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衙內部穩定下來之後,蕭戰立刻將新擬定的公文張貼出去。
一瞬間,東海郡沸騰了。
官吏的選拔不再依靠朝廷的科舉,而是東海郡自行主持的官考和吏考。
“這簡直就是謀反啊!連朝廷的科舉都不放在眼裏,這這這……”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我等讀書人,絕不與這等狼子野心之輩同流!”
然後,就沒人附和了。
“讀書人?外麵不敢說,但是東海郡還有幾個讀書人?”
“話不能這麽說,東海郡的讀書人還是不少的,但他們讀的不是聖賢書,而是葉家的書。”
“讀葉家的書,穿葉家的短衫,剃葉家的文明頭,他們才不會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仔細數數,東海郡的三教九流,葉家占了幾個?”
所謂三教九流……
三教者:儒教、佛教、道教。
儒教以青州孔家為尊,但是孔家多少年沒出大儒了,當今之世唯一的大儒就在葉家,給葉家教書育人。
佛教更不用提,青州威名最盛的雲山寺被這位葉家姑爺一天蕩平,全寺上萬僧人死的死沒的沒,僥幸活下來的那些也都對此事緘口不提。
至於道教……
這位葉家姑爺就是道士出身。
而且東海郡還開設了一個僧道學院,專門教導和尚、道士們捉鬼驅邪,順便給全天下修行之士發放度牒。
至於九流就更不用說。
所謂九流,跟三百六十行是一個意思,都是市井中五花八門的行業。
三百六十行,至少有三百行是直接或間接靠葉家吃飯的,需要看葉家臉色的。
“書生造反,十年不成。指望三教九流的人跟著書生們鬧事,造葉家的反,還是洗洗睡吧。”
“不如咱們把這個書生綁了,交給衙門領點賞錢。”
聽到這話,書生臉色一變,忙不迭的捂著臉鑽進人群,眨眼間消失不見。
東海郡下轄的一個縣城,縣衙裏罵聲一片。
“啐他奶奶的!老子當了三十年典吏,老子的爹,老子的祖父,還有老子的太祖,全都是縣裏的典吏,他一個上門女婿說改就改,說換就換?憑什麽叫老子重新參加吏考!老子偏不!”
旁邊一個上了年紀的吏員端著茶杯,抿了一口熱茶,然後細了慢的勸說道:“吏考也不難,就是本職工作那些,徐兄弟你家學淵源,經驗何其豐富,小小吏考算得了什麽?”
“哼!要考你們不考!老子才懶得去!就不信他真敢動老子!沒了老子,看他這攤子活怎麽幹!”
說完,姓徐的吏員拂袖而去。
勸說之人放下茶杯,臉上的笑容一點點褪去,然後朝一邊招了招手。
立刻有一個穿著皂衣的年輕小吏點頭哈腰湊過來。
“老徐那一攤子活,平日裏都是你在幹吧?”
年輕小吏立刻笑著迴答:“張爺,那是徐爺抬舉小的,平日裏指點得多,照顧得也多,給小的鍛煉的機會。”
哐當!
茶杯重重砸在桌子上。
“老子知道你是姓徐的人,但老子想整你,你看姓徐的會不會給你出頭!”頓了頓,張姓吏員冷哼道:“問你話你就老實交代,別扯那些有的沒的。”
“張爺,小的……”
“你想清楚再說!這可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機緣,錯過了可就沒了!”
小吏雖然年輕,但並不傻。
他知道縣衙裏有張爺和徐爺兩座山頭。
徐爺是子承父業,祖上牛逼,家裏四五代人都是吃官家飯的,徐姓子侄也有很多在衙門裏當差。
前段時間葉家姑爺滅徐氏宗族,雖然不關徐爺的事,可依舊牽扯到了徐家,被刷下去不少人,元氣大傷,但仍然是衙門裏說一不二的主。
張爺是白手起家,從一個新丁混上來的,屬於有能力有手段的。
平日裏徐爺看不慣張爺,張爺對徐爺都是供著讓著,從不正麵相抗,就跟泥人性子似的。
誰知道,張爺今天這麽衝。
年輕的小吏心中叫苦,你們兩位神仙鬥法別把我這小胳膊小腿的牽扯進去啊。
不過小吏也看了郡守大人發布的公文,心中正猶豫搖擺。
張姓吏員抿了口茶,慢悠悠說道:“老徐那一派都是些靠著父祖恩蔭在衙門裏混日子的酒囊飯袋,具體事務都是你們這些新人在幹,他們一輩子不下去,你們一輩子都別想出頭。”
年輕小吏臉色一變。
確實是這個道理。
自己幹得再好,也就是從徐爺手指頭縫裏撿仨瓜倆棗。
要是自己幹差板了,肯定是要被推出去背鍋的。
但是年輕的小吏轉念一想,自己這麽改換山頭,徐爺打擊報複自己該怎麽辦?
似乎看出小吏的想法,張姓吏員用充滿煽動性的語氣幽幽說道:“彼!可取而代之!”
說完,張姓吏員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端著茶杯離開了。
衙門裏其他吏員全都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尤其是最後那句“彼可取而代之”,就像一把火丟進油桶中,點燃了所有人的野心。
以前吃官家飯是靠關係,沒有那層關係根本進不來,就算僥幸進來了也混不下去。
可是東海郡的公文告示一出,關係不好使了,所有的官吏都需要考核。
能者上,不能者下。
徐爺為什麽惱火,就是因為他整天吃喝嫖賭,什麽活都不幹。
真要考核,別管考什麽,反正都是不會。
不用說,徐爺鐵定要被刷下去。
不僅徐爺,整天跟他胡混的那些吏員一大半都職位不保。
衙門正常運轉肯定是需要人的,這些人從哪來?
一想到這裏,眾多吏員全都怦然心跳。
“我,可以取而代之!”
“我也可以取而代之!”
“他們一個個屍位素餐,不如退休養老去!”
“吏員是鐵飯碗,肯定要端在自己手中才踏實。”
“郡守大人明天就要巡訪我們縣,對我們縣的吏治進行考核。”
“雖然不知道考什麽,但總歸是與日常業務相關的。”
“諸位不急著出頭,要考也肯定是先考徐爺,然後才輪到我等。”
一句話,眾人瞬間醒悟。
如此,就不算得罪徐爺了。
“不過諸位要記得張爺點撥的恩情,沒有張爺,我等還渾噩著呐。”.33yqxs?.??m
“自然要謹記於心!”
以後姓徐的倒了,這衙門就是姓張的最大了,眾人肯定要提前拜山頭的。
今天這個點撥之恩,也算是提前跟張爺攀上關係了。
一瞬間,東海郡沸騰了。
官吏的選拔不再依靠朝廷的科舉,而是東海郡自行主持的官考和吏考。
“這簡直就是謀反啊!連朝廷的科舉都不放在眼裏,這這這……”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我等讀書人,絕不與這等狼子野心之輩同流!”
然後,就沒人附和了。
“讀書人?外麵不敢說,但是東海郡還有幾個讀書人?”
“話不能這麽說,東海郡的讀書人還是不少的,但他們讀的不是聖賢書,而是葉家的書。”
“讀葉家的書,穿葉家的短衫,剃葉家的文明頭,他們才不會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仔細數數,東海郡的三教九流,葉家占了幾個?”
所謂三教九流……
三教者:儒教、佛教、道教。
儒教以青州孔家為尊,但是孔家多少年沒出大儒了,當今之世唯一的大儒就在葉家,給葉家教書育人。
佛教更不用提,青州威名最盛的雲山寺被這位葉家姑爺一天蕩平,全寺上萬僧人死的死沒的沒,僥幸活下來的那些也都對此事緘口不提。
至於道教……
這位葉家姑爺就是道士出身。
而且東海郡還開設了一個僧道學院,專門教導和尚、道士們捉鬼驅邪,順便給全天下修行之士發放度牒。
至於九流就更不用說。
所謂九流,跟三百六十行是一個意思,都是市井中五花八門的行業。
三百六十行,至少有三百行是直接或間接靠葉家吃飯的,需要看葉家臉色的。
“書生造反,十年不成。指望三教九流的人跟著書生們鬧事,造葉家的反,還是洗洗睡吧。”
“不如咱們把這個書生綁了,交給衙門領點賞錢。”
聽到這話,書生臉色一變,忙不迭的捂著臉鑽進人群,眨眼間消失不見。
東海郡下轄的一個縣城,縣衙裏罵聲一片。
“啐他奶奶的!老子當了三十年典吏,老子的爹,老子的祖父,還有老子的太祖,全都是縣裏的典吏,他一個上門女婿說改就改,說換就換?憑什麽叫老子重新參加吏考!老子偏不!”
旁邊一個上了年紀的吏員端著茶杯,抿了一口熱茶,然後細了慢的勸說道:“吏考也不難,就是本職工作那些,徐兄弟你家學淵源,經驗何其豐富,小小吏考算得了什麽?”
“哼!要考你們不考!老子才懶得去!就不信他真敢動老子!沒了老子,看他這攤子活怎麽幹!”
說完,姓徐的吏員拂袖而去。
勸說之人放下茶杯,臉上的笑容一點點褪去,然後朝一邊招了招手。
立刻有一個穿著皂衣的年輕小吏點頭哈腰湊過來。
“老徐那一攤子活,平日裏都是你在幹吧?”
年輕小吏立刻笑著迴答:“張爺,那是徐爺抬舉小的,平日裏指點得多,照顧得也多,給小的鍛煉的機會。”
哐當!
茶杯重重砸在桌子上。
“老子知道你是姓徐的人,但老子想整你,你看姓徐的會不會給你出頭!”頓了頓,張姓吏員冷哼道:“問你話你就老實交代,別扯那些有的沒的。”
“張爺,小的……”
“你想清楚再說!這可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機緣,錯過了可就沒了!”
小吏雖然年輕,但並不傻。
他知道縣衙裏有張爺和徐爺兩座山頭。
徐爺是子承父業,祖上牛逼,家裏四五代人都是吃官家飯的,徐姓子侄也有很多在衙門裏當差。
前段時間葉家姑爺滅徐氏宗族,雖然不關徐爺的事,可依舊牽扯到了徐家,被刷下去不少人,元氣大傷,但仍然是衙門裏說一不二的主。
張爺是白手起家,從一個新丁混上來的,屬於有能力有手段的。
平日裏徐爺看不慣張爺,張爺對徐爺都是供著讓著,從不正麵相抗,就跟泥人性子似的。
誰知道,張爺今天這麽衝。
年輕的小吏心中叫苦,你們兩位神仙鬥法別把我這小胳膊小腿的牽扯進去啊。
不過小吏也看了郡守大人發布的公文,心中正猶豫搖擺。
張姓吏員抿了口茶,慢悠悠說道:“老徐那一派都是些靠著父祖恩蔭在衙門裏混日子的酒囊飯袋,具體事務都是你們這些新人在幹,他們一輩子不下去,你們一輩子都別想出頭。”
年輕小吏臉色一變。
確實是這個道理。
自己幹得再好,也就是從徐爺手指頭縫裏撿仨瓜倆棗。
要是自己幹差板了,肯定是要被推出去背鍋的。
但是年輕的小吏轉念一想,自己這麽改換山頭,徐爺打擊報複自己該怎麽辦?
似乎看出小吏的想法,張姓吏員用充滿煽動性的語氣幽幽說道:“彼!可取而代之!”
說完,張姓吏員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端著茶杯離開了。
衙門裏其他吏員全都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尤其是最後那句“彼可取而代之”,就像一把火丟進油桶中,點燃了所有人的野心。
以前吃官家飯是靠關係,沒有那層關係根本進不來,就算僥幸進來了也混不下去。
可是東海郡的公文告示一出,關係不好使了,所有的官吏都需要考核。
能者上,不能者下。
徐爺為什麽惱火,就是因為他整天吃喝嫖賭,什麽活都不幹。
真要考核,別管考什麽,反正都是不會。
不用說,徐爺鐵定要被刷下去。
不僅徐爺,整天跟他胡混的那些吏員一大半都職位不保。
衙門正常運轉肯定是需要人的,這些人從哪來?
一想到這裏,眾多吏員全都怦然心跳。
“我,可以取而代之!”
“我也可以取而代之!”
“他們一個個屍位素餐,不如退休養老去!”
“吏員是鐵飯碗,肯定要端在自己手中才踏實。”
“郡守大人明天就要巡訪我們縣,對我們縣的吏治進行考核。”
“雖然不知道考什麽,但總歸是與日常業務相關的。”
“諸位不急著出頭,要考也肯定是先考徐爺,然後才輪到我等。”
一句話,眾人瞬間醒悟。
如此,就不算得罪徐爺了。
“不過諸位要記得張爺點撥的恩情,沒有張爺,我等還渾噩著呐。”.33yqxs?.??m
“自然要謹記於心!”
以後姓徐的倒了,這衙門就是姓張的最大了,眾人肯定要提前拜山頭的。
今天這個點撥之恩,也算是提前跟張爺攀上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