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簡介,晃瞎了觀眾的眼,那麽多的成就更是讓所有的觀眾汗毛倒立。
看看袁隆平做過的事情,再迴過頭來看看自己這幾年當中都做了些什麽?
隻聽陸豫介紹袁隆平曆史背景,便讓觀眾們震撼到坐立不安。
“天啊,簡直了,這麽厲害!”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
“額滴神啊,這麽偉大的科學家,偶竟然會一點也不知道。”
嗯,這話說得沒有錯,在現今這個追星的年代,影星、歌星的出現,似乎沒有誰不知道的,人人都需要娛樂,受萬眾喜愛的影星、歌星當然是好事。
不過,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除了影星、歌星這些明星之外,還有許多像袁隆平這樣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這些貢獻也與每個人的生命和生活有關。
科學家、發明家怎麽就不是記者眼中的明星呢?
呃,這麽直白的對比後,似乎也起不到什麽說服的作用,觀眾們又有多少人會有所感悟。
悲哀啊!
有許多人,看到陸豫有約第一期的嘉賓給了科學家而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明星時,僅僅隻是這個挑戰觀眾的興趣的決策,就引起了無數人濃厚的興趣。
科學家、發明家,不被傳媒重視,這是社會的一種缺失。
不能否認,他們多數是內斂的一群人,忙著創造發明,在電視上少露臉,也就難以被人們所熟知。
正如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觀眾席上在座的觀眾,認識袁隆平的人並不多。
科學家在乎的是自己的研究和發明如何,並不在乎自己這個人是否有光彩。
民眾對科學家和他們的研究關注度比較低,確實存在這種現象。
看來科學家還應該有另一種責任,即把自己的研究和發明告訴民眾,讓他們了解這些研究和發明與他們的生活有什麽關係。
於是,陸豫把袁隆平請來了。
現場觀眾的掌聲中,節目組先放出了一組精心剪輯後的錄製準備花絮:
4月18日上午,蘇江電視台《快樂心靈 陸豫有約》節目組走進南湖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探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主持人陸豫對話"當代神農",現場氣氛輕鬆。
自從《快樂心靈 陸豫有約》進駐湖南衛視以來,節目組正在緊張籌備新節目,加大了錄製節目的數量,而且即將製作推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力和豐富人生經曆的嘉賓訪談。本期錄製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對於袁隆平生活中的趣味故事、個人愛好、最近工作狀況等,主持人陸豫與老人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開懷暢聊。
稱唿陸豫為"小陳",袁隆平講述過去故事
上午10:30,在位於長沙東郊的袁隆平居所內,《快樂心靈 陸豫有約》節目組早早地在客廳裏架好了設備。
今年78歲的袁隆平院士一直給外界低調、務實的印象,其實他在日常生活中愛好很多,小提琴、排球、遊泳……都是他的摯愛。至今堅持鍛煉,因而精力充沛。
“我的媽呀!袁院士已經78歲的高齡了呀!本該是頤養天年的年齡,他還奮鬥在糧食增產的第一線,佩服,佩服!”
“額滴神呃,這得讓多少年輕人心中有愧啊!看看袁院士,再看看整天隻知道吃喝玩樂的那些人。”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啊!這也太震撼了!”
“不得不說,袁院士是我見過最敬業,也最具拚搏精神的科學家了。”
“袁院士的付出,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
觀眾們看得是那叫一個熱血沸騰,心情澎湃。
看得出來陸豫非常會打消嘉賓的顧慮,訪談一開始就先從袁院士的愛好聊起:
袁隆平說:“我們院裏老年排球隊,我領隊的那一邊,肯定是贏家。”
陸豫故意表示不相信說:“那是他們讓著您呢,是您一去,他們就不敢扣球,不敢贏您了吧?”
袁隆平連連搖頭,說:“那可不是。是因為我一去,就帶動了隊伍的情緒。其實,和我打對手的那方誰都想贏我呢,他們不扣球才怪。”
觀眾們想不到袁院士會這麽風趣,談吐不凡中語句卻又詼諧有趣,立即就獲得好所有觀眾的好感,對他的喜歡呈直線上升的態勢。
“哈哈,我想也是,如果能讓袁院士認輸,那多有麵子啊!”
“哈哈!換作是我,我也是想要贏了袁院士的那方,不扣球才怪。”
“就是,贏了袁院士,出門都可以橫著走了,哈哈!”
……
傳媒不追科學明星,追的隻是娛樂明星,這無疑推動了當下一股又一股追星潮。
今日袁隆平的出現,跟陸豫就像是兩個好朋友一樣的侃侃而談,是那麽的平易近人,瞬間讓觀眾就覺得科學家可比一些明星可愛得多了。
陸豫成功的用袁隆平的愛好拉近了兩個人之間距離,來自於電視台的采訪,還未正式進入到節目的程序時,觀眾們仿佛就已經看到了袁隆平已經卸下了心防,一幅護糧的戰鬥畫麵在觀眾們的眼睛裏,正徐徐展開。
談到高興之處,袁隆平手舞足蹈,時而仰天大笑,時而俯身拍膝,露出了孩子氣的一麵。
他親切地稱唿陸豫為“小陸”,而陸豫也表現出一個晚輩提問時的俏皮。
采訪中,陸豫不經意問道:“您現在很有錢啊。”
看到這裏,觀眾們都露出了會心的一笑,在心裏直誇陸豫太會組織提問的問題了,這個問題早就已經在觀眾的心裏快憋不住,唿之欲出了。
人心都會有陰暗的一麵,看到科學家成就巨大後,首先想到的不是感動,不是科學家獲得這些成就之前為之努力而奮鬥目標時的艱辛,而是會想到科學家獲得的這獎那獎的,該有多少巨額的獎金啊!
有觀眾是純粹的好奇,有觀眾則是真心想知道,一個科學家的付出到底會值多少錢。
畢竟這是一個用錢來衡量價值的社會!
更有少部分的觀眾,則是揣著妒忌的心態,眼紅科學家獲得的獎金。
當陸豫問起這個敏感的問題時,全部的觀眾都屏住了吸引,感興趣的豎起了耳朵。
看看袁隆平做過的事情,再迴過頭來看看自己這幾年當中都做了些什麽?
隻聽陸豫介紹袁隆平曆史背景,便讓觀眾們震撼到坐立不安。
“天啊,簡直了,這麽厲害!”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
“額滴神啊,這麽偉大的科學家,偶竟然會一點也不知道。”
嗯,這話說得沒有錯,在現今這個追星的年代,影星、歌星的出現,似乎沒有誰不知道的,人人都需要娛樂,受萬眾喜愛的影星、歌星當然是好事。
不過,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除了影星、歌星這些明星之外,還有許多像袁隆平這樣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這些貢獻也與每個人的生命和生活有關。
科學家、發明家怎麽就不是記者眼中的明星呢?
呃,這麽直白的對比後,似乎也起不到什麽說服的作用,觀眾們又有多少人會有所感悟。
悲哀啊!
有許多人,看到陸豫有約第一期的嘉賓給了科學家而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明星時,僅僅隻是這個挑戰觀眾的興趣的決策,就引起了無數人濃厚的興趣。
科學家、發明家,不被傳媒重視,這是社會的一種缺失。
不能否認,他們多數是內斂的一群人,忙著創造發明,在電視上少露臉,也就難以被人們所熟知。
正如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觀眾席上在座的觀眾,認識袁隆平的人並不多。
科學家在乎的是自己的研究和發明如何,並不在乎自己這個人是否有光彩。
民眾對科學家和他們的研究關注度比較低,確實存在這種現象。
看來科學家還應該有另一種責任,即把自己的研究和發明告訴民眾,讓他們了解這些研究和發明與他們的生活有什麽關係。
於是,陸豫把袁隆平請來了。
現場觀眾的掌聲中,節目組先放出了一組精心剪輯後的錄製準備花絮:
4月18日上午,蘇江電視台《快樂心靈 陸豫有約》節目組走進南湖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探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主持人陸豫對話"當代神農",現場氣氛輕鬆。
自從《快樂心靈 陸豫有約》進駐湖南衛視以來,節目組正在緊張籌備新節目,加大了錄製節目的數量,而且即將製作推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力和豐富人生經曆的嘉賓訪談。本期錄製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對於袁隆平生活中的趣味故事、個人愛好、最近工作狀況等,主持人陸豫與老人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開懷暢聊。
稱唿陸豫為"小陳",袁隆平講述過去故事
上午10:30,在位於長沙東郊的袁隆平居所內,《快樂心靈 陸豫有約》節目組早早地在客廳裏架好了設備。
今年78歲的袁隆平院士一直給外界低調、務實的印象,其實他在日常生活中愛好很多,小提琴、排球、遊泳……都是他的摯愛。至今堅持鍛煉,因而精力充沛。
“我的媽呀!袁院士已經78歲的高齡了呀!本該是頤養天年的年齡,他還奮鬥在糧食增產的第一線,佩服,佩服!”
“額滴神呃,這得讓多少年輕人心中有愧啊!看看袁院士,再看看整天隻知道吃喝玩樂的那些人。”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啊!這也太震撼了!”
“不得不說,袁院士是我見過最敬業,也最具拚搏精神的科學家了。”
“袁院士的付出,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
觀眾們看得是那叫一個熱血沸騰,心情澎湃。
看得出來陸豫非常會打消嘉賓的顧慮,訪談一開始就先從袁院士的愛好聊起:
袁隆平說:“我們院裏老年排球隊,我領隊的那一邊,肯定是贏家。”
陸豫故意表示不相信說:“那是他們讓著您呢,是您一去,他們就不敢扣球,不敢贏您了吧?”
袁隆平連連搖頭,說:“那可不是。是因為我一去,就帶動了隊伍的情緒。其實,和我打對手的那方誰都想贏我呢,他們不扣球才怪。”
觀眾們想不到袁院士會這麽風趣,談吐不凡中語句卻又詼諧有趣,立即就獲得好所有觀眾的好感,對他的喜歡呈直線上升的態勢。
“哈哈,我想也是,如果能讓袁院士認輸,那多有麵子啊!”
“哈哈!換作是我,我也是想要贏了袁院士的那方,不扣球才怪。”
“就是,贏了袁院士,出門都可以橫著走了,哈哈!”
……
傳媒不追科學明星,追的隻是娛樂明星,這無疑推動了當下一股又一股追星潮。
今日袁隆平的出現,跟陸豫就像是兩個好朋友一樣的侃侃而談,是那麽的平易近人,瞬間讓觀眾就覺得科學家可比一些明星可愛得多了。
陸豫成功的用袁隆平的愛好拉近了兩個人之間距離,來自於電視台的采訪,還未正式進入到節目的程序時,觀眾們仿佛就已經看到了袁隆平已經卸下了心防,一幅護糧的戰鬥畫麵在觀眾們的眼睛裏,正徐徐展開。
談到高興之處,袁隆平手舞足蹈,時而仰天大笑,時而俯身拍膝,露出了孩子氣的一麵。
他親切地稱唿陸豫為“小陸”,而陸豫也表現出一個晚輩提問時的俏皮。
采訪中,陸豫不經意問道:“您現在很有錢啊。”
看到這裏,觀眾們都露出了會心的一笑,在心裏直誇陸豫太會組織提問的問題了,這個問題早就已經在觀眾的心裏快憋不住,唿之欲出了。
人心都會有陰暗的一麵,看到科學家成就巨大後,首先想到的不是感動,不是科學家獲得這些成就之前為之努力而奮鬥目標時的艱辛,而是會想到科學家獲得的這獎那獎的,該有多少巨額的獎金啊!
有觀眾是純粹的好奇,有觀眾則是真心想知道,一個科學家的付出到底會值多少錢。
畢竟這是一個用錢來衡量價值的社會!
更有少部分的觀眾,則是揣著妒忌的心態,眼紅科學家獲得的獎金。
當陸豫問起這個敏感的問題時,全部的觀眾都屏住了吸引,感興趣的豎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