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三有些為難,他也怕孫平再次出手,他身邊可沒人保護。
崔淼見狀來到孫平身邊,說道:“有我在,你不會有事。”
萬三這才走了過來,雙手搭在孫平右手手腕上開始把脈。過了大約五分鍾,萬三這才出聲說道:“先生,小民是仵作,平日裏看的都是死人,若是有什麽差錯,您看能否免了小民的懲罰?”
崔淼失笑的說:“你隻要確定他是否有生命之憂即可。”
萬三聞言鬆了口氣,迴答道:“雖受了些內傷,但隻要好好調養,不會有性命之憂。”
崔淼點點頭,來到朱棣身前,行禮道:“王爺,標下幸不辱命!接下來的事,還請王爺定奪。”
孫平已經認罪,卻寧死不說原由,那這件事恐怕就沒那麽簡單,水太深,他一個小小的大頭兵還是不要參與的好。
崔淼能想到,朱棣自然也清楚,對於崔淼的知進退非常滿意,他笑意吟吟的說道:“崔淼,今日你讓本王刮目相看!僅僅一個時辰,便破了命案,確實是個人才!說吧,想要什麽賞賜。”
崔淼連忙行禮道:“王爺對標下有再造之恩,為王爺分憂乃是標下分內之事,又怎敢邀功?”
不驕不躁,還是個聰明人,朱棣越看崔淼越滿意,眼神也越發溫和,說道:“有功必賞,這是本王的處事原則,既然你想不出,那本王就自行做主了,你從屬燕山衛,那就先做個總旗吧。”
崔淼一怔,隨即行禮謝恩,心裏不禁感慨:終於不是個大頭兵了。
第11章
洪武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洪武帝朱元璋下詔書,準燕王就番,鎮北平。王府眾人紛紛忙碌起來,定於半月後出發前往北平。沈清特準崔淼迴家安頓,並承諾若是李翠蘭願意跟隨,他會向燕王稟明。崔淼道謝後,騎馬趕往家中。
到家時,已近晌午,李翠蘭正在廚房準備午飯,見崔淼迴來,連忙放下手頭上的活計,迎了過去。
李翠蘭欣喜的說道:“大朗,你怎麽有空迴來?”
自從進入燕王府,崔淼甚少迴家,隻每月的月末迴來一次,待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早就迴王府,所以兩人相處時間並不長。
“母親。”崔淼原以為自己很難開口,誰知竟叫的這般自然,他這才意識到,麵前這個麵容蒼老的女人不知不覺間,已經住進了他心裏,就像崔女士一樣。
“母親,皇上傳下詔書,準燕王殿下就番,於半月後啟程前往北平。沈千戶答應兒子,可以帶母親一同前往北平,兒子此次迴來,就是想問問母親的意見。”
李翠蘭懵懂的問道:“北平?離這裏遠嗎?”
“千裏之遙。”
李翠蘭一愣,隨即笑著說到:“現下已是晌午,母親先準備午飯,有話我們飯後再說。”
崔淼明白背井離鄉是件大事,尤其是在這裏生活了半輩子的老人,離開家鄉就像撅了他們的根一樣,難舍難離。
“好,母親這麽一說,兒子還真餓了。”
李翠蘭一聽,連忙說道:“大朗先迴房歇會兒,飯菜好了,母親再叫你。”
崔淼想去幫忙,奈何李翠蘭堅決不讓他進廚房,無奈之下隻得隨了她。不過他也沒迴房,而是搬了個凳子放在廚房門口,跟李翠蘭閑話家常。
很快飯菜就上了桌,一大盤青菜炒肉,滿滿的兩碗米飯,兩個雜糧餅子,兩碗蛋花湯,算的上頂好的飯菜。
兩母子說說笑笑吃著飯,這應該是自崔淼穿越過來,兩人吃的最融洽的一頓飯,他們很默契的沒有提起離開的話題。一直到吃過晚飯,李翠蘭收拾完,這才來到崔淼的房間。
“大朗,母親想了想,還是不去了。”李翠蘭的眼睛裏有太多太重的情緒,看的崔淼鼻頭發酸。
“母親,為何?路途遙遠,兒子又是身不由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迴家,您跟著,我們還能常見麵,多少有些照應,不好嗎?”
李翠蘭溫柔的看著崔淼,說道:“大朗,母親什麽都不懂,跟著你也是累贅,什麽都幫不了,倒不如安分的待在家裏,至少不給你招禍。況且這裏還有你爹,母親走了,他就剩一個人,太孤單了,母親舍不得。”
“母親,難道您就舍得兒子嗎?”
李翠蘭眼圈泛紅,張了張嘴卻什麽都沒能說出來,隻是溫柔的撫摸著崔淼的臉。
“母親,您就隨兒子一起去吧。”崔淼第一次正視麵前的女人,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
李翠蘭收迴手,說道:“大朗,故土難離,母親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離不開。大朗長大了,可以像雄鷹一樣飛了,母親不能再耽誤你。若不是當年母親一時糊塗……”
“母親,當年不是您的錯!”崔淼打斷李翠蘭的話。
崔淼見狀來到孫平身邊,說道:“有我在,你不會有事。”
萬三這才走了過來,雙手搭在孫平右手手腕上開始把脈。過了大約五分鍾,萬三這才出聲說道:“先生,小民是仵作,平日裏看的都是死人,若是有什麽差錯,您看能否免了小民的懲罰?”
崔淼失笑的說:“你隻要確定他是否有生命之憂即可。”
萬三聞言鬆了口氣,迴答道:“雖受了些內傷,但隻要好好調養,不會有性命之憂。”
崔淼點點頭,來到朱棣身前,行禮道:“王爺,標下幸不辱命!接下來的事,還請王爺定奪。”
孫平已經認罪,卻寧死不說原由,那這件事恐怕就沒那麽簡單,水太深,他一個小小的大頭兵還是不要參與的好。
崔淼能想到,朱棣自然也清楚,對於崔淼的知進退非常滿意,他笑意吟吟的說道:“崔淼,今日你讓本王刮目相看!僅僅一個時辰,便破了命案,確實是個人才!說吧,想要什麽賞賜。”
崔淼連忙行禮道:“王爺對標下有再造之恩,為王爺分憂乃是標下分內之事,又怎敢邀功?”
不驕不躁,還是個聰明人,朱棣越看崔淼越滿意,眼神也越發溫和,說道:“有功必賞,這是本王的處事原則,既然你想不出,那本王就自行做主了,你從屬燕山衛,那就先做個總旗吧。”
崔淼一怔,隨即行禮謝恩,心裏不禁感慨:終於不是個大頭兵了。
第11章
洪武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洪武帝朱元璋下詔書,準燕王就番,鎮北平。王府眾人紛紛忙碌起來,定於半月後出發前往北平。沈清特準崔淼迴家安頓,並承諾若是李翠蘭願意跟隨,他會向燕王稟明。崔淼道謝後,騎馬趕往家中。
到家時,已近晌午,李翠蘭正在廚房準備午飯,見崔淼迴來,連忙放下手頭上的活計,迎了過去。
李翠蘭欣喜的說道:“大朗,你怎麽有空迴來?”
自從進入燕王府,崔淼甚少迴家,隻每月的月末迴來一次,待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早就迴王府,所以兩人相處時間並不長。
“母親。”崔淼原以為自己很難開口,誰知竟叫的這般自然,他這才意識到,麵前這個麵容蒼老的女人不知不覺間,已經住進了他心裏,就像崔女士一樣。
“母親,皇上傳下詔書,準燕王殿下就番,於半月後啟程前往北平。沈千戶答應兒子,可以帶母親一同前往北平,兒子此次迴來,就是想問問母親的意見。”
李翠蘭懵懂的問道:“北平?離這裏遠嗎?”
“千裏之遙。”
李翠蘭一愣,隨即笑著說到:“現下已是晌午,母親先準備午飯,有話我們飯後再說。”
崔淼明白背井離鄉是件大事,尤其是在這裏生活了半輩子的老人,離開家鄉就像撅了他們的根一樣,難舍難離。
“好,母親這麽一說,兒子還真餓了。”
李翠蘭一聽,連忙說道:“大朗先迴房歇會兒,飯菜好了,母親再叫你。”
崔淼想去幫忙,奈何李翠蘭堅決不讓他進廚房,無奈之下隻得隨了她。不過他也沒迴房,而是搬了個凳子放在廚房門口,跟李翠蘭閑話家常。
很快飯菜就上了桌,一大盤青菜炒肉,滿滿的兩碗米飯,兩個雜糧餅子,兩碗蛋花湯,算的上頂好的飯菜。
兩母子說說笑笑吃著飯,這應該是自崔淼穿越過來,兩人吃的最融洽的一頓飯,他們很默契的沒有提起離開的話題。一直到吃過晚飯,李翠蘭收拾完,這才來到崔淼的房間。
“大朗,母親想了想,還是不去了。”李翠蘭的眼睛裏有太多太重的情緒,看的崔淼鼻頭發酸。
“母親,為何?路途遙遠,兒子又是身不由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迴家,您跟著,我們還能常見麵,多少有些照應,不好嗎?”
李翠蘭溫柔的看著崔淼,說道:“大朗,母親什麽都不懂,跟著你也是累贅,什麽都幫不了,倒不如安分的待在家裏,至少不給你招禍。況且這裏還有你爹,母親走了,他就剩一個人,太孤單了,母親舍不得。”
“母親,難道您就舍得兒子嗎?”
李翠蘭眼圈泛紅,張了張嘴卻什麽都沒能說出來,隻是溫柔的撫摸著崔淼的臉。
“母親,您就隨兒子一起去吧。”崔淼第一次正視麵前的女人,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
李翠蘭收迴手,說道:“大朗,故土難離,母親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離不開。大朗長大了,可以像雄鷹一樣飛了,母親不能再耽誤你。若不是當年母親一時糊塗……”
“母親,當年不是您的錯!”崔淼打斷李翠蘭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