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帶我去看看!”


    王燁一邊說著,一邊直接站了起來,這位帶著酒瓶底眼鏡的委員滿臉燦爛笑容,飛快的點了點頭同時說道:


    “其實我們昨天就已經搞好了,但是廠長你不迴來。”


    “大家會兒都眼巴巴等著你迴來驗收呢!”


    隨後倆人一邊語氣輕鬆的交談著,一邊離開了王燁的辦公室,走在聯合體內部,時不時有人和王燁熱情的打招唿,畢竟他們已經一周沒有見到他們的廠長了,心中甚是想念啊!


    “霍委員,咱們這次速度夠快的啊?”


    “炮管和炮身就不用說了,進度我是掌握的,但是咱們的那發炮彈,不是加工上麵遇到了一點小問題嗎?怎麽這麽快就搞定了?”


    聽到王燁這麽說,走在旁邊帶著酒瓶底的小老頭霍委員,嘿嘿笑著說道:


    “廠長,這事兒和你還有關係。”


    “產業鏈大會開幕那天,梁主任不是帶著咱們魯齊省其他幾個三線廠的廠長去找您討軍轉民的建議了嗎?其中就有咱們魯齊省彈藥廠的韓廠長。”


    “最後您不是搞了個‘戰略發展同盟’計劃,要幫助咱們這些兄弟單位們,進行軍轉民發展嗎?其實第二天上麵的授權和許可就下發到了咱們廠子裏,然後咱們廠子就派出了七支工作隊,對幾個兄弟廠子進行摸底調查,討論軍轉民的發展計劃。”


    “接過一摸發現,嘿!這幾個廠子真有不少好東西。”


    “按照咱們的戰略發展同盟協議,咱們會扶持和幫助他們的相關項目和發展,而他們也會成為咱們配套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的技術,咱們自然是可以用的。”


    “於是這事兒就傳到了我們耳朵裏,我們一合計發現,他們的加工設備,稍微調整一下,剛好能搞定咱們這顆炮彈,然後這個加工問題就攻克了!”


    頓時王燁恍然大悟了,同時下意識麵露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


    “果然,搞研究最忌諱閉門造車。”


    “未來咱們還是應該加強和其他單位的聯係啊!單打獨鬥是成不了氣候的,得聯合可以聯合的所有力量,才能做大做強!”


    “我看等這段時間過了,我得去一趟燕京,找領導們討論討論,咱們是不是也應該搞一次軍工係統的產業鏈大會,讓各個單位之間優勢互補,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啊!”


    對於王燁這個說法,那位霍委員飛快的點了點頭說道:


    “對!是這麽個道理,雖然咱們軍工體係有五機部和國防部在上麵坐鎮協調,理論上所有技術在上麵都有備案。”


    “但是備案是冰冷的,隻有技術人員是活生生的。”


    “有時候光靠備案的文檔,其實很難發現其中有什麽聯係,除非是某些國家重點項目,上麵幫忙進行了協調,否則各個單位都存在閉門造車的問題。”


    “有些技術點,甲廠子早就攻克了,乙廠子還在那裏琢磨。”


    “最後因為搞不定、或者投入太大就放棄了,連帶著乙廠子的整個項目都流產了,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啊!”


    聽到霍委員痛心疾首的聲音,王燁默默點了點頭。


    現如今,國內的軍工體係是上下一盤棋,本質上來說,所有的技術和生產,都是五機部和國防部進行協調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生產坦克的相關技術,五機部和國防部是有備案的,但是這些備案的技術,也不會下發給國內所有的軍工廠,否則那不就成了亂彈琴?正是因為如此,隻有國家有需求的時候,才會給某些有基礎的廠子,授權所有的技術進行生產,比如洛陽一拖,這個全國唯二的坦克工廠,就是這麽來的。


    而這種上下一盤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整體效率比較高,在曾經消化蘇聯老大哥技術的時代,是非常絕佳的辦法。


    比如59當時就是引進了全套技術,然後通過技術分配的方式,交給其他的無數廠子進行消化和生產,最後再匯聚到寶頭二機,進行最後的坦克組裝。


    到了後來,和老大哥的關係搞僵了,老大哥不給技術了,於是技術的來源,就變成了繳獲和秘密渠道獲得。


    比如正保島之戰,我們獲得了t-62坦克,經過挖掘和吃透之後,以59為基礎,搞出了69式坦克,再進行一輪技術分包,然後源源不斷的69就出現了,比如正常的曆史中,我們從羅馬尼亞獲得了t-72坦克,從其中的獲得的設計技術和125毫米坦克炮相關技術,奠定了我們第三代坦克的發展基礎。


    但問題在於,這個模式雖然效率高,但是阻礙了廠子和廠子、廠子和研究所、研究院、乃至是院校的交流,過於依賴於上麵的一言堂,暫不提下麵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壓製,關鍵是廠子和研究所搞出來的很多細小的先進技術,就被埋沒了。


    比如你生產出了一種玻璃,你也不知道它有什麽用,能用在什麽地方,你隻是覺得這種玻璃不一般,於是伱報告給了五機部和國防部,技術也進行了備案,但是部裏也不知道這種玻璃有什麽用,於是這件事兒就束之高閣,似乎沒有了後續。


    但是卻不知道,隔壁研究激光瞄準係統的廠子,因為一塊玻璃都要急死了!


    除非,隔壁廠子的光學瞄準項目,成了國家重點攻克的項目,才有可能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某個廠子生產過需要的玻璃,否則大概率,這件事就這麽完了。


    雖然這聽起來很滑稽,但是這就是事實,因為軍工是保密的,誰都不知道別人家在搞什麽,而知道的部委,他們不可能儲備所有領域搞技術的人才,對所有下麵單位的技術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然後做到事無巨細的協調。


    “霍委員,您說的有道理啊!我會給上麵打打報告的。”


    “而且雖然最近五機部和國防部搞了鼓勵大家自行研發創外匯的活動,希望促進大家的主觀能動性,但是這個活動,受益麵比較窄。”


    “所以我看,我們有必要搞個軍工係統的產業鏈大會。”


    “我會給領導們建議的!”


    最後,王燁點了點頭,認真的如此說道,頓時霍委員滿臉驚喜的點頭說道:


    “對對對!廠長您說話,領導們肯定會考慮的!”


    “如果真的能開個軍工產業鏈大會,反正在我看來,對於我們聯合體,對於大家夥兒,都是一件大好事兒!”


    霍委員深刻明白王燁說表達的含義,雖然五機部和國防部確實正在全國的軍工單位裏麵推動自主發明搞創匯的活動,但是這是針對一些具有配套和整合能力的廠子,而那些小廠子,隻能生產單一的小產品,無法製造成品,那出口創匯就很難了,比如生產某種特種金屬的,或者生產玻璃的,他們隻能做配套,搞不起來自己的產品啊!


    但是,如果軍工產業鏈大會真的能搞起來,對他們而言,是絕對有好處的!


    片刻之後。


    王燁和霍委員來到了一間標注為紅色,安保等級最高的車間,走進車間又繞了幾處隔斷之後,王燁終於來到了這個實驗室的核心所在。


    “廠長!廠長來了!”


    “廠長終於迴來了!”


    “哈哈,廠長快來看看!”


    “看!我們的大炮!”


    “還有炮彈呢!”


    在一片驚喜的聲音中,王燁目光炯炯的走了過去,隻見在實驗室中間的位置,有一門口徑巨大的大炮,固定在特殊的支架上!


    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說這門大炮口徑有多大,倒也不至於,畢竟現在重型加農榴彈炮,有152毫米口徑的,這門才130毫米口徑,差一大圈呢!


    而之所以被定義為“巨炮”,主要是因為它是一門滑膛坦克炮!


    坦克炮這種武器,從一戰“水櫃”被發明出來而產生,那時候坦克是分“公”和“母”的,隻有公坦克有武器,母坦克是沒有的,而且那時候坦克炮在坦克車身兩側,和現在的坦克截然不同。


    隨後,從一戰到二戰的幾十年時間裏,坦克在不斷的發展著,而這個時候的發展,主要是設計理念的發展,從最開始的“水櫃”,變的越來越像真正的坦克。


    直到第二次大戰中後期,其實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坦克,進而出現了主戰坦克代次的劃分。


    如果籠統的來說,第一代主戰坦克使用的都是小於100毫米口徑的線膛火炮,第二代坦克使用了100到115毫米口徑的線膛火炮,而第三代坦克,則使用了大於等於120毫米口徑的線膛或滑膛火炮。


    就比如美國的m1坦克,雖然最初型號使用了105毫米的線膛火炮,但是它設計的時候,炮塔是按照120毫米口徑火炮設計的,再加上先進的設備,所以這是正兒八經的第三代坦克。


    不過,火炮隻是坦克代次提升的影響因素之一,但是從坦克代次的變化,能看到坦克炮的變遷。


    就像現如今,國內最強隻有105毫米的線膛跑,再加上瞄準、雙穩、測距、甚至是彈道計算機的不足,所以裝備的坦克都是一代,也就是59的衍生型號,包括67和79式坦克,而正常曆史中,國內的第一款正經第二代坦克,得到85/88/96那幾代了,還有十幾年的時間要走,更不用說第三代坦克,那就是早期型號的99坦克。


    在曾經的曆史上,也正是王燁迴來的那個時代。


    世界各大國家已經開始搞第四代坦克了,相對於第三代,什麽無人炮塔、混動車身就不用說了,關鍵在火炮上,世界各大工業強國,有了自己不同的發展思路。


    比如德國,就是簡單粗暴,搞的130毫米口徑滑膛炮,王燁的這門巨炮,就是參考了那時候萊茵金屬的產品和相關設計思路,而美國則開始搞電熱化學炮,這是一種二次推進的火炮,至於華夏,則押注於小型電磁炮,至於那時候的俄羅斯,因為經濟的衰退和工業能力的退步,還在吃老本。


    此時此刻。


    王燁看著麵前這門巨炮,整個人鬆了口氣。


    在眾人的注視下,王燁率先走到了坦克炮的炮口位置,伸手在裏麵摸了一把,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冰涼和而且光滑,如同少女肌膚一般柔順,在眾人近乎屏息的時候,王燁露出笑容點了點頭說道:


    “很好,鍍層工藝很成功!”


    此話一出,現場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鬆了口氣,雖然鍍層工藝的施工流程和方案,基本上都是王燁提出來的,但是從整體方案到技術細節再到產品落地,其中有很多技術難關,搞的大家身心俱疲,不過好在最終在王燁的指揮下,都被一一的解決了。


    所以對於在場所有人而言,王燁就是技術標杆,能得到王燁的肯定,那產品就沒有問題!


    隨後,王燁輕輕敲了敲炮管,有一種獨特的聲音響起,在王燁的耳朵中,這個聲音是如此的純粹,又是如此的動聽,如同天樂一般。


    “可以,已經不錯了,雖然後續還有提高的空間。”


    “但是目前這個水平已經很好了!”


    伴隨著王燁的聲音,在場的眾人再次忍不住鬆了口氣,雖然炮管已經經過了幾百次的探傷檢查,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就是不如王燁這一句話管用。


    事實上,為了這門炮身需要的電渣重熔和炮管自緊技術,王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目前國內是有電渣重熔設備的,但是根本達不到王燁的要求,隻能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改造,現在才算是終於初步搞定了小規模的生產技術。


    最後,王燁看向那邊的霍委員說道:


    “炮彈呢?把炮彈拿出來!”


    聽到王燁這麽說,滿臉興奮的霍委員一揮手說道:


    “快!把我們的炮彈拿出來!”


    “給廠長瞧瞧!”


    在王燁的注視下,隻見旁邊兩個穿著白大褂的小年輕,抬著一個板條箱走了過來,然後把板條箱放在了實驗台上,並且打了開來。


    “嘖!這才是暴力的藝術!”


    “哈哈哈!”


    看到產品的瞬間,王燁忍不住感慨了一聲,隻見在這個板條箱內,有一發整體呈現黃銅色的炮彈,粗細方麵就不用說了,長度方麵起碼有一米三!


    “怎麽樣,能抱起來嗎?”


    聽到王燁這麽說,那年輕人點了點頭,然後雙手胳膊並用的嚐試了一下,確實能抱起來,但是很明顯非常吃勁兒,對於這個結果王燁並不意外,在正常的曆史中,使用這麽大尺寸炮彈的坦克,都是用自動裝填機的。


    不過,定裝彈裝填機和分裝彈裝填機也不同。


    在曾經的曆史上,華夏的99坦克用的是分裝彈和裝彈機,也就是彈頭和推進藥分開的方式,這樣雖然容易裝填,但是問題也是突出的,那就是在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時候,穿甲彈的金屬杆不能太長,而短杆的缺點,就是穿甲能力的降低。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一次,王燁想要一步到位解決這些問題。


    此時此刻,隻見年輕人臉紅脖子粗的抱著的這發炮彈,後半截為黃銅色彈殼,中間彈托為綠色,前麵金屬杆為黑色,所以這是一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隻可惜,王燁現在完全沒有能力搞什麽可燃藥筒,所以這發炮彈,依然是用了最原始的金屬彈筒,至於金屬杆,也隻是普通的鎢合金,沒有搞什麽其他的花裏胡哨,因為鋼鐵二廠也沒有能力生產,甚至為了確保精度,金屬杆都是師傅一點一點加工出來的,屬於純手工製品,打上去之後,一定會爆發出工匠雙手的溫度。


    “不管怎麽說,我們邁出了第一步,先做出來!”


    “隻有先做出來了,才能想辦法改進,或者舉一反三搞其他的產品。”


    最後,王燁笑著如此說道,同時現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王燁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王燁很清楚,現如今聯合體的加工水平和製造工藝,整體還不是很高,所以這門炮能不能成功發射,發射出去的彈藥究竟能有多少威力,王燁也不敢確定,畢竟這玩意兒和野路子的鋼管火箭彈不同,那是糙活兒,這是細活兒,差一點都不行,分分鍾炸膛給你看!


    所以,先做好鋪墊,免得待會兒實驗失敗了,大家心裏遭不住。


    “好了!我們出發吧!”


    隨後,等掌聲熄滅,王燁一揮手如此說道,然後眾人開始忙碌了起來,大炮連同支架被吊起來裝到了卡車上,炮彈也被裝車,隨後眾人來到了測試靶場。


    此時此刻,是下午兩點鍾,昨天的降雪結束之後,今天格外晴朗。


    抵達靶場之後,眾人再次忙碌了起來,這門坦克炮連同下麵的支架,被一起安裝到了特殊的底座上,瞄準了一公裏之外的地方。


    “也別搞什麽靶子了,反正咱們也沒有均質裝甲靶子。”


    “就這麽直接開始吧,先看看能不能打出去!同時用設備測一下,炮口初速度是多少,我看就可以了。”


    聽到王燁這麽說,頓時現場響起一片哄笑聲,終於二十分鍾後,一切準備完畢了!


    “一發裝填!”


    伴隨著王燁的聲音,隻見兩個年輕人搭配,才把一發炮彈轉到了炮膛裏,最後合攏了炮閂。


    “拉繩準備!各就位!準備開炮!倒計時!”


    等炮彈裝進去之後,伴隨著王燁的聲音,其他工作人員開始撤離現場,躲到了幾十米外的矮牆和溝壕中,通過長長的拉繩,來控製火炮的激發。


    “三!二!一!”


    “開炮!”


    當王燁倒計時結束的瞬間,工作人員拉動了繩子!


    “轟!”


    地麵顫抖、氣浪翻滾、沙土飛濺、雪花飄揚,伴隨著炮口的火光一閃,似乎有什麽東西,從炮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爆射了出去!


    幾乎是炮聲響起的同一時間,一公裏之外的山壁,傳來砰的一聲悶響!


    “速度呢?速度是多少?儀器捕捉到了嗎?”


    不等煙塵熄滅,王燁和霍委員就衝出了矮牆,朝著技術組的工作人員問道,他們已經衝過去檢查測速設備了。


    “廠長!廠長!”


    “沒有讀數!設備沒有讀數!”


    “肯定是超過一千九百米每秒了!哈哈哈!”


    聽到這個聲音,那一瞬間王燁忍不住長長的鬆了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好軍轉民,這煤氣罐什麽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那年迴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那年迴響並收藏說好軍轉民,這煤氣罐什麽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