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發生了幾件大事,每一件都和老百姓息息相關,影響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甚至生老病死。
首先是東海郡的戶籍政策。
登記戶口可以按照戶口上的人頭數免費分地,保障每一家每一戶都能分配到土地。
這個土地隻能耕種,不能轉賣、出租,否則官府可以強製收迴。
對老百姓而言,他們拿到土地最大的願望就是耕種,而非買賣。
真正賣田賣地的老百姓都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的。
土地不能流通買賣,也算是堵死了那些地主的念想,免得設套坑害貧苦人家。
除此之外,戶口還能讓子女免費上學,免費治病。
這兩者都是保障政策。
也正是這兩點,讓百姓們拋卻所有顧慮,積極主動地登記戶口,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藏匿戶口當一個黑戶。
除了東海郡,雲山寺所在的區域也實行了同樣的政策。
雲山寺所屬的土地全都由官府分配給當地戶口的農民。
雖然隻有這兩個地方實行了無償分地的政策,但其他各郡縣都望風而動。
地主鄉紳們不知從哪得來的消息,官府將會有償征地,甚至是給予遠高行情的地價。
一時間,青州的地主鄉紳全都買入土地,並且不斷轉手倒賣,把地價炒的高不可攀。
原本以為官府會捏著鼻子認了,拿錢贖買。
可誰知蕭戰轉手一個釜底抽薪,在各郡縣大規模征發民夫,導致青州地界上勞動力短缺,無人春耕,地主們全都從外地挖人甚至買人迴來耕地。
這兩個影響的都是普通農民和地主。
那麽第三個影響的就是商人,甚至所有人了。
東海郡率先取消路卡。
境內所有道路都免費通行,不再以任何形式征收錢財或者實物。
這一下子有人歡喜有人愁。
比較起來,還是歡喜的人多,發愁的人少。
發愁的,大都是各地的官吏,攔路設卡是他們為數不多撈外快的方式。
除了他們就是各鄉村攔路收費的村民、地方豪強。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是讚成的。
尤其經商的人,總是東奔西跑,最討厭的就是這些攔路設卡的。
說好聽了是收過路費,說難聽了,就是攔路搶劫。
人家綠林好漢還說一聲“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攔路設卡的直接就是“要想從這過,留下買路財”。
“最可氣的,這個買路財還不是固定的。官吏心情好了,隨便給點就能過去。心情不好,或者看你不順眼,少不得要大出血。”
“你那算啥,我遇到一次,他們直接從貨車上那東西,拿多少、拿什麽隨心便意。敢不給,直接扣人扣車。敲詐勒索比比皆是。”
“可不是,最後托關係打點,最後把貨要迴來了,可是布匹被潑了顏料、陶器被砸毀搗爛,都沒地方說理。真是比土匪還土匪。”33yqxs?.??m
“現在好了,所有關卡取消,再也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征收過路費,再也不用怕這些狼崽子了。”
商人們歡天喜地,紛紛放鞭炮慶祝。
可是很快,一記重錘砸在他們身上。
東海郡要征收住稅了。
有人不解,“什麽是住稅?怎麽大家都跟上刑場似的,臉色那麽難看?”
立刻有人解釋道:“前朝與商業相關的稅種有兩個,分別是過稅和住稅。過稅就是過路稅,進城出城的貨物要收錢,帶著銅錢進城出城的商人要收錢。而住稅就是在城內開店和擺攤,從事商業活動的人。”
“我朝沒有這個?”
“是啊!前朝滅亡後,我朝總結經驗時,將苛捐雜稅過多列為其中一項,所以本朝一直沒怎麽征收商稅。就連過路稅,也都是各地自己搞出來的,朝廷並沒有明文規定。”
“哎呦,東海郡這迴是要倒行逆施,與天下為敵嗎?”
“難說哦,看看住稅的稅率如何。”
“如果過稅能徹底取消,不搞花頭,收點住稅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是啊,住稅畢竟是固定的,不像過稅,全憑心意,沒個準數啊。”
就在人們翹首以盼等待住稅的稅率時。
東海郡官府公布一則消息:農民自產的茶、棗、飲食之物,自織的布帛、棉麻、竹木蒲草等免稅。
這個消息一出,窮苦老百姓最先鬆了口氣。
以後挑點糧食、水果、家禽到城裏售賣,是不用交稅的。
真正征收住稅的,就是酒樓客棧、店鋪商行、牙行典當行、青樓瓦舍之類的賺錢行當。
商戶根據實際的商業活動,以簿冊、狀、旁通等形式記錄賬目,官府設立稅務部門,對於商戶的流水賬目核對,防止賬目作假,並依照收益進行繳稅。
當然,這個稅收不是白交的。
根據納稅數額,商人也可以享受到登記戶口的待遇,子女可以入學,家人可以就醫,而且根據納稅數額設定了一個養老金製度。
“養老金?這是什麽?有沒有識字的人,念一下。”
立刻有讀書人說道:“東海郡官府宣:為使我郡百姓少有所養、老有所依,設養老金製度。凡納稅者,可根據其納稅總額和年限給予其養老保障。凡納稅者子女,可免費入學,享受教育,官府承擔所有花費,直至其成年。凡納稅者,及至五十歲或無法勞作、無生活來源,可按月從官府領取一定數額生活費,供其晚年衣食住行所需,至其身故,官府承擔其喪葬費用。若納稅者領取低養老金於十年,由其繼承人代為領取。”
一群人聽後沉默起來。
“我覺得,這是官府拿著咱們的錢,給咱們養孩子,養咱們自己。”
“話不能這麽說,種地交糧,經商納稅,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前朝上千年,你看看哪朝哪代管過這些事?”
“就是!前朝商人納稅,但是商人的子女不能讀書,不能參加科舉,商人不能穿綾羅綢緞,進酒樓也不能坐在大廳中吃飯,見到官老爺得靠邊行禮,你不是不知道吧?”
“諸位同仁,聽老朽一言。這個養老金,最好的地方是,咱們能掙錢的時候,存一筆錢,等咱們不能掙錢了,這個就是咱們的保障。想象有多少人,風光得意時揮金如土,到了晚年淒涼的時候,當街要飯。”
一句話說得所有人都沉默了。
經商掙錢多,但經商的風險也大。
種地忙碌幾個月,至少能有收成,而經商忙碌大半年,到年末一攏賬,非但不掙錢,反而還可能倒虧一大筆。
因為生意破產,全家自殺的商人比比皆是。
老一輩縱橫商場,結果遭了劫難,孤兒寡母一貧如洗,生活淒慘的也不在少數。
老者又說道:“這個養老金,最好的地方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聖人教誨啊!東海郡代郡主雖是贅婿出身,也沒學過聖人之道,卻有著一顆聖人之心啊!”
“這麽誇張?”
眾人齊齊驚歎,全都被老者的高度讚揚嚇到了。
聖人!
這是多麽高不可攀的字眼。
但是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
“如果這能實現,那些酸秀才再也不會說咱們一身銅臭了吧?”
“是啊!沒想到,最先實現聖人理想的是咱們商人,而不是他們讀書人,想想都解氣兒啊。”
“看誰以後還說咱們泥腿子,暴發戶!”
“我讚成繳納商稅,就算重點也無所謂。”
“某也讚成!”
“誰反對,就是跟某過不去!”
“以後咱們商人的子女談婚論嫁應該也方便了。”
“對啊,交稅不僅僅是為國為民,還是為子為孫啊,誰再偷稅漏稅是要遭報應的!”
首先是東海郡的戶籍政策。
登記戶口可以按照戶口上的人頭數免費分地,保障每一家每一戶都能分配到土地。
這個土地隻能耕種,不能轉賣、出租,否則官府可以強製收迴。
對老百姓而言,他們拿到土地最大的願望就是耕種,而非買賣。
真正賣田賣地的老百姓都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的。
土地不能流通買賣,也算是堵死了那些地主的念想,免得設套坑害貧苦人家。
除此之外,戶口還能讓子女免費上學,免費治病。
這兩者都是保障政策。
也正是這兩點,讓百姓們拋卻所有顧慮,積極主動地登記戶口,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藏匿戶口當一個黑戶。
除了東海郡,雲山寺所在的區域也實行了同樣的政策。
雲山寺所屬的土地全都由官府分配給當地戶口的農民。
雖然隻有這兩個地方實行了無償分地的政策,但其他各郡縣都望風而動。
地主鄉紳們不知從哪得來的消息,官府將會有償征地,甚至是給予遠高行情的地價。
一時間,青州的地主鄉紳全都買入土地,並且不斷轉手倒賣,把地價炒的高不可攀。
原本以為官府會捏著鼻子認了,拿錢贖買。
可誰知蕭戰轉手一個釜底抽薪,在各郡縣大規模征發民夫,導致青州地界上勞動力短缺,無人春耕,地主們全都從外地挖人甚至買人迴來耕地。
這兩個影響的都是普通農民和地主。
那麽第三個影響的就是商人,甚至所有人了。
東海郡率先取消路卡。
境內所有道路都免費通行,不再以任何形式征收錢財或者實物。
這一下子有人歡喜有人愁。
比較起來,還是歡喜的人多,發愁的人少。
發愁的,大都是各地的官吏,攔路設卡是他們為數不多撈外快的方式。
除了他們就是各鄉村攔路收費的村民、地方豪強。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是讚成的。
尤其經商的人,總是東奔西跑,最討厭的就是這些攔路設卡的。
說好聽了是收過路費,說難聽了,就是攔路搶劫。
人家綠林好漢還說一聲“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攔路設卡的直接就是“要想從這過,留下買路財”。
“最可氣的,這個買路財還不是固定的。官吏心情好了,隨便給點就能過去。心情不好,或者看你不順眼,少不得要大出血。”
“你那算啥,我遇到一次,他們直接從貨車上那東西,拿多少、拿什麽隨心便意。敢不給,直接扣人扣車。敲詐勒索比比皆是。”
“可不是,最後托關係打點,最後把貨要迴來了,可是布匹被潑了顏料、陶器被砸毀搗爛,都沒地方說理。真是比土匪還土匪。”33yqxs?.??m
“現在好了,所有關卡取消,再也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征收過路費,再也不用怕這些狼崽子了。”
商人們歡天喜地,紛紛放鞭炮慶祝。
可是很快,一記重錘砸在他們身上。
東海郡要征收住稅了。
有人不解,“什麽是住稅?怎麽大家都跟上刑場似的,臉色那麽難看?”
立刻有人解釋道:“前朝與商業相關的稅種有兩個,分別是過稅和住稅。過稅就是過路稅,進城出城的貨物要收錢,帶著銅錢進城出城的商人要收錢。而住稅就是在城內開店和擺攤,從事商業活動的人。”
“我朝沒有這個?”
“是啊!前朝滅亡後,我朝總結經驗時,將苛捐雜稅過多列為其中一項,所以本朝一直沒怎麽征收商稅。就連過路稅,也都是各地自己搞出來的,朝廷並沒有明文規定。”
“哎呦,東海郡這迴是要倒行逆施,與天下為敵嗎?”
“難說哦,看看住稅的稅率如何。”
“如果過稅能徹底取消,不搞花頭,收點住稅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是啊,住稅畢竟是固定的,不像過稅,全憑心意,沒個準數啊。”
就在人們翹首以盼等待住稅的稅率時。
東海郡官府公布一則消息:農民自產的茶、棗、飲食之物,自織的布帛、棉麻、竹木蒲草等免稅。
這個消息一出,窮苦老百姓最先鬆了口氣。
以後挑點糧食、水果、家禽到城裏售賣,是不用交稅的。
真正征收住稅的,就是酒樓客棧、店鋪商行、牙行典當行、青樓瓦舍之類的賺錢行當。
商戶根據實際的商業活動,以簿冊、狀、旁通等形式記錄賬目,官府設立稅務部門,對於商戶的流水賬目核對,防止賬目作假,並依照收益進行繳稅。
當然,這個稅收不是白交的。
根據納稅數額,商人也可以享受到登記戶口的待遇,子女可以入學,家人可以就醫,而且根據納稅數額設定了一個養老金製度。
“養老金?這是什麽?有沒有識字的人,念一下。”
立刻有讀書人說道:“東海郡官府宣:為使我郡百姓少有所養、老有所依,設養老金製度。凡納稅者,可根據其納稅總額和年限給予其養老保障。凡納稅者子女,可免費入學,享受教育,官府承擔所有花費,直至其成年。凡納稅者,及至五十歲或無法勞作、無生活來源,可按月從官府領取一定數額生活費,供其晚年衣食住行所需,至其身故,官府承擔其喪葬費用。若納稅者領取低養老金於十年,由其繼承人代為領取。”
一群人聽後沉默起來。
“我覺得,這是官府拿著咱們的錢,給咱們養孩子,養咱們自己。”
“話不能這麽說,種地交糧,經商納稅,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前朝上千年,你看看哪朝哪代管過這些事?”
“就是!前朝商人納稅,但是商人的子女不能讀書,不能參加科舉,商人不能穿綾羅綢緞,進酒樓也不能坐在大廳中吃飯,見到官老爺得靠邊行禮,你不是不知道吧?”
“諸位同仁,聽老朽一言。這個養老金,最好的地方是,咱們能掙錢的時候,存一筆錢,等咱們不能掙錢了,這個就是咱們的保障。想象有多少人,風光得意時揮金如土,到了晚年淒涼的時候,當街要飯。”
一句話說得所有人都沉默了。
經商掙錢多,但經商的風險也大。
種地忙碌幾個月,至少能有收成,而經商忙碌大半年,到年末一攏賬,非但不掙錢,反而還可能倒虧一大筆。
因為生意破產,全家自殺的商人比比皆是。
老一輩縱橫商場,結果遭了劫難,孤兒寡母一貧如洗,生活淒慘的也不在少數。
老者又說道:“這個養老金,最好的地方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聖人教誨啊!東海郡代郡主雖是贅婿出身,也沒學過聖人之道,卻有著一顆聖人之心啊!”
“這麽誇張?”
眾人齊齊驚歎,全都被老者的高度讚揚嚇到了。
聖人!
這是多麽高不可攀的字眼。
但是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
“如果這能實現,那些酸秀才再也不會說咱們一身銅臭了吧?”
“是啊!沒想到,最先實現聖人理想的是咱們商人,而不是他們讀書人,想想都解氣兒啊。”
“看誰以後還說咱們泥腿子,暴發戶!”
“我讚成繳納商稅,就算重點也無所謂。”
“某也讚成!”
“誰反對,就是跟某過不去!”
“以後咱們商人的子女談婚論嫁應該也方便了。”
“對啊,交稅不僅僅是為國為民,還是為子為孫啊,誰再偷稅漏稅是要遭報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