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前。


    龐籍還在極速書寫奏折的時候。


    李寧被他的下人請進了書房之中。


    宋朝官宦人家的規矩,書房一般分為內外兩個。


    外麵的用來見客,裏麵的書房才是處理文案甚至機要的地方。


    撰寫奏疏這種事情,自然在後者完成。


    因此李寧竟然被直接帶進了內書房。


    “郎中,小先生來了。”


    “哦。請稍等,老夫這就寫完了。”


    或許是文思泉湧的緣故,龐籍不願停下手中的筆。於是李寧站在原地不動,隻四處觀瞧著內書房的布置。


    屏風未免太多了些,而且還都掛著白紙。


    太怪異了。


    這是李寧的第一感受。


    “小先生是覺得奇怪嗎?龐某竟然如此不懂風雅?”


    “在下不敢。漕司大人如此做,必然有其深意。”


    “深意倒是談不上,隻是此物,乃是專為先生你準備的。”


    “為我?此話怎講。”


    “先生熟悉夷情,又東的光幕和那個什麽穿越。老朽想虛心求教。這些屏風,就用來書寫先生的博學廣聞。”


    李寧看了看屏風,苦笑一聲說道:“學海無涯,這些屏風恐怕不足以寫下李某所知。而且,夷情……”


    “如何?”


    “夷情如華情,複雜而多變。寫起來非常麻煩,還不能立刻派上用場。不如……不如我寫幾條綱要給漕司大人,然後再探討些急用的措施。您看如何。”


    “好極!”


    龐籍隻怕他敝帚自珍,哪裏會在乎他怎樣施展才華。


    於是,李寧就說出了影響光幕戰爭數百年的一番話。


    這番話並不深奧,然而正因為此,才被廣泛傳播。


    “第一:光幕所帶來的穿越,無非有三種。前穿後,後穿前,王八穿蛤蟆。”


    “撲哧”一聲,屏風後傳出一聲輕笑。


    這讓李寧不禁循聲望去,卻見一直蒼老的守橫在麵前,一旁更是響起龐籍的聲音:“先生看哪兒呢,剛才是老夫笑的。”


    “哦,是嗎?”李寧可不會懷疑自己的耳朵,他又不是被迫害的某人,但既然龐籍有所隱瞞,他自然不會多說什麽。


    結束了這句略作吃驚的反問之後,李寧就繼續起了剛才的內容。


    “第二:這種穿越最大的機會,是商業,是互通有無。”


    “第三:互通有無是危險的,因為商業過程會帶來新文化。文化可能比商品更吸引人,尤其對我皇宋。所以,得有防禦之所。即:在學校裏教我們認為合理的一套;在貿易上討論能忽悠敵人的一套;在戰場上施展敵人沒見過的一套。而在以上所有地方,去了解敵人的那一套。”


    龐籍的嘴唇囁喏了一下。


    李寧的這番論調,除了對商業的鼓吹之外,其餘都可謂老生常談。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誰還不知道留一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誰還不知道去瞅瞅別人家的手段。


    但,李寧的本領在於,用無數細枝末節的方法,去充實這些空洞的理論邏輯。


    “基於此。我們要做三件事情。軍事上服務於商業擴張,我們要把光幕控製在我們手中。這是一道關隘,但也是往來商旅必經之路。同時還要控製光幕的另一側,作為緩衝和對外探索的基地;文教上服務與商業擴張,培養舌人、商隊護衛、水手、騎手、獸醫。製度上服務於商業擴張,設立專門的商業機構,讓他們成為民間的榜樣,以此帶動全麵發展。最後,讓商業擴張帶來更多的技能、出產;更多戰法、裝備;更多有益民生的想法。”


    “好主意!”龐籍其實沒有細想李寧的構思,他隻是感覺到,這種相輔相成的閉環思路,有一種不明覺厲的美。


    但是,當這種美真的落實到現實當中去,當他真的綻放的時候。


    整個皇宋的華章,都為之而愈發繽紛。


    由於終於感到李寧想法的奇妙,龐籍開始在屏風上書寫。


    然而,他將之前內容寫完之後所遇到的第一個新詞匯,就讓他有種莫名的震撼。


    “商城?這是做什麽的?”


    “就是在那個光幕周圍修建一座商城。不僅要在我們這邊修,也要在他們那邊修。當然,修完了我們要控製住,不給他們。”


    “他們是傻嗎?”


    “不,他們不傻。但聰明的人才有機可乘。傻人隻會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哪會給我們機會?”


    這話終於有點語驚四座的味道了。


    但還不足於震撼飽經風霜的老龐籍。


    他是個出色的親民官,什麽樣的是是非非都見識過。


    那種誓死守住一畝三分地的老實人,在皇宋帝國的北方並不少見。


    但行走的金錢才是皇宋繁榮的根本。


    商業,在國家穩定了三十年之後,已經越發重要了。


    隻是,他還沒看出這個商城的全部意義。


    “就算我們拿到了,好像也和商城二字沒有關係啊。”


    “不,唯有商業能幫我們拿到。它是我們共同的利益所在,因而可以成為絕佳的麻痹。”


    這話就有些大智慧的意味了。


    “先生請繼續說下去。”


    “如果拿到外圍。貿易就不必在光幕的內側進行。我們派遣軍隊在外圍保護,再迴來販賣給普通商賈,這樣他們的人身危險就小了很多。而我們的初期投入,尤其是建設成本就有了迴籠的可能。”


    成本、迴籠這樣的詞匯,在皇宋並不常用,但龐籍聽懂了李寧的話。


    這是在用商業運營為軍事部署提供財政支持。


    這在皇宋,是典型的違法犯罪!


    毋庸置疑!


    但同樣在皇宋,這在軍隊中很常見,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名詞:迴易。


    從陝西邊軍,到廣西駐軍,皇宋的軍隊之中,很少有不進行迴易的。


    但沒人把這公開拿出來。


    而這一次,李寧似乎要打破常規。


    但李寧沒意識到自己在犯忌諱。


    “城池要修建。兩邊都是。中間其實還應該有一道。這一道其實尤為關鍵,我謂之曰海關。”


    “為什麽叫海關?”


    李寧不知如何作答,隻好本著人文主義湖州起來。


    “光幕的另一側,對我們來說是比海外異域還要陌生。我想讓每個路過的人都明確這一點。陌生意味著危險,意味著他們可能迴不來。”


    “好!”龐籍就喜歡他這仁人之心,當即拍手稱讚!


    聽到讚美,李寧心裏難免也很高興。


    不過他的冷靜邏輯還在運行,這讓他激起了另外的事情。


    “哦,對了。漕司大人不要忘記在商場周圍收取榷稅。”


    “這……”龐籍猶豫起來,“恐怕得朝廷同意。”


    “哈哈,那我是當然。太祖曾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如今商城一開,知己知彼就變得容易許多。而且,我們還可以派遣商隊,深入敵方內陸。然後組織商號,將深入內陸收集的商品販賣出去。如此一來一迴,獲利何止十倍。而且還能帶來不少夷情,想必也是朝廷願意看到的。”


    龐籍點了點頭。軍中之所以會有迴易商隊,最主要的就是打探敵軍情報。


    既然知道商隊的作用,相信朝廷不會對此事多加為難。


    況且他龐籍又不是傻子。


    商隊大可以掛在轉運司名下,事後轉作軍餉就可以了。


    至於負責護送的士兵,表現好的可以有賞錢,表現不好的,那就是完成了一次軍事任務。


    這樣是為了節約開銷,反正財政的重點,本來就該是放在新軍上——光幕的出現,異族的威脅,意味著福建路必須得擴軍。


    擴軍,就需要錢。


    嗯,總之,以前都得著落在錢上。


    所以說,皇宋帝國的立國之本,在這些行走的錢上。


    而李寧,顯然也對新軍非常重視。


    “軍事實力是立國之本。從兵員素質到武器裝備,我朝都有升級的必要。但現在在恐怕是來不及的。要不然我們也不必用虛張聲勢的辦法嚇走敵軍。不過,說起嚇唬人,我倒想起了兩樣利器。”


    “什麽?”


    “一種是轟轟作響的火藥,一種是希臘人不曾見過的弓弩。”


    “好。這兩樣我們都有!”


    “如此,我那個計劃也可以實施了。”


    “什麽計劃?”、


    “我準備親身到亞曆山大軍營去,和他商談榷場的事情,最好能把結盟的事情也敲定。”


    “這……是不是太危險了?”


    “是很危險。但這是必須走出的一步。我們隻能指望他真是個不記仇的寬仁之人。”


    “哦,他有這個名聲嗎?”


    “對波斯老太後是有的。”


    “哈哈哈。”龐籍笑了起來,他拍著李寧的肩膀,“年輕人有膽識。你既然不怕賊人殺了你,那我也不會吝惜管製。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掌書記了。至於官身,就先做個公據,等以後有了戰功,我定為你討個三班借職迴來。”


    “多謝醇之公抬舉。”李寧雖然一時想不起公據究竟是個什麽職務,而且他也不想總是出謀劃策,畢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更要緊。


    但龐籍的賞識也很重要,因此他不介意答應下來。


    不過他也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以後的商隊,姚旭他自己招人。


    龐籍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他甚至說:“隻要願意參加,哪怕是陝西的、交趾的、或者南邊的昆侖奴,北邊的高麗人。你都可以招募進來。”


    這話自然是為了提氣才這樣說的。但李寧卻像是被打開了新視野一樣。


    他是個什麽人,語言天才、軍事愛好者。光憑這兩項,挑戰拿破侖甚至成吉思汗的功業,亦不見得是件困難的事情。


    更何況,在古代武器的使用上,他也是有優勢的。生長於內蒙、求學於山東的李寧,自然擁有這兩個地方的特點。弓馬嫻熟、涉獵廣泛,是他在這個世界的立命之本。


    如今,他要用平生所學來應對這場生存考試了,希望不會掛科,否則就是一命嗚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戰世界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著作佐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著作佐郎並收藏宋戰世界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