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忠連忙躬身施禮道:“迴漢王,張大人去歲不幸病逝了。”丁忠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的落寞與哀傷,他與張儼同為東吳外交官,共事多年了,可謂感情摯厚。
而他由於多番以使者身份出使蜀魏晉三國,在張儼病故後因功勞提升為大鴻臚。至於這一次與他同來的那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則是東吳光祿大夫紀陟。“唉,張大人為我蜀吳兩國的友誼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現在因病而故,實在讓我感到難過。”劉諶故作傷感的說道。可是眼睛卻有意無意的掃向丁忠身旁那名同樣正在打量自己的少年,雖然丁忠沒有介紹他
是誰,但是劉諶直覺上便知道這個少年的身份絕對不簡單。丁忠默然半晌後,忽然正色道:“這一次我奉命前來參見漢王,是想問漢王為何大軍止於漢中,裹足不前。前番漢王北伐漢中,我家陛下接受漢王您的請求,出兵圍攻襄陽與江夏二郡以策應漢王北伐。可是
漢王自收複漢中後便偃旗息鼓了,我東吳大軍卻猶自不知,至今仍然在與晉軍死戰。”聽出了丁忠話中的不滿之意,劉諶打了個哈哈道:“蜀吳兩地相隔甚遠,卻是本王疏忽了。不過,後來貴國也應該聽說陰平氐王強弘作亂蜀中的事情了吧!我退兵迴救也是情非得已。再者,既已成功收複漢
中,我軍的戰略目的便已達到了。況且漢中剛收複,人心未附,需要處理的後事還有許多,便沒有再北進了,還請丁大人迴去後告知吳皇帝一聲。”其實劉諶心裏很明白,丁忠那也不過是個說辭罷了。自己出兵漢中他們本來就隻是打個掩護,佯攻而已,雖然不知道東吳最後為何又由佯攻轉為實攻了,但是卻也知道東吳是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早已停軍漢
中的情報。
丁忠故作懊惱的說道:“漢王的話,外臣迴去後一定帶到。隻是這一次我奉命而來,是邀請漢王再次出兵伐晉,兩家合兵一處共擊晉國!”
劉諶挑了挑眉毛,他自然發現了丁忠這次說的是合兵一處共擊晉國,而不是讓自己北伐策應東吳行動。說起來,蜀吳聯盟數十年來,這樣的要求還真的是第一次,也是亙古所未有的事情。因為蜀吳若要合兵一處的話,就意味著蜀國放棄曆來的北伐,改為從永安出兵順漢水、沔水東下,襲擊上庸、魏興諸郡
,由北伐變為東進了。
“丁大人此話何意,有話不妨直說!”劉諶心中一動,開口問道。丁忠正色道:“我家陛下說漢王乃是蜀漢最為傑出的明主,又與他乃是翁婿關係,所以願意與漢王精誠合作,今後共同對付晉國。同樣陛下也知道貴國的水軍力量有限,願派水軍協助並負責運輸蜀軍東下上
庸郡,盡量省得貴國總是出祁山北伐,空耗國力。請漢王萬勿見疑!”
說起來,丁忠所說的也基本算是實情。蜀漢兩國聯軍一直以來都是遙相唿應,這樣的聯軍所起到的效果差的太多了。
至於丁忠所說的策略及路線,蜀中也並不是沒有人想到過,而是施行起來有太多的局限條件了。比如說東吳軍不擅陸戰,蜀軍同樣沒有什麽像樣的水軍。在蔣琬主政時期,他便曾在諸葛亮死後認真的思索和總結過。他認為諸葛亮多次北伐出兵秦川,道路險峻,運輸艱難,所以才會最終一無所成。與其如此,到不如乘漢水、沔水東下,水路襲擊上庸、魏興
、新城東三郡,進窺荊襄,進而直逼宛洛。可以說,如果可以東伐的話,相對更容易取得成功。
隻是可惜蔣琬在造船練水兵過程中,因年輕時嗜酒,身體越來越差,最後舊病複發,無法在堅持下去。
再加上朝中薑維、費禕等人對他的另類伐魏計劃並不感冒,認為一旦攻擊敵人重兵防守的上庸失敗,逆水而退就千難萬難了。而且還很容易造成與東吳之間的誤會,所以該計劃最後無疾而終。
除此之外,如果從漢中直接出兵上庸,也是完全不可取的。且不說兩者隔著秦嶺,難以翻越,運糧困難。並且上庸防守漢中這一路也是十分的容易,隻要卡住秦嶺出口,便可讓漢中蜀軍無功而返。
至於魏延曾經獻上的那個相當大膽的計劃,率五千精兵翻越秦嶺兵出子午穀,十天到達長安,然後偷襲長安,一舉蕩平關中地區,也就隻能那麽一聽罷了。
因為假設魏延即便真能夠順利兵出子午穀,那麽做為曾經的國都長安來說,少說也有兩萬的守軍吧。以長途跋涉、筋疲力盡的五千疲軍想要偷襲有堅固防禦並且數倍於己的長安城,成功率又能有幾何?況且就算最終能夠攻克長安,敵軍也馬上會調集人馬對長安反包圍,到那時候長安被兩麵夾擊,五千人馬很難等到再次需要翻越子午穀的蜀中援軍到達,恐怕就已經全軍覆沒了。可以說,魏延的計劃幾乎
沒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諸葛亮先取西涼,謀求發展,然後在兵指長安,以防西涼軍與洛陽方麵援軍夾擊蜀軍的戰略意圖是完全正確的。隻可惜這北伐路線山路崎嶇,實在不好走。
劉諶早在很久以前便深入思考過北伐路線一途,隻是一直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而已。現在聽丁忠主動這麽說,便是心中一動。
如果東吳真的願意直接派出水軍幫忙攻城還幫忙運輸的話,省力不說還可以解決很多後顧之憂。畢竟這是東吳主動提出來的計劃,吳軍也就不會誤解己方的東進用意,以及襲擊自己水路的安全問題了。
“敢問貴國如此幫忙,究竟為的是什麽呢!”劉諶有些好奇的問道。
丁忠正色道:“吳蜀原本就是同盟,我們這麽做也是應該的。當然,這樣做也是為了便於日後我們兩家共同出兵時,可以直接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嘛!”劉諶看了一眼丁忠,略一沉思後,直接開口說道:“也不僅僅是這樣吧?應該還有讓本王出兵助貴國攻打襄陽的打算吧!”
而他由於多番以使者身份出使蜀魏晉三國,在張儼病故後因功勞提升為大鴻臚。至於這一次與他同來的那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則是東吳光祿大夫紀陟。“唉,張大人為我蜀吳兩國的友誼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現在因病而故,實在讓我感到難過。”劉諶故作傷感的說道。可是眼睛卻有意無意的掃向丁忠身旁那名同樣正在打量自己的少年,雖然丁忠沒有介紹他
是誰,但是劉諶直覺上便知道這個少年的身份絕對不簡單。丁忠默然半晌後,忽然正色道:“這一次我奉命前來參見漢王,是想問漢王為何大軍止於漢中,裹足不前。前番漢王北伐漢中,我家陛下接受漢王您的請求,出兵圍攻襄陽與江夏二郡以策應漢王北伐。可是
漢王自收複漢中後便偃旗息鼓了,我東吳大軍卻猶自不知,至今仍然在與晉軍死戰。”聽出了丁忠話中的不滿之意,劉諶打了個哈哈道:“蜀吳兩地相隔甚遠,卻是本王疏忽了。不過,後來貴國也應該聽說陰平氐王強弘作亂蜀中的事情了吧!我退兵迴救也是情非得已。再者,既已成功收複漢
中,我軍的戰略目的便已達到了。況且漢中剛收複,人心未附,需要處理的後事還有許多,便沒有再北進了,還請丁大人迴去後告知吳皇帝一聲。”其實劉諶心裏很明白,丁忠那也不過是個說辭罷了。自己出兵漢中他們本來就隻是打個掩護,佯攻而已,雖然不知道東吳最後為何又由佯攻轉為實攻了,但是卻也知道東吳是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早已停軍漢
中的情報。
丁忠故作懊惱的說道:“漢王的話,外臣迴去後一定帶到。隻是這一次我奉命而來,是邀請漢王再次出兵伐晉,兩家合兵一處共擊晉國!”
劉諶挑了挑眉毛,他自然發現了丁忠這次說的是合兵一處共擊晉國,而不是讓自己北伐策應東吳行動。說起來,蜀吳聯盟數十年來,這樣的要求還真的是第一次,也是亙古所未有的事情。因為蜀吳若要合兵一處的話,就意味著蜀國放棄曆來的北伐,改為從永安出兵順漢水、沔水東下,襲擊上庸、魏興諸郡
,由北伐變為東進了。
“丁大人此話何意,有話不妨直說!”劉諶心中一動,開口問道。丁忠正色道:“我家陛下說漢王乃是蜀漢最為傑出的明主,又與他乃是翁婿關係,所以願意與漢王精誠合作,今後共同對付晉國。同樣陛下也知道貴國的水軍力量有限,願派水軍協助並負責運輸蜀軍東下上
庸郡,盡量省得貴國總是出祁山北伐,空耗國力。請漢王萬勿見疑!”
說起來,丁忠所說的也基本算是實情。蜀漢兩國聯軍一直以來都是遙相唿應,這樣的聯軍所起到的效果差的太多了。
至於丁忠所說的策略及路線,蜀中也並不是沒有人想到過,而是施行起來有太多的局限條件了。比如說東吳軍不擅陸戰,蜀軍同樣沒有什麽像樣的水軍。在蔣琬主政時期,他便曾在諸葛亮死後認真的思索和總結過。他認為諸葛亮多次北伐出兵秦川,道路險峻,運輸艱難,所以才會最終一無所成。與其如此,到不如乘漢水、沔水東下,水路襲擊上庸、魏興
、新城東三郡,進窺荊襄,進而直逼宛洛。可以說,如果可以東伐的話,相對更容易取得成功。
隻是可惜蔣琬在造船練水兵過程中,因年輕時嗜酒,身體越來越差,最後舊病複發,無法在堅持下去。
再加上朝中薑維、費禕等人對他的另類伐魏計劃並不感冒,認為一旦攻擊敵人重兵防守的上庸失敗,逆水而退就千難萬難了。而且還很容易造成與東吳之間的誤會,所以該計劃最後無疾而終。
除此之外,如果從漢中直接出兵上庸,也是完全不可取的。且不說兩者隔著秦嶺,難以翻越,運糧困難。並且上庸防守漢中這一路也是十分的容易,隻要卡住秦嶺出口,便可讓漢中蜀軍無功而返。
至於魏延曾經獻上的那個相當大膽的計劃,率五千精兵翻越秦嶺兵出子午穀,十天到達長安,然後偷襲長安,一舉蕩平關中地區,也就隻能那麽一聽罷了。
因為假設魏延即便真能夠順利兵出子午穀,那麽做為曾經的國都長安來說,少說也有兩萬的守軍吧。以長途跋涉、筋疲力盡的五千疲軍想要偷襲有堅固防禦並且數倍於己的長安城,成功率又能有幾何?況且就算最終能夠攻克長安,敵軍也馬上會調集人馬對長安反包圍,到那時候長安被兩麵夾擊,五千人馬很難等到再次需要翻越子午穀的蜀中援軍到達,恐怕就已經全軍覆沒了。可以說,魏延的計劃幾乎
沒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諸葛亮先取西涼,謀求發展,然後在兵指長安,以防西涼軍與洛陽方麵援軍夾擊蜀軍的戰略意圖是完全正確的。隻可惜這北伐路線山路崎嶇,實在不好走。
劉諶早在很久以前便深入思考過北伐路線一途,隻是一直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而已。現在聽丁忠主動這麽說,便是心中一動。
如果東吳真的願意直接派出水軍幫忙攻城還幫忙運輸的話,省力不說還可以解決很多後顧之憂。畢竟這是東吳主動提出來的計劃,吳軍也就不會誤解己方的東進用意,以及襲擊自己水路的安全問題了。
“敢問貴國如此幫忙,究竟為的是什麽呢!”劉諶有些好奇的問道。
丁忠正色道:“吳蜀原本就是同盟,我們這麽做也是應該的。當然,這樣做也是為了便於日後我們兩家共同出兵時,可以直接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嘛!”劉諶看了一眼丁忠,略一沉思後,直接開口說道:“也不僅僅是這樣吧?應該還有讓本王出兵助貴國攻打襄陽的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