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用是汴京城裏的一個小市民,向來無所事事,以投機取巧為能。


    自從福建路和光幕這等奇事傳出之後,他就一直在盤算著,怎樣才能讓自己,蹭一下這些事的熱度和神秘色彩。


    上帝是個寬厚而仁愛的人,他設計人類的時候大體是忘記了卑劣的心思常常在這些齷齪的生靈心中誕生,因而他也無法防範他的仁愛之心,帶給人類的那些優秀品質,被一些卑劣的思想所利用。


    勤奮就是這些品質當中的一個勤奮思考,是一個優秀的習慣,但如果一個卑劣小人開始勤奮思考,那麽難免就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要發生了。


    於是在不久之後,汴京城裏就開始流傳這樣一則傳說,有個叫做繁用的家夥自稱是李寧的表親,並且十分了解光幕,以及光幕另外一側的情況。


    一開始這種說法是從某些個酒肆茶樓當中傳揚出去的。有很多汴京市民,成為了這先說法的最初聽眾。


    “我跟你們說啊,我那位表兄李寧可是文武雙全的奇才,從小就在武夷山中跟神仙學道。”


    有人略感懷疑,因問道:“武夷山那麽遠,你是怎麽知道的?”


    繁用信口胡謅道:“我那表兄學了神仙法術,自然能夠千裏傳音,他若想讓我知道什麽,隻需稍稍使用仙術。便能夠做到。哪裏會像我等凡夫俗子之一樣還得奔波千裏,受盡顛簸勞累之苦。”


    “哦,原來如此。武夷山我聽說過,確實是個神仙一般的地方。”


    “那麽說來你,那表兄可真是個厲害人物啊。”


    繁用聽了這番誇獎,立刻驕傲的表示:“若非是個厲害人物,又怎能識破光幕的本質,通曉光幕另一側的夷情?”


    “說的有理!這天地之間就算有生而知之的聖人,恐怕也是需要神仙點化的,要不然,你我這等凡夫俗子,起步也能成就李寧那般的功業?”


    “沒錯沒錯,俺早就聽說,龐相公遇到李三班的時候,就覺得此人身懷異術深不可測,要不然,李三班小小年紀又怎麽會被龐相公重視呢?”


    “說的對!”繁用每每提到此處,都是激動不已,隻是因為說的得意,更是忍不住拍案而起,“若非兩人相逢,恐怕光幕的秘密,至今不為朝廷所知。”


    一提到光幕的秘密。汴京城的小市民們,更是興奮的不知所以。


    “聽說那光幕通體幽蘭,散發著攝人心魄的光,還能夠把人帶迴千年之前!”


    “沒錯沒錯!俺七大姨家的八表姑說,他在樞密府上當差的侄子,曾經聽李樞密酒後吐真言,說那看來真是1300年前的世界了。可見樞密一開始也是不信的,但肯定是查到了什麽。這才……”


    “哎呀,竟然還有這種事,那看來是真的了。”


    “這事我也聽說了,好像是番坊裏的一賜樂業人,幫著樞密查閱了泰息諸國的史料,才終於對上號的。”


    “哦是嗎?我說碰到的怎麽不是秦皇漢武呢?”


    “你可拉倒吧,聽說這火泰息的蠻夷,也是很能打的。前幾天不是還有軍報傳來,說是有個叫做石元孫的太尉,在那個叫什麽弗裏吉亞的地方吃了個大敗仗。這樣的蠻夷我們尚且不是對手,要是碰上秦皇漢武,咱們就隻有稱臣納貢的份嘍。”


    “那也不丟人啊,都是華夏貴胄,有什麽大不了的。”


    “宮裏的官家恐怕不會這樣想?”


    繁用卻不以為然:“我朝最大的心病就是北朝契丹的存在,要是能夠碰上秦皇漢武,借到蒙恬衛青,那你說,官家會不會樂開花?”


    眾人一想,也確實是個這個理兒,畢竟蒙恬衛青都是抵禦匈奴的良將,而國朝之中卻無一人能夠與之媲美?


    於是眾人紛紛附和道:“那可不是?”


    就連遠處坐著的一桌官差。也忍不住向這個新奇的想法投來凝視的目光。


    如果,衙中公人的凝視往往帶有威懾效果,因此,這邊的討論聲反而立刻響了下去。


    隻有一個年輕書生,有些疑惑的嘟囔道:“子不語怪力亂神,然而這光幕又是如此的蹊蹺?說是連通1300年的那個什麽時空,卻又見不到那時候的人物。反而是一群夷人在那裏亂蹦亂跳,真是奇哉怪哉?”


    “哎,這位秀才此言差矣。”繁用卻一臉你不如我懂的表情,為他解說道,“福建路那邊傳來的說法,確實是連通了1300年前的時空,但這所謂的時空不光是時間,還有所謂的空間。我打聽過了,這空間啊,既是所謂的地理。光幕的另一側並不是我華夏九州,而是大食西邊的拂林國。”


    “那是個什麽國?”


    “不知道。表叔沒有跟我說起過,但我朝前不久得到的赫勒斯滂,就是如今拂林國國都附近。”


    繁用也不是個傻子,他知道自己如果說不出個子醜寅卯的,也不會有人拿他當迴事,因此他還是特意去了解過一些的,好在大眾帝國並不是全無世界視角的,封閉國度,所以類似的信息在人才薈萃的汴京城裏還是能夠找到的。


    甚至有一些博學多才的人,之前早就聽說過這個國家的名字。隻是他們不知道,在後世這個國度並不這樣稱唿,而是叫做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坐落於馬爾馬拉海的東岸,而,赫勒斯滂地區主要指的是馬爾馬拉海以西的達達尼爾海峽附近。


    也就是說這兩個地方在實際上隔著一個馬爾馬拉海,雖然這是世界上最小的海,但繁用所說的“附近”一詞,用的顯然並不非常恰當。


    但對於剛剛開始了解世界的華夏文明來說,能夠知道拜占庭這個地方,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視野了。


    隻可惜大部分人,還不如這個江湖騙子在意的事情廣闊。


    因此那個年輕書生還是好奇地問道:“照這麽說來,我們完全有可能看到秦皇漢武。”


    “有可能,什麽意思呢?要是碰上蠻橫的秦軍,我們有多少勝算嗎?”


    年輕書生瞥了一眼這個江湖騙子,眼神裏充滿了不屑和嘲弄,但他似乎擔心被別人誤解,繼而故作感歎的說道:“要是碰上盛唐時期的軍隊,恐怕會更麻煩吧。”


    當啷啷幾聲碗碟落桌的聲音響起,那桌衙門裏的拆一門終於吃好了,也結賬走人了,這邊的討論聲似乎終於可以大一些了,但卻沒有人在說話。


    之所以會突然變得靜謐起來,主要是因為類似的問題,他們之前就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關於光幕的神奇之處,大多數普通的百姓都聯想到了神仙法術,但對於這些法術的驚奇,僅僅隻持續了一段時間。


    雖然有些無知的家夥跑去找一些神仙道士們拜師學藝,但大多數百姓們還是很快看到了光幕可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改變。


    那些改變肯定不是和神仙們一起騰雲駕霧有多自在,而是很有可能像李寧的多方部署一樣,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貿易利潤。


    朝廷對他們討論神神鬼鬼的事情本來就不滿,因此這一時期專門有很多禁令出現在大街小巷裏,雖然被很多不識字的人無視,但到另外一些法令發出之後,他們很快趨之若鶩的衝向了另外一群人的家裏。


    有趣的是這些人並不是什麽神仙道士,而是一些精細的手藝人它們或是聞名周邊,或是成為一代巨匠,總之,最近成為了他們收徒最為忙碌的時代。


    原因異常簡單,朝廷在李寧的建議下已經開始大力發展手工業,準備好好的用各種瘋狂的產品衝擊一下脆弱的希臘市場。


    雖然有很多人至今連希臘和馬其頓之間的關係都沒有搞明白,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賺錢的心思向這個方向流淌。


    而那些神仙道士們的招數顯然不在李寧的考量之內,由於他對光幕的嚴格把關早已傳入民間因此沒有人認為神仙能夠輕易的通過簽證和護照考試,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學一份手藝,看看能不能為自家多撈幾個錢。


    既然有這麽多的人參與到你光幕相關的貿易當中去,那麽對於光幕的性質,大家也就潛移默化的記在了心裏,所以很早的時候他們就在擔心,如果比大宋更加強大的軍隊出現在自己麵前,那又該如何是好,畢竟宋朝的軍隊已經吃過敗仗了,所以。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們的村民們,擔心敵軍衝過那道缺乏防守的光幕,殺到自己家裏來。


    所以宋朝的鄉野與城鎮之中,最近的氣氛都有些詭異。原因其實就蘊藏在這其中。對於賺錢的狂熱,以及對威脅的恐懼交織在一起,怎能不讓人感到對未來的不安?


    在這種不穩定的情緒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宋朝人的,幸福感原本即將到來的仁宗盛世,也因此而蒙上了一層不確定。


    但他們還不知道的是,上天已經提前為他們的不安送來了補償,李寧的出現。將會見二連三的為他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而最近的一次驚喜,其實此時已經出現,隻見一個明朝稱之為店小二,宋朝還叫做茶博士的家夥,風風火火跑進了這間茶樓,衝著在座的各位急吼吼的喊道。


    “各位鄰裏街坊,出大事了,光幕司準備成立在京科研局,準備招募大量工匠和學徒,家裏有條件的,趕緊去報名啊,聽說待遇幾乎是市價的兩倍。”


    登時,整個茶樓都沸騰起來。他們沒想到李寧的手筆竟然是如此大方。


    看到好處的汴京市民們,很快都跑出去報名去了,但也有些個聰明人家,立刻找到了自稱是李寧表弟的繁用,希望他能夠幫忙牽線搭橋,讓自家組織也能混進光幕司裏謀個一官半職。


    繁用當然不敢答應,萬一被發現他騙人,那還不得被吃了,因此他隻好推脫起來,好在借口還是不難找的,一句我家表兄還沒有通告我此事,我豈能擅作主張就把許多人都給轟走了。


    門外裏,幾個皇城司的密探將這一切收入眼底,心中罵上一句,這小子還算知道好歹,便也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路上他們還把剛才吃酒的那一桌公人狠狠的瞪了一頓,如今的皇城寺還不像王安石變法期間那麽囂張,因此他們剛才隻能看著別人吃,自己不好輕易露麵。但那些公人是不怕他們的,因此兩夥兒險些打了起來。


    這一現象,又被遍及汴京城當中的潛火鋪官兵們看到了,當即就有不少人發出了笑聲。


    笑聲引來了軍巡院的注意,於是又一幫特務機構的耳朵變得不清閑了。


    於是。當繁用的各種說辭出現在趙禎書房的時候,幾乎全汴京的情報係統都已經對此有所耳聞。


    而他們的長官們更是已經被堆積如山的各類情報弄得焦頭爛額。


    近期,關於光幕司的各種爭論,早就已經在朝野上下鬧得沸沸揚揚,朝廷中在爭論該不該設立這樣一個衙門。而坊間民間爭論的都是他能夠為大家帶來什麽。有趣的是隨著方尖爭論的進行,朝廷上的爭論也慢慢的開始了變化,許多人開始站到李寧一邊,主張應該利用光幕,為大眾的百姓們多帶去一些利益。


    甚至就連範仲淹也開始上書積極為李寧鼓吹,導致一部分為他馬首是瞻的士林成員。紛紛加入李寧集團,一下子減輕了蔡齊方麵的輿論壓力。


    就連皇帝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好過了許多。因為他是一開始就選擇支持李寧的。


    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剛剛親政沒幾年的皇帝,竟然做出了這樣明智的選擇。


    但隻有他知道,李寧所做的這一切,十分有利於處理他所麵臨的某種趨勢,雖然這種趨勢亙古未見,似乎是老天在刻意刁難他,但如果有人能夠把這種刁難轉化成對老百姓的好處,那他作為皇帝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而且光幕司在京科研局的成立,按李寧的話來說,是將軍工和民生經濟聯係到了一起。


    皇帝不管那些大道理,他隻要自己的國家能夠國泰民安,國泰就需要軍工,民安就需要經濟。


    是的,經濟這個詞兒,如今已經成了皇帝的新寵。甚至他成為了李寧書信當中很多新奇詞語的堅定推廣者,在朝堂上甚至不顧一些老派禦史的反對,堅定不移的要求陳寮們將這些詞語規範地用在奏書當中。


    隻是他也沒有注意到的是,正是這種來自於皇帝和民間的不斷努力,讓士大夫們終於堅定了最後的信心,將光幕司的爭論徹底轉向了如何為民謀福的技術性討論。


    由此,朝野上下的爭論內容終於變得一致,樸素的思想開始在所有人的心中發酵。有一些之乎者也的東西,在這一過程當中被悄無聲息的放棄,而大家也終於重新找到了實事求是的某些邏輯。


    李寧不知道的是,皇宋能做到這一步有多麽不易,但他知道的是,皇宋一旦有做到這一步將會有多麽強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戰世界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著作佐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著作佐郎並收藏宋戰世界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