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禪並不傻,他深知司馬昭要送他迴去的用意。一是為了考驗他,二也是為了放他迴去,使得蜀漢產生內部間隙。
司馬昭見劉禪一下子將話說絕,一時也不好再說什麽。畢竟劉禪的地位身份敏感,做任何處理都必須慎之又慎。
如果要是把他殺了或者虐待他的話,不僅會遭到世人的詬病,以後再也別指望劉諶和吳國會出現不戰而降的可能了,而且還會讓蜀漢勢力更加同仇敵愾起來。
除此之外,就算拿劉禪當人質,逼著劉諶割地或者投降,那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任誰都知道雖然劉諶仍尊劉禪為帝,但是那隻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他要是再這麽做,不僅有礙名聲,而且劉諶置之不理的可能也是極高的。那樣做最多也不過就是兩敗俱傷的下場,這是智者所不為的事情。
司馬昭見劉禪不中計,自己又不能用強。一時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忽然,他看到劉禪身旁的劉璿正低頭喝酒默然無語,不由心中一動,故作氣憤的說道:“哼,真沒有想到這個劉諶居然如此目無尊長!更可恨他居然還自立漢王,這明顯是圖謀皇位啊。要知道無論爵位或者
資曆排名也輪不到他一個五皇子做蜀國皇帝!”隨著司馬昭的話語,劉璿酒杯端的更快了,到來後更是直接舉著酒壇猛灌起來。可以說,司馬昭的話戳到了他心中的痛處。捫心自問,他覺得如果不是自己被迫身在洛陽,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劉諶來當蜀國
的皇帝。
司馬昭話鋒一轉,又對劉璿假意勸道:“安樂世子,酒多傷身啊!”
劉璿手握空酒壇,雙眼通紅的瞪著司馬昭,眼中充滿了憤恨。如果不是司馬昭執意西征,西蜀就不會亡,自己將來也能以太子身份登基為帝。現在自己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皆是拜他所賜。司馬昭見狀,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中暗喜,故作憤慨道:“這個劉諶甚是可惡,吾早晚必討伐之!本王到是素聞世子宅心仁厚,既然安樂公不願迴蜀國繼位,若是世子願意迴去登基為帝,本王很願意與世
子和平相處,同伐東吳,以享太平!”
劉璿抬起頭來,醉眼朦朧的問道:“汝何以欺我,我如今淪為階下囚,又豈能為帝。”
司馬昭舉手發誓道:“若世子能助我除去劉諶,以解吾心頭之恨。本王願送世子迴蜀中,助世子複奪皇位。有需要之時,本王還可令賈充於漢中出兵策應。取迴本就該屬於世子的皇位,決不食言!”
劉璿雙眼放光,猛然站起身來,搖晃著身軀,道:“晉王,此話當真?”
司馬昭亦起身,正色道:“願與世子擊掌立盟!”
劉璿聞言,再不猶豫,徑自朝著司馬昭走去。
劉禪見狀,眼中閃過一絲厲色。隨即起身出言製止道:“璿兒,汝醉了!”
劉璿迴頭衝著劉禪有些歇斯底裏的叫道:“我沒有喝醉!晉王說的沒有錯,這蜀國皇位本就該屬於我。我才是太子,名正言順的蜀國皇帝!”其實劉璿雖然此時有些醉,但是說的卻是他心中所想。說起來,他對於劉禪也是有一定的怨言,畢竟劉禪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一直沒有退位讓位與他。否則,他相信如果自己能早做皇帝的話,蜀國也不
至於亡國。
邵悌及魏國大臣均是暗中替司馬昭喝彩,而蜀國舊臣張通等人則是搖頭歎息不語。劉禪無力的坐了下來,心中恨極了,卻是不敢再做表態。
看著一步步搖晃著走過來的劉璿,司馬昭的左右親衛立刻想要上前阻止,卻被司馬昭擺手製止。
司馬昭離席大踏步迎向劉璿,伸出右手與劉璿連擊三掌後,這才朗聲道:“世子果然爽快!本王這就讓人護送世子迴蜀中。”
說到這裏,司馬昭想了想,環顧劉禪一方蜀臣,又道:“世子一人獨自迴蜀中,恐人單力薄,反為其所害!不知可有人願與世子共謀大事!”
“晉王,我願隨大哥一同前往蜀中!”說話的正是劉禪四子新平王劉瓚。他私下裏一直與太子劉璿交好,與以前那個高傲的劉諶不和。
劉瓚話音剛落,又有兩名中年人站立起身,齊聲道:“我等不才,願同迴蜀中!”
這二人正是劉璿的太子黨兼小舅子費承、費恭,他們兩人乃是費禕的兩個兒子。因劉璿娶了他們的姐姐,所以一直與劉璿走的很近。
另外,當初費禕雖然死於刺客郭修之手,但是有傳言說乃是薑維幕後指使。所以,他們兄弟倆人也一直以薑維為殺父疑兇。
如今劉諶得到薑維的幫助,重奪蜀漢大權之後,連帶著他們也是對劉諶心生恨意。更何況一旦他們能助劉璿奪迴皇位,不僅姐姐能成為皇後,他們也順利晉升為皇親國戚,甚至說開國功臣了。
司馬昭朝著劉璿投去詢問的目光,他是怕這些人不可靠,反而會壞了劉璿的大事。劉璿自然明白司馬昭的顧慮,隨即點頭表示這些人絕對可靠。
司馬昭見狀,點頭說道:“很好!還有其它人願隨世子同往嗎!”蜀漢陣營再無一人答言,劉璿怕司馬昭擔心自己人單勢孤難以成事,從而改變放自己迴蜀中奪皇位的主意,連忙表態道:“晉王,請放心。能有四弟和費氏兄弟隨我迴蜀中足矣!在蜀中我尚有一批心腹重臣
,他們到時必然也會助我成事!”
司馬昭撫掌大笑道:“好!本王明日便遣人護送世子及諸位迴蜀中。另外,本王會派人給賈充一份詔書,讓他全力配合世子成事!”
劉璿見司馬昭如此說,這才輕籲了一口氣,躬身施禮道:“如此便多謝晉王了!”
司馬昭親熱的拉著劉璿的手,笑道:“世子這是哪裏的話,今後我們可就是盟友了!”
劉禪見狀,氣的好懸沒有咬碎滿嘴的牙齒。他這次是真的憤怒了!畢竟即便不為了蜀漢劉氏基業著想,又有哪個為人父母願意看到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呢!
隻是此時劉璿看也不看他,已經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想要迴蜀中與劉諶爭奪皇位。他也是幹著急,沒有任何辦法了。
殿下督張通實在受不了,忍不住拍案而起道:“無恥之徒!你們這是要讓蜀中百姓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你們將是蜀漢的千古罪人,你們的名字也必將遺臭萬年!”
張通的一連串排比句直罵的劉璿等人抬不起頭來,司馬昭見狀大怒道:“左右,將張通拿下,處以割舌之刑!”
左右應聲領命,將大罵不止的張通拿下,當場施刑。
看著舌頭被割下,兀自嗚嗚不已的張通,司馬昭又下令將他拖出去亂刀分屍喂狗。
劉禪及蜀中舊臣紛紛不忍的閉上了眼睛,一個個在心中怨恨起劉璿他們來。
邵悌見氣氛有些沉悶,不由拱手說道:“晉王,屬下還有一個提議,或可助安樂世子成事。”
司馬昭現在對於心腹謀士邵悌,那是既放心又信任。當下深吸一口氣,平複剛才暴躁的情緒,說道:“元伯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劉璿聽聞,也是將目光投向了邵悌。對於他來說,現在曹魏的人已經是自己的盟友了,和自己有著共同的敵人和利害關係,他們目前是絕對不會害自己的。
邵悌拱手說道:“可請安樂公草擬詔書一份,詔告蜀中,將皇位禪讓於安樂世子!”
司馬昭忍不住擊節讚道:“好!此策甚妙!就依元伯之言。安樂公,還請你速速作書一份,讓世子帶迴蜀中。”
隨著司馬昭的話音落下,立刻有侍從端著裝有筆墨絹帛等的盤子來到劉禪桌前。
劉璿見狀,心中大喜過望,目光直勾勾的盯向劉禪。他深知有了劉禪的詔書,自己不僅更加名正言順,而且更加有把握策反蜀漢眾臣擁護自己。
劉禪輕歎一聲,拿起筆在絹帛上按照邵悌之言,寫下了詔書。有了張通的前車之鑒,他也不想司馬昭因此而牽連到劉氏一脈,做無謂的犧牲。劉禪心中隻能暗自祈禱劉諶自謀多福了。
劉禪寫好詔書後,剛將筆擲於桌麵之上。就見人影一閃,詔書被人飛快拿起。待到劉禪看清來人之時,卻見劉璿正一臉喜色的在看詔書上的內容。
劉禪心中恨極,卻也是無可奈何。蜀中舊臣們一個個默默歎息,心中同是感慨,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蜀中形勢,看來又將發生大亂了!
次日清晨,司馬昭親自將劉璿和劉瓚,以及費氏兄弟送到洛陽城門口。臨行前,他滿臉期待的說道:“本王在此等候世子的好消息!”
劉璿鄭重的點了點頭,這才帶著一幹太子黨以及忠於他們的數十名隨行蜀兵,在司馬昭安排的三千大軍保護之下,趕往漢中入蜀。
看著遠去的劉璿等人,邵悌若有所思的說道:“晉王,認為他們能成功嗎!”
司馬昭並沒有看邵悌,而是遙望遠方,直至劉璿等人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線上後,才諱莫如深的笑道:“無所謂!”
邵悌也笑了,心有所悟的笑了。
司馬昭說的沒有錯,對於他們來說,劉璿成功固然是件好事。畢竟劉璿這個太子黨在他們看來要遠比劉諶好對付。即便劉璿他們最終失敗了,也可以傷及蜀國元氣,甚至引起蜀中的混亂,讓劉諶威信大跌。可以說,無論劉璿成功失敗,對於司馬昭來說都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司馬昭見劉禪一下子將話說絕,一時也不好再說什麽。畢竟劉禪的地位身份敏感,做任何處理都必須慎之又慎。
如果要是把他殺了或者虐待他的話,不僅會遭到世人的詬病,以後再也別指望劉諶和吳國會出現不戰而降的可能了,而且還會讓蜀漢勢力更加同仇敵愾起來。
除此之外,就算拿劉禪當人質,逼著劉諶割地或者投降,那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任誰都知道雖然劉諶仍尊劉禪為帝,但是那隻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他要是再這麽做,不僅有礙名聲,而且劉諶置之不理的可能也是極高的。那樣做最多也不過就是兩敗俱傷的下場,這是智者所不為的事情。
司馬昭見劉禪不中計,自己又不能用強。一時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忽然,他看到劉禪身旁的劉璿正低頭喝酒默然無語,不由心中一動,故作氣憤的說道:“哼,真沒有想到這個劉諶居然如此目無尊長!更可恨他居然還自立漢王,這明顯是圖謀皇位啊。要知道無論爵位或者
資曆排名也輪不到他一個五皇子做蜀國皇帝!”隨著司馬昭的話語,劉璿酒杯端的更快了,到來後更是直接舉著酒壇猛灌起來。可以說,司馬昭的話戳到了他心中的痛處。捫心自問,他覺得如果不是自己被迫身在洛陽,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劉諶來當蜀國
的皇帝。
司馬昭話鋒一轉,又對劉璿假意勸道:“安樂世子,酒多傷身啊!”
劉璿手握空酒壇,雙眼通紅的瞪著司馬昭,眼中充滿了憤恨。如果不是司馬昭執意西征,西蜀就不會亡,自己將來也能以太子身份登基為帝。現在自己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皆是拜他所賜。司馬昭見狀,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中暗喜,故作憤慨道:“這個劉諶甚是可惡,吾早晚必討伐之!本王到是素聞世子宅心仁厚,既然安樂公不願迴蜀國繼位,若是世子願意迴去登基為帝,本王很願意與世
子和平相處,同伐東吳,以享太平!”
劉璿抬起頭來,醉眼朦朧的問道:“汝何以欺我,我如今淪為階下囚,又豈能為帝。”
司馬昭舉手發誓道:“若世子能助我除去劉諶,以解吾心頭之恨。本王願送世子迴蜀中,助世子複奪皇位。有需要之時,本王還可令賈充於漢中出兵策應。取迴本就該屬於世子的皇位,決不食言!”
劉璿雙眼放光,猛然站起身來,搖晃著身軀,道:“晉王,此話當真?”
司馬昭亦起身,正色道:“願與世子擊掌立盟!”
劉璿聞言,再不猶豫,徑自朝著司馬昭走去。
劉禪見狀,眼中閃過一絲厲色。隨即起身出言製止道:“璿兒,汝醉了!”
劉璿迴頭衝著劉禪有些歇斯底裏的叫道:“我沒有喝醉!晉王說的沒有錯,這蜀國皇位本就該屬於我。我才是太子,名正言順的蜀國皇帝!”其實劉璿雖然此時有些醉,但是說的卻是他心中所想。說起來,他對於劉禪也是有一定的怨言,畢竟劉禪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一直沒有退位讓位與他。否則,他相信如果自己能早做皇帝的話,蜀國也不
至於亡國。
邵悌及魏國大臣均是暗中替司馬昭喝彩,而蜀國舊臣張通等人則是搖頭歎息不語。劉禪無力的坐了下來,心中恨極了,卻是不敢再做表態。
看著一步步搖晃著走過來的劉璿,司馬昭的左右親衛立刻想要上前阻止,卻被司馬昭擺手製止。
司馬昭離席大踏步迎向劉璿,伸出右手與劉璿連擊三掌後,這才朗聲道:“世子果然爽快!本王這就讓人護送世子迴蜀中。”
說到這裏,司馬昭想了想,環顧劉禪一方蜀臣,又道:“世子一人獨自迴蜀中,恐人單力薄,反為其所害!不知可有人願與世子共謀大事!”
“晉王,我願隨大哥一同前往蜀中!”說話的正是劉禪四子新平王劉瓚。他私下裏一直與太子劉璿交好,與以前那個高傲的劉諶不和。
劉瓚話音剛落,又有兩名中年人站立起身,齊聲道:“我等不才,願同迴蜀中!”
這二人正是劉璿的太子黨兼小舅子費承、費恭,他們兩人乃是費禕的兩個兒子。因劉璿娶了他們的姐姐,所以一直與劉璿走的很近。
另外,當初費禕雖然死於刺客郭修之手,但是有傳言說乃是薑維幕後指使。所以,他們兄弟倆人也一直以薑維為殺父疑兇。
如今劉諶得到薑維的幫助,重奪蜀漢大權之後,連帶著他們也是對劉諶心生恨意。更何況一旦他們能助劉璿奪迴皇位,不僅姐姐能成為皇後,他們也順利晉升為皇親國戚,甚至說開國功臣了。
司馬昭朝著劉璿投去詢問的目光,他是怕這些人不可靠,反而會壞了劉璿的大事。劉璿自然明白司馬昭的顧慮,隨即點頭表示這些人絕對可靠。
司馬昭見狀,點頭說道:“很好!還有其它人願隨世子同往嗎!”蜀漢陣營再無一人答言,劉璿怕司馬昭擔心自己人單勢孤難以成事,從而改變放自己迴蜀中奪皇位的主意,連忙表態道:“晉王,請放心。能有四弟和費氏兄弟隨我迴蜀中足矣!在蜀中我尚有一批心腹重臣
,他們到時必然也會助我成事!”
司馬昭撫掌大笑道:“好!本王明日便遣人護送世子及諸位迴蜀中。另外,本王會派人給賈充一份詔書,讓他全力配合世子成事!”
劉璿見司馬昭如此說,這才輕籲了一口氣,躬身施禮道:“如此便多謝晉王了!”
司馬昭親熱的拉著劉璿的手,笑道:“世子這是哪裏的話,今後我們可就是盟友了!”
劉禪見狀,氣的好懸沒有咬碎滿嘴的牙齒。他這次是真的憤怒了!畢竟即便不為了蜀漢劉氏基業著想,又有哪個為人父母願意看到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呢!
隻是此時劉璿看也不看他,已經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想要迴蜀中與劉諶爭奪皇位。他也是幹著急,沒有任何辦法了。
殿下督張通實在受不了,忍不住拍案而起道:“無恥之徒!你們這是要讓蜀中百姓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你們將是蜀漢的千古罪人,你們的名字也必將遺臭萬年!”
張通的一連串排比句直罵的劉璿等人抬不起頭來,司馬昭見狀大怒道:“左右,將張通拿下,處以割舌之刑!”
左右應聲領命,將大罵不止的張通拿下,當場施刑。
看著舌頭被割下,兀自嗚嗚不已的張通,司馬昭又下令將他拖出去亂刀分屍喂狗。
劉禪及蜀中舊臣紛紛不忍的閉上了眼睛,一個個在心中怨恨起劉璿他們來。
邵悌見氣氛有些沉悶,不由拱手說道:“晉王,屬下還有一個提議,或可助安樂世子成事。”
司馬昭現在對於心腹謀士邵悌,那是既放心又信任。當下深吸一口氣,平複剛才暴躁的情緒,說道:“元伯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劉璿聽聞,也是將目光投向了邵悌。對於他來說,現在曹魏的人已經是自己的盟友了,和自己有著共同的敵人和利害關係,他們目前是絕對不會害自己的。
邵悌拱手說道:“可請安樂公草擬詔書一份,詔告蜀中,將皇位禪讓於安樂世子!”
司馬昭忍不住擊節讚道:“好!此策甚妙!就依元伯之言。安樂公,還請你速速作書一份,讓世子帶迴蜀中。”
隨著司馬昭的話音落下,立刻有侍從端著裝有筆墨絹帛等的盤子來到劉禪桌前。
劉璿見狀,心中大喜過望,目光直勾勾的盯向劉禪。他深知有了劉禪的詔書,自己不僅更加名正言順,而且更加有把握策反蜀漢眾臣擁護自己。
劉禪輕歎一聲,拿起筆在絹帛上按照邵悌之言,寫下了詔書。有了張通的前車之鑒,他也不想司馬昭因此而牽連到劉氏一脈,做無謂的犧牲。劉禪心中隻能暗自祈禱劉諶自謀多福了。
劉禪寫好詔書後,剛將筆擲於桌麵之上。就見人影一閃,詔書被人飛快拿起。待到劉禪看清來人之時,卻見劉璿正一臉喜色的在看詔書上的內容。
劉禪心中恨極,卻也是無可奈何。蜀中舊臣們一個個默默歎息,心中同是感慨,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蜀中形勢,看來又將發生大亂了!
次日清晨,司馬昭親自將劉璿和劉瓚,以及費氏兄弟送到洛陽城門口。臨行前,他滿臉期待的說道:“本王在此等候世子的好消息!”
劉璿鄭重的點了點頭,這才帶著一幹太子黨以及忠於他們的數十名隨行蜀兵,在司馬昭安排的三千大軍保護之下,趕往漢中入蜀。
看著遠去的劉璿等人,邵悌若有所思的說道:“晉王,認為他們能成功嗎!”
司馬昭並沒有看邵悌,而是遙望遠方,直至劉璿等人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線上後,才諱莫如深的笑道:“無所謂!”
邵悌也笑了,心有所悟的笑了。
司馬昭說的沒有錯,對於他們來說,劉璿成功固然是件好事。畢竟劉璿這個太子黨在他們看來要遠比劉諶好對付。即便劉璿他們最終失敗了,也可以傷及蜀國元氣,甚至引起蜀中的混亂,讓劉諶威信大跌。可以說,無論劉璿成功失敗,對於司馬昭來說都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