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在上,您可管管吧,新皇這是要把天捅個窟窿啊。”


    “再讓新帝如此肆意妄為,整個國家都將動蕩。”


    “啟稟陛下,要不還是談談廢除賤籍、奴籍的問題吧?”


    這就叫折中。


    當朱楩提出士紳一體納糧政策,甚至還沒提到攤丁入畝的稅收改革時,他們就妥協了。


    這可是革世家與貴族階級的命啊。


    所以隻要朱楩不再提動搖士農工商的根本,廢除賤籍奴籍什麽的,好像也沒那麽不能接受了?


    就連朱元璋都側頭給朱楩使了個眼色,示意他見好就收。


    “楩兒啊,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朱元璋緩緩說道。


    朱楩嘴角抽了抽,不過也是給個台階就下來了,順勢說道:“既然爹你都這麽說了,那就先暫且如此吧。從今日開始,徹底廢除賤籍、奴籍,所謂三教九流,尤其是下九流,跑江湖的那些人,也不再低人一等。”


    “六哥,還是你來出台一個政策吧。不論是樂籍、商籍、工籍還是軍戶籍,今後要一視同仁,都是我大明百姓。甚至消除這些戶籍的區別性,今後隻有一種戶籍,那就是大明百姓。今後有功夫,還要重新徹查人口,重新編冊戶籍,甚至發身份證。”


    “一國之君,卻連自己的國家土地大小都不知道,連自己國家有多少畝田地都不知道,每年產多少糧食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口都不知道。老子還當什麽皇帝?”


    朱楩顯露出的霸氣,讓所有大臣都明白。


    他絕不是來享受的,而是從上朝臨政的第一天,就展示出了雄心壯誌。


    這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跟著他,恐怕會很累。


    但是卓敬卻目光灼灼,千古明君,此乃千古明君啊。


    可有人卻問道:“敢問陛下,廢除了賤籍與奴籍之後,如果有人違法犯忌了該如何處置?”


    “該殺的殺,該打入大牢的打入大牢。朕廢除的是賤籍與奴籍,又沒有廢除刑法。是你們傻了還是以為朕傻了?”朱楩翻了個白眼。


    同時他又說道:“不論男女,犯了法犯了罪,該怎麽處置怎麽處置。但是今後把打入樂籍的刑法給我去了。女人也是人。”


    難道女權意識要崛起了?


    不,朱楩說道:“所以如果女子犯罪,與男人同罪處置。憑什麽男的犯錯要殺頭,女的就可以活命,隻需打入樂籍就可以了?憑什麽啊?”


    “所以今後女子犯罪與男子同罪。而且今後要出台勞改政策。別以為進大牢是去享福的。以後的罪犯要拉出去給我幹活,當牛做馬彌補過失。”


    所有人都倒吸口涼氣。


    好家夥,都打入大牢了,還享福?


    陛下你是真敢說啊。


    知不知道,古代牢獄之災有多可怕?


    好好的一個人進去了,能不能好好的出來可就不一定了,但凡沒錢沒人沒勢的,就等著被怎麽折磨吧。


    而朱楩卻又深知如今人口才是最大的資源,怎麽可能放棄這麽一批免費的勞動力。


    今後他還要找機會徹底廢除徭役、雜役等平白壓迫到百姓身上的重擔,這麽一來,那些犯法的人就可以替代了。


    修明長城死了一批人,老朱可能會挨罵。


    可如果修長城死的是牢裏的刑犯呢?


    恐怕就要天下人拍手稱讚了吧?


    不過現在還不急,得慢慢來。


    如今隻是提了個士紳一體納糧,他們就慌了,要是再提出個人的所得之稅,提出誰賺得多誰交的多,誰賺得少交的就少。


    恐怕他們會炸鍋。


    說白了還是攤丁入畝,今後那些大地主就要遭殃了,因為地越多,田越多,收取的糧食越多,給的稅也就越多。


    朱楩不是要割百姓的韭菜,要割,就割大地主的韭菜。


    這才有意義。


    “好了,今日之事通報下去,並且交由大明官報傳達全國,迅速落實下去。如果哪裏不肯落實,哪裏就給我等著落腦袋吧,”朱楩冷聲警告道:“我和我爹可不一樣,我可沒有洪武大帝那麽仁慈。再說一遍,朕最討厭的就是給臉不要臉的,都跟你們商量好了,若是還有人敢給我搞陰奉陽違那一套。別怪朕砍你腦袋。退朝。”


    然後朱楩站起身,伸手去攙扶朱元璋,父子倆瀟灑的離開了。


    而百官則擦著冷汗跪地拜送。


    洪武大帝仁慈?虧你說的出來啊。


    洪武四大案,牽連了多少萬人?


    可在朱楩看來,他雖然不會獨斷專行剛愎自用,可是一旦落實了政策,就絕不允許有人拖後腿,你敢給我拖後腿,我就砍伱腦袋,看看是你的腦袋多,還是我的刀不快。


    而且朱元璋還知道,朱楩竟然打算以後要一年一科舉。


    好家夥,你這是當高考呢?一年一次?


    可一旦這麽做了,可想而知,候補進士將不是問題。


    哪怕一年取士二三十,也足夠朱楩有事沒事就砍一批人了,大不了讓候補進士補充上來。


    想當官的人千千萬,反倒是上麵的人不下去,下麵的人上不了。


    想到這裏,就連朱元璋都心裏一抖,這小子,恐怕真要比自己更加殘忍了。


    至此,朱楩上位以後,先敲定了年號為永昌,而後頒發了兩大政策,一個是從永昌以後的新晉貴族爵位,將會以襲爵降級製度承襲。


    然後自然就是徹底廢除賤籍與奴籍了。


    這都是大事,一時之間傳得整個京城都沸沸揚揚的。


    連湯徐二公的府上,都被踏破了門檻,無數人跑來詢問,新皇這是怎麽想的?這是一上位就要撤梯子啊?過河拆橋嗎?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淮西集團,說白了就是朱元璋的老家,也是朱家皇室的老家。


    哪怕前有胡惟庸案,後有藍玉案,一文一武,已經牽連了無數淮西勳貴。


    可還有一大批人還在的。


    畢竟在大明王朝建立的過程中,整個淮西地區簡直是人才井噴。


    也可以說朱元璋基本上是靠著淮西集團的力量打下的江山。


    可湯和與徐達卻暗暗冷笑。


    這幫不開眼的東西,真以為如今當朝的那位新帝是你們碰上去的啊?


    還過河拆橋,你們也配?


    他們家的這位姑爺,那可是靠著絕對的實力坐穩寶座的。


    誰敢不服?


    不說如今還在京城大營的十萬納西族,就說如今凱旋而歸還在班師迴朝路上的五十萬大軍,如今對新帝那也是死心塌地。


    更別說當朝天子的真正班底,其實還在西域與藏地、雲南了。


    一旦大軍東上,一路橫掃過來,無人可擋。


    給你們麵子,你們要是不接,可真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何況朱楩已經明確說過了,洪武年間冊封的貴族勳爵,是可以繼續世襲罔替的。


    那你們著什麽急?你看我們急麽?我們一點都不急啊。


    廢話,你們兩家有公爵,你們急什麽。


    隻靠著一個公爵頭銜,都可以吃一輩子了,還是跟老朱家的皇位一起天長日久。


    隻要朱明江山還在,湯徐兩家的爵位就在。


    你們當然不急。


    總之,新皇登基之後第一天,就轟動了京城,甚至傳遍了整個江南地區。


    當聽說年前那位把江南大鬧一通的滇王竟然登基為帝了,許多世家都是人心惶惶。


    特別是聽說了所謂士紳一體納糧的風聲,更有無數人在背地裏咒罵。


    然而也有一些世家不但絲毫不怕,反而大擺宴席,舉杯慶賀。


    “此乃千古一帝之相。”


    “明君啊。”


    “天不生永昌帝,我大明萬古如長夜。”


    這些世家,有朱元璋冊封的江南第一世家美譽的鄭家。


    鄭家有世祖鄭綺公立下家訓‘吾子孫有不孝、不悌、不共財聚食者,天實殛罰之’。


    此後鄭家一直以此為戒,遵循祖訓,後來甚至還又增加了三條家規‘清廉自持、忠誠為國、公正辦事’。


    所以鄭家乃是世家之典範。


    還有鎮江府的丁家。


    丁家從北宋延續至今,尤其在丹徒縣名望頗高。


    而且丁家雖然是本地名望世家,卻世代以儒為業,讀書風氣特別濃厚,如今也是舉家歡慶,覺得盛世要來了。


    更讓朱楩都沒想到的是,常州府的張家竟然也在慶祝。


    沒錯,這個常州府張家才是江南張家的本家,溧陽縣張家就是從常州府張家分出去的。


    照理說朱楩把溧陽縣張家斬草除根了,跟張家應該是世仇才對。


    可是古代一旦分家,那是真正的徹底斷絕了關係。


    相當於,原本在大家族之內,同姓之間是不允許結親的。


    可是分家以後就沒有這個說法了,除非是一些特別講究的家族,否則是可以結親的。


    這可不是分家產那種,比如老子死了,然後兒子們拆分家產什麽的。


    這種分家是分族譜的,雖然還是同一個祖先,但是從此以後,你家有你家的族譜,我家有我家的族譜了。


    所以朱楩當初把溧陽縣張家誅滅全族時,就算是拿著族譜去殺頭,也殺不到常州府張家的頭上,跟人家不挨著。


    可畢竟也有血緣關係,這常州府張家本家,就真的一點都不在意嗎?


    還真不在意。


    畢竟朱楩當初可是把溧陽縣張家為非作歹,以及禍害百姓那麽多年的事,全都公之於眾了。


    張家本家一直潔身自好,素有‘張家的才子’美譽。


    如今擺脫幹係還來不及呢,隻覺得有這麽個分家實在是丟人現眼。


    不拍手稱快都算厚道了,畢竟分家了那麽多年了,說是陌生的兩個家族也不為過。


    尤其是有感如今的新帝頗有勵精圖治之能,隻覺得乃是盛世之始。


    所以這些世家全都沸騰了起來,恨不得讓自家子弟紛紛出仕入朝。


    更不用說顧家與錢家了。


    顧家家住顧紋與錢家家主錢貴,可都是朱楩的府臣。


    隻是如今顧紋還在藏地幫助朱楩去開民智,去引導藏民從多少年的壓迫和思想桎梏中走出來。


    而錢貴也還在跟隨大軍歸來的路上。


    於是暫時還沒有為他們封官賜賞。


    但是可想而知,顧紋和錢貴絕對會一飛衝天。


    比如此時的朝廷六部,除去卓敬仍然保留著戶部侍郎的位置,且朱楩已經打算把他扶正了。


    六部侍郎分別有兩個,左侍郎才是老大,但是一般還有個副手右侍郎。


    卓敬就是戶部右侍郎,還有個老侍郎做左侍郎。


    今後會讓老東西退位讓賢的。


    除了戶部,六部之中,兵部侍郎齊泰已死,還有禮部侍郎黃觀,太常寺卿黃子澄,這些位置都得補上。


    另外還有工部侍郎練子寧等人。


    可以說六部官員除了戶部幾乎完整保留了下來,其他都被清洗了個遍。


    這也讓朝堂之上變得空置了不少位置。


    現在還不著急,朱楩早有自己的打算。


    雲南的嚴時泰與李叔然應該在路上了,還有等錢貴迴來,也有要務安排。


    錢貴一生光明磊落,而且頗有憂國憂民,為國為民的大義。


    他適合刑部。


    嚴時泰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反而不適合刑部,而是適合禦史台,左都禦史就是給他量身定做的。


    李叔然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能力不差,適合禮部或者太常寺卿的位置。


    顧紋的話,兵部再合適不過。


    顧紋乃毒士,正所謂並不嚴重,喜出奇兵奇策。


    不過他的一些計策有點太毒了,還好如今兵權被拆分了,顧紋可以出謀劃策,可以調兵,卻沒有統兵權。


    朱楩可以采用他的意見,也可以不采用。


    “還是等今後再做安排吧,”朱楩想著,此時正在往後宮坤寧宮走去。


    前朝之事,既有六哥朱楨監國,也有太上皇老頭子把關。


    結果他這位新帝卻當起了甩手掌櫃,跑去坤寧宮跟老婆們混在一起。


    朱楩也有理由啊,我可是新婚,而且我還沒孩子呢,不得抓緊時間努努力?


    同時別忘了他們夫妻還都是修士,修行不能忘。


    尤其是朱楩如今已經築基,修為暴漲,遠遠不是練氣境界修士可比的。


    如此一來再次雙修時,老婆們得到的好處就太大了,他是完全把自己當做鼎爐,不計好處,甚至不計得失的,給三女充實修為。


    這讓三女的修行進度也跟著飛快提升起來,有進入練氣圓滿的預兆了。


    不過朱楩如今已經準備要孩子了,所以隻是以真氣雙修,而不再煉化精氣(你懂得)。


    可是正如之前朱楩所在意的那樣,隨著他們夫妻的修為越來越高,同時因為走的是肉身成聖的路子,三女的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身材、樣貌和氣質也更加如天女下凡一般了。


    可是順帶著,想要懷孕卻千難萬難。


    天道是公平的,你想直接生下一個小仙人?怎麽可能那麽容易。


    沒辦法,就隻能再接再厲努力拚搏下去了。


    在隨後的幾天中,朱楩還分別召見了十幾位公主。


    長公主臨安公主,本名朱鏡靜,洪武九年獲封,隨後下嫁給了韓國公李善長的長子李祺。


    後來李善長因為胡惟庸案遭朱元璋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並處死,而李祺則因駙馬身份幸免於難,隻不過闔家被流放到了江浦。


    其實就是如今的南京市浦口區,離得不遠。


    說是流放,可不是往雲南流放。


    畢竟這可是朱元璋的大女兒,又怎麽會忍心難為大丫頭。


    但是,這位長公主對朱元璋可是有著老大的意見,自從流放以後竟真的就不迴來一次。


    這一次還是朱元璋下聖旨,才讓公主一家迴京的。


    朱楩接見了這位大姐,並且準備彌補一番,允許他們一家隨意決定去留,想留在京城就留下,還給他們置辦家產。


    想迴去也可以迴去,而且隨時還可以再來。


    可長公主卻提了個條件:“敢問陛下,可否為我公公平反?”


    朱楩笑著搖搖頭:“不可。”


    開玩笑,別說老頭子還在,他敢給李善長平反,就等於在打朱元璋的臉。


    更別說一旦李善長平反了,那麽韓國公的爵位也要恢複,這是長公主的私心,既要給丈夫一個交代,又何嚐不是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未來?


    “李善長該死,藍玉也該死。想都不要想,”朱楩毫不猶豫的說道。


    正所謂‘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這些事是不可能妥協讓步的,否則就亂了。


    倒不是朱楩也覺得,皇帝金口玉言不能犯錯,他也絕不會不敢承認錯誤。


    畢竟是人,犯錯是正常的。


    可至少在李善長與藍玉這兩件事上,他真不覺得朱元璋錯了。


    哪怕是朱楩,也會殺他們,絕不姑息。


    他們是活到頭了,也有了取死之道,自作孽不可活啊。


    於是長公主被氣走了。


    朱楩又接見了二公主,同時這位二公主其實才是嫡長公主,也就是說,她是馬皇後的女兒,與朱標五兄弟是親兄妹、姐弟關係。


    二公主封號為寧國公主,駙馬梅殷,乃是汝南侯梅思祖從子。


    這位駙馬頗有才能,不但處事老成謹慎,精於騎馬射箭,富於謀劃策略,而且天性純樸正直,在所有駙馬之中,也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女婿。


    而朱楩在見到二姐時,卻直接說道:“二姐,如果你想和離,不用猶豫,弟弟給你做主。”


    梅殷:???


    寧國公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係統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姓姓姓姓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姓姓姓姓徐並收藏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係統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