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蕭戰軟硬兼施,陽的陰的雙管齊下,一個又一個縣城被輕易攻克。
上到縣令、下到吏員,全都經過篩選和考核。
經此一役,東海郡官吏被原地免職八成。
這八成人員大半都鋃鐺入獄,判處了輕重不一的責罰。
外界本以為東海郡各縣會因為失去大半官吏而崩潰,無法運轉,等著看蕭戰的笑話,甚至等著蕭戰收迴成命,將那些入獄的人端端正正請迴來。
“這個上門女婿瞎胡治!把這麽多大人都打進大牢,以後這活誰幹啊!”
“這你就不知道了,平日裏的活也都是下麵的人幹的,花幾個錢雇點幫閑,自己啥也不用幹。”
“就是,每個月從官府領俸祿,從裏麵抽出一個零頭就能雇倆幫閑。”
“還雇?不要錢都有人搶著幹!穿一身官皮,魚肉百姓,可不比那幾文錢賺的多了。”
“你們幾個生瓜蛋子懂啥。這賬冊管理、糧稅收納、土地丈量都是有門道的,不懂的人一輩子都捉摸不透。沒了這些大人們,沒人幹活不說,就是有人幹也幹不好,咱縣裏好幾年都喘不過氣哦。”
“看著吧,那些官吏後麵的勢力肯定要聯合起來鬧事的。”
“對!衙門裏沒人幹活,肯定要出事!”
“不信邪?等著吧!”
然而,蕭戰原地招募。
參與考核並且通過的小吏保留職位,並且都不同程度得到提拔和晉升。
他們空缺出來的職位則張貼告示公文,籌備官考和吏考。
“村長,好消息,好消息啊,快點叫春生迴來啊。”
“迴來幹啥?春生在給王老財家裏做木匠活,一個月給五百錢哩,缺一天就沒錢啦。”
“哎呦,我的村長哎,都啥時候了,還惦念著這點小錢啊。”
“小錢?你是抽風了還是怎麽,五百文錢,那不是錢嗎?什麽本事才能掙這麽多哦?”
“村長,縣衙裏麵招人啦,隻要考上,一個月一兩銀子哩!”
“是啊村長,現在各個村裏都在傳,恐怕就咱們還不知道哦。”
“當官?那是咱們能想的嗎?一個個做春秋大夢呢?趕緊下地幹活去!”
“不是啊村長,咱們能考,太能考了!”
然後,幾人一通解釋。
“什麽?隻要身家清白,完糧納稅,憑戶籍可報名,通過考核就能當官?我家春生上過學堂,他能試試哦。”
村長驚訝的大腿一緊,差點從地上蹦起來。
“是啊,聽說考核是代郡守大人親自主持,現場考評,沒有任何舞弊的可能。”
“春生腦瓜子活,人也精神,肯定能被代郡守大人相中啊。”
村長一拍大腿,“那還等啥,趕緊去王老財家裏,叫春生迴來!”
“春生要是心疼錢不迴來呢?”
“王老財要是不放人呢?”
村長咬牙切齒的說道:“就說我死了,叫他迴來奔喪!他敢不迴來,我……我……”
“村長你什麽啊?”
“我!我真死給他看!”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東海郡各個村。
考核的內容都公布出來了。
根據職位不同,要求的內容也不相同。
書吏位置,要求識字,能正常讀寫、抄錄。
說白了就是識字就行,並不需要舞文弄墨。
相反,蕭戰上台以來,東海郡的公文都是以大白話著稱,周圍各郡縣全都取笑東海郡文盲、土包子、有辱斯文。
取笑的根源,也都在這個公文上。
剛開始東海郡的人還覺得有點難堪,畢竟通篇大白話,太不文雅了。
可是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習慣了也就不在乎了。
再說了,大白話也有大白話的好處。
老百姓都能明白公文中的意思,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歧義。
還有一點就是,對官吏的要求門檻也很低。
隻要能說會寫,就能勝任。
隨便在學堂學過幾年,有點基礎的,都能達到要求。
於是,各村各寨都在招自家人迴來。
不僅是自己村裏的人,還派人去周邊郡縣,聯絡外麵的親戚、同族和子侄們,讓他們來東海郡參加考試。
畢竟報名要求有戶籍就行,並不限製本地戶籍還是外地戶籍。
看到這一幕。
之前不好看東海郡官場改革,覺得蕭戰擺不平各縣,還要迴頭向牢獄中那些罪犯妥協的人全都閉嘴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民間鄉裏都這般擁護葉家贅婿,大勢已成,無可抵擋。”
“東海郡徹底變天了,以後官府的威信要深入民間,深入鄉村。鄉紳地主在村裏都不好使了。”
“是啊,誰家不想自己的子侄進衙門當官,隻要有求於衙門,就得配合衙門,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抱團起來跟衙門對著幹了。”
“也不知是福是禍哦。”
而對於蕭戰來說,官吏考核,就等於將原本鄉紳地主手中的權力剝奪出來,分配給最底層的普通百姓。
沒了把持官吏的權力,這些鄉紳地主就失去了官場上的代言人和保護傘,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落下去。
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他們基本上不會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而貧民老百姓們的了蕭戰的好處,可以當上官,在官場上有了自己的本家子侄,以後會更加擁護官府。
即便不擁護官府,也不會被鄉紳地主們裹挾著和官府對著幹。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寧江縣乃至東海郡,開設了許多葉氏學堂。
這些學堂教授的並不是傳統的四書五經、三從四德,而是算賬的賬房、做飯的夥夫、做衣服的裁縫、打鐵的鐵匠。
其他的幾樣也就算了,都是麵向酒樓、裁縫店、鐵匠鋪的,但是算賬的賬房既可以到尋常店鋪裏供職,也能在衙門裏考取職位。
比如這次衙門裏的吏考,很多都要求能寫會算。
這個能寫,大多數讀過幾天書的人都能做到,但是會算,就沒幾個行的了。
能寫的同時還會算,就自動篩選掉了九成九的人。
剩下的那一小撮人,除了幾個官吏世家出身的,大部分都是葉氏學堂的學生。
人們慢慢的迴過味來。
這次東海郡官場整治,分明是要大換血,給葉氏學堂的畢業生們鋪路啊。
即便眼下通過考核的這些人,也都心中惴惴。
很明顯,自己的位置隻是暫時的,等到葉氏學堂的學生們成長起來,或者越來越多的葉氏學堂學生進入官場,自己的位置必然要收到衝擊,甚至會被取而代之。
可是一想到代郡守大人殺伐果斷的模樣,還有那層出不窮的神秘手段,這些老官吏全都生不出半點反抗之心。
有人問計於張爺。
在衙門裏混了大半輩子的張爺卻嗬嗬一笑,端起茶壺,自斟自酌。
如果是其他人,根本不會自己動手倒茶,隻需要一個眼神,立刻就有人屁顛屁顛的把茶倒好,端到麵前了。
但今天老張身邊的氣氛明顯有點不一樣。
沒人端茶,也沒人倒水。
甚至,都沒人再誇一句,這茶真香,這茶叫什麽名字。
上到縣令、下到吏員,全都經過篩選和考核。
經此一役,東海郡官吏被原地免職八成。
這八成人員大半都鋃鐺入獄,判處了輕重不一的責罰。
外界本以為東海郡各縣會因為失去大半官吏而崩潰,無法運轉,等著看蕭戰的笑話,甚至等著蕭戰收迴成命,將那些入獄的人端端正正請迴來。
“這個上門女婿瞎胡治!把這麽多大人都打進大牢,以後這活誰幹啊!”
“這你就不知道了,平日裏的活也都是下麵的人幹的,花幾個錢雇點幫閑,自己啥也不用幹。”
“就是,每個月從官府領俸祿,從裏麵抽出一個零頭就能雇倆幫閑。”
“還雇?不要錢都有人搶著幹!穿一身官皮,魚肉百姓,可不比那幾文錢賺的多了。”
“你們幾個生瓜蛋子懂啥。這賬冊管理、糧稅收納、土地丈量都是有門道的,不懂的人一輩子都捉摸不透。沒了這些大人們,沒人幹活不說,就是有人幹也幹不好,咱縣裏好幾年都喘不過氣哦。”
“看著吧,那些官吏後麵的勢力肯定要聯合起來鬧事的。”
“對!衙門裏沒人幹活,肯定要出事!”
“不信邪?等著吧!”
然而,蕭戰原地招募。
參與考核並且通過的小吏保留職位,並且都不同程度得到提拔和晉升。
他們空缺出來的職位則張貼告示公文,籌備官考和吏考。
“村長,好消息,好消息啊,快點叫春生迴來啊。”
“迴來幹啥?春生在給王老財家裏做木匠活,一個月給五百錢哩,缺一天就沒錢啦。”
“哎呦,我的村長哎,都啥時候了,還惦念著這點小錢啊。”
“小錢?你是抽風了還是怎麽,五百文錢,那不是錢嗎?什麽本事才能掙這麽多哦?”
“村長,縣衙裏麵招人啦,隻要考上,一個月一兩銀子哩!”
“是啊村長,現在各個村裏都在傳,恐怕就咱們還不知道哦。”
“當官?那是咱們能想的嗎?一個個做春秋大夢呢?趕緊下地幹活去!”
“不是啊村長,咱們能考,太能考了!”
然後,幾人一通解釋。
“什麽?隻要身家清白,完糧納稅,憑戶籍可報名,通過考核就能當官?我家春生上過學堂,他能試試哦。”
村長驚訝的大腿一緊,差點從地上蹦起來。
“是啊,聽說考核是代郡守大人親自主持,現場考評,沒有任何舞弊的可能。”
“春生腦瓜子活,人也精神,肯定能被代郡守大人相中啊。”
村長一拍大腿,“那還等啥,趕緊去王老財家裏,叫春生迴來!”
“春生要是心疼錢不迴來呢?”
“王老財要是不放人呢?”
村長咬牙切齒的說道:“就說我死了,叫他迴來奔喪!他敢不迴來,我……我……”
“村長你什麽啊?”
“我!我真死給他看!”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東海郡各個村。
考核的內容都公布出來了。
根據職位不同,要求的內容也不相同。
書吏位置,要求識字,能正常讀寫、抄錄。
說白了就是識字就行,並不需要舞文弄墨。
相反,蕭戰上台以來,東海郡的公文都是以大白話著稱,周圍各郡縣全都取笑東海郡文盲、土包子、有辱斯文。
取笑的根源,也都在這個公文上。
剛開始東海郡的人還覺得有點難堪,畢竟通篇大白話,太不文雅了。
可是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習慣了也就不在乎了。
再說了,大白話也有大白話的好處。
老百姓都能明白公文中的意思,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歧義。
還有一點就是,對官吏的要求門檻也很低。
隻要能說會寫,就能勝任。
隨便在學堂學過幾年,有點基礎的,都能達到要求。
於是,各村各寨都在招自家人迴來。
不僅是自己村裏的人,還派人去周邊郡縣,聯絡外麵的親戚、同族和子侄們,讓他們來東海郡參加考試。
畢竟報名要求有戶籍就行,並不限製本地戶籍還是外地戶籍。
看到這一幕。
之前不好看東海郡官場改革,覺得蕭戰擺不平各縣,還要迴頭向牢獄中那些罪犯妥協的人全都閉嘴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民間鄉裏都這般擁護葉家贅婿,大勢已成,無可抵擋。”
“東海郡徹底變天了,以後官府的威信要深入民間,深入鄉村。鄉紳地主在村裏都不好使了。”
“是啊,誰家不想自己的子侄進衙門當官,隻要有求於衙門,就得配合衙門,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抱團起來跟衙門對著幹了。”
“也不知是福是禍哦。”
而對於蕭戰來說,官吏考核,就等於將原本鄉紳地主手中的權力剝奪出來,分配給最底層的普通百姓。
沒了把持官吏的權力,這些鄉紳地主就失去了官場上的代言人和保護傘,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落下去。
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他們基本上不會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而貧民老百姓們的了蕭戰的好處,可以當上官,在官場上有了自己的本家子侄,以後會更加擁護官府。
即便不擁護官府,也不會被鄉紳地主們裹挾著和官府對著幹。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寧江縣乃至東海郡,開設了許多葉氏學堂。
這些學堂教授的並不是傳統的四書五經、三從四德,而是算賬的賬房、做飯的夥夫、做衣服的裁縫、打鐵的鐵匠。
其他的幾樣也就算了,都是麵向酒樓、裁縫店、鐵匠鋪的,但是算賬的賬房既可以到尋常店鋪裏供職,也能在衙門裏考取職位。
比如這次衙門裏的吏考,很多都要求能寫會算。
這個能寫,大多數讀過幾天書的人都能做到,但是會算,就沒幾個行的了。
能寫的同時還會算,就自動篩選掉了九成九的人。
剩下的那一小撮人,除了幾個官吏世家出身的,大部分都是葉氏學堂的學生。
人們慢慢的迴過味來。
這次東海郡官場整治,分明是要大換血,給葉氏學堂的畢業生們鋪路啊。
即便眼下通過考核的這些人,也都心中惴惴。
很明顯,自己的位置隻是暫時的,等到葉氏學堂的學生們成長起來,或者越來越多的葉氏學堂學生進入官場,自己的位置必然要收到衝擊,甚至會被取而代之。
可是一想到代郡守大人殺伐果斷的模樣,還有那層出不窮的神秘手段,這些老官吏全都生不出半點反抗之心。
有人問計於張爺。
在衙門裏混了大半輩子的張爺卻嗬嗬一笑,端起茶壺,自斟自酌。
如果是其他人,根本不會自己動手倒茶,隻需要一個眼神,立刻就有人屁顛屁顛的把茶倒好,端到麵前了。
但今天老張身邊的氣氛明顯有點不一樣。
沒人端茶,也沒人倒水。
甚至,都沒人再誇一句,這茶真香,這茶叫什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