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天過去,大賢者閉上的眼睛卻再也沒有睜開。
如果不是大賢者依舊在不疾不徐的口述,每隔一段時間喝一碗蜜水,人們都會認為其已經坐化。
不過,人們都已經預料到大賢者命不久矣,死亡是必然的,早一天晚一天罷了。
賭場中關於大賢者死期的盤口也開得五花八門,臨近三天的,臨近五天的,臨近七天的,臨近半個月的,還有賭上午的、中午的、晚上的。
有一些人看不慣賭場的作風,在賭場鬧事,可是很快就被賭場的打手平息下去,城外亂葬崗上盤旋的烏鴉也明顯多了起來。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
大賢者依舊保持盤坐的姿勢,雙手放在小腹處,身體微微向前弓,頭顱低垂,雙眼緊閉。
這段時間大賢者一動不動,除了說話喝水,幾乎就是泥塑木雕。
之前大賢者喝蜜水的時候還會自己動手,現在,大賢者連手都動不了了,都是弟子們將蜜水端到嘴邊。
剛開始大賢者還能將蜜水盡數飲下,漸漸地,大賢者的嘴就像豁了口子的碗,喝一半漏一半。
弟子們不得不找來小竹管,用漏鬥將蜜水灌入大賢者口中。
雖然大賢者還活著,可誰都看得出他日暮的到來。
晚上的時候,大賢者口述完一本書,弟子們立刻拿來竹管和蜜水,喂大賢者飲水。
負責抄錄的王右軍說話了。
“大賢者,家師說,如果您改變心意的話,還有機會為您重續生機,妙手迴春。”
大賢者的弟子們聽到這句話頓時一驚,正在灌蜜水的手都情不自禁的抖了一下,隨即,幾個弟子跪成一地,懇求大賢者活下來。
“老師,我們還需要您的教導和指引,沒有您我們該如何追尋真理。”
大賢者依舊保持閉目沉思狀,許久之後長長的歎息一聲。
“為師要成就聖人之位,一旦事成,為師不僅是你們前進的方向,還會是千千萬萬我教子弟的指路明燈。就像孔聖之於讀書人。明白嗎?”
幾個弟子還在哭泣,大賢者頓時冷哼一聲。
“你們都是通過神明考驗的大智慧者,怎麽還看不清這麽簡單的道理?為師身雖殞,名卻垂於竹帛,我教也能在中原獲得一席之地。”
幾個弟子哽咽著說道:“老師,成就聖人就一定要隕落嗎?活著就不能嗎?”
大賢者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然而這也是最好的答案。
旁邊,王右軍迴答道:“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以前沒有活著的聖人,以後也不會有。”
大賢者嗯了一聲,“年輕人,你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又何必再問一迴呢?有這個時間,不如多聽老朽說幾句,說不定能為世間多留一些筆墨。”
王右軍擱下筆,朝著大賢者舉手行禮。
幾個弟子也灌完了蜜水,收拾東西退了下去,大賢者又開始了不疾不徐的口述。
大賢者和王右軍的對話不脛而走。
這一夜,許多人都無法入睡,更無心睡眠。
衝擊聖人之位!
雖然早就預料到,可是真正從大賢者口中聽到這句話時,人們還是震驚了一下。
聖人之位,與修行無關,畢竟世上高手眾多,每隔幾十年都有鎮壓一個時代的強者,但是各領風騒數十年之後便泯然不見,消失在曆史中。
聖人之位,與德行無關,畢竟世上善人眾多,偽善者更多,修路造橋者被人稱頌,布粥施藥者受人敬仰,但是百年之後,誰又還記得呢。
聖人之位,也和官府的冊封無關,官府最多也就是冊封一下聖人後裔,卻不能憑著冊封造出一個聖人。
成就聖人需要大智慧、大毅力,更需要因緣際會,甚至是氣運。彡彡訁凊
寧江原本就是風雲際會之地,葉家從一個泥腿子小家族一步步壯大,更是一步步上升,直至開辦學堂觸動了七宗的利益。
葉家與清流世家的鬥爭,本質上是儒教捍衛科舉的鬥爭,七宗針對的也並非葉家,而是一切敢動科舉這塊蛋糕的人。
七宗拿葉家殺雞儆猴,然而此舉卻令葉家一朝成名天下知,就連隱遁世外的魔教都關注到了葉家,關注到了蕭戰。
這種情形下,大賢者與蕭戰打賭,一舉吸引到了全天下的注意,令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們的存在。
再然後,大賢者炫技一樣,展現自己過目不忘的記憶力,以及同時向十人口述著書的淵博學識,更是在其後不眠不休,餐風飲露,展現自己的超凡脫俗。
在普通人眼中,大賢者就是活神仙。
在讀書人眼中,大賢者就是文曲星。
可是在七宗這等世家大族眼中,大賢者就是強有力的競爭者、挑戰者,即便不是儒教的掘墓人,至少也撬動了儒教的牆角。
從大賢者名動天下那一刻,讀書識字已經不再是儒教的專利,即便不學四書五經一樣能夠通曉天地奧秘,領悟世間哲理。
而在魔教教主眼中,大賢者就是晨鍾暮鼓,是洪鍾大呂。
此時此刻,魔教教主無心睡眠,拿起書卷,卻一個字都看不進去。
“以前沒有活著的聖人,以後也不會有。果真如此啊!”
道家的聖人已經不可考,但是魔教教主心中想起了儒家聖人,佛家聖人。
孔聖人生前沒能封聖,是後世儒教弟子追封的萬世師表,佛家的聖人釋迦摩尼也是如此,於菩提樹下圓寂之後才成為聖人。
佛家能在中原成為三教之一,也是玄奘、達摩等佛門高僧不懈努力的結果,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魔教教主更明白一件事。
大賢者這番話是特意說給自己聽的。
魔教曆代教主都是大智慧者,魔教傳承千年不滅,被朝廷以及正道視為眼中釘,足見其過人之處。
魔教還有諸多修行功法,經義,論底蘊完全不輸於儒釋道三家,每個時代都有無數英豪投身魔教翻雲覆雨。
然而,魔教教主始終未能封聖。
總是差了一點什麽。
或許是一點火候,又或許是一點運氣。
而現在,魔教教主終於明白了。
是舍生向死的勇氣,是堪破生死的智慧,更是舍棄現世一切換取縹緲聲名的覺悟。
魔教教主用手指敲了敲腦門。
死,並不可怕,當上魔教教主那一天他就已經有了奉獻一切的覺悟。
但是怎麽死,怎麽死得有價值,怎麽通過死來封聖,魔教教主一無所知。
許久之後,魔教教主喃喃自語道:“或許,本教主也該和葉家贅婿打個賭。”
如果不是大賢者依舊在不疾不徐的口述,每隔一段時間喝一碗蜜水,人們都會認為其已經坐化。
不過,人們都已經預料到大賢者命不久矣,死亡是必然的,早一天晚一天罷了。
賭場中關於大賢者死期的盤口也開得五花八門,臨近三天的,臨近五天的,臨近七天的,臨近半個月的,還有賭上午的、中午的、晚上的。
有一些人看不慣賭場的作風,在賭場鬧事,可是很快就被賭場的打手平息下去,城外亂葬崗上盤旋的烏鴉也明顯多了起來。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
大賢者依舊保持盤坐的姿勢,雙手放在小腹處,身體微微向前弓,頭顱低垂,雙眼緊閉。
這段時間大賢者一動不動,除了說話喝水,幾乎就是泥塑木雕。
之前大賢者喝蜜水的時候還會自己動手,現在,大賢者連手都動不了了,都是弟子們將蜜水端到嘴邊。
剛開始大賢者還能將蜜水盡數飲下,漸漸地,大賢者的嘴就像豁了口子的碗,喝一半漏一半。
弟子們不得不找來小竹管,用漏鬥將蜜水灌入大賢者口中。
雖然大賢者還活著,可誰都看得出他日暮的到來。
晚上的時候,大賢者口述完一本書,弟子們立刻拿來竹管和蜜水,喂大賢者飲水。
負責抄錄的王右軍說話了。
“大賢者,家師說,如果您改變心意的話,還有機會為您重續生機,妙手迴春。”
大賢者的弟子們聽到這句話頓時一驚,正在灌蜜水的手都情不自禁的抖了一下,隨即,幾個弟子跪成一地,懇求大賢者活下來。
“老師,我們還需要您的教導和指引,沒有您我們該如何追尋真理。”
大賢者依舊保持閉目沉思狀,許久之後長長的歎息一聲。
“為師要成就聖人之位,一旦事成,為師不僅是你們前進的方向,還會是千千萬萬我教子弟的指路明燈。就像孔聖之於讀書人。明白嗎?”
幾個弟子還在哭泣,大賢者頓時冷哼一聲。
“你們都是通過神明考驗的大智慧者,怎麽還看不清這麽簡單的道理?為師身雖殞,名卻垂於竹帛,我教也能在中原獲得一席之地。”
幾個弟子哽咽著說道:“老師,成就聖人就一定要隕落嗎?活著就不能嗎?”
大賢者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然而這也是最好的答案。
旁邊,王右軍迴答道:“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以前沒有活著的聖人,以後也不會有。”
大賢者嗯了一聲,“年輕人,你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又何必再問一迴呢?有這個時間,不如多聽老朽說幾句,說不定能為世間多留一些筆墨。”
王右軍擱下筆,朝著大賢者舉手行禮。
幾個弟子也灌完了蜜水,收拾東西退了下去,大賢者又開始了不疾不徐的口述。
大賢者和王右軍的對話不脛而走。
這一夜,許多人都無法入睡,更無心睡眠。
衝擊聖人之位!
雖然早就預料到,可是真正從大賢者口中聽到這句話時,人們還是震驚了一下。
聖人之位,與修行無關,畢竟世上高手眾多,每隔幾十年都有鎮壓一個時代的強者,但是各領風騒數十年之後便泯然不見,消失在曆史中。
聖人之位,與德行無關,畢竟世上善人眾多,偽善者更多,修路造橋者被人稱頌,布粥施藥者受人敬仰,但是百年之後,誰又還記得呢。
聖人之位,也和官府的冊封無關,官府最多也就是冊封一下聖人後裔,卻不能憑著冊封造出一個聖人。
成就聖人需要大智慧、大毅力,更需要因緣際會,甚至是氣運。彡彡訁凊
寧江原本就是風雲際會之地,葉家從一個泥腿子小家族一步步壯大,更是一步步上升,直至開辦學堂觸動了七宗的利益。
葉家與清流世家的鬥爭,本質上是儒教捍衛科舉的鬥爭,七宗針對的也並非葉家,而是一切敢動科舉這塊蛋糕的人。
七宗拿葉家殺雞儆猴,然而此舉卻令葉家一朝成名天下知,就連隱遁世外的魔教都關注到了葉家,關注到了蕭戰。
這種情形下,大賢者與蕭戰打賭,一舉吸引到了全天下的注意,令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們的存在。
再然後,大賢者炫技一樣,展現自己過目不忘的記憶力,以及同時向十人口述著書的淵博學識,更是在其後不眠不休,餐風飲露,展現自己的超凡脫俗。
在普通人眼中,大賢者就是活神仙。
在讀書人眼中,大賢者就是文曲星。
可是在七宗這等世家大族眼中,大賢者就是強有力的競爭者、挑戰者,即便不是儒教的掘墓人,至少也撬動了儒教的牆角。
從大賢者名動天下那一刻,讀書識字已經不再是儒教的專利,即便不學四書五經一樣能夠通曉天地奧秘,領悟世間哲理。
而在魔教教主眼中,大賢者就是晨鍾暮鼓,是洪鍾大呂。
此時此刻,魔教教主無心睡眠,拿起書卷,卻一個字都看不進去。
“以前沒有活著的聖人,以後也不會有。果真如此啊!”
道家的聖人已經不可考,但是魔教教主心中想起了儒家聖人,佛家聖人。
孔聖人生前沒能封聖,是後世儒教弟子追封的萬世師表,佛家的聖人釋迦摩尼也是如此,於菩提樹下圓寂之後才成為聖人。
佛家能在中原成為三教之一,也是玄奘、達摩等佛門高僧不懈努力的結果,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魔教教主更明白一件事。
大賢者這番話是特意說給自己聽的。
魔教曆代教主都是大智慧者,魔教傳承千年不滅,被朝廷以及正道視為眼中釘,足見其過人之處。
魔教還有諸多修行功法,經義,論底蘊完全不輸於儒釋道三家,每個時代都有無數英豪投身魔教翻雲覆雨。
然而,魔教教主始終未能封聖。
總是差了一點什麽。
或許是一點火候,又或許是一點運氣。
而現在,魔教教主終於明白了。
是舍生向死的勇氣,是堪破生死的智慧,更是舍棄現世一切換取縹緲聲名的覺悟。
魔教教主用手指敲了敲腦門。
死,並不可怕,當上魔教教主那一天他就已經有了奉獻一切的覺悟。
但是怎麽死,怎麽死得有價值,怎麽通過死來封聖,魔教教主一無所知。
許久之後,魔教教主喃喃自語道:“或許,本教主也該和葉家贅婿打個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