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的幾位管事,也使勁點頭, 心底為這位暗暗點讚, 不錯, 問到了點子上。
“不需要做很多的準備, 洗幹淨瀝幹水就行。需要的東西,我會單獨準備。這是秘方,可不能與你們說。
願意一起釀造果酒的, 看果子的數量 ,自己準備酒壇。至於秘方上的, 我會親自和長輩們說。”
眼神從林如海家的管事身上飄過,頭疼,昨晚躺在床上理白天發生的事情與腦海中的記憶時, 她才知曉,這是與上世背景有些重疊的平行世界。
林如海,賈敏, 一模一樣的名字,還有榮國府。
她沒有想到會接連來到相同背景的世界。
從碧霞元君傳給她的一些東西中,她徹底知曉, 這是一個書中的世界。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世界。
她隱約猜到,上世雖然也在紅樓世界, 可沒有與神話人物有相連,也許那一世隻是給自己一個探索的過程。
其實最重要的是穿越這個世界,這裏能收獲道教神仙們需要的信仰,香火, 功德等等。
從碧霞元君的留在她腦海中的那一絲信息,她能捕捉到這夥神仙的意思。一切都是猜測,人家不一定會承認。
既來之則安之,也不知道這一世王氏一族有沒有王昭君。
有機會打探打探,看看有沒有王昭君父母那一大家子,自己不可能無故去攀關係,但心底多少有些好奇,想知道有沒有那麽一人,或者那麽一大家子。
幾位管事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彎腰行禮恭敬的離開。
遠處不少的貴婦,打量著昭君母子。邊上有人給她們介紹:那位就是昨日得碧霞元君點化的寡婦陳氏。
不過,現在林家村給取了一個名字:君仙姑。
林家村的人有小心思,可不願意喚一聲:陳仙姑。
喚陳仙姑那不是與林家沒啥關係,怎麽成,不成,絕對的不成。就是在白鶴書院做山長的林致鳴,也同意用君仙姑這個名。
陳仙姑這個名,是不可能的。白白把名聲讓給幾十裏地外的陳家,怎麽可能。
遠處的人怎麽想,昭君不知道。隻是走過去塘堤邊,找到總負責采摘的人,感謝了一番。
然後飄然離去,迴屋拿出來一個盒子,帶著兒子去往隔壁一裏外的林如海家中。
她要代表死去的夫君以及撫養夫君長大的族爺爺去往林如海家中吊唁,兩家的關係,經過昨晚她已經理明白了。
因為族爺爺的關係,她與兒子應該與林如海一家的關係相對其他族人是應該比較近的。
在管家的引領下,昭君帶著兒子進到了林如海家(靈堂所在),她一個寡婦,也不好與林日海寒暄。
在靈堂外的兩間偏屋,分別坐著族中的男女長輩們,包括那位白鶴書院的山長林致鳴。
上香,行禮,扶起賈敏,小鵬宇跟著娘學,娘做什麽他就做什麽。
“嫂子,節哀順變。”
勸慰的話翻來覆去就是那麽幾句。
賈敏沒有搭話,隻是輕點頭,表示明白。她也不怎麽傷心,即使傷心也就是婆婆剛故去的那幾天,如今已經故去多久了,還傷什麽心。
隻是扶靈迴鄉,靈堂這些依然要布置,族人們要前來吊唁祭奠。
好在就兩三日,過幾日,婆婆下葬,到時候她也不用裝傷心。
也有那種讓故去的人,一直放一年或者三年才下葬的,不過林氏一族以及夫君都不願意那麽做,說還是讓故去的人早日入土為安的好。
昭君準備離開,要去女眷做坐的偏屋,剛抬腳,族兄(林如海)忽然發問,“弟妹,不知可否為家母選一處上吉之穴?”
“這,倒是能,隻是不知道可有具體的要求?”
倒是能選,還有不是要讓林侯夫人與夫君同葬嗎?這是要單獨葬還是遷墳,昭君不解。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來了幾位男女長輩。雖然是書香一族,重視禮儀,可畢竟生活在鄉野,對禮儀可沒有那些生活在大城,京城的世家們那麽教條。
長輩中,最年輕的也是四十往上。都是做了祖父祖母的人,還有昭君是被神仙點化過的,以後要見的人多了,真要那麽重視規矩,以後來求見的人還見不見。
以前昭君就給村裏的孩子老人看個簡單的病,情況緊急的時候,還得給年輕的青壯年男子看傷。
雖然不合規矩,可也不能不看傷。
林如海也就是試探性的一問,沒想到眼前這位“君仙姑”還真的答應下來,看來她昨日確實沒有全說。
他迅速迴答,“沒有怎麽要求,隻要弟妹覺得那是上吉之穴就行。”
昭君一直不知道怎麽稱唿眼前這位,想了想,還是決定隨故去的夫君那樣稱唿林如海,幾年前,林如海是迴來過的,是為父守孝。
誰能想到,他現在又迴來了,才過去幾年的時間,高中探花,娶親,然後做官,現在又迴來了,再次守孝。
“族兄,嫂子,您二位看這樣行不行,族中做墓地的那片山風水都不錯。
再選沒有必要,何況伯父和伯娘是要同葬,再選就得遷墳。遷墳還得再選吉日,一來一去,事情,比較繁瑣。
我想了個主意,說出來,您二位覺得要是能行,就點頭。
要是覺得不行,那就再選一處吉穴,可否?”
“可。”林如海有所求,自然不會還沒有聽,不知曉是什麽就斷然拒絕。
不少長輩走過來眼神發亮的瞅著昭君,真要是陳氏有這本事,以後他們百年故去以後,也能讓躺在吉穴中。
對自己,對子孫後代都是有好處的。
“我給伯娘畫一幅九重宮闕圖置於棺槨之上,還有一枚陰靈通關符。可安保伯娘在黃泉路上能一路通暢,可安保伯娘下世富貴……。”
昭君會的這兩項也是碧霞元君附贈的本事之一。
在場的人雖然不是全然明白,可大部分聽懂了,這是好事。
一位族老迫不及待的追問,“是不是往生的人都可畫?”
昭君搖搖頭,麵色嚴肅的說,“不,這得看往生之人生前做了什麽,前世今生可有造孽。
還有,也得看往生之人的後代中,可有不凡之人……”
昭君苦笑,想什麽呢,真要這麽簡單,隨便什麽往生之人都有這樣的待遇。以後隨便什麽人都可以來找她,給銀子就可以。
就是她幹,太上老君,閻王也不幹啊。
不說別的,那枚陰靈通關符,可是好東西。一般人畫不出來,她能畫,碧霞元君賜予了一絲星辰力。
用星辰力畫出來的陰靈符,可是好東西,在地府也是寶貝。
蘊樣陰靈,還有些不能言說的好處。
在場的人,皆沉默。
許久,林致鳴沉吟片刻以後,扒拉下兩根胡須(習慣),“怎麽才能判斷此人的前世今生,又怎麽確定他的後人是不凡之人?”
“觀麵相,觀子孫麵相,伯娘,幾年前,見過。還能憶起伯娘的麵容。”
觀子孫麵相,眼前不就是嗎?昭君的眼神從賈敏臉上移至林如海臉上,但時間就那麽一瞬。
畢竟是男子,不適合盯著緊瞧。
長輩們也不好再問,人家是被碧霞元君醍醐灌頂,讓她說出很多道道來,估計不容易。
最起碼短時間不可能,至少要給人家一個融匯貫通的時間和曆練的機會。
今日,林如海的請求,也能讓大家看看她的本事,到底被碧霞元君點化到什麽程度。
在場的人立即張羅,找來了昭君需要的錦帛。
備上顏料,閉眼思考一會兒,在腦海中勾勒布局,片刻,再次睜開眼睛,手中的筆不停,準備好的各種筆,顏料,輪換轉換著。
畫麵上,從天宮到地府,再至人間,場景從天宮的瑰麗繁華,(仙鶴,燭龍,金烏……),再到地府,陰沉寂寞的黃泉路。
最下麵是人間,中秋節時的團聚場景 ,大人坐在庭院,桌子上擺著各種點心,果酒,邊上是幾個孩子玩耍嬉鬧的場景。
那是逝去的親人最願意看到,最最喜歡的溫暖場景。
沒有人間的繁華場景,平實溫暖,兒孫繞膝的場景,肯定是他們喜歡的。
特別是故去的老婦人,大部分都喜歡。
男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喜歡看到兒孫有出息,封侯拜相的場景。
畫麵精美,看的一群人暗自咂舌,看來真是被碧霞元君賜予了諸多本事。
原來的陳氏可沒有這樣的本事,最多會些醫術,因為習醫會識字。
畫畫,如此精美的天宮地府人間三界的景象,不可能畫的圖如此精美。
錦帛上的畫麵,像活的一樣,隻要專注的看一會兒,就能感覺到上麵的人,仙獸都活了,在活動。包括庭院邊緣的小水塘,也在緩緩流動。
天宮上的無垠之水,如瀑布般傾灑到第二層的地府,正好流入地府的黃泉之中。
黃泉路上,手腳戴鐐銬的陰靈們不再是癡癡傻傻,麻木不仁,反而多了幾分靈動。
眼目顧盼,四下打量。
最下方的人間場景,坐在庭院桌子邊的大人,含笑交談,點頭,慈愛的瞧著不遠處奔跑,嬉笑打鬧的孩子們,還有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月,思念著什麽人。
月影浮動,明亮的月宮中,還有嫦娥撫兔,淒哀往著人間。
“好,畫的真好。真是神了。”白鶴書院的山長林致鳴,驚歎道。
這樣似真的場景,可不是凡人能畫出來的。
昭君還能讓逝去的亡魂再現一次,讓兒孫們再看看她,她也看看兒孫們。
也許很多亡魂還能借此機會,交代一些生前沒有交代清楚的事情。
他們沒問,昭君也沒有說。
從林如海家中離開,昭君讓兒子去塘堤上玩耍。
這幾日,族中的私塾也停了。估計要停三五日才能複學。
塘堤邊,果樹多,孩子們嬉笑著鬧著,一群三歲至七歲的孩子,不分男女,在樹下追逐。
有一位四歲的小姑娘 ,紮著包包頭,邁動著小短腿,噠噠的奮力跑過來,“鵬宇哥哥,果子好吃,給。”
小姑娘林小英拿著一個黃橙橙的大枇杷,遞給林鵬宇。
“謝謝小英妹妹,我吃過了。你自己留著吃。”小鵬宇接過枇杷再塞進小姑娘的口袋中。
“不,給鵬宇哥哥吃,小英的肚子吃飽了。”說完,小嫩手還拍打著自己的小肚子。
確實圓鼓鼓的,一看就知道沒少吃。
林鵬宇被小他一歲的族妹用圓溜溜的眼睛盯著,隻能再次接過枇杷,拿在手中。
還挺有哥哥樣,伸出小手牽著林小英,朝不遠處的安氏夫妻走去。
玩累的林子尹(林小英哥哥)滿頭大汗的跑迴父母的身邊。
七歲的小男孩,正是人嫌狗嫌的時候,調皮搗蛋的很,見到林鵬宇,立即喊到,“十五弟,走,跟我到水塘邊的溝溝抓魚玩。”
林子尹蹦蹦跳跳的不顧娘正給他擦汗,擺脫娘的雙手,蹦到林鵬宇麵前,紅撲撲的小臉,鼻尖上還有三滴汗珠,在滾動。
“好,十三哥,娘說了,倒春寒也依然冷。不能下溪溝,水冰涼刺骨,容易風寒。”
林鵬宇才不下河溝,他又不傻。在塘堤上玩玩就行,下溪溝容易生病。
“不會有事,你瞧瞧,那邊好些人呢,走吧,去玩吧。”林子尹別看比林鵬宇大,可他心性頑皮,活潑,還沒有小鵬宇懂事。
拉著明顯不願意過去溪溝的小鵬宇過去。
孩子們玩耍,昭君迴屋,背上背簍,還拎著一個結實的藍色布袋走了出來。
她也是出來采摘果子。
這樣的日子,一連十多日。采摘完畢,自家釀造果酒,還有配置一點秘方,要釀製果酒的人從她的手中買配置好的酒曲。
十天的時間,昭君賣酒曲賺了一筆。給林如海的亡母繪製的錦帛,通關符,又進了一大筆。
果子一顆都沒有賣,但是幾位不孕不育的夫婦前來求子,給了不小的紅封。
前來求子的幾對夫婦都是富商家的孩子。
給銀子那叫一個大方。
暫時就這麽多,好些人還在觀望。沒有一兩月,暫時不會有人來。
她的服務可是一條龍的,求子,調理身體,接生……
果酒釀製完畢,田裏的稻穀已經在收割,今年田裏的出產,她是不打算賣。
留下自己和兒子吃,吃幾年,吃不完的就釀白酒。
用過早飯,昭君送兒子去族中的私塾上學。
小鵬宇一身細棉布做的青衫,背著娘給他做的小雙肩包,用最厚的布做的,結結實實還能裝書,不怕卷書角。
“娘,咱家還有銀子嗎?以後別給我做肉吃,我不饞肉的。”小鵬宇憂心忡忡,早晨,娘又給他蒸了雞蛋肉沫羹,好吃是好吃,可浪費銀錢。小臉都愁的皺巴巴,小老頭樣。
家中從太爺爺去世以後,好像一直不寬裕。爹生病,花光了家中的銀錢。
他夜晚有聽到娘曾經悄悄哭泣,他不想娘為難,還有為他總是上山采藥,雖然采藥有些時候運氣好,能掙點,可危險。
不想變成沒爹沒娘的孩子。
“傻兒子,咱家還有銀錢。別人家都賣光了果子,你看咱家賣了果子沒,小老頭樣,以後天天給你蒸雞蛋羹,蒸各種好吃的。
好好讀書,好好練武 知道嗎?”
三日前,小鵬宇已經跟練起了武術,昭君還是借口碧霞元君傳給她的。
用來教兒子強身健體,讀書也是需要一個好身體的。
“真的?”小鵬宇有些不信,揚起小腦袋,眼巴巴的望著昭君,希望得到肯定的答複。
麵對小家夥小大人樣,昭君好笑的揉揉他的頭發,軟軟的細發,摸起來手感還行,“放心吧真的 ,娘不騙你。
咱家隻有娘和你,不會騙你。以後有事 ,娘還要與你商量呢。”
再次給小家夥整整衣衫,拍拍小家夥的腦袋,“到了,快進去吧。”
“好,娘,再見。”
小家夥長了一點點肉,小手背上有了小窩窩的跡象。揮舞著小手,進去私塾。
昭君迴來時沒有直接迴家,而是站在塘堤上,看著靠近塘堤附近的二十畝良田。這些全是成片的,全是族爺爺留給鵬宇的二十畝良田。
二十畝水稻,在碧霞元君降臨的當日就成熟了,如今十來日過去了,稻穗粒粒飽滿 ,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遠處的田裏,十幾位隔壁村的臨時雇工在割稻穀。
遠處不遠處別人家的水田裏,也有不少人在做事。
昭君看到關係親近的人,走了過去。
“葉嫂子,你家的今日會割完。”
彎腰一直割稻穀的葉嫂子,脖子上搭著布巾,臉上已經微紅。
抬起頭擦擦臉上的汗水,“嗯,能割完。趁著最近天氣不錯,趕快曬幹入庫。
弟妹,你說,咱這穀子是不是和之前的果子一樣,味道變的更好了?”
“嗯,那是肯定的。曬幹以後別亂賣。等族中統一賣,找些狗大戶,多賺一些。”
“是極 ,弟妹,我家當家的說了,等族長統一找買主,談好價錢。”
自家有水田的,都已經看見銀子朝他們飛來。今年托陳氏都福,沒少掙。
之前的果子,可不是按照斤兩賣的,全是按照個賣的,大的小的中個的,價格全都不一樣。
他們家就掙了不少,家裏能蓋幾間屋,再買十來畝水田,還能存一筆銀子,留著以後孩子們長大以後的花銷。
等孩子們大了,聘禮 嫁妝,哪哪都需要銀子。
今年是占了大便宜。
從附近的州城,都來了好些富貴人采買村裏的果子。
菜園子的蔬菜也賣了不少,誰家都是樂嗬嗬的。
“不需要做很多的準備, 洗幹淨瀝幹水就行。需要的東西,我會單獨準備。這是秘方,可不能與你們說。
願意一起釀造果酒的, 看果子的數量 ,自己準備酒壇。至於秘方上的, 我會親自和長輩們說。”
眼神從林如海家的管事身上飄過,頭疼,昨晚躺在床上理白天發生的事情與腦海中的記憶時, 她才知曉,這是與上世背景有些重疊的平行世界。
林如海,賈敏, 一模一樣的名字,還有榮國府。
她沒有想到會接連來到相同背景的世界。
從碧霞元君傳給她的一些東西中,她徹底知曉, 這是一個書中的世界。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世界。
她隱約猜到,上世雖然也在紅樓世界, 可沒有與神話人物有相連,也許那一世隻是給自己一個探索的過程。
其實最重要的是穿越這個世界,這裏能收獲道教神仙們需要的信仰,香火, 功德等等。
從碧霞元君的留在她腦海中的那一絲信息,她能捕捉到這夥神仙的意思。一切都是猜測,人家不一定會承認。
既來之則安之,也不知道這一世王氏一族有沒有王昭君。
有機會打探打探,看看有沒有王昭君父母那一大家子,自己不可能無故去攀關係,但心底多少有些好奇,想知道有沒有那麽一人,或者那麽一大家子。
幾位管事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彎腰行禮恭敬的離開。
遠處不少的貴婦,打量著昭君母子。邊上有人給她們介紹:那位就是昨日得碧霞元君點化的寡婦陳氏。
不過,現在林家村給取了一個名字:君仙姑。
林家村的人有小心思,可不願意喚一聲:陳仙姑。
喚陳仙姑那不是與林家沒啥關係,怎麽成,不成,絕對的不成。就是在白鶴書院做山長的林致鳴,也同意用君仙姑這個名。
陳仙姑這個名,是不可能的。白白把名聲讓給幾十裏地外的陳家,怎麽可能。
遠處的人怎麽想,昭君不知道。隻是走過去塘堤邊,找到總負責采摘的人,感謝了一番。
然後飄然離去,迴屋拿出來一個盒子,帶著兒子去往隔壁一裏外的林如海家中。
她要代表死去的夫君以及撫養夫君長大的族爺爺去往林如海家中吊唁,兩家的關係,經過昨晚她已經理明白了。
因為族爺爺的關係,她與兒子應該與林如海一家的關係相對其他族人是應該比較近的。
在管家的引領下,昭君帶著兒子進到了林如海家(靈堂所在),她一個寡婦,也不好與林日海寒暄。
在靈堂外的兩間偏屋,分別坐著族中的男女長輩們,包括那位白鶴書院的山長林致鳴。
上香,行禮,扶起賈敏,小鵬宇跟著娘學,娘做什麽他就做什麽。
“嫂子,節哀順變。”
勸慰的話翻來覆去就是那麽幾句。
賈敏沒有搭話,隻是輕點頭,表示明白。她也不怎麽傷心,即使傷心也就是婆婆剛故去的那幾天,如今已經故去多久了,還傷什麽心。
隻是扶靈迴鄉,靈堂這些依然要布置,族人們要前來吊唁祭奠。
好在就兩三日,過幾日,婆婆下葬,到時候她也不用裝傷心。
也有那種讓故去的人,一直放一年或者三年才下葬的,不過林氏一族以及夫君都不願意那麽做,說還是讓故去的人早日入土為安的好。
昭君準備離開,要去女眷做坐的偏屋,剛抬腳,族兄(林如海)忽然發問,“弟妹,不知可否為家母選一處上吉之穴?”
“這,倒是能,隻是不知道可有具體的要求?”
倒是能選,還有不是要讓林侯夫人與夫君同葬嗎?這是要單獨葬還是遷墳,昭君不解。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來了幾位男女長輩。雖然是書香一族,重視禮儀,可畢竟生活在鄉野,對禮儀可沒有那些生活在大城,京城的世家們那麽教條。
長輩中,最年輕的也是四十往上。都是做了祖父祖母的人,還有昭君是被神仙點化過的,以後要見的人多了,真要那麽重視規矩,以後來求見的人還見不見。
以前昭君就給村裏的孩子老人看個簡單的病,情況緊急的時候,還得給年輕的青壯年男子看傷。
雖然不合規矩,可也不能不看傷。
林如海也就是試探性的一問,沒想到眼前這位“君仙姑”還真的答應下來,看來她昨日確實沒有全說。
他迅速迴答,“沒有怎麽要求,隻要弟妹覺得那是上吉之穴就行。”
昭君一直不知道怎麽稱唿眼前這位,想了想,還是決定隨故去的夫君那樣稱唿林如海,幾年前,林如海是迴來過的,是為父守孝。
誰能想到,他現在又迴來了,才過去幾年的時間,高中探花,娶親,然後做官,現在又迴來了,再次守孝。
“族兄,嫂子,您二位看這樣行不行,族中做墓地的那片山風水都不錯。
再選沒有必要,何況伯父和伯娘是要同葬,再選就得遷墳。遷墳還得再選吉日,一來一去,事情,比較繁瑣。
我想了個主意,說出來,您二位覺得要是能行,就點頭。
要是覺得不行,那就再選一處吉穴,可否?”
“可。”林如海有所求,自然不會還沒有聽,不知曉是什麽就斷然拒絕。
不少長輩走過來眼神發亮的瞅著昭君,真要是陳氏有這本事,以後他們百年故去以後,也能讓躺在吉穴中。
對自己,對子孫後代都是有好處的。
“我給伯娘畫一幅九重宮闕圖置於棺槨之上,還有一枚陰靈通關符。可安保伯娘在黃泉路上能一路通暢,可安保伯娘下世富貴……。”
昭君會的這兩項也是碧霞元君附贈的本事之一。
在場的人雖然不是全然明白,可大部分聽懂了,這是好事。
一位族老迫不及待的追問,“是不是往生的人都可畫?”
昭君搖搖頭,麵色嚴肅的說,“不,這得看往生之人生前做了什麽,前世今生可有造孽。
還有,也得看往生之人的後代中,可有不凡之人……”
昭君苦笑,想什麽呢,真要這麽簡單,隨便什麽往生之人都有這樣的待遇。以後隨便什麽人都可以來找她,給銀子就可以。
就是她幹,太上老君,閻王也不幹啊。
不說別的,那枚陰靈通關符,可是好東西。一般人畫不出來,她能畫,碧霞元君賜予了一絲星辰力。
用星辰力畫出來的陰靈符,可是好東西,在地府也是寶貝。
蘊樣陰靈,還有些不能言說的好處。
在場的人,皆沉默。
許久,林致鳴沉吟片刻以後,扒拉下兩根胡須(習慣),“怎麽才能判斷此人的前世今生,又怎麽確定他的後人是不凡之人?”
“觀麵相,觀子孫麵相,伯娘,幾年前,見過。還能憶起伯娘的麵容。”
觀子孫麵相,眼前不就是嗎?昭君的眼神從賈敏臉上移至林如海臉上,但時間就那麽一瞬。
畢竟是男子,不適合盯著緊瞧。
長輩們也不好再問,人家是被碧霞元君醍醐灌頂,讓她說出很多道道來,估計不容易。
最起碼短時間不可能,至少要給人家一個融匯貫通的時間和曆練的機會。
今日,林如海的請求,也能讓大家看看她的本事,到底被碧霞元君點化到什麽程度。
在場的人立即張羅,找來了昭君需要的錦帛。
備上顏料,閉眼思考一會兒,在腦海中勾勒布局,片刻,再次睜開眼睛,手中的筆不停,準備好的各種筆,顏料,輪換轉換著。
畫麵上,從天宮到地府,再至人間,場景從天宮的瑰麗繁華,(仙鶴,燭龍,金烏……),再到地府,陰沉寂寞的黃泉路。
最下麵是人間,中秋節時的團聚場景 ,大人坐在庭院,桌子上擺著各種點心,果酒,邊上是幾個孩子玩耍嬉鬧的場景。
那是逝去的親人最願意看到,最最喜歡的溫暖場景。
沒有人間的繁華場景,平實溫暖,兒孫繞膝的場景,肯定是他們喜歡的。
特別是故去的老婦人,大部分都喜歡。
男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喜歡看到兒孫有出息,封侯拜相的場景。
畫麵精美,看的一群人暗自咂舌,看來真是被碧霞元君賜予了諸多本事。
原來的陳氏可沒有這樣的本事,最多會些醫術,因為習醫會識字。
畫畫,如此精美的天宮地府人間三界的景象,不可能畫的圖如此精美。
錦帛上的畫麵,像活的一樣,隻要專注的看一會兒,就能感覺到上麵的人,仙獸都活了,在活動。包括庭院邊緣的小水塘,也在緩緩流動。
天宮上的無垠之水,如瀑布般傾灑到第二層的地府,正好流入地府的黃泉之中。
黃泉路上,手腳戴鐐銬的陰靈們不再是癡癡傻傻,麻木不仁,反而多了幾分靈動。
眼目顧盼,四下打量。
最下方的人間場景,坐在庭院桌子邊的大人,含笑交談,點頭,慈愛的瞧著不遠處奔跑,嬉笑打鬧的孩子們,還有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月,思念著什麽人。
月影浮動,明亮的月宮中,還有嫦娥撫兔,淒哀往著人間。
“好,畫的真好。真是神了。”白鶴書院的山長林致鳴,驚歎道。
這樣似真的場景,可不是凡人能畫出來的。
昭君還能讓逝去的亡魂再現一次,讓兒孫們再看看她,她也看看兒孫們。
也許很多亡魂還能借此機會,交代一些生前沒有交代清楚的事情。
他們沒問,昭君也沒有說。
從林如海家中離開,昭君讓兒子去塘堤上玩耍。
這幾日,族中的私塾也停了。估計要停三五日才能複學。
塘堤邊,果樹多,孩子們嬉笑著鬧著,一群三歲至七歲的孩子,不分男女,在樹下追逐。
有一位四歲的小姑娘 ,紮著包包頭,邁動著小短腿,噠噠的奮力跑過來,“鵬宇哥哥,果子好吃,給。”
小姑娘林小英拿著一個黃橙橙的大枇杷,遞給林鵬宇。
“謝謝小英妹妹,我吃過了。你自己留著吃。”小鵬宇接過枇杷再塞進小姑娘的口袋中。
“不,給鵬宇哥哥吃,小英的肚子吃飽了。”說完,小嫩手還拍打著自己的小肚子。
確實圓鼓鼓的,一看就知道沒少吃。
林鵬宇被小他一歲的族妹用圓溜溜的眼睛盯著,隻能再次接過枇杷,拿在手中。
還挺有哥哥樣,伸出小手牽著林小英,朝不遠處的安氏夫妻走去。
玩累的林子尹(林小英哥哥)滿頭大汗的跑迴父母的身邊。
七歲的小男孩,正是人嫌狗嫌的時候,調皮搗蛋的很,見到林鵬宇,立即喊到,“十五弟,走,跟我到水塘邊的溝溝抓魚玩。”
林子尹蹦蹦跳跳的不顧娘正給他擦汗,擺脫娘的雙手,蹦到林鵬宇麵前,紅撲撲的小臉,鼻尖上還有三滴汗珠,在滾動。
“好,十三哥,娘說了,倒春寒也依然冷。不能下溪溝,水冰涼刺骨,容易風寒。”
林鵬宇才不下河溝,他又不傻。在塘堤上玩玩就行,下溪溝容易生病。
“不會有事,你瞧瞧,那邊好些人呢,走吧,去玩吧。”林子尹別看比林鵬宇大,可他心性頑皮,活潑,還沒有小鵬宇懂事。
拉著明顯不願意過去溪溝的小鵬宇過去。
孩子們玩耍,昭君迴屋,背上背簍,還拎著一個結實的藍色布袋走了出來。
她也是出來采摘果子。
這樣的日子,一連十多日。采摘完畢,自家釀造果酒,還有配置一點秘方,要釀製果酒的人從她的手中買配置好的酒曲。
十天的時間,昭君賣酒曲賺了一筆。給林如海的亡母繪製的錦帛,通關符,又進了一大筆。
果子一顆都沒有賣,但是幾位不孕不育的夫婦前來求子,給了不小的紅封。
前來求子的幾對夫婦都是富商家的孩子。
給銀子那叫一個大方。
暫時就這麽多,好些人還在觀望。沒有一兩月,暫時不會有人來。
她的服務可是一條龍的,求子,調理身體,接生……
果酒釀製完畢,田裏的稻穀已經在收割,今年田裏的出產,她是不打算賣。
留下自己和兒子吃,吃幾年,吃不完的就釀白酒。
用過早飯,昭君送兒子去族中的私塾上學。
小鵬宇一身細棉布做的青衫,背著娘給他做的小雙肩包,用最厚的布做的,結結實實還能裝書,不怕卷書角。
“娘,咱家還有銀子嗎?以後別給我做肉吃,我不饞肉的。”小鵬宇憂心忡忡,早晨,娘又給他蒸了雞蛋肉沫羹,好吃是好吃,可浪費銀錢。小臉都愁的皺巴巴,小老頭樣。
家中從太爺爺去世以後,好像一直不寬裕。爹生病,花光了家中的銀錢。
他夜晚有聽到娘曾經悄悄哭泣,他不想娘為難,還有為他總是上山采藥,雖然采藥有些時候運氣好,能掙點,可危險。
不想變成沒爹沒娘的孩子。
“傻兒子,咱家還有銀錢。別人家都賣光了果子,你看咱家賣了果子沒,小老頭樣,以後天天給你蒸雞蛋羹,蒸各種好吃的。
好好讀書,好好練武 知道嗎?”
三日前,小鵬宇已經跟練起了武術,昭君還是借口碧霞元君傳給她的。
用來教兒子強身健體,讀書也是需要一個好身體的。
“真的?”小鵬宇有些不信,揚起小腦袋,眼巴巴的望著昭君,希望得到肯定的答複。
麵對小家夥小大人樣,昭君好笑的揉揉他的頭發,軟軟的細發,摸起來手感還行,“放心吧真的 ,娘不騙你。
咱家隻有娘和你,不會騙你。以後有事 ,娘還要與你商量呢。”
再次給小家夥整整衣衫,拍拍小家夥的腦袋,“到了,快進去吧。”
“好,娘,再見。”
小家夥長了一點點肉,小手背上有了小窩窩的跡象。揮舞著小手,進去私塾。
昭君迴來時沒有直接迴家,而是站在塘堤上,看著靠近塘堤附近的二十畝良田。這些全是成片的,全是族爺爺留給鵬宇的二十畝良田。
二十畝水稻,在碧霞元君降臨的當日就成熟了,如今十來日過去了,稻穗粒粒飽滿 ,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遠處的田裏,十幾位隔壁村的臨時雇工在割稻穀。
遠處不遠處別人家的水田裏,也有不少人在做事。
昭君看到關係親近的人,走了過去。
“葉嫂子,你家的今日會割完。”
彎腰一直割稻穀的葉嫂子,脖子上搭著布巾,臉上已經微紅。
抬起頭擦擦臉上的汗水,“嗯,能割完。趁著最近天氣不錯,趕快曬幹入庫。
弟妹,你說,咱這穀子是不是和之前的果子一樣,味道變的更好了?”
“嗯,那是肯定的。曬幹以後別亂賣。等族中統一賣,找些狗大戶,多賺一些。”
“是極 ,弟妹,我家當家的說了,等族長統一找買主,談好價錢。”
自家有水田的,都已經看見銀子朝他們飛來。今年托陳氏都福,沒少掙。
之前的果子,可不是按照斤兩賣的,全是按照個賣的,大的小的中個的,價格全都不一樣。
他們家就掙了不少,家裏能蓋幾間屋,再買十來畝水田,還能存一筆銀子,留著以後孩子們長大以後的花銷。
等孩子們大了,聘禮 嫁妝,哪哪都需要銀子。
今年是占了大便宜。
從附近的州城,都來了好些富貴人采買村裏的果子。
菜園子的蔬菜也賣了不少,誰家都是樂嗬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