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山,自古有名。


    國朝杜預注《左傳》:“方城山在南陽葉縣南。”


    這裏的南陽指的是整個南陽盆地,非南陽郡、南陽國,就像河東有時候指整個並州(與河西相對),而非河東郡一樣。


    春秋時期,楚國視桐柏、伏牛及其間諸多山脈為北疆。


    在這條天然防線的中段,有一個缺口:方城隘口。


    所以,楚國人開始在方城山以北築城,使太子建居之,以通北方。


    時至今日,近千年過去了,方城山仍然是南陽、洛陽間最主要的交通隘口,或者說唯一的險要之處。


    十月初九,方城山兩側,大軍雲集,殺氣凜然。


    方城山以北屬葉縣,以南屬堵陽——這兩個縣都是荊州南陽國屬縣。


    葉縣在九月份就被牙門軍占領。


    李重在舞陽、葉縣連破李洪後,一路向南,將大營設在了方城隘口之上,俯瞰整個南陽盆地。


    這麽一個要害之地被官軍占著,屯於宛城的侯脫頓覺如芒在背,十分難受。


    但他一開始沒精力料理此處,蓋因南陽境內還有許多官軍殘餘,需要一一清理。


    再加上與地方士族豪強談判需要時間,於是就耽誤了下來,隻是嚴令李洪率殘餘兵眾反攻方城隘口,試圖將其奪占下來。


    李洪早已破膽,且實力大損,自然沒有任何結果了。


    直到差不多忙完之後,隨著李洪連連叫苦,且官軍大舉南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侯脫終於離開了宛城,率主力進抵堵陽,於方城山南紮營。


    其實,他不想和邵勳打。但人家要來打他,他沒有選擇。


    邵太白的名聲還是很大的,侯脫不敢怠慢,帳下精兵強將盡出,決意一戰定生死。


    今日天色有些陰沉,露水也有些重,方城山上的官軍營地外,旌旗焉了吧唧的,有氣無力地垂在那裏。


    或許是吉兆?侯脫暗暗想著。


    突然之間,山中戰鼓擂響,兩百餘騎馳出營壘,順著緩坡下了隘口,在曠野中奔馳著。


    為首一人身披金甲,威風凜凜。


    身後跟著一將,左手持槍,右手拎著幾股韁繩。


    侯脫默默看著。


    他知道,主將一般騎著最神駿的戰馬,身邊的親兵還會額外帶幾匹空跑的戰馬,供其陣中換乘驅馳。


    最離譜的是,有的士人出身的大將,上陣時帶過二十匹空馬,也不知道為啥怕成這樣——二十匹馬,那不是為了打仗換馬,多半是逃跑所用。


    眼前這位金甲大將,看樣子是正兒八經的武人。看他騎馬的姿勢,行進時規劃的路線,中途停下來觀察的地點,無一不是內行才做出的選擇。


    侯脫繼續看著。


    大營之中,已經有騎將帶人衝出去了。


    數百騎兵分兩路,迂迴包抄,氣勢洶洶。


    營牆之上,更有人擊鼓助威,大聲叫喊。


    侯脫感覺渾身熱血都上來了。


    這才是戰場,男人肆意爭鬥、揮灑熱血的地方。


    金甲大將立刻收攏部眾,向後退去。


    己方騎軍見狀,大聲唿喊,加快馬速上前。


    金甲大將不緊不慢,稍稍繞了半個圈,然後開始減速,撥轉馬首。


    從右翼包抄的三百餘騎追著追著,為一片小樹林所阻,左翼兩三百騎毫不停頓,繼續追擊。


    侯脫下意識感覺有些不好。


    果然,金甲大將率部撥轉馬首後,直接繞行外側,手中弓弦連響。


    跟在他身邊的親兵也連連施射。


    他們不射人,專射馬,而且箭術非常準,顯然常年習練。


    戰場上一片人仰馬翻,且稍稍阻礙了後續騎兵衝鋒的路線,陣型稍稍有些混亂。


    金甲大將收了騎弓,大手一揮,兩百餘騎加快速度,迎麵衝了過來。


    如同一柄尖刀,瞬間剖開了柔軟的腹部,令其鮮血淋漓。


    物理意義上的鮮血淋漓!


    侯脫放眼望去,隻見對方的騎軍人手一套明光鎧,大部分人手中拿著粗大的馬槊,衝過來後,大槊或掃或挑,幾無一合之敵。


    左邊一人,身材高大,體壯如牛。在他誇張的身材襯托下,並不算矮小的戰馬竟然如同驢一般,讓人看了發笑。


    但麵對他的人就笑不出來了。


    此人的馬槊比一般人要粗,揮舞起來帶著急促的破空聲,每一下都要掃倒一兩個人。


    而被他掃落馬下的騎兵,不少人口鼻溢血,顯然受了重擊。


    馬槊打出了木棓的效果,隻能是天生神力了。


    右邊一人,怒目圓睜,衝鋒而至之時,吼聲如雷,奪人心魄。


    有人在他麵前一愣神,直接被馬槊挑了起來,甩落泥地。


    由這兩人領頭,對方的騎兵簡直神勇難製,頃刻之間就衝垮了己方的左翼,然後繞至右翼後方,如法炮製,又衝一遍。


    侯脫臉色難看得要死。


    培養騎兵不容易。


    他手下這數百騎,多為跟著他們來南陽討飯的關中雜胡,底子並不差的,結果一個照麵就被衝垮了,他該說什麽?


    當然,他看得出來。之所以出現這個結果,不僅僅是雙方戰力方麵的差距,對方主將在戰場上的感覺太好了,仿佛天生知道如何選擇交戰地點,捕捉交戰的時機,運用合理的戰術。


    他是個天生騎將,或許是禁軍將校世家出身。


    侯脫突然之間很想幹掉他。但在看到己方騎兵紛紛潰退迴來之時,他又歎了口氣,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看法。


    “守好營壘,今日不戰了。”侯脫氣哼哼地下達了命令。


    “遵命。”部將們紛紛應道。


    士氣小挫,今日確實不宜再戰,得稍稍調整一番,恢複士氣後再說。


    而在對麵,那位金甲大將還沒走。


    時而策馬奔馳,時而下馬觀察,並與身邊之人指指點點,十分囂張。


    眾人隻當沒看見,眼不見心不煩了。


    這仗,確實不好打。麵前這幫人,似乎比荊州軍難對付多了。


    ******


    邵勳迴到營中後,李重等人立刻圍攏了過來。


    “午後遣人攻打賊軍營壘。”邵勳將馬鞭一扔,道:“襄城丁壯先上,輔兵接著衝,牙門軍最後再攻打。”


    “君侯,賊眾不下萬人,士氣雖有小挫,但固守營壘不成問題。如此猛衝猛打,傷亡恐怕不小。”李重諫道。


    金正看了他一眼,眼中微有譏嘲。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丁壯、輔兵之流,戰力羸弱,死多少都不心疼。


    李重如此婆婆媽媽,還打什麽仗?


    “你也不是第一次當方麵大將了。”邵勳語重心長地說道:“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與你野戰的,早晚會遇到啃硬骨頭的事情。李洪在你手裏吃了兩次虧,侯脫心中驚懼,必然會謹慎從事。先打一打,看看賊眾戰意如何。”


    “諾。”李重立刻派人準備去了。


    邵勳坐了下來,看著眾人。


    他手底下這些將領,基本都是從底層上來的。


    受限於資質、天賦,有的人升到一定程度,就升不上去了,會慢慢掉隊。


    有的人學習能力不差,天賦也還行,可以跟著不掉隊。但他們還沒怎麽習慣當大將,沒習慣隻把士兵的命當數字看。


    平時愛兵如子,真正廝殺時冷酷無情,做到這一點才算合格。


    我不要數字,我隻要xx,這才是戰爭的真實寫照。


    “方才我收到消息,兩日前山簡遣兵北上,在義陽境內為王如所敗。嚴嶷趁勢率兵進逼,山季倫畏懼,已放棄襄陽,南屯夏口。這廝跑得倒挺快,卻將漢、沔之地盡皆丟棄,任由王如擄掠。”邵勳說道。


    唐劍已往牆上掛地圖。


    邵勳指著地圖,又道:“匈奴隨時可能南下,當務之急,還是要快速平定荊州動亂,還師北上。”


    眾人的目光落在地圖上。


    南陽已為侯脫占據。


    順陽僅剩郡城還在。


    義陽在王如手裏。


    如今襄陽又被王如、嚴嶷占領。看山簡、王澄那副衰樣,南郡、江夏也未必頂得住,荊州動亂有擴大的趨勢。


    目前,已經有蠻人蠢蠢欲動了,似要響應關西流民,再度作亂,攻占城邑,如同當初張昌起事一般。


    “侯脫既奉王如為主,定然已向其求救。王如會不會北上,誰都不好說。”邵勳說道:“如果久拖不決,匈奴大軍一至,必然遣將分兵攻入豫州,唿應王如。如此,我則腹背受敵,恐不美也。”


    “我不想在南陽浪費太多時日,速戰速決乃此戰之要。李重!”


    “末將在。”


    “下午你親自督戰,若有逡巡不進者,立斬無赦。”


    “遵命。”


    “唐劍。”


    “末將在。”


    “你找幾個腿腳靈便之輩,帶著樂家向導,間道前往南陽、淯陽,將這封信送到樂凱手裏。”


    “遵命。”


    “金正。”


    “末將在。”


    “下午你領六幢銀槍軍,於賊寨外列陣,以防賊軍殺出。”


    “遵命。”


    “領命之後,就各自準備吧,不要讓我失望。”邵勳揮了揮手,說道。


    諸將紛紛散去。


    君侯把話說得很清楚了,拖得越久,形勢越複雜。


    此次南征平亂,他們隻利速戰,不利久持。


    可惜了荊州軍,若他們還能戰,自襄陽北上,與我軍南北對進的話,平滅賊眾易如反掌。但他們先丟宛城,再棄襄陽,漢沔之地盡失,讓人大失所望。


    這一仗,隻能靠他們單獨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長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晉末長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