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娘將在鎮上買的冰糖葫蘆給了二郎,沒再耽擱,便徑直去了灶間準備午飯。
劉氏在豬肉攤子上買肉時,給家裏也買了塊腩肉,李慧娘打算中午把它做成紅燒肉,香甜軟糯的紅燒肉是極為下飯的了。
近日吃的菜蔬都是山腳邊上采集的野菜,雖說野菜的種類不少,可連著好幾日一直吃的都是那幾種野菜,難免乏味。
李慧娘幾日前用黃豆發了豆芽,想來今日該是能吃了,就準備做個清炒豆芽,給家裏人換個口味也好。
將腩肉皮上細硬的豬毛刮幹淨,切成厚塊,下了薑片蔥段焯水,去除豬肉的腥臊氣。
李慧娘將焯好水的豬肉塊用笊籬撈起,洗淨瀝幹後放置在一旁備用,焯過豬肉的水沒有倒掉,撇去浮沫雜質,留著用來滾一鍋菜湯也是極好。
雖說沒有料酒,不過李慧娘也沒想著做多複雜的紅燒肉,有了醬油和糖,隻要火候得當,隨意怎麽弄味道都不會太差。
切了幾塊薑片,待鍋燒熱後挖了一小勺豬油下鍋,將薑片炒香,然後就可以把焯過水的豬肉塊下鍋翻炒。
豬肉塊翻炒至表麵呈現出微微的金黃色,能聞到肉香味,就可以添加醬油和糖塊了,然後倒入適量的水燉煮,其間要翻炒幾次。
李慧娘還抓了一小把花椒下鍋,花椒能給紅燒肉增添獨特的風味,且可以去除肉的腥臊味,是極好的作料。
紅燒肉燉煮至肉質軟糯而且湯汁濃稠即可,起鍋裝在大碗裏,鍋裏的湯汁一滴不剩全都舀起淋在上頭,色香味濃,無比誘人。
豆芽用清水洗淨,稍微瀝幹水分,拍幾個蒜末,熱鍋下油,將蒜末炒香放入豆芽,快速翻炒幾遍,下鹽調味即可起鍋。
蒜末炒豆芽清淡可口,無論吃多少遍都不會膩人,李慧娘愛吃豆芽,簡直是百吃不膩,偏愛各類黃豆製品。
將菜湯做好後,李慧娘便將做好的紅燒肉和清炒豆芽也都端出了堂屋,在飯桌上一一擺放好。
早就饞得不行的珠珠見此,立刻興高采烈地咧嘴大笑,自個兒乖巧地在飯桌前坐好,迫不及待地等著開飯。
等一家人都落座後,李慧娘給珠珠和元寶的碗裏,都各夾了一塊兒燉煮得晶瑩剔透的紅燒肉,筷子一戳就能戳破。
紅燒肉放了足量的糖燉煮,香甜軟糯且入口即化,孩子們吃著都喜歡,添了花椒又極為開胃,光就著肉汁也能吃下一大碗飯。
吃了紅燒肉,再吃幾口清爽的清炒豆芽,臨了又喝些鮮甜的菜湯,簡直是無與倫比的極致享受,讓人喟歎不已。
二郎本來就是個嗜甜的人,又正是長身體能吃的時候,就著李慧娘做的紅燒肉,連著吃了三大碗飯才作罷,且還喝了兩碗湯。
珠珠和元寶兩個小不點兒也吃得歡喜,一頓飯下來隻顧著埋頭苦吃,吃得小肚皮圓滾滾的,看得李慧娘直害怕他們撐壞了肚皮。
“娘親,好吃,珠珠喜歡!”
埋頭苦吃的珠珠好不容易抬起頭來,咧開小嘴,一臉饜足地對著李慧娘說道。
聽了珠珠的話,元寶也極為讚同地不住點頭,“娘親做的都好吃,元寶也喜歡。”
珠珠和元寶都毫不掩飾地表示出對飯菜的喜歡,二郎似乎不甘落後,也對李慧娘說道:“嫂子的手藝真好,做的飯菜都極為可口,不論做的什麽都好吃。”
被三個孩子輪番誇獎,李慧娘心裏也高興,笑道:“你們吃著喜歡就好,多吃點,嫂子下次還給做。”
劉氏和宋父見著李慧娘和幾個孩子的互動,一臉欣慰,滿臉笑意地繼續扒拉著碗裏的飯菜,飯桌上一派其樂融融。
忙碌的日子過得極快,轉眼間,宋家到鎮上擺攤子做包子買賣的事兒,也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包子攤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連著好幾日,到了鎮上沒多久就將所有的包子都給賣光了,且仍有尚未買到的客人絡繹不絕地前來詢問。
因著連著好幾日,宋家都雇了劉老頭的牛車趕去鎮上,不少村人都瞧見了,因此杏花村的村人皆知曉了宋家到鎮上做買賣的事兒。
甚至還有耳目靈通的村人,在鎮上打聽到了宋家的包子攤生意紅火,來幫襯的客人源源不斷,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
一時之間,宋家成了人人豔羨的人家,羨慕嫉妒的也大有人在。
又是一日,李慧娘等人在鎮上收了攤子,坐了劉老頭的牛車趕迴村子裏。
近午時分,村子裏本該是沒什麽人走動的,大多數人家忙活的還在忙活,婦人們也該在家燒飯了。
可因為宋家到鎮上做買賣一事兒在杏花村傳了開來,有不少好事的村人在近午的大太陽底下,特意等在村口,就為了偶遇每次從鎮上歸家都必經的李慧娘等人。
牛車才剛趕到村口,李慧娘就瞧見了好幾個蹲坐在樹蔭下翹首以待的婦人,一邊說著話,一邊伸長了脖子,不時就往村口張望。
一見到劉老頭的牛車在村口出現,幾個婦人便立馬精神起來,齊齊往坐在牛車上的李慧娘幾人瞅去,上下掃視著牛車上擺放的物什。
劉老頭的牛車才剛靠近,一個有著綠豆般小眼睛的中年婦人便湊上前來,毫無避諱地就對著劉氏說道:“宋家的,到鎮上做買賣迴來啦,今日的生意可好?”
“聽說你家的包子買賣做得不錯,今日該是又賣光了包子,想來又賺了不少銀錢罷,往後發達了可別忘了咱們這些鄉親!”
肖氏一邊說,一邊圍著劉老頭的牛車打轉,一雙幾乎眯成縫的小眼睛精光四射,上下打量著宋家擺攤子用的物什。
劉氏和肖氏此人不熟,也瞧不上她平時的作為,兩人根本就沒什麽來往,話都說不上幾句。
“哪裏的話,不過是做些小本生意添補家用罷了,辛辛苦苦到頭來也賺不了多少銀錢,哪就有你說得這般誇張了。”
劉氏皮笑肉不笑地應付著肖氏,要不是她走到了牛車前截住了牛車,劉氏就算是麵對麵碰著了都懶得搭理肖氏。
肖氏仗著劉老頭肯定不敢趕著牛車往她身上撞,徑直攔在路中,硬生生地截住了牛車,就為了跟劉氏說些酸話。
她也不怕劉老頭的牛車敢磕著碰著了自己,要是劉老頭膽敢不停下牛車,肖氏就敢當場鬧個不停。
“哎喲,明人不說暗話,你宋家賺的銀錢難道還怕別人拿了去,連半句真話都不肯說,這就不夠地道了!”
見劉氏遮遮掩掩的也不說句實話,肖氏撇了撇嘴,心中不屑,可又實在眼紅宋家的好買賣,直想打探更多消息。
“嗬嗬,既我說了都不信,那你還問個啥子,你咋想的就是哪樣的唄,問我作甚!”
“我老宋家的事兒哪輪得到你肖氏來管,無端端地走來問東問西,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劉氏實在不耐煩跟肖氏掰扯,見她就厭煩,偏生她還擋在路中攔住去路,說話的語氣毫不客氣。
肖氏被劉氏一番話氣得麵紅耳熱,一雙綠豆般的小眼睛似要冒出火來,隻不過她也不想跟劉氏扯破臉麵,隻能當做沒聽到。
“呀,芸妹子,我這嘴巴說話不中聽,可別就此惱了我,我這不過是有點好奇罷了!”
誰信肖氏的鬼言鬼語,劉氏翻了個白眼,“時候不早了,也該迴家做飯了,劉富家的就別擋住牛車了,咱都趕時間呢!”
劉氏的話音一落,劉老頭也趕起了牛車往前走去,似是根本沒看到肖氏在麵前一般。
說時遲那時快,拉著車架的那頭蠻牛徑直往肖氏麵前走去,“哞”地長叫一聲,似是頃刻就要從她身上碾過一般,嚇得肖氏趕忙往旁邊一跳。
劉老頭沉默地趕著牛車往宋家走去,在經過肖氏的身邊時,突然低語一聲:“聒噪。”
雖說聲音壓得低,離得近些的肖氏卻聽得一清二楚,忍不住麵紅耳赤,隨即忿恨不已。
有氣沒處撒的肖氏,正好瞧見遠處,扛著鋤頭往家裏趕的大兒媳婦,忙大聲嚷道:“躲懶東西,還不趕緊走快點給老娘迴家做飯,看我迴去怎麽收拾你!”
沒了肖氏這等婦人的阻攔,李慧娘一行人很快就迴到了宋家。
手腳麻利地將牛車上的東西規整好,搬迴了家裏後,李慧娘便去了灶間準備午飯。
吃過午飯,把手頭上的活計都忙完了,李慧娘便拿著針線簍子以及前些日子做的番薯幹,準備去二舅母家裏尋二表嫂王氏說說話。
近段時間都在忙活各種活計,都好幾天沒跟王氏湊在一塊兒好好說話了,說實話,李慧娘還怪想念王氏的。
李慧娘到的時候,王氏和她的親妯娌正好湊在一塊兒說話了,見李慧娘來了也歡喜。
忙拉了李慧娘坐下,王氏嘴裏劈裏啪啦地說個不停,方氏說話幽默有趣,幾人湊在一塊兒笑語不斷。
跟王氏以及方氏說了大半個下午的話,拿過去的番薯幹,說話間也吃了大半。
幾個小子見了吃食也湊過來抓了一大把,狼吞虎咽般地吃下,連說好吃,氣得王氏連忙將幾個小子趕了出去。
“這幾個臭小子,就沒個吃飽的時候,見了什麽東西都抓來吃,家裏也沒見缺他吃的,真是氣死老娘了!”
親眼見識了一場雞飛狗跳般的鬧劇,李慧娘哭笑不得,忙安撫王氏道:“嫂子莫生氣,這番薯幹也不是什麽值當東西,家裏有的是番薯,待改日做了再給嫂子送些過來就是。”
“最近姑母家都忙著鎮上攤子的事呢,怎麽好勞煩你,不必理會那幾個毛孩的話,簡直是討債鬼,盡來折磨人!”
“不礙事的,珠珠和元寶他們也愛吃,番薯幹平日裏當個零嘴也是不錯的,嫂子就別再推脫了。”
離了二舅母家,李慧娘便拎著針線簍子,慢悠悠地往宋家走去了。
劉氏在豬肉攤子上買肉時,給家裏也買了塊腩肉,李慧娘打算中午把它做成紅燒肉,香甜軟糯的紅燒肉是極為下飯的了。
近日吃的菜蔬都是山腳邊上采集的野菜,雖說野菜的種類不少,可連著好幾日一直吃的都是那幾種野菜,難免乏味。
李慧娘幾日前用黃豆發了豆芽,想來今日該是能吃了,就準備做個清炒豆芽,給家裏人換個口味也好。
將腩肉皮上細硬的豬毛刮幹淨,切成厚塊,下了薑片蔥段焯水,去除豬肉的腥臊氣。
李慧娘將焯好水的豬肉塊用笊籬撈起,洗淨瀝幹後放置在一旁備用,焯過豬肉的水沒有倒掉,撇去浮沫雜質,留著用來滾一鍋菜湯也是極好。
雖說沒有料酒,不過李慧娘也沒想著做多複雜的紅燒肉,有了醬油和糖,隻要火候得當,隨意怎麽弄味道都不會太差。
切了幾塊薑片,待鍋燒熱後挖了一小勺豬油下鍋,將薑片炒香,然後就可以把焯過水的豬肉塊下鍋翻炒。
豬肉塊翻炒至表麵呈現出微微的金黃色,能聞到肉香味,就可以添加醬油和糖塊了,然後倒入適量的水燉煮,其間要翻炒幾次。
李慧娘還抓了一小把花椒下鍋,花椒能給紅燒肉增添獨特的風味,且可以去除肉的腥臊味,是極好的作料。
紅燒肉燉煮至肉質軟糯而且湯汁濃稠即可,起鍋裝在大碗裏,鍋裏的湯汁一滴不剩全都舀起淋在上頭,色香味濃,無比誘人。
豆芽用清水洗淨,稍微瀝幹水分,拍幾個蒜末,熱鍋下油,將蒜末炒香放入豆芽,快速翻炒幾遍,下鹽調味即可起鍋。
蒜末炒豆芽清淡可口,無論吃多少遍都不會膩人,李慧娘愛吃豆芽,簡直是百吃不膩,偏愛各類黃豆製品。
將菜湯做好後,李慧娘便將做好的紅燒肉和清炒豆芽也都端出了堂屋,在飯桌上一一擺放好。
早就饞得不行的珠珠見此,立刻興高采烈地咧嘴大笑,自個兒乖巧地在飯桌前坐好,迫不及待地等著開飯。
等一家人都落座後,李慧娘給珠珠和元寶的碗裏,都各夾了一塊兒燉煮得晶瑩剔透的紅燒肉,筷子一戳就能戳破。
紅燒肉放了足量的糖燉煮,香甜軟糯且入口即化,孩子們吃著都喜歡,添了花椒又極為開胃,光就著肉汁也能吃下一大碗飯。
吃了紅燒肉,再吃幾口清爽的清炒豆芽,臨了又喝些鮮甜的菜湯,簡直是無與倫比的極致享受,讓人喟歎不已。
二郎本來就是個嗜甜的人,又正是長身體能吃的時候,就著李慧娘做的紅燒肉,連著吃了三大碗飯才作罷,且還喝了兩碗湯。
珠珠和元寶兩個小不點兒也吃得歡喜,一頓飯下來隻顧著埋頭苦吃,吃得小肚皮圓滾滾的,看得李慧娘直害怕他們撐壞了肚皮。
“娘親,好吃,珠珠喜歡!”
埋頭苦吃的珠珠好不容易抬起頭來,咧開小嘴,一臉饜足地對著李慧娘說道。
聽了珠珠的話,元寶也極為讚同地不住點頭,“娘親做的都好吃,元寶也喜歡。”
珠珠和元寶都毫不掩飾地表示出對飯菜的喜歡,二郎似乎不甘落後,也對李慧娘說道:“嫂子的手藝真好,做的飯菜都極為可口,不論做的什麽都好吃。”
被三個孩子輪番誇獎,李慧娘心裏也高興,笑道:“你們吃著喜歡就好,多吃點,嫂子下次還給做。”
劉氏和宋父見著李慧娘和幾個孩子的互動,一臉欣慰,滿臉笑意地繼續扒拉著碗裏的飯菜,飯桌上一派其樂融融。
忙碌的日子過得極快,轉眼間,宋家到鎮上擺攤子做包子買賣的事兒,也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包子攤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連著好幾日,到了鎮上沒多久就將所有的包子都給賣光了,且仍有尚未買到的客人絡繹不絕地前來詢問。
因著連著好幾日,宋家都雇了劉老頭的牛車趕去鎮上,不少村人都瞧見了,因此杏花村的村人皆知曉了宋家到鎮上做買賣的事兒。
甚至還有耳目靈通的村人,在鎮上打聽到了宋家的包子攤生意紅火,來幫襯的客人源源不斷,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
一時之間,宋家成了人人豔羨的人家,羨慕嫉妒的也大有人在。
又是一日,李慧娘等人在鎮上收了攤子,坐了劉老頭的牛車趕迴村子裏。
近午時分,村子裏本該是沒什麽人走動的,大多數人家忙活的還在忙活,婦人們也該在家燒飯了。
可因為宋家到鎮上做買賣一事兒在杏花村傳了開來,有不少好事的村人在近午的大太陽底下,特意等在村口,就為了偶遇每次從鎮上歸家都必經的李慧娘等人。
牛車才剛趕到村口,李慧娘就瞧見了好幾個蹲坐在樹蔭下翹首以待的婦人,一邊說著話,一邊伸長了脖子,不時就往村口張望。
一見到劉老頭的牛車在村口出現,幾個婦人便立馬精神起來,齊齊往坐在牛車上的李慧娘幾人瞅去,上下掃視著牛車上擺放的物什。
劉老頭的牛車才剛靠近,一個有著綠豆般小眼睛的中年婦人便湊上前來,毫無避諱地就對著劉氏說道:“宋家的,到鎮上做買賣迴來啦,今日的生意可好?”
“聽說你家的包子買賣做得不錯,今日該是又賣光了包子,想來又賺了不少銀錢罷,往後發達了可別忘了咱們這些鄉親!”
肖氏一邊說,一邊圍著劉老頭的牛車打轉,一雙幾乎眯成縫的小眼睛精光四射,上下打量著宋家擺攤子用的物什。
劉氏和肖氏此人不熟,也瞧不上她平時的作為,兩人根本就沒什麽來往,話都說不上幾句。
“哪裏的話,不過是做些小本生意添補家用罷了,辛辛苦苦到頭來也賺不了多少銀錢,哪就有你說得這般誇張了。”
劉氏皮笑肉不笑地應付著肖氏,要不是她走到了牛車前截住了牛車,劉氏就算是麵對麵碰著了都懶得搭理肖氏。
肖氏仗著劉老頭肯定不敢趕著牛車往她身上撞,徑直攔在路中,硬生生地截住了牛車,就為了跟劉氏說些酸話。
她也不怕劉老頭的牛車敢磕著碰著了自己,要是劉老頭膽敢不停下牛車,肖氏就敢當場鬧個不停。
“哎喲,明人不說暗話,你宋家賺的銀錢難道還怕別人拿了去,連半句真話都不肯說,這就不夠地道了!”
見劉氏遮遮掩掩的也不說句實話,肖氏撇了撇嘴,心中不屑,可又實在眼紅宋家的好買賣,直想打探更多消息。
“嗬嗬,既我說了都不信,那你還問個啥子,你咋想的就是哪樣的唄,問我作甚!”
“我老宋家的事兒哪輪得到你肖氏來管,無端端地走來問東問西,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劉氏實在不耐煩跟肖氏掰扯,見她就厭煩,偏生她還擋在路中攔住去路,說話的語氣毫不客氣。
肖氏被劉氏一番話氣得麵紅耳熱,一雙綠豆般的小眼睛似要冒出火來,隻不過她也不想跟劉氏扯破臉麵,隻能當做沒聽到。
“呀,芸妹子,我這嘴巴說話不中聽,可別就此惱了我,我這不過是有點好奇罷了!”
誰信肖氏的鬼言鬼語,劉氏翻了個白眼,“時候不早了,也該迴家做飯了,劉富家的就別擋住牛車了,咱都趕時間呢!”
劉氏的話音一落,劉老頭也趕起了牛車往前走去,似是根本沒看到肖氏在麵前一般。
說時遲那時快,拉著車架的那頭蠻牛徑直往肖氏麵前走去,“哞”地長叫一聲,似是頃刻就要從她身上碾過一般,嚇得肖氏趕忙往旁邊一跳。
劉老頭沉默地趕著牛車往宋家走去,在經過肖氏的身邊時,突然低語一聲:“聒噪。”
雖說聲音壓得低,離得近些的肖氏卻聽得一清二楚,忍不住麵紅耳赤,隨即忿恨不已。
有氣沒處撒的肖氏,正好瞧見遠處,扛著鋤頭往家裏趕的大兒媳婦,忙大聲嚷道:“躲懶東西,還不趕緊走快點給老娘迴家做飯,看我迴去怎麽收拾你!”
沒了肖氏這等婦人的阻攔,李慧娘一行人很快就迴到了宋家。
手腳麻利地將牛車上的東西規整好,搬迴了家裏後,李慧娘便去了灶間準備午飯。
吃過午飯,把手頭上的活計都忙完了,李慧娘便拿著針線簍子以及前些日子做的番薯幹,準備去二舅母家裏尋二表嫂王氏說說話。
近段時間都在忙活各種活計,都好幾天沒跟王氏湊在一塊兒好好說話了,說實話,李慧娘還怪想念王氏的。
李慧娘到的時候,王氏和她的親妯娌正好湊在一塊兒說話了,見李慧娘來了也歡喜。
忙拉了李慧娘坐下,王氏嘴裏劈裏啪啦地說個不停,方氏說話幽默有趣,幾人湊在一塊兒笑語不斷。
跟王氏以及方氏說了大半個下午的話,拿過去的番薯幹,說話間也吃了大半。
幾個小子見了吃食也湊過來抓了一大把,狼吞虎咽般地吃下,連說好吃,氣得王氏連忙將幾個小子趕了出去。
“這幾個臭小子,就沒個吃飽的時候,見了什麽東西都抓來吃,家裏也沒見缺他吃的,真是氣死老娘了!”
親眼見識了一場雞飛狗跳般的鬧劇,李慧娘哭笑不得,忙安撫王氏道:“嫂子莫生氣,這番薯幹也不是什麽值當東西,家裏有的是番薯,待改日做了再給嫂子送些過來就是。”
“最近姑母家都忙著鎮上攤子的事呢,怎麽好勞煩你,不必理會那幾個毛孩的話,簡直是討債鬼,盡來折磨人!”
“不礙事的,珠珠和元寶他們也愛吃,番薯幹平日裏當個零嘴也是不錯的,嫂子就別再推脫了。”
離了二舅母家,李慧娘便拎著針線簍子,慢悠悠地往宋家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