害的疫病也不會發作得如此之快之重的。她迴眸飛快掃了一眼陸安安,對方朝她幾不可察地點點頭,宋太後心中就有了些譜。
“胡院正,丁才人這一病死,有些蹊蹺,你要細細查驗清楚,知道嗎?”宋太後說道:“傳哀家懿旨,朝雲宮突發疫情,即刻起將朝雲宮鎖宮,朝雲宮中眾人暫居宮中不得出宮,若有違者,立即處置。”
“微臣(奴婢)遵旨。”眾人領了懿旨,便各自操作起來。
陸安安這才上前自緋月手中扶過宋太後,低語道:“臣妾有要事想報,還懇請太後移駕未央宮。”
“好。”宋太後深深的看了她一眼,應了。
陸安安趕緊吩咐下去,太後鳳駕移步未央宮。一路上,太後都沒有任何話對陸安安說,搞得陸安安心裏有些忐忑。
待到了未央宮,宋太後也不用陸安安扶著,冷著臉讓緋月扶著進了正殿,又屏退左右後才轉身肅然對陸安安開口。
“說吧。這事你知道多少,又參與了多少?”
“太後明鑒,丁才人之死,臣妾也是剛剛得知,隻是早些時候負責她病情的楊太醫來過未央宮向我稟告過丁才人的病情。此事,臣妾並未有任何動作。”陸安安躬身答話,她知道宋太後雖然不會懷疑是她殺了丁才人,但心中已經對她有了疑心。
“陸青舒,你真當哀家是耳聾心傻,啊!”宋太後柳眉一豎,繼續說道:“這些日子,妤良貴妃早產,賢貴妃遭遇巫蠱詛咒,丁才人衣冠不整慘死房中。這樁樁件件你到底知道多少,又查了多少?你最好一一說來。”
“太後娘娘,其實臣妾無意隱瞞太後,隻是臣妾如今並無實證,隻有些尚不成樣子的想法念頭,不足稟報而已。”陸安安猶豫要不要全盤托出,想了想有些話現在吧不說,也是不行的。
咬了咬牙,陸安安撂起裙擺就跪了下去抬起頭仰望宋太後說道:“臣妾有事要稟!”
“你好好說話便是,沒事跪什麽,哀家又不是罰你,哀家就是想搞清楚這到底怎麽迴事?”宋太後被她的動作驚到了,想要扶起她,奈何陸安安不肯起來。
“太後娘娘,此事極為重大,臣妾之前不敢說是為了避免出了差錯反而惹麻煩,如今看來是不得不報了。”
“到底是何事?”
“悖逆庶人蘇慕言,已經秘密返京了。”
宋太後腦海一片空白,蘇慕言,他迴來了?難道,這宮闈之亂是和他有關?
“你,這話,你是如何得知的?”宋太後一把上前抓住陸安安的肩膀,說道:“不可能的,蘇慕言當年流放南疆,無旨不得返京,他不可能躲得過守衛的眼睛,各地的眼線出現在京都才是。”
“太後可曾記得京都中流傳的各種謠言中就有四皇子迴來這一條,臣妾當時聽的沒覺得什麽,可這謠言又久禁不息,臣妾便疑心謠言未必為假。”陸安安順了順氣說道。
“而且後宮的那些事情,臣妾也懷疑有蘇慕言參與其中,起碼他可能是知情的。”
“無論是妤良貴妃的兩次涉險,還是賢貴妃的巫蠱之事,還是如今丁才人的死,臣妾都覺得和蘇慕言有關係。”
“巫蠱一事,經德妃詢問再三得到了一個叫來富的人信息,這個來富是原先侍奉殷太皇貴妃的,所以臣妾就將目光轉向了他。”
“但這一切和四,蘇慕言有什麽關係?”宋太後激動下來差點說錯了話。
“太後忘了,早前臣妾說過,恐怕是有人要借機生事。如今看來這生事之人就是蘇慕言,隻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牽涉其中。”陸安安將這些話都說了出來,隻是沒將耿四娘說出來,也還是沒將自己對司馬家的懷疑說出來。
“如此……他是真的迴來呢?”宋太後不可思議的樣子,看著陸安安心裏有些難過。
“很可能。所以臣妾這些日子為了查實此事,也做了許多防範,可沒想到這事還未查出來,丁才人就死了,剩下的人證中就是那長慶宮的墨茹和墨菱了。”陸安安想著幹脆給她們二人求情,讓宋太後去保護她們。
“哀家……知道了,那兩人待會就送去哀家的寧安宮安置,青舒,這些事情皇帝知道嗎?”
“不知道,臣妾沒告訴他。”陸安安很實誠的說道。
“你啊,這也是,若真是蘇慕言迴來了,那就是和前朝有關,你作為皇後不幹涉也是對的。這事,還是哀家去和皇帝說吧。”宋太後點點頭像是讚同了陸安安對蘇慕白的隱瞞。
“宮闈大亂,你先好好控製住局麵。想來那丁才人也並非病死的,這事你好好再查查,把你說過的情報來源用好了,哀家決不允許任何人去撼動如今的朝局,也不允許任何人圖謀不軌。”宋太後的樣子看起來是很好的控製住了情緒,但陸安安知道,這隻是假象。
如果說有那麽一個人想要見上一見蘇慕言的話,就是眼前的太後無疑了,可惜,一步錯,便是咫尺天涯,迴首不得了。
朝雲宮現在沒有主位妃嬪在這裏震懾場麵,隻有一個不頂事的才人算是個主子,這宮裏上下的人心都亂了。楊肅讓綠薇先去稟報陸安安,自己則提著藥箱先去了丁才人那看看情況。
還未進到房中,楊肅已經聞到了一陣及其難聞的味道,像是腐爛的枯葉一樣的味道,聞得人很想作嘔。忍住反胃的感覺,楊肅以袖掩鼻進了房中,隻見房中像是被打劫抄家一樣的淩亂不堪,而丁才人這俯倒在地上,隻穿了月白色睡衣,極為不雅。
走近才發現那難聞味道竟是從她身上發出,不過一日,到底是何種毒物竟有如此的效力,能將一大活人變成腐屍一般?楊肅驚疑不定,想起曾經在太醫院讀到的典籍,莫不是南楚那邊的化屍散?
可是化屍散一般隻用於屍體,而不會引起像疫病一樣的症狀的。丁才人這一死,就等於少了個活生生的人證,對方想要滅口的心那麽急切,怕是還有更大的目的吧。
楊肅雖非仵作,但也知道些檢驗屍體的方法,隻是丁才人這死相難看,他不能擅自僭越,隻能先看了看大概,一切還得等專門負責的女官來到才可以進行。
他趁著如今四下無人,就在這房中查探起來,目光掃過各種擺件玩物,均無異樣,可當他的目光落在丁才人床上的時候,神色就變得有些凝重了。因為剛剛大亂一場,那本身緊閉的門窗都被打開了,陽光照了進來,楊肅目光巡過之際就見到床鋪那一絲銀光閃過。
他上前仔細查看,那被子上用七色彩線繡了鴛鴦戲水的樣式,本來是很平常的,但這彩線仔細看來卻發出了些異樣的光芒。因為不知道是不是這絲線有問題,所以楊肅也沒有立即拿起那被褥。
畢竟有嬪妃死在此處,他不便久留怕損了丁才人和自己的聲名,於是轉身出門等候。
朝雲宮死人大亂的消息也快就傳遍了後宮,不僅陸安安驚動了,連宋太後也驚怒不已,這丁才人前腳剛被查出有些問題,後頭就莫名就染上了病,現在又莫名死在自己的房間裏。
她聞言便乘著玉輦趕去了朝雲宮,半道上遇上了也要趕去的陸安安。
陸安安見到是宋太後親臨,自然是先讓行,自己跟在後頭,這時候也來不及下了步輦去行虛禮了,還好宋太後也不計較就是。
等趕到朝雲宮,卻被幾個太醫攔住了。
“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此時萬萬不可入朝雲宮啊。”胡院正是第一個攔在前頭的,後麵的幾個太醫也連忙跪了一地阻攔著:“二位娘娘鳳體尊貴,如今這朝雲宮傳出疫病,二位娘娘萬萬不可邁入這地方,以免鳳體受損啊。”
“是啊,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此時朝雲宮不宜進出,還望二位娘娘恕罪。”胡院正到底是太醫之首,他說的話分量在宋太後耳中自然有些分量。
“胡院正,既然你這樣說,哀家可以不進去。”宋太後見是胡院正,麵上不虞的神色才斂去一些,她冷著聲問:“胡院正,你可說說這是怎麽迴事嗎?”
“啟稟太後娘娘,據楊太醫所述,丁才人今早晨起感到不適,有些身子發熱便請了他去請脈問診。楊太醫診斷後得出是疫病導致,當時已經將丁才人及身邊侍候的宮人進行隔離,以控製疫情。而且也施針給丁才人穩住心脈,並開了藥方。”
“可是到了午時,丁才人的病情忽然發生變化,而且變化極快,全身已是開始腐爛流膿,到了剛剛丁才人忽然發狂起身將房中物件打碎砸爛,又失聲尖叫,大鬧一場後氣絕倒地而亡。”胡院正將剛剛楊肅說的和宮人供述的簡單稟報。
宋太後一聽就覺得有問題,她雖不懂醫術,但曾經有讀過相關書籍典故,即便是最厲害的疫病也不會發作得如此之快之重的。她迴眸飛快掃了一眼陸安安,對方朝她幾不可察地點點頭,宋太後心中就有了些譜。
“胡院正,丁才人這一病死,有些蹊蹺,你要細細查驗清楚,知道嗎?”宋太後說道:“傳哀家懿旨,朝雲宮突發疫情,即刻起將朝雲宮鎖宮,朝雲宮中眾人暫居宮中不得出宮,若有違者,立即處置。”
“微臣(奴婢)遵旨。”眾人領了懿旨,便各自操作起來。
陸安安這才上前自緋月手中扶過宋太後,低語道:“臣妾有要事想報,還懇請太後移駕未央宮。”
“好。”宋太後深深的看了她一眼,應了。
陸安安趕緊吩咐下去,太後鳳駕移步未央宮。一路上,太後都沒有任何話對陸安安說,搞得陸安安心裏有些忐忑。
待到了未央宮,宋太後也不用陸安安扶著,冷著臉讓緋月扶著進了正殿,又屏退左右後才轉身肅然對陸安安開口。
“說吧。這事你知道多少,又參與了多少?”
“太後明鑒,丁才人之死,臣妾也是剛剛得知,隻是早些時候負責她病情的楊太醫來過未央宮向我稟告過丁才人的病情。此事,臣妾並未有任何動作。”陸安安躬身答話,她知道宋太後雖然不會懷疑是她殺了丁才人,但心中已經對她有了疑心。
“陸青舒,你真當哀家是耳聾心傻,啊!”宋太後柳眉一豎,繼續說道:“這些日子,妤良貴妃早產,賢貴妃遭遇巫蠱詛咒,丁才人衣冠不整慘死房中。這樁樁件件你到底知道多少,又查了多少?你最好一一說來。”
“太後娘娘,其實臣妾無意隱瞞太後,隻是臣妾如今並無實證,隻有些尚不成樣子的想法念頭,不足稟報而已。”陸安安猶豫要不要全盤托出,想了想有些話現在吧不說,也是不行的。
咬了咬牙,陸安安撂起裙擺就跪了下去抬起頭仰望宋太後說道:“臣妾有事要稟!”
“你好好說話便是,沒事跪什麽,哀家又不是罰你,哀家就是想搞清楚這到底怎麽迴事?”宋太後被她的動作驚到了,想要扶起她,奈何陸安安不肯起來。
“太後娘娘,此事極為重大,臣妾之前不敢說是為了避免出了差錯反而惹麻煩,如今看來是不得不報了。”
“到底是何事?”
“悖逆庶人蘇慕言,已經秘密返京了。”
宋太後腦海一片空白,蘇慕言,他迴來了?難道,這宮闈之亂是和他有關?
“你,這話,你是如何得知的?”宋太後一把上前抓住陸安安的肩膀,說道:“不可能的,蘇慕言當年流放南疆,無旨不得返京,他不可能躲得過守衛的眼睛,各地的眼線出現在京都才是。”
“太後可曾記得京都中流傳的各種謠言中就有四皇子迴來這一條,臣妾當時聽的沒覺得什麽,可這謠言又久禁不息,臣妾便疑心謠言未必為假。”陸安安順了順氣說道。
“而且後宮的那些事情,臣妾也懷疑有蘇慕言參與其中,起碼他可能是知情的。”
“無論是妤良貴妃的兩次涉險,還是賢貴妃的巫蠱之事,還是如今丁才人的死,臣妾都覺得和蘇慕言有關係。”
“巫蠱一事,經德妃詢問再三得到了一個叫來富的人信息,這個來富是原先侍奉殷太皇貴妃的,所以臣妾就將目光轉向了他。”
“但這一切和四,蘇慕言有什麽關係?”宋太後激動下來差點說錯了話。
“太後忘了,早前臣妾說過,恐怕是有人要借機生事。如今看來這生事之人就是蘇慕言,隻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牽涉其中。”陸安安將這些話都說了出來,隻是沒將耿四娘說出來,也還是沒將自己對司馬家的懷疑說出來。
“如此……他是真的迴來呢?”宋太後不可思議的樣子,看著陸安安心裏有些難過。
“很可能。所以臣妾這些日子為了查實此事,也做了許多防範,可沒想到這事還未查出來,丁才人就死了,剩下的人證中就是那長慶宮的墨茹和墨菱了。”陸安安想著幹脆給她們二人求情,讓宋太後去保護她們。
“哀家……知道了,那兩人待會就送去哀家的寧安宮安置,青舒,這些事情皇帝知道嗎?”
“不知道,臣妾沒告訴他。”陸安安很實誠的說道。
“你啊,這也是,若真是蘇慕言迴來了,那就是和前朝有關,你作為皇後不幹涉也是對的。這事,還是哀家去和皇帝說吧。”宋太後點點頭像是讚同了陸安安對蘇慕白的隱瞞。
“宮闈大亂,你先好好控製住局麵。想來那丁才人也並非病死的,這事你好好再查查,把你說過的情報來源用好了,哀家決不允許任何人去撼動如今的朝局,也不允許任何人圖謀不軌。”宋太後的樣子看起來是很好的控製住了情緒,但陸安安知道,這隻是假象。
如果說有那麽一個人想要見上一見蘇慕言的話,就是眼前的太後無疑了,可惜,一步錯,便是咫尺天涯,迴首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