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節
多殺我幾次,我就無敵了 作者:鍵盤大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是這個喬水是個貪生怕死的常人,他反而才會吃驚。
兩人也不多話,匆匆結了賬便抽身離去。
而千裏眼則是停步在原地,伸手入懷中,拿出那部厚重的孤城史書,心中思緒起伏。
這部史書是武庫老人交給他的,是昔日城中小吏與殘老編纂的史。
既然他已走出大漠,那麽自當傳播一番孤城的故事。
這既是他這個奇聞派說書人的老本行,也算是符合他的心意。
作為聽潮樓的說書人,千裏眼其實也並非常人,他眉心長有橫眼,其實身上有著一半的妖族血統,算是一個半妖。
他父親其實也是昔日十萬將士的其中一人,他冒險查探百裏大漠,其實也算是尋根。
.....
喬木與海都尉臨行之前,準備去找安息關的守將白夫人借兩匹快馬。
當他們二人找到白夫人時,白夫人正在安息關城牆之前,與武庫老人敘說往事,兩人相談正歡。
武庫老人是李長歌的胞弟,所以白夫人其實算是他的嫂子,兩個人本就是舊識,有一個共同的親人。
聽聞喬木與海都尉二人準備前往帝都,武庫老人卻是在臨行之前,將喬木叫住。
“若是要入宮麵聖,不妨帶上這件東西。”
武庫老人手中一閃,多出了一個儲物囊。
“儲物囊是仙道修士的儲物法寶,幾乎都設有禁製,需要比原主人更強大的法力才能強行破開。”
“而這個儲物囊,是劍謫仙當初從庫房之中盜走的。其中禁製被他以未知手段破解,因而哪怕並非仙道修士也能使用,隻是這個儲物囊內部空間略小了點。”
“我已有劍謫仙留下的石城,這個無禁製的儲物袋,不如就交給喬老吧。”武庫老人說道:
“儲物囊之中的事物,或許對你們入宮麵聖有用。”
儲物袋對於仙道修士而言不算什麽稀罕東西,九大仙門的修士更是人手一個。
但無禁製、普通武夫也可使用的儲物袋,可就比較稀罕了。
但凡孤城軍民,都對喬家人心懷感激。
因而哪怕是初相識的喬水,武庫老人也願意將貴重之物相贈。
喬木微微一歎:混了快兩百年了,可算有個能用的儲物袋了。
他掂量了一下手裏的儲物袋,卻見這個袋子滿滿當當的,似乎塞滿了東西。
武庫老人解釋道:“除了麵聖述職需要的事物之外,儲物袋之中其實還有昔日孤城武庫裏諸多秘籍的手抄本,一共九部煉神功法,以及其他的一些武庫中收錄的秘籍,都在裏麵了,算是贈給喬家的禮物。”
喬木微微愕然,這可確確實實是一份厚禮。
顯然不是贈予他“喬水”,而是贈給喬雙森等為孤城子民赴死的壯士。
不過武庫老人對他慷慨解囊,他自然也不會吝嗇,順手又從身上拿出一個儲物袋,交到了武庫老人手上。
“這是喬小明轉交給老夫的,是名叫道逆的修士身上之物。”
“我並不認識什麽仙道修士,這東西倒不如轉贈給你,也算是物盡其用。”
雙方行將分道揚鑣之時,喬木也順嘴問了兩句武庫老人的打算。
武庫老人所在的李家並不是什麽大家族,迴歸九州的其實已經無家可歸,無路可走,因而隻是微微一歎:
“守了半輩子的城,雖然現在上不了戰場了,但好歹也練了點仙道術法,手裏也有劍謫仙留下的石城,多少可以庇護一番孤城的子民。”
“我已無處可去,往後餘生若是為我自己、也為孤城中走出的婦孺殘老們尋一塊安居之所,也算是餘生無憾了。”
武庫老人頓了頓,又道:
“聽聞大秦府初建,正是百廢待興之時,而大秦府的秦王,據說更是一位扛起武道大旗的以武入道者,我倒是好奇何為以武入道...”
“大秦府或許也不失為一處養老安居之地。”
武庫老人已經轉修仙道,但他依舊對傳聞中有望對抗仙人的以武入道者頗感興趣。
來自大漠深處的三百老卒,以及婦孺殘老們數量不少,安息關憑空多出來烏央烏央這麽多人,自然是瞞不過別人的。
況且也沒人隱瞞。
聽潮樓想來是追逐時代浪潮的聽眾,當聽聞安息關外出現的老卒,又從奇聞派台柱之一的千裏眼口中聽聞了事情原委,整個聽潮樓都為此事而驚動。
“大漠中堅守四十年,要不是千裏眼你親眼所見,我都不敢信。”
“此事或許比之前那''武聖人之死''更可能轟動九州...”馬上有人作出了判斷。
畢竟。
武聖人隻是一介武夫。
他固然名氣極大,一人血洗武林三四十年,但他的名聲更多是局限在武林之中。
而大漠孤城這一件事不然。
這件事關聯的是四十年前的那場異人戰爭,有十萬兵卒就有十萬個來自九州各地的家庭,再加上孤城中本來的居民....
此事兼具真實性與離奇性,讓聽潮樓說書人兩大派都為此聞風而動。
...
安息關的北邊有一座城,名叫鄲城。
數月之前,鄲城突發人災,上空電閃雷鳴不休,雷霆如雨,疑似仙道修士鬥法,半座城都毀於天雷,民眾死傷以十萬計。
這座城原本因此而元氣大傷,但自秦王崛起之後,大炎朝廷便將原先的鄲城改名,設立為新的“大秦府”。
大秦府隻是初設,不過臨近的安息鎮、安息關也都算是在秦王的管轄範圍之內。
此時,大秦府城的秦王府之內。
聽完白夫人派來的安息關使者匯報的事情,秦王揮揮手讓他下去。
隻是臉色有些不太愉快。
今日與安息關使者一同來到這座秦王府的,還有大道宗傳來的命令,據說是一位宗門長老要求他辦的事情。
“清濁長老要我給他處理尾巴?”
秦王略有些無奈。
他雖然當上了秦王,在民眾眼中是以武道對抗仙道的希望之一,名聲一時顯赫,但實際上卻是給大道宗處理世俗事務的白手套。
他的名聲好,其實還是大道宗的弟子甘當綠葉,親自給他造勢,所以他才有了秦王之名,以武稱王。
此事事關大道宗大計,有大道宗的修士出手,自然不難瞞過永和帝,偽裝出了一個有望以武伐仙的“秦王”。
以後永和帝或許會迴過神來,隻是到時候想必也已經木已成舟了。
“從大漠之中走出的人,可不少,這要我能怎麽處理?若是數人數十人偷跑出來,倒是可以輕易趕盡殺絕,但半城的婦孺,我還能屠城,將整個安息關的知情者都屠了不成?”
秦王皺眉,有些犯牢騷。
他不是婦人之仁的人,若屠城、屠殺一座關隘便能解決問題,他也不會猶豫。
隻是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
聽潮樓不知道從哪裏得知了這一消息,正在周邊地帶大肆傳播大漠孤城的往事。
所以,哪怕大秦府距離安息關不算遠,已經以武入道的秦王親自趕過去,不惜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去屠城,也已經晚了。
“紙包不住火,這件事情隻怕已經捂不住了,哪怕是仙門長老的要求,我也無能為力。”秦王自語:
“雖然如此,但清濁長老不是想要對付喬家人麽?此事並非沒有補救的手段....”
說到喬家人,秦王臉色也頓時一冷。
喬家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
他昔日也曾經在喬家人的手上吃過虧,雖然因禍得福,成為了大道宗這邊第一個練成了“金身決”武道金身層次的以武入道者,但這並不代表他就要感謝喬家人。
“可惜當初與我交手的喬家老人已經死了,我如今金身大成卻不能親手複仇。”秦王自語:
“不過天理昭昭,喬家除他之外,尚有其餘族老在,倒也能讓我聊以慰藉。”
..
帝都。
晨光熹微之時,海府便迎來了幾名不速之客。
四十年未歸的海思遠海都尉,已經210歲的喬木,再加上隻剩半張臉的武庫老人。
這三人無一例外都是老人,其中最年輕的海都尉也已經年過六旬,已經是花甲之年。
六十歲的海都尉長年身處大漠,連年征戰,外表並不比他的父親海無涯年輕多少。
兩人看上去不像是父子,倒更像是兄弟。
異人戰爭後,海無涯入了天牢,而海思遠則是困在大漠四十年,仙門的大陣隔絕內外,海無涯甚至根本不知自己的大兒尚存於世。
海都尉與海無涯父子重逢,四十年不見,自然又是涕淚交橫。
隻是喬木此行時間緊迫,並不是來看他們父子重逢的,所以很不近人情地打斷了他們父子的對話。
“喬老先生的意思是,要我帶你們入宮,上朝麵聖?”海無涯聽明白了喬木的意思。
“不錯。”喬木點頭。
這一次他們要做的, 是由海都尉與武庫老人這兩個親曆者講述大漠孤城這四十年來的往事。
但是皇宮可不是什麽隨便就能進的地方。
如果他們走常規的規章流程,那得等安息關的白夫人層層上報,要等到消息抵達皇宮,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而海無涯好歹也是一部尚書,當朝二品大員,位高權重。
以他的身份地位,帶上他們幾人上朝,並不是難事。
海無涯也知道事情輕重緩急,大略聽海都尉說起了一番孤城往事之後,頓時就一口答應下來。
隻是等幾天到了皇宮之前,望見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幾位老者都有所感慨。
海都尉與武庫老人是感慨四十年再入帝都物是人非,自己已經兩鬢蒼蒼。
而喬木則不然。
他想起的則是自己年少輕狂的往事。
當初他年輕的時候,整天謀劃著刺殺皇帝,六十多歲時在玄天宗道觀刺殺皇帝,一百多歲時離開帝都前想著夜間強闖皇宮自尋死路。
而現在他已經兩百一十歲了,現在的他已經是個和光同塵溫潤如玉的老者,這次入皇宮,卻是光明長大地從正門進,沒有想著幹強殺皇帝這種衝動的事情,這大約也就是所謂的成長了吧。
.
皇宮金鑾殿。
朝會如往常一般進行,波瀾不驚。
永和帝有點心不在焉地聽著朝臣們的議事,眼光偶爾瞥向金鑾殿前掛著的那柄人王劍上,有些走神。
人王劍已經不是凡物,代表著大炎王朝國運。
隻是不知為何,從近來開始,人王劍上的光芒隱約暗淡了幾分,這似乎代表著國運有所衰減?
可近來似乎九州無什麽大事發生啊?
自從人王劍覺醒之後,包括中州大道宗在內的九大仙門都低調了不少,最近也無什麽動靜....難道國運的轉衰與仙門無關?
正思索之間,卻有一名朝臣從人群中出列,正是禮部尚書海無涯。
“陛下,臣海無涯有要事稟報。”
“說。”
“陛下可還記得,當初在朝會後跟老臣提起四十年前的異人戰爭一事?”
“海無涯,你又提這陳年舊事做什麽?”永和帝麵上有點無光。
異人戰爭是大炎的恥辱,也是國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這種往事,自然不應該屢次提起,尤其還是在朝會之上,當著這文武百官的麵前。
“陛下。若老臣說,四十年前的異人戰爭另有隱情,昔日十萬軍士並非全軍覆沒,而是足足堅守了四十年,至今尚在呢?”
這話說完。
兩人也不多話,匆匆結了賬便抽身離去。
而千裏眼則是停步在原地,伸手入懷中,拿出那部厚重的孤城史書,心中思緒起伏。
這部史書是武庫老人交給他的,是昔日城中小吏與殘老編纂的史。
既然他已走出大漠,那麽自當傳播一番孤城的故事。
這既是他這個奇聞派說書人的老本行,也算是符合他的心意。
作為聽潮樓的說書人,千裏眼其實也並非常人,他眉心長有橫眼,其實身上有著一半的妖族血統,算是一個半妖。
他父親其實也是昔日十萬將士的其中一人,他冒險查探百裏大漠,其實也算是尋根。
.....
喬木與海都尉臨行之前,準備去找安息關的守將白夫人借兩匹快馬。
當他們二人找到白夫人時,白夫人正在安息關城牆之前,與武庫老人敘說往事,兩人相談正歡。
武庫老人是李長歌的胞弟,所以白夫人其實算是他的嫂子,兩個人本就是舊識,有一個共同的親人。
聽聞喬木與海都尉二人準備前往帝都,武庫老人卻是在臨行之前,將喬木叫住。
“若是要入宮麵聖,不妨帶上這件東西。”
武庫老人手中一閃,多出了一個儲物囊。
“儲物囊是仙道修士的儲物法寶,幾乎都設有禁製,需要比原主人更強大的法力才能強行破開。”
“而這個儲物囊,是劍謫仙當初從庫房之中盜走的。其中禁製被他以未知手段破解,因而哪怕並非仙道修士也能使用,隻是這個儲物囊內部空間略小了點。”
“我已有劍謫仙留下的石城,這個無禁製的儲物袋,不如就交給喬老吧。”武庫老人說道:
“儲物囊之中的事物,或許對你們入宮麵聖有用。”
儲物袋對於仙道修士而言不算什麽稀罕東西,九大仙門的修士更是人手一個。
但無禁製、普通武夫也可使用的儲物袋,可就比較稀罕了。
但凡孤城軍民,都對喬家人心懷感激。
因而哪怕是初相識的喬水,武庫老人也願意將貴重之物相贈。
喬木微微一歎:混了快兩百年了,可算有個能用的儲物袋了。
他掂量了一下手裏的儲物袋,卻見這個袋子滿滿當當的,似乎塞滿了東西。
武庫老人解釋道:“除了麵聖述職需要的事物之外,儲物袋之中其實還有昔日孤城武庫裏諸多秘籍的手抄本,一共九部煉神功法,以及其他的一些武庫中收錄的秘籍,都在裏麵了,算是贈給喬家的禮物。”
喬木微微愕然,這可確確實實是一份厚禮。
顯然不是贈予他“喬水”,而是贈給喬雙森等為孤城子民赴死的壯士。
不過武庫老人對他慷慨解囊,他自然也不會吝嗇,順手又從身上拿出一個儲物袋,交到了武庫老人手上。
“這是喬小明轉交給老夫的,是名叫道逆的修士身上之物。”
“我並不認識什麽仙道修士,這東西倒不如轉贈給你,也算是物盡其用。”
雙方行將分道揚鑣之時,喬木也順嘴問了兩句武庫老人的打算。
武庫老人所在的李家並不是什麽大家族,迴歸九州的其實已經無家可歸,無路可走,因而隻是微微一歎:
“守了半輩子的城,雖然現在上不了戰場了,但好歹也練了點仙道術法,手裏也有劍謫仙留下的石城,多少可以庇護一番孤城的子民。”
“我已無處可去,往後餘生若是為我自己、也為孤城中走出的婦孺殘老們尋一塊安居之所,也算是餘生無憾了。”
武庫老人頓了頓,又道:
“聽聞大秦府初建,正是百廢待興之時,而大秦府的秦王,據說更是一位扛起武道大旗的以武入道者,我倒是好奇何為以武入道...”
“大秦府或許也不失為一處養老安居之地。”
武庫老人已經轉修仙道,但他依舊對傳聞中有望對抗仙人的以武入道者頗感興趣。
來自大漠深處的三百老卒,以及婦孺殘老們數量不少,安息關憑空多出來烏央烏央這麽多人,自然是瞞不過別人的。
況且也沒人隱瞞。
聽潮樓想來是追逐時代浪潮的聽眾,當聽聞安息關外出現的老卒,又從奇聞派台柱之一的千裏眼口中聽聞了事情原委,整個聽潮樓都為此事而驚動。
“大漠中堅守四十年,要不是千裏眼你親眼所見,我都不敢信。”
“此事或許比之前那''武聖人之死''更可能轟動九州...”馬上有人作出了判斷。
畢竟。
武聖人隻是一介武夫。
他固然名氣極大,一人血洗武林三四十年,但他的名聲更多是局限在武林之中。
而大漠孤城這一件事不然。
這件事關聯的是四十年前的那場異人戰爭,有十萬兵卒就有十萬個來自九州各地的家庭,再加上孤城中本來的居民....
此事兼具真實性與離奇性,讓聽潮樓說書人兩大派都為此聞風而動。
...
安息關的北邊有一座城,名叫鄲城。
數月之前,鄲城突發人災,上空電閃雷鳴不休,雷霆如雨,疑似仙道修士鬥法,半座城都毀於天雷,民眾死傷以十萬計。
這座城原本因此而元氣大傷,但自秦王崛起之後,大炎朝廷便將原先的鄲城改名,設立為新的“大秦府”。
大秦府隻是初設,不過臨近的安息鎮、安息關也都算是在秦王的管轄範圍之內。
此時,大秦府城的秦王府之內。
聽完白夫人派來的安息關使者匯報的事情,秦王揮揮手讓他下去。
隻是臉色有些不太愉快。
今日與安息關使者一同來到這座秦王府的,還有大道宗傳來的命令,據說是一位宗門長老要求他辦的事情。
“清濁長老要我給他處理尾巴?”
秦王略有些無奈。
他雖然當上了秦王,在民眾眼中是以武道對抗仙道的希望之一,名聲一時顯赫,但實際上卻是給大道宗處理世俗事務的白手套。
他的名聲好,其實還是大道宗的弟子甘當綠葉,親自給他造勢,所以他才有了秦王之名,以武稱王。
此事事關大道宗大計,有大道宗的修士出手,自然不難瞞過永和帝,偽裝出了一個有望以武伐仙的“秦王”。
以後永和帝或許會迴過神來,隻是到時候想必也已經木已成舟了。
“從大漠之中走出的人,可不少,這要我能怎麽處理?若是數人數十人偷跑出來,倒是可以輕易趕盡殺絕,但半城的婦孺,我還能屠城,將整個安息關的知情者都屠了不成?”
秦王皺眉,有些犯牢騷。
他不是婦人之仁的人,若屠城、屠殺一座關隘便能解決問題,他也不會猶豫。
隻是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
聽潮樓不知道從哪裏得知了這一消息,正在周邊地帶大肆傳播大漠孤城的往事。
所以,哪怕大秦府距離安息關不算遠,已經以武入道的秦王親自趕過去,不惜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去屠城,也已經晚了。
“紙包不住火,這件事情隻怕已經捂不住了,哪怕是仙門長老的要求,我也無能為力。”秦王自語:
“雖然如此,但清濁長老不是想要對付喬家人麽?此事並非沒有補救的手段....”
說到喬家人,秦王臉色也頓時一冷。
喬家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
他昔日也曾經在喬家人的手上吃過虧,雖然因禍得福,成為了大道宗這邊第一個練成了“金身決”武道金身層次的以武入道者,但這並不代表他就要感謝喬家人。
“可惜當初與我交手的喬家老人已經死了,我如今金身大成卻不能親手複仇。”秦王自語:
“不過天理昭昭,喬家除他之外,尚有其餘族老在,倒也能讓我聊以慰藉。”
..
帝都。
晨光熹微之時,海府便迎來了幾名不速之客。
四十年未歸的海思遠海都尉,已經210歲的喬木,再加上隻剩半張臉的武庫老人。
這三人無一例外都是老人,其中最年輕的海都尉也已經年過六旬,已經是花甲之年。
六十歲的海都尉長年身處大漠,連年征戰,外表並不比他的父親海無涯年輕多少。
兩人看上去不像是父子,倒更像是兄弟。
異人戰爭後,海無涯入了天牢,而海思遠則是困在大漠四十年,仙門的大陣隔絕內外,海無涯甚至根本不知自己的大兒尚存於世。
海都尉與海無涯父子重逢,四十年不見,自然又是涕淚交橫。
隻是喬木此行時間緊迫,並不是來看他們父子重逢的,所以很不近人情地打斷了他們父子的對話。
“喬老先生的意思是,要我帶你們入宮,上朝麵聖?”海無涯聽明白了喬木的意思。
“不錯。”喬木點頭。
這一次他們要做的, 是由海都尉與武庫老人這兩個親曆者講述大漠孤城這四十年來的往事。
但是皇宮可不是什麽隨便就能進的地方。
如果他們走常規的規章流程,那得等安息關的白夫人層層上報,要等到消息抵達皇宮,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而海無涯好歹也是一部尚書,當朝二品大員,位高權重。
以他的身份地位,帶上他們幾人上朝,並不是難事。
海無涯也知道事情輕重緩急,大略聽海都尉說起了一番孤城往事之後,頓時就一口答應下來。
隻是等幾天到了皇宮之前,望見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幾位老者都有所感慨。
海都尉與武庫老人是感慨四十年再入帝都物是人非,自己已經兩鬢蒼蒼。
而喬木則不然。
他想起的則是自己年少輕狂的往事。
當初他年輕的時候,整天謀劃著刺殺皇帝,六十多歲時在玄天宗道觀刺殺皇帝,一百多歲時離開帝都前想著夜間強闖皇宮自尋死路。
而現在他已經兩百一十歲了,現在的他已經是個和光同塵溫潤如玉的老者,這次入皇宮,卻是光明長大地從正門進,沒有想著幹強殺皇帝這種衝動的事情,這大約也就是所謂的成長了吧。
.
皇宮金鑾殿。
朝會如往常一般進行,波瀾不驚。
永和帝有點心不在焉地聽著朝臣們的議事,眼光偶爾瞥向金鑾殿前掛著的那柄人王劍上,有些走神。
人王劍已經不是凡物,代表著大炎王朝國運。
隻是不知為何,從近來開始,人王劍上的光芒隱約暗淡了幾分,這似乎代表著國運有所衰減?
可近來似乎九州無什麽大事發生啊?
自從人王劍覺醒之後,包括中州大道宗在內的九大仙門都低調了不少,最近也無什麽動靜....難道國運的轉衰與仙門無關?
正思索之間,卻有一名朝臣從人群中出列,正是禮部尚書海無涯。
“陛下,臣海無涯有要事稟報。”
“說。”
“陛下可還記得,當初在朝會後跟老臣提起四十年前的異人戰爭一事?”
“海無涯,你又提這陳年舊事做什麽?”永和帝麵上有點無光。
異人戰爭是大炎的恥辱,也是國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這種往事,自然不應該屢次提起,尤其還是在朝會之上,當著這文武百官的麵前。
“陛下。若老臣說,四十年前的異人戰爭另有隱情,昔日十萬軍士並非全軍覆沒,而是足足堅守了四十年,至今尚在呢?”
這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