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人都大發了一筆,過一段世時日, 蓋房的人家肯定不少。


    昭君在田埂上走了一會兒, 才迴家。


    過段時間, 族長家的孫女, 就要來她家裏,白日跟著她。說是讓她教導,對於族長的心思, 她明了。


    沾點仙氣,沾點福氣。方便以後婚嫁, 她不介意,無所謂。


    最近都太忙 ,等收割完畢, 曬幹穀子,聯係到買家,做好這一切。


    侄女們就會來家裏, 昭君忙著改造,還有找城裏的藥鋪,訂購了許多的藥材。


    家中院子, 擺放不少的幾層的圓架子,這是曬藥材的地方, 陽光正好,適合。


    半月後,族長家的怡婷,怡芸清早用過早飯, 在丫鬟的陪伴下,來到昭君家裏。


    “嬸嬸,我們來了。”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含苞待放,水嫩水嫩的。小鵝蛋臉,白淨臉皮,臉上的笑容的像寅時末剛出現的朝陽那般燦爛。


    “快進來,先進屋坐會兒。”昭君腰間還係著圍裙。


    剛才在洗碗,手上還油滋滋的。


    “噯,君嬸嬸,我們也幫著做點什麽”雖是富家小姐,可性子沉穩,懂事的怡婷問道。


    走了兩步的昭君,迴過頭來莞爾一笑,“不用,我也做不了幾天活。


    托隔壁的敏嫂子尋摸了幾個做事各有特長的三十來歲的嬤嬤。


    等她們來了以後,做飯啊,打掃屋子,漿洗衣裳,都會有人做。


    以後啊,我就安心休息,你們姐倆想想,想跟我學什麽,等下咱們再好好聊聊。”


    “噯,我和妹妹等著嬸嬸。”怡婷拉著妹妹怡芸站著微笑著。


    昭君進到廚房,麻利的洗著菜碟飯碗。


    姐倆讓小丫鬟們迴去,自己在院子中逛逛。


    “姐姐,君嬸嬸家中有股淡淡的香味,也不知道是什麽香味,好好聞。”


    怡芸皺著挺巧的瓊鼻,使勁嗅了嗅。


    她對味道一向比較敏感,君嬸嬸家中有股子說不出來的淡淡的清香味,有些是木香但又有些花香。還有股子香甜的味道,不膩,清新。


    “不知道,我也聞到了。”怡婷也用力的嗅了嗅,她喜歡嬸嬸家的味道,感覺特別的幹淨。


    前院特別的大,姐倆稀奇的轉了轉,她們之前來過,可一個多月後再來,感覺變了好多。


    一邊是石桌石椅,一邊還有能蕩秋千的長椅,兩邊的結實支架支撐著,看著就挺安全的。


    院子中除開那原來的幾棵大樹,其餘的地方用青磚在牆角圍了兩尺寬的花壇,圍著圍牆的牆角,種了好些花卉。


    一叢叢的蘭花,月季,茉莉,芍藥,還有一截子的水池,有荷花,裏麵還有小魚遊來遊去。


    靠近屋子的一截子,居然還有菖蒲,想來是為十五弟準備的。隻是十五弟還小,不需要夜晚熬夜看書,學習。


    “姐姐,嬸嬸家收拾的真好看。”怡芸喜歡嬸嬸家的布置,真雅致。還會童趣,她喜歡。


    “喜歡,讓二叔給你的院子也這樣收拾。”


    “嗯,不要,我要先請教嬸嬸,看看我的小院怎麽布置的好。”


    姐倆年歲相差不大,一向相處的不錯。說話也很隨意。


    從今日開始,姐妹倆白日都在昭君家裏。還給她們倆一人收拾出來一間屋子,用於午睡。


    第一天,姐妹倆決定了自己想學什麽,全要學,但有一樣是主學,其餘的也要輔修。


    昭君特意給倆姐妹說了,練練女子習的強身健體的武功。


    說是武功也不盡然,主要是讓她們的身體能比常人康健一些,還有對付三四個壞人不至於搞不定。


    姐倆都要學習醫術,這是保命的另外一個手段。


    上午學習花拳繡腿,下午學習醫術,學醫之前,先辨認藥材。從生長時的形狀,到製成藥材後的樣子,都要辨認。


    習性,味道,相生相克的有哪些,都是前期要學習的。


    不過昭君沒打算讓她們做女大夫,先教的都是與她們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


    找昭君求子的族中第一對夫妻,林煒,楊氏,傳來好消息,有喜了。


    時隔三個多月,終於有人傳來了好消息。其實他們早就知道有孕 ,隻是沒有滿三個月,不敢說。


    早上,林怡婷,林怡芸姐倆剛來,就在門口遇到族中二十二曾叔祖母一家人拎著禮品來到昭君的家中。


    “見過曾叔祖母。”林氏一族,隻要常住在村中的族人,家中的男子 ,都是按照族中的排序排的。


    人多,稱唿起來很是拗口。


    “怡婷,怡芸,學的怎麽樣了”鄭氏心情好,雖說長孫夫妻倆命中隻有一子,還是應該保不住的一子 ,可有了侄孫媳陳氏,她有信心孫媳肚子裏的獨苗苗能保下來,還能茁壯成長。


    “剛學習一段時間,還不曉得學了多少。”怡婷笑容靦腆,不好意思的笑笑。


    進屋,院門大開,托賈敏尋摸來六位三十來歲,體壯高大,身體結實,有把子力氣的嬤嬤。


    丫鬟沒找,在鄉間養一個身嬌體弱的丫鬟,還不如養一個高大結實的嬤嬤更實用。


    進屋,老太太就拉著昭君的手一個勁的感謝,她激動啊,高興啊。


    懷有身孕的楊氏以前有些瘦弱的黃臉已經白皙飽滿不少,笑的也比以前溫柔。


    “君君,謝謝你啊,沒有你,楊氏什麽時候能懷上都不曉得。你說的十天問一次診,什麽檢查身體的事情就要麻煩你了。”


    老太太不明白那些具體是什麽意思,但大致能猜到是為孕婦監測懷孕期間的身體狀況。


    這是好事,雖然費銀子費銅板,可長孫的這個孩子來的艱難,來的遲,命中雖有一子但不好保住命。


    隻要能保住孩子,讓孩子安全長大,費些銀子,也沒啥。


    今年因為眼前的君仙姑 ,族人們沒少賺。


    滿村瞧瞧去,哪家不是在蓋房子,在仙姑的建議下,都是蓋青磚灰瓦的磚瓦房。


    果子,菜園子裏的小菜,稻穀都沒少掙銀子。


    賣的都是天價。


    城裏的富人貴人們,競相出高價購買。


    族裏家家戶戶都有大賺特賺,不說扒拉掉老土坯房,但家家戶戶都會蓋幾間磚瓦房。


    老土坯房掀掉茅草頂,換幾根更結實的屋梁,再換上瓦頂。


    村裏家家戶戶都有了存銀,最窮的一戶族人家裏也在蓋房,還買了幾畝水田,原先是佃族中大戶的田過日子。


    這次,靠著那味道好,還有特別效果的果子,稻穀小菜,家禽 ,沒少賺。


    “叔祖母,別客氣,每十天讓嫂子來一次就是。遇到下雨天,或路上有泥濘,就別讓嫂子來,讓人帶個話,我上門檢查。


    還有嫂子你呀,平日多走動,但也別太累著自己。


    散步,有利用以後生產,母體康健肚子的孩子才能有個好身體。”


    “是,我都聽弟妹的。”楊氏如剛成親時般溫柔,說話細聲細氣的,生怕驚著肚子裏的孩子。手還不停的摸著還沒有明顯隆起的腹部。


    “嫂子,我給你把把脈。”昭君起身坐在自己的書案前,這張書案是她專門準備看診問診的地方。


    是堂屋隔壁的房間打通的,這間房專門問診看病,求子。


    楊氏起身走過去,坐在對麵,伸手放在一個藍色的布包上,軟軟的,很舒服。


    昭君掐住脈,仔細的靜聽,然後又讓楊氏去到一邊躺在貴妃榻上,她做了幾個小檢查。


    檢查完畢,才笑著安慰楊氏,“嫂子,最近身體保養的不錯。記住,不能大補,不能暴飲暴食,按時用飯,每頓吃的剛剛好。


    即使不耐餓,也別吃太多,寧願少食多餐,夜間半夜餓,就準備一點好克化的點心。”


    “記住了。”


    “記住就好,不是不讓補,是不能大補。補的太好,胎兒太大,到時不好生,有可能一屍兩命。


    好些貴人後院,這樣的事情可沒少發生過。


    使勁讓你補,補過頭最後”


    楊氏原先有些不解,此時明白了。


    還真是,她雖然一直沒有生過孩子,可成親以後,家中的妯娌生孩子時,她有幫過手,知道女子生孩子有多兇險。


    孩子白胖是好 ,可真不能太大。


    “對對對,不能補過頭。”楊氏嚇出一身汗來。


    她可不想早死。


    來的時候,還拎著一籃子雞蛋,看著就有五六十個。


    昭君沒有推辭,含笑收下了雞蛋。


    蘇州城內


    有幾位找昭君求子的,也已經有孕在身。


    隻是時間還不到三個月,自家都捂著。


    城內有戶大戶,何家。


    何家二老爺駐守老家,兄長在京城吏部任侍郎。兄弟倆都是老夫人的嫡子,一個在蘇州是蘇州有名的大儒。


    可何老爺的嫡妻成婚多年,燒香拜佛多年,也隻生下一位嫡女 。大戶人家,沒有不想要嫡子的。


    老夫人急,何老爺急,二太太更急,可多年來,見廟就拜,聞名醫就請。可依然不見肚子有什麽動靜。


    今日,二太太早早的起床,用過早飯,也沒有去婆婆院裏請安,收拾好,就直接帶著丫鬟嬤嬤迴了娘家。


    娘家母親的壽辰,雖然不大辦,可作為外嫁出去的女兒,是要迴去的。還有與家中關係親近的幾家親戚,也是要去的。


    二老爺坐在馬車中閉目養神,昨晚熬夜點燈看書,沒睡好。


    夫妻倆帶著四歲的嫡女,一身錦繡。


    進門夫妻倆先見今天的壽星,陳老夫人。


    陳老太太見到女兒女婿還有外孫女迴來,高興的拉著女兒外孫女問長問短。


    “母親,近日身體可好”二太太侯氏,見母親臉色有些蒼白,不似幾月前紅潤。擔憂的問道。


    陳老太太示意丫鬟帶著外孫女去表姐妹一起玩兒,自己拉著女兒說話。


    “好,隻是前幾日偶感風寒,喝了幾副藥,已經痊愈。別擔心,說說你自己,可有動靜”


    陳老太太為女兒操碎了心,一直為她沒有生出嫡子而擔心。


    說道動靜,二太太侯氏也憂心忡忡,“沒有動靜,偏方不知道吃了多少,可就是不見效。”


    母女倆正說著,丫鬟來稟報,旁支的五老太太來了。


    陳老太太最喜歡和夫家旁支的這位妯娌來往。家裏條件是差比不上自家,可也不太差,家裏有三個良田莊子,有不少鋪子。


    人還有意思,心地不錯,倆妯娌常來常往,這不她過壽是一個散生,也請了她。


    “快請,快請。”


    片刻之後,被兩位兒媳攙扶著的五老太太走了進來。


    五老太太心情好,精神頭倍棒,一路上都是樂樂嗬嗬,就沒有合攏過嘴。


    進屋就甩開兩位兒媳的攙扶,矯健的朝壽星走來。


    眼睛卻瞄著侄女何府二太太,“嫂子,別愁,給你帶來一個好消息。也許過些天,芬芬何府二太太就有了好消息。”


    “啊”開始壽星陳老太太還沒有反應過來,楞了一下,但是很快的明白了五弟妹話裏的意思,握著女兒的手快速抽出來,改為緊緊的拉住五弟妹的手。


    不知道原委的她,拉著五弟妹著急的問道,“五弟妹,說清楚些,到底怎麽迴事兒”


    五老太太笑眯眯的任眼前的老嫂子拉著,哪怕老嫂子不自覺的用了大力拉她,手被握的有些生疼,五老太太眉頭都沒有皺一下。


    依然笑眯眯,圓圓滿滿的臉上,一點難受的表情都沒有,語氣輕柔,不經意的抽出一隻手,拍拍老嫂子的手背,“老嫂子,放輕鬆些,給你啊說個事兒。


    聽完,你就曉得了。”


    “那你快說啊,別磨磨蹭蹭的。”陳老太太如何不急,唯一的嫡女嫁進何府多年才生下一個嫡女,還生的艱難,差點一屍兩命。


    生下外孫女五年,然後又什麽動靜都沒有,眼看著女婿的庶長子已經十三歲,馬上成年。


    她能不替女兒急嗎,不急都不行。


    邊上的何府二太太也急,這位庶長子,是她成親五載肚子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下,她親自安排妾室給夫君懷上的。


    如今孩子都已經十三歲虛歲,她能不著急嗎。


    聽到五嬸嬸話裏的意思,她又有了想法。


    也許,真的還有希望。隨著年齡漸長,她一年比一年沒有信心。


    五老太太抿了一口丫鬟上的茶水,擦擦嘴,然後說道,“老嫂子,可不是我磨蹭。也不是我之前不先告知你和芬芬一聲。


    按理說今兒也還不到說的時候,不過今兒是您的生辰。我給你添上一喜事”


    五老太太問沒瞧見我家老三家的沒來嗎,知道什麽原因嗎


    陳老太太母女搖頭不知。


    五老太太幾月前林家村被神仙點化了一位婦人的事可還記得


    陳老太太母女記得,家裏還買過那些果子,小菜,稻穀,味道好極了。


    嗯,吃了身體也好。


    五老太太我家老三家的,從成親後第一年開懷,有了一個女兒以後,也是一直不開懷。我聽說林家村那位是送子娘娘的化身後,帶著老三家的去了一趟。


    君仙姑施法,我看見老三家的頭頂上有倆個胖小子,嗬嗬的樂著。


    仙姑說,那應該老三家的命定之子,隻是被人阻擋,不好懷上,如果一旦懷上,成功生產,好好的,以後就沒有問題。


    君仙姑負責任啊,還給老三家的把脈,查看了身體。


    五老太太說道此,歎息了一聲,簡略的說了老三家的身體從第一胎以後一直不開懷的原因。


    都是家門不幸,換成是別人家,她都不說。


    停頓了一會兒,繼續說老三家的身體隻花了一個月就被君仙姑調理好。


    第二個月月底,老三家的就懷上了,這都快到第三月底了。


    等肚子裏的孩子,滿了三月,我就帶著老三家的去林家村感謝仙姑。


    還順帶的讓仙姑檢查檢查老三家的身體。


    五老太太說完,口幹舌燥,趕緊猛喝了一大口水。


    陳老太太母女,你看我,我看你,然後齊齊點頭,交換一個眼神明兒就去。


    翌日一早


    從何府駛出三輛馬車,朝侯府而去。


    門也沒有進,侯府的老太太在大兒媳,二兒媳的陪伴下,也坐上了自家的馬車。


    何二老爺坐在馬車內,有些別扭,“太太,你要去看病,求子就去。不一定要拉上我。”


    他一個男人去幹嘛


    二太太往日好說話,此時卻冷著一張臉,語氣也不好,早上被死活不肯去的二老爺氣著了。


    隻是抱著寶貝女兒,不說話,留一個後腦勺給二老爺。


    何媛媛不知道父母親早上的拉扯鬥智鬥勇,乖巧的依偎在母親的懷中。


    小嘴還巴巴的說,“母親,真有仙姑啊美不美”


    小姑娘就知道美不美,好玩不好玩,以及好吃的。


    侯氏摸著女兒柔軟的頭發,用臉蹭蹭女兒的頭頂,“有,等會兒媛姐兒就能看到。美不美,母親不知道,媛姐兒自己瞧,好不好”


    “嗯,媛姐兒自己瞧,嘻嘻。”四五歲的何媛媛被母親保護的很好。


    性子天真爛漫,沒有鄉下小姑娘的早熟,依然每天樂嗬嗬的給自己找樂趣。


    母女倆溫馨時刻,二老爺鬱悶的窩在一邊,沒人搭理他。


    何二老爺鬱悶啊,從什麽時候起,夫人越來越不願意見到他。好些次給他冷臉子,不搭理他。


    仔細想想這種情況有好些年了。


    他不反感來林家村,但反感拖著他見什麽仙姑。


    有什麽必要啊,夫人自己來就是,幹什麽一定要拖著他來。


    求子,每次都是夫人自己去廟宇捐香油錢,第一次拉著他來。


    好沒趣。


    林家村


    賺了銀子的林氏族人們,才三個多月,村子裏變了大模樣。,,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昭君之開掛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山並收藏昭君之開掛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