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北岸的第聶伯河流域,是世界四大黑土地分布區之一。
烏克蘭也正是憑借這款風水寶地,才作為了前蘇聯糧倉的位置。
而如今,李寧正式準備拿下這塊土地,以緩解福建路的人地矛盾。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耕地資源之稀缺嚴重限製了人口的發展,進而也限製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豐富的山林資源為他們的造船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如果能在家裏吃飽的話,誰會冒險踏上海貿之路呢?
不過,宋朝的福建路或許是過去3000年裏最好的時代。
他有足夠的生產力基礎去發展海上航運事業,又擁有一定的人口優勢去開展農業生產。
君不見11世紀的越南,也就是當時稱之為交趾的地方,早就已經充斥著形形色色的福建移民。
越南是個怎麽樣的地方?位於東南亞地區,氣候濕潤高溫多雨,極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在那裏,一項飽受饑餓困擾的福建人終於找到了比家鄉更能夠帶給他們裹腹感覺的地方。
從那以後,去海外謀求發展,便逐漸的興盛起來,直到近代時期,這種下南洋的風氣都仍然是一種尋求生計的方法。
但如果給他們一塊不輸給越南的土地。相信福建人也會興高采烈地過去開墾。
雖然這塊土地不像越南那樣一年三熟,但也沒有各種熱帶疾病的困擾。
雖然冬天確實冷了一些,甚至有可能讓一些皇宋的北方人都受不了,但肥沃的黑土地將會迅速的讓他們看到生的希望。
因此李寧才有了這個大膽的移民計劃,該計劃,用他麵對的最大困難,也就是黑海的遼闊來命名。
這看上去是個熱血沸騰的描述,但其實黑海根本不能阻止福建人的前進。畢竟他們連隻擁有三列槳帆船的希臘人都阻止不了,領先他們1300年前擁有阿拉伯阮帆技術的福建人,根本不可能受到黑海的挑戰。
那麽,這個計劃就變得一帆風順了嗎?
不,並沒有。
因為在黑海北岸登陸之後,他們還麵臨另外一個棘手的情況。
西徐亞人。
這是一個低級別曆史愛好者都不一定會注意到的名字。
比如作者在寫這一章之前,竟然還不知道所謂的西徐亞人,tmd就是斯基泰人。
以歐洲為核心的曆史觀,一向認為斯基泰人是所有遊牧部落,或者說是擁有這一習慣的人的老祖宗,至少也是祖師爺級別人的存在。
但事實上愚蠢的西歐人隻是最早接觸了這一遊牧部落而已,比他們存在更早的遊牧部落一定在世界內廣泛存在。
比如陰虛當中出土的那些亞利安人就很難證明不是騎馬來到中原的。
但即便他們不一定是最早的,但他們一定是讓人最為印象深刻的,因為當時他們活動範圍之廣,幾乎涵蓋了包括裏海和黑海北岸在內的廣大東歐平原。
作為伊朗人的一支,他們不缺少堅韌的性格,常年的遊曆在外,為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掠奪空間,因此他們曾經一度將魔爪伸向了黑海南岸的小亞西亞半島,以及高加索山脈南側的巴比倫尼亞地區。
兩河流域向來是負數的,因此他們的戰利品一定相當豐富,但需要注意的是進入中原地區的遊牧部落,一般都會很快的失去自己的遊牧習慣,因為豐富的物產和優越的地理條件將會讓他們得到食物的方式大大豐富起來,因此他們並不需要和別人拚命,就可以通過簡單的種植喂飽自己那麽遊牧和掠奪,或許就將成為一個備選方案。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衝進兩河流域的司機太人,很快的就分裂成各個小部落,並且迅速地消失在曆史長河當中,但是活躍在第聶伯河流域的那群人似乎並沒有這樣發展。
按道理來講,第聶伯河流域又不是不養人,豐富的黑土資源,將會讓這裏的農業生產事半功倍。
但斯基泰人終究不是擅長農耕的漢人。即便他們翻下馬背,也不會立刻熟悉各種農具的使用,至於代代相傳的農業種植技巧和相關經驗,更是在他們的不足當中極其匱乏,因此,在這片沒有農業基礎的國度裏,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合適的農業耕種技巧。
如果說非得有什麽改變的話,那麽希臘人的到來或許是一個希望,但希臘人隻對海邊的貿易感興趣,因此大部分城邦都建立在沿海地區,很少深入到河穀腹地之內,所以他們帶給斯基泰人的幫助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至此,烏克蘭境內的斯基泰人,也就徹底的陷入到了既有的遊牧生活當中去,唯一的改善就是遼闊的黑土地帶給了他們更加肥沃的草原。
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隻長草的話,未免也太過可惜了,因此李寧決心與這幫西方曆史上鼓吹過盛的斯基泰人交一交手。
如果讓可以把他們驅趕走,那麽這片遼闊的平原就將成為宋朝重要的富庶之地。
而這對於宋朝人來說或許並不算困難。至少是可以嚐試的。
於是一條條船隻被緊急製造起來,原本活躍在福建沿海的各種漁船也被緊急征召他們三五成群的匯聚在光幕附近,穿過一層層正在修建的城牆,迅速的出現在了光幕的另一側。
期間無數的人開始感慨朝廷對於光幕的重視。因為周圍的防禦設施足夠有5層之多,這遠遠超過了李寧最初設計的三層,當然另外多出的兩層——不過那純粹是為了保護周邊的商業設施而修建,就連修建的費用也由很多遠近聞名的大商賈捐贈。但不管怎麽說,它的牢固程度,甚至已經可以和10.47米高的北京城相提並論。至於北宋的首都汴京城,恐怕已經無法與它相提並論。
但這樣僭越的話,對於小心翼翼的宋朝商人來說,還是不肯輕易說出口的,至於那些沒見過世麵的漁民們,則幹脆不知道如何比較,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具體的數字。
但有一件事情他們是了解的,遼闊的黑海或許對他們來說確實不足為懼,因為他們順著格拉尼卡斯河,晃晃悠悠來到沿海地區的時候,很快就驚訝地發現,這裏的海麵遠比家鄉的要平靜許多。
對於一個四麵都有陸地包圍,隻有幾個海峽與外界聯通的海洋來說,想要讓他不平靜,恐怕就隻有風吹了雖然北風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北風能夠讓全世界所有的海洋都變得驚濤駭浪,但在這裏它的威力是要打折扣的,因此漁民們顯得比較放心。
他們唯一擔心的是手裏沒有合適的航海圖,因為他們早就聽說,這裏是一片未知的海域,但阿拉伯人很快為他們帶來了最新的牽星術數據。
黑海,對於阿拉伯人來說並不陌生。
雖然11世紀的阿拉伯人還沒有攻陷軍事坦丁堡,也就無法拿到馬爾馬拉海東岸的某些航海數據,但其實海上貿易的進行早就讓他們可以做到這一點了,即便做不到,他們也可以選擇黑海的東岸,對他們來說,那裏更加不顯得陌生。
畢竟亞美尼亞那樣的地方,本來就是多個文明曾經激烈爭奪的地塊。
因此他們也成為了一個文明交匯之地,哪怕是與之相鄰,也能夠從他們那裏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而他們恰恰就生活在地中海東岸,所有文明對於地中海東岸的了解都可能遺留給他們,也都可能通過他們遺留給更多的人,因此阿拉伯人對那裏的了解,並不能因為他們在高加索山脈所受到的阻撓而被忽視。
而且他們的航海技術,也已經經曆了黃金時代的飛速發展,所以想要測繪到相關的數據,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至少本時空的希臘人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希臘人既然做不到,那就隻能幹看著他們的精彩表演,於是一船又一船的士兵和農民被他們運送到了黑海北岸,這其中甚至有很多是從北方遷徙而來的,當然這種f遷徙經過了朝廷的嚴密組織,雖然各地的地方官員們都不願意輕易放棄至下的人口。畢竟人口是否增加,對於他們的政績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幾乎每一個州縣裏總會有那麽一小撮人屬於失地農民,因此看著他們的家業走向沒落,對於有良知的官員來講也不失於一種巨大的良心譴責,寧願生活在良心譴責裏的官員是危險的,所以哪個官員如果不交出一些失地農民來的話,恐怕他的誌向就不像表麵上的那樣光鮮亮麗了,考公司的那些官員們沒有一個是傻子,所以,但凡還有些頭腦的官員就得老老實實的做出點樣子。
由此無論是有良知論,還是沒良知的,李寧這邊總會有不小的收獲,所以,他和龐籍在組織運輸能力的時候,才會拚盡全力。
龐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父母官,通曉時務甚至遠遠超過範仲淹。可惜他不是範仲淹那樣的文人士大夫,所以雖然政績卓著,但在士林當中的聲譽卻不如範仲淹那樣高。
但群眾的眼睛卻是雪亮的,福建路的父老鄉親們對於這位轉運使大人如今的經略相公,其實是充滿了愛戴的。
所以,當他召集大家將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運向遠方的時候,很多人都毫無顧慮的答應了。
他們甚至不知道,這趟運輸其實是有賞錢的。
雖然這些賞錢來的有些虧心,但對於龐相公來說,仍然是符合大宋法律規定的,宋朝雖然不是個嚴格意義上的奴隸製國家,但他所實行的契約奴隸製度,僅僅是有了人文關懷的影子,並沒有徹底杜絕奴隸買賣的現象。
何況在隔壁幾個軍州都在進行大規模人才招聘的時候,各種契約奴婢就成為了市場的搶手貨。
因此,早在石元孫東征的時候,大宋的官員們就注意到,希臘其實是個違背道德良知的軍事掠奪集團和奴隸販賣國家。
無論是之前稱霸海上的雅典,還是如今橫行陸地的馬其頓,或者是已經走向衰落的傳說中的斯巴達,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盛衰之間的變化無非是變更了掠奪者的名字而已。
這對於宋朝的士大夫們來說,其實是難以接受的事情,雖然他們沒有像後來的知識分子那樣,被灌輸那些希臘是所謂的文明搖籃的說法。
但這種違背倫常的做法,卻恰恰也在挑戰他們既有的道德良知。
一個已經開始逐步廢除奴隸製度的國度,看到這種落後而又惡心,外加野蠻和殘忍的製度,要想他的文明核心,不產生反感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如果他們不加入這種貿易的話,在物產缺乏的這一時空,有什麽能夠為他們的這種行為帶去收益呢?
是需要人力開采的礦產,還是需要人力耕種的土地,還是需要人力販賣的航運業,還是需要人力……有哪個可以不依托人力而進行的行當嗎?如果沒有,那麽好吧,奴隸就是一個不能繞過的選擇,這是一個必須要做出的取舍!
龐籍和他的幕僚們做出了堅決的選擇,他的手下們包括歐陽修和梅堯臣在內,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在宋朝的莊園經濟當中,尤其是在南方的莊園經濟當中,昆侖奴也就是東南亞黑人奴隸的使用,其實早就已經出現,甚至,在培訓奴隸的過程當中,多種暴力殘忍的方法都在被家家相傳。
博聞廣記的宋朝士大夫們,既然能夠將那些聽到的傳聞寫成筆記小說,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最容易引起聽眾驚歎的內容,所以他們對這一切的適應,遠遠超過了後世人文主義者的關懷範圍。
所以當有些人提議在小亞細亞附近掠奪奴隸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同意。
但同意對他們來說並不意味著事情的終結,販賣奴隸的事情,雖然給轉運司、經略司和光幕司都帶來了收益,但宋朝人或許早就已經忘記了掠奪奴隸的某些必備手段,同時他們深受文化熏陶的仁愛之心,也在販賣奴隸的過程當中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甚至出現過好幾次負責看樣的百姓,因為實在看不下去奴隸們所忍受的痛苦,而將他們私自放跑的事情,不過這些百姓們都沒有受到追究,因為他們的上官和他們一樣,是浸泡在皇宋的人文主義文化之下長大的。
當然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努力在後期生活的問題,由於大部分奴隸都是在戰爭過程當中被掠奪的,因此他們擁有較高的抵抗意識,通常給相對安寧當中的宋朝人帶來不少麻煩。
因此在購買了他們所提供的奴隸之後,許多雇主和百姓,都受到了這方麵的困擾,有的甚至反而被奴隸所殺害,這都造成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因此福建路的各級官員也都清楚,這種販賣奴隸的路數實際上是長久不了的,因為他們的銷路總是有限的,大宋帝國本來就麵臨著勞動人口過剩的困擾,要不然手工業怎麽會變得如此發達,所以,如果繼續這種移民行動的話,就必須尋找另外的財政支持方案,但是朝廷的左藏庫裏可沒有為他們的這一計劃準備充分的銅錢,所以他們能做的事情就隻剩下一條了。
開源節流這4個字對於多少涉及財政的問題來說,都是下一次想到的第1個解決方案,但當這4個字被轉化成具體的行動方案之時有,多少人都被他難倒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福建路類似的情況可能不會出現,因為光幕的存在,他們可以找到的賺錢方法如今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地中海的沿岸並不缺少礦產,這也是希臘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得到了幾塊領地之後,與之相關的那些官員們,迅速的就組織起來準備前去開采。
如今,幾個小小的銅礦已經可以為他們帶來一定的出產,但要維持接下來的移民計劃,光靠這些銅礦是不行的。
冶煉技術和種植能力也是他們原以為可以屏障的技術手段。
領先1300年的冶煉能力,該能夠為他們生產武器帶來足夠的營收,畢竟這裏是個戰亂不斷的地方,即便是被占領的地區,也在不斷出現著地主之間的相互廝殺,奴隸們的背叛與歧義,甚至更多更混亂的事情,比如,當地的舊貴族與新貴族之間的博弈與廝殺,新貴族對舊富豪之間的打擊和劫掠,都是這些武器們可以有用武之地的理由。
但販賣武器的想法很快就為李寧所製止,他甚至開出條件說如果實在缺錢的話,隻能把武器賣給奴隸,但奴隸們沒有錢購買這樣好的武器,在貴金屬時代,通貨膨脹的大宋王朝的人們認為,這樣的武器所價值的青銅數量遠遠不是生產力落後的希臘人所能夠提供的。
但如果將這些武器賣給富豪的話,那毫無疑問是在給自己的統治製造麻煩,因此武器販賣的想法到最後不得不終止了。
至於農業技術這個傳統強項,因為時間周期較長的緣故,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為他們緩解財政壓力,畢竟這玩意兒勞動力需求較大,卻不存在普遍的經濟價值,除非種植經濟作物,但那樣基本的糧食就無法保障,因此這東西隻能用來安身立命,不能用來大發橫財。
能用來大發橫財的是什麽呢?是黃金是白銀是奴隸,是那些宋朝人最不恥的。
於是宋朝人隻好將自己的目光重新投向了那些奢侈品,絲綢,瓷器,茶葉的瘋狂出口,成為了他們最有寄予希望的事情。
但是瓷器的脆弱,在戰亂的小亞細亞,根本沒有生存的基礎。他們需要的是鋼刀,需要的是堅固的盾牌,這玩意兒能做什麽?砸碎了用碎片割腕自殺嗎?哦,那倒可以。
至於絲綢,那確實是一種好東西,用來炫耀富貴最為合適不過,所以他也成為了唯一緊俏的商品。
至於茶葉其命運則因為消費者的口味而出現了嚴重的分化。
有一些遊牧部落因為常年食物油膩的緣故,比較需要這樣的飲料來衝刷自己的腸道,所以他們對於茶葉的需求量比較高。
而他們也正好成為了宋朝人換取戰馬的重要來源,對於缺少馬匹的宋朝來說,這樣的交易無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隻可惜這些戰馬運輸到北方的路途實在太過漫長。以至於病死率之高讓整個大宋朝廷都更加傾向於將他們先行寄養在一千三百年的小亞細亞。
但戰馬的數量無法直接轉化成騎兵的戰鬥力,而他們的盟友又是以著名的馬其頓步兵方陣作為看家本領的,因此能夠在騎兵作戰當中提供給他們幫助的能耐,實在比較缺乏。所以,騎兵的培養還需要他們自己進行。
這個過程,甚至迫使大宋朝廷不得不將北方的一些軍隊調到光幕之外的地方來進行訓練,其中所看中的正是馬匹和簡單的戰爭。
隻是軍隊的成長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且就算他們能夠成長起來,是不是斯基泰人的對手還很難講。
斯基泰人雖然沒有馬鐙之類的東西,但他們的馬術絕對超過了成年之後才開始訓練的某些騎兵。因此他們在作戰過程當中的機動能力遠遠超過了所謂的天朝上國。
而且,黑海以北的那群被稱為西徐亞人的斯基泰人,此時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王國。既然誕生了政權,那麽必然有捍衛他的軍事組織,想要一舉摧毀他似乎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
在黑海計劃當中。李寧將這個過程分為三段兒,第一是進入希臘人建立的城邦當中,與他們進行商業貿易,並購買和耕種他們周邊的土地。
第2步才是以希臘人的城池為後方依托,對核心地帶的司機太油木部落展開進攻。直到將他們全部逐出原有的活動範圍,再開始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畢竟他們手中的農民都是天朝上國的子民,是不能輕易揮霍的重要資源。正如同他們展開軍事行動之前也要進行最初的準備一樣,那是不準備揮霍掉每一個青年戰士的生命,而現在跟隨在他們身邊的那些農民們,也得到了相同的待遇。
第3個過程則相對簡單一些,一旦在農耕流域建立起城鎮,那麽應該將它迅速的發展為城池,並與沿岸地帶的人相互唿應,直到將宋朝的文化徹底鐫刻在這片土地之上。
然而這又是一個需要時間去慢慢落實的工作,對於經濟的支撐來說,以上凡此種種都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到頭來他們還是得麵臨當初的選擇,是建設還是掠奪,這是個巨大的問題。
然而當他們到達黑海北岸的時候,有些問題開始變得迎刃而解。
黑海北岸是一塊怎樣的地方呢?那是一塊氛圍如同大宋一般和平安寧遠離戰火的地方。
來自雅典和希臘其他城邦的商船們,從黑海的南岸或者是更加遙遠的愛琴海為他們帶來簡單的工藝品和奴隸,而他們則將這裏的糧食和其他牲畜販賣出去,以至於黑海如今已經成為了希臘這個殖民國家重要的貿易海域。
但這裏並不全然生活在秩序當中,正如同大宋帝國時時刻刻麵臨著北方蠻族的危險一樣,這裏與斯基泰人的爭奪,幾乎每年都會上演,因此武裝對他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而宋朝人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普遍的安全感,因為宋朝人當中有很多士兵,還有很多可以勞作的農民,這將提高他們的糧食產量,穩定他們的軍心。
與此同時,宋朝人作為馬其頓王國的盟友已經展現出了良好的戰鬥素質和合作素養,因此這邊的希臘人對他們也較為放心,甚至幾乎是一開始,就和他們積極的開展了商業合作。
由於宋朝人還沒有開始購買土地和進行種植,所以糧食還得從這些人當中進行采購,因此,開出了相當合理的價錢,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支持,結果對方因為看到雙方合作的好處,不但大方的降低了價格,還與他們商討起了這時候以及其他買賣的可能。
在這裏茶葉是不缺少下落的,因為北方就是馬英九可以與他們交換馬匹,絲綢也是不愁銷路的,這個在哪裏都一樣,而瓷器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也擁有相當好的銷路,這在其他的地方是不容易見到的。
雖然他們不是最富有的希臘城邦,甚至比起黑海南岸的那些前殖民地也有所不如,但架不住他們的地緣政治優勢太過明顯,以至於不少商品還是順利的流入到了他們的口袋當中。
雖然總體數量上來講,這些商品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畢竟這裏的人們財富程度有限,無法吞下太多的貨物,但他們作為希臘人,相信自己在推銷上是有優勢的,因此,當宋朝的郭穆斯開始在黑海北岸招募人手的時候,很多當地人自告奮勇的加入進去,畢竟天朝上國每個月開出的薪水待遇實在是太過優厚,比他們辛辛苦苦大半年的收成都還要多。
這次黑海行動在財政上所麵臨的種種壓力,因為他們順利的到達了黑海北岸,而出現了全麵的化解,雖然化解的力度十分有限,但他們似乎看到了另外一種解決的可能。
這就叫做車到山前必有路。
同時這也是許多人包括李寧在內在此之前都無法想到的事情,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李寧曾經花費了數天時間,絞盡腦汁的為他們所麵臨的困難尋找策略,最終定下的計策,雖然十分巧妙且富有智慧,但如今看來恐怕是用不上了。
不過他還是和光姆斯的官員們進行了書信方麵的交流,並準備在之後的一段時期裏悄悄的進行這個計劃。
對於這個計劃的具體內容是什麽,說起來就比較讓人哭笑不得了。
這個計劃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叫做旅遊業,他們已經創立了護照和簽證製度,那麽與之息息相關的幾個行業都可以參考起來,國際貿易自然是其中之一,跨國旅遊似乎也應該成為其中之一才對,所以旅遊簽證的考試製度在前不久也被悄無聲息的確定下來,但凡是要來小亞西亞旅遊的文人柿子們,都需要向光牧師繳納一部分費用,用以雇傭導遊和保護他們的士兵。
這對於加快宋朝人了解光幕以外的地區也是極其有好處的,符合李寧所一貫倡導的精神,說不定還能夠為他帶來意想不到的人才收獲。
而另外一個計劃則聽起來有些可笑。
李寧準備複製之前的招生計劃,在學習氛圍同樣相當濃厚的希臘地區開設一個類似布拉圖學員的講堂。
這個減倉的規模現在還無法確定,如果可以的話他願意招上三五千人,當然其中隻有1000人可以因為入學成績的優秀而不收學費,其他4000人都要繳納學費。
不同於國內的趨之若鶩,在這裏宋朝的文化還沒有這麽大的吸引力,因此,他需要先在希臘地區炫耀一下自己的能耐。
而這個過程在學術相對民主的希臘地區,恐怕必然會引起激烈的討論,一時半會兒之間恐怕無法為他帶來必然的結果,就算一有什麽一邊倒的傾向,他也擔心時局動-亂的希臘會無法保證那些學者的安全。
學者,如今是光幕司最大的財富,斷然不允許出現任何閃失。
但如果黑海行動確實需要足夠的資金,那麽這個風險是可以冒的,不過既然現在不存在這樣的需求,那麽將學校的位置放在拜占庭,或許已經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討厭的希臘本土對於馬其頓王國來說也不是什麽風水寶地,因此,亞曆山大竟然會同意將這座未來的學術中心放在拜占庭。
烏克蘭也正是憑借這款風水寶地,才作為了前蘇聯糧倉的位置。
而如今,李寧正式準備拿下這塊土地,以緩解福建路的人地矛盾。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耕地資源之稀缺嚴重限製了人口的發展,進而也限製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豐富的山林資源為他們的造船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如果能在家裏吃飽的話,誰會冒險踏上海貿之路呢?
不過,宋朝的福建路或許是過去3000年裏最好的時代。
他有足夠的生產力基礎去發展海上航運事業,又擁有一定的人口優勢去開展農業生產。
君不見11世紀的越南,也就是當時稱之為交趾的地方,早就已經充斥著形形色色的福建移民。
越南是個怎麽樣的地方?位於東南亞地區,氣候濕潤高溫多雨,極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在那裏,一項飽受饑餓困擾的福建人終於找到了比家鄉更能夠帶給他們裹腹感覺的地方。
從那以後,去海外謀求發展,便逐漸的興盛起來,直到近代時期,這種下南洋的風氣都仍然是一種尋求生計的方法。
但如果給他們一塊不輸給越南的土地。相信福建人也會興高采烈地過去開墾。
雖然這塊土地不像越南那樣一年三熟,但也沒有各種熱帶疾病的困擾。
雖然冬天確實冷了一些,甚至有可能讓一些皇宋的北方人都受不了,但肥沃的黑土地將會迅速的讓他們看到生的希望。
因此李寧才有了這個大膽的移民計劃,該計劃,用他麵對的最大困難,也就是黑海的遼闊來命名。
這看上去是個熱血沸騰的描述,但其實黑海根本不能阻止福建人的前進。畢竟他們連隻擁有三列槳帆船的希臘人都阻止不了,領先他們1300年前擁有阿拉伯阮帆技術的福建人,根本不可能受到黑海的挑戰。
那麽,這個計劃就變得一帆風順了嗎?
不,並沒有。
因為在黑海北岸登陸之後,他們還麵臨另外一個棘手的情況。
西徐亞人。
這是一個低級別曆史愛好者都不一定會注意到的名字。
比如作者在寫這一章之前,竟然還不知道所謂的西徐亞人,tmd就是斯基泰人。
以歐洲為核心的曆史觀,一向認為斯基泰人是所有遊牧部落,或者說是擁有這一習慣的人的老祖宗,至少也是祖師爺級別人的存在。
但事實上愚蠢的西歐人隻是最早接觸了這一遊牧部落而已,比他們存在更早的遊牧部落一定在世界內廣泛存在。
比如陰虛當中出土的那些亞利安人就很難證明不是騎馬來到中原的。
但即便他們不一定是最早的,但他們一定是讓人最為印象深刻的,因為當時他們活動範圍之廣,幾乎涵蓋了包括裏海和黑海北岸在內的廣大東歐平原。
作為伊朗人的一支,他們不缺少堅韌的性格,常年的遊曆在外,為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掠奪空間,因此他們曾經一度將魔爪伸向了黑海南岸的小亞西亞半島,以及高加索山脈南側的巴比倫尼亞地區。
兩河流域向來是負數的,因此他們的戰利品一定相當豐富,但需要注意的是進入中原地區的遊牧部落,一般都會很快的失去自己的遊牧習慣,因為豐富的物產和優越的地理條件將會讓他們得到食物的方式大大豐富起來,因此他們並不需要和別人拚命,就可以通過簡單的種植喂飽自己那麽遊牧和掠奪,或許就將成為一個備選方案。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衝進兩河流域的司機太人,很快的就分裂成各個小部落,並且迅速地消失在曆史長河當中,但是活躍在第聶伯河流域的那群人似乎並沒有這樣發展。
按道理來講,第聶伯河流域又不是不養人,豐富的黑土資源,將會讓這裏的農業生產事半功倍。
但斯基泰人終究不是擅長農耕的漢人。即便他們翻下馬背,也不會立刻熟悉各種農具的使用,至於代代相傳的農業種植技巧和相關經驗,更是在他們的不足當中極其匱乏,因此,在這片沒有農業基礎的國度裏,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合適的農業耕種技巧。
如果說非得有什麽改變的話,那麽希臘人的到來或許是一個希望,但希臘人隻對海邊的貿易感興趣,因此大部分城邦都建立在沿海地區,很少深入到河穀腹地之內,所以他們帶給斯基泰人的幫助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至此,烏克蘭境內的斯基泰人,也就徹底的陷入到了既有的遊牧生活當中去,唯一的改善就是遼闊的黑土地帶給了他們更加肥沃的草原。
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隻長草的話,未免也太過可惜了,因此李寧決心與這幫西方曆史上鼓吹過盛的斯基泰人交一交手。
如果讓可以把他們驅趕走,那麽這片遼闊的平原就將成為宋朝重要的富庶之地。
而這對於宋朝人來說或許並不算困難。至少是可以嚐試的。
於是一條條船隻被緊急製造起來,原本活躍在福建沿海的各種漁船也被緊急征召他們三五成群的匯聚在光幕附近,穿過一層層正在修建的城牆,迅速的出現在了光幕的另一側。
期間無數的人開始感慨朝廷對於光幕的重視。因為周圍的防禦設施足夠有5層之多,這遠遠超過了李寧最初設計的三層,當然另外多出的兩層——不過那純粹是為了保護周邊的商業設施而修建,就連修建的費用也由很多遠近聞名的大商賈捐贈。但不管怎麽說,它的牢固程度,甚至已經可以和10.47米高的北京城相提並論。至於北宋的首都汴京城,恐怕已經無法與它相提並論。
但這樣僭越的話,對於小心翼翼的宋朝商人來說,還是不肯輕易說出口的,至於那些沒見過世麵的漁民們,則幹脆不知道如何比較,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具體的數字。
但有一件事情他們是了解的,遼闊的黑海或許對他們來說確實不足為懼,因為他們順著格拉尼卡斯河,晃晃悠悠來到沿海地區的時候,很快就驚訝地發現,這裏的海麵遠比家鄉的要平靜許多。
對於一個四麵都有陸地包圍,隻有幾個海峽與外界聯通的海洋來說,想要讓他不平靜,恐怕就隻有風吹了雖然北風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北風能夠讓全世界所有的海洋都變得驚濤駭浪,但在這裏它的威力是要打折扣的,因此漁民們顯得比較放心。
他們唯一擔心的是手裏沒有合適的航海圖,因為他們早就聽說,這裏是一片未知的海域,但阿拉伯人很快為他們帶來了最新的牽星術數據。
黑海,對於阿拉伯人來說並不陌生。
雖然11世紀的阿拉伯人還沒有攻陷軍事坦丁堡,也就無法拿到馬爾馬拉海東岸的某些航海數據,但其實海上貿易的進行早就讓他們可以做到這一點了,即便做不到,他們也可以選擇黑海的東岸,對他們來說,那裏更加不顯得陌生。
畢竟亞美尼亞那樣的地方,本來就是多個文明曾經激烈爭奪的地塊。
因此他們也成為了一個文明交匯之地,哪怕是與之相鄰,也能夠從他們那裏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而他們恰恰就生活在地中海東岸,所有文明對於地中海東岸的了解都可能遺留給他們,也都可能通過他們遺留給更多的人,因此阿拉伯人對那裏的了解,並不能因為他們在高加索山脈所受到的阻撓而被忽視。
而且他們的航海技術,也已經經曆了黃金時代的飛速發展,所以想要測繪到相關的數據,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至少本時空的希臘人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希臘人既然做不到,那就隻能幹看著他們的精彩表演,於是一船又一船的士兵和農民被他們運送到了黑海北岸,這其中甚至有很多是從北方遷徙而來的,當然這種f遷徙經過了朝廷的嚴密組織,雖然各地的地方官員們都不願意輕易放棄至下的人口。畢竟人口是否增加,對於他們的政績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幾乎每一個州縣裏總會有那麽一小撮人屬於失地農民,因此看著他們的家業走向沒落,對於有良知的官員來講也不失於一種巨大的良心譴責,寧願生活在良心譴責裏的官員是危險的,所以哪個官員如果不交出一些失地農民來的話,恐怕他的誌向就不像表麵上的那樣光鮮亮麗了,考公司的那些官員們沒有一個是傻子,所以,但凡還有些頭腦的官員就得老老實實的做出點樣子。
由此無論是有良知論,還是沒良知的,李寧這邊總會有不小的收獲,所以,他和龐籍在組織運輸能力的時候,才會拚盡全力。
龐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父母官,通曉時務甚至遠遠超過範仲淹。可惜他不是範仲淹那樣的文人士大夫,所以雖然政績卓著,但在士林當中的聲譽卻不如範仲淹那樣高。
但群眾的眼睛卻是雪亮的,福建路的父老鄉親們對於這位轉運使大人如今的經略相公,其實是充滿了愛戴的。
所以,當他召集大家將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運向遠方的時候,很多人都毫無顧慮的答應了。
他們甚至不知道,這趟運輸其實是有賞錢的。
雖然這些賞錢來的有些虧心,但對於龐相公來說,仍然是符合大宋法律規定的,宋朝雖然不是個嚴格意義上的奴隸製國家,但他所實行的契約奴隸製度,僅僅是有了人文關懷的影子,並沒有徹底杜絕奴隸買賣的現象。
何況在隔壁幾個軍州都在進行大規模人才招聘的時候,各種契約奴婢就成為了市場的搶手貨。
因此,早在石元孫東征的時候,大宋的官員們就注意到,希臘其實是個違背道德良知的軍事掠奪集團和奴隸販賣國家。
無論是之前稱霸海上的雅典,還是如今橫行陸地的馬其頓,或者是已經走向衰落的傳說中的斯巴達,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盛衰之間的變化無非是變更了掠奪者的名字而已。
這對於宋朝的士大夫們來說,其實是難以接受的事情,雖然他們沒有像後來的知識分子那樣,被灌輸那些希臘是所謂的文明搖籃的說法。
但這種違背倫常的做法,卻恰恰也在挑戰他們既有的道德良知。
一個已經開始逐步廢除奴隸製度的國度,看到這種落後而又惡心,外加野蠻和殘忍的製度,要想他的文明核心,不產生反感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如果他們不加入這種貿易的話,在物產缺乏的這一時空,有什麽能夠為他們的這種行為帶去收益呢?
是需要人力開采的礦產,還是需要人力耕種的土地,還是需要人力販賣的航運業,還是需要人力……有哪個可以不依托人力而進行的行當嗎?如果沒有,那麽好吧,奴隸就是一個不能繞過的選擇,這是一個必須要做出的取舍!
龐籍和他的幕僚們做出了堅決的選擇,他的手下們包括歐陽修和梅堯臣在內,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在宋朝的莊園經濟當中,尤其是在南方的莊園經濟當中,昆侖奴也就是東南亞黑人奴隸的使用,其實早就已經出現,甚至,在培訓奴隸的過程當中,多種暴力殘忍的方法都在被家家相傳。
博聞廣記的宋朝士大夫們,既然能夠將那些聽到的傳聞寫成筆記小說,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最容易引起聽眾驚歎的內容,所以他們對這一切的適應,遠遠超過了後世人文主義者的關懷範圍。
所以當有些人提議在小亞細亞附近掠奪奴隸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同意。
但同意對他們來說並不意味著事情的終結,販賣奴隸的事情,雖然給轉運司、經略司和光幕司都帶來了收益,但宋朝人或許早就已經忘記了掠奪奴隸的某些必備手段,同時他們深受文化熏陶的仁愛之心,也在販賣奴隸的過程當中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甚至出現過好幾次負責看樣的百姓,因為實在看不下去奴隸們所忍受的痛苦,而將他們私自放跑的事情,不過這些百姓們都沒有受到追究,因為他們的上官和他們一樣,是浸泡在皇宋的人文主義文化之下長大的。
當然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努力在後期生活的問題,由於大部分奴隸都是在戰爭過程當中被掠奪的,因此他們擁有較高的抵抗意識,通常給相對安寧當中的宋朝人帶來不少麻煩。
因此在購買了他們所提供的奴隸之後,許多雇主和百姓,都受到了這方麵的困擾,有的甚至反而被奴隸所殺害,這都造成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因此福建路的各級官員也都清楚,這種販賣奴隸的路數實際上是長久不了的,因為他們的銷路總是有限的,大宋帝國本來就麵臨著勞動人口過剩的困擾,要不然手工業怎麽會變得如此發達,所以,如果繼續這種移民行動的話,就必須尋找另外的財政支持方案,但是朝廷的左藏庫裏可沒有為他們的這一計劃準備充分的銅錢,所以他們能做的事情就隻剩下一條了。
開源節流這4個字對於多少涉及財政的問題來說,都是下一次想到的第1個解決方案,但當這4個字被轉化成具體的行動方案之時有,多少人都被他難倒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福建路類似的情況可能不會出現,因為光幕的存在,他們可以找到的賺錢方法如今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地中海的沿岸並不缺少礦產,這也是希臘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得到了幾塊領地之後,與之相關的那些官員們,迅速的就組織起來準備前去開采。
如今,幾個小小的銅礦已經可以為他們帶來一定的出產,但要維持接下來的移民計劃,光靠這些銅礦是不行的。
冶煉技術和種植能力也是他們原以為可以屏障的技術手段。
領先1300年的冶煉能力,該能夠為他們生產武器帶來足夠的營收,畢竟這裏是個戰亂不斷的地方,即便是被占領的地區,也在不斷出現著地主之間的相互廝殺,奴隸們的背叛與歧義,甚至更多更混亂的事情,比如,當地的舊貴族與新貴族之間的博弈與廝殺,新貴族對舊富豪之間的打擊和劫掠,都是這些武器們可以有用武之地的理由。
但販賣武器的想法很快就為李寧所製止,他甚至開出條件說如果實在缺錢的話,隻能把武器賣給奴隸,但奴隸們沒有錢購買這樣好的武器,在貴金屬時代,通貨膨脹的大宋王朝的人們認為,這樣的武器所價值的青銅數量遠遠不是生產力落後的希臘人所能夠提供的。
但如果將這些武器賣給富豪的話,那毫無疑問是在給自己的統治製造麻煩,因此武器販賣的想法到最後不得不終止了。
至於農業技術這個傳統強項,因為時間周期較長的緣故,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為他們緩解財政壓力,畢竟這玩意兒勞動力需求較大,卻不存在普遍的經濟價值,除非種植經濟作物,但那樣基本的糧食就無法保障,因此這東西隻能用來安身立命,不能用來大發橫財。
能用來大發橫財的是什麽呢?是黃金是白銀是奴隸,是那些宋朝人最不恥的。
於是宋朝人隻好將自己的目光重新投向了那些奢侈品,絲綢,瓷器,茶葉的瘋狂出口,成為了他們最有寄予希望的事情。
但是瓷器的脆弱,在戰亂的小亞細亞,根本沒有生存的基礎。他們需要的是鋼刀,需要的是堅固的盾牌,這玩意兒能做什麽?砸碎了用碎片割腕自殺嗎?哦,那倒可以。
至於絲綢,那確實是一種好東西,用來炫耀富貴最為合適不過,所以他也成為了唯一緊俏的商品。
至於茶葉其命運則因為消費者的口味而出現了嚴重的分化。
有一些遊牧部落因為常年食物油膩的緣故,比較需要這樣的飲料來衝刷自己的腸道,所以他們對於茶葉的需求量比較高。
而他們也正好成為了宋朝人換取戰馬的重要來源,對於缺少馬匹的宋朝來說,這樣的交易無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隻可惜這些戰馬運輸到北方的路途實在太過漫長。以至於病死率之高讓整個大宋朝廷都更加傾向於將他們先行寄養在一千三百年的小亞細亞。
但戰馬的數量無法直接轉化成騎兵的戰鬥力,而他們的盟友又是以著名的馬其頓步兵方陣作為看家本領的,因此能夠在騎兵作戰當中提供給他們幫助的能耐,實在比較缺乏。所以,騎兵的培養還需要他們自己進行。
這個過程,甚至迫使大宋朝廷不得不將北方的一些軍隊調到光幕之外的地方來進行訓練,其中所看中的正是馬匹和簡單的戰爭。
隻是軍隊的成長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且就算他們能夠成長起來,是不是斯基泰人的對手還很難講。
斯基泰人雖然沒有馬鐙之類的東西,但他們的馬術絕對超過了成年之後才開始訓練的某些騎兵。因此他們在作戰過程當中的機動能力遠遠超過了所謂的天朝上國。
而且,黑海以北的那群被稱為西徐亞人的斯基泰人,此時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王國。既然誕生了政權,那麽必然有捍衛他的軍事組織,想要一舉摧毀他似乎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
在黑海計劃當中。李寧將這個過程分為三段兒,第一是進入希臘人建立的城邦當中,與他們進行商業貿易,並購買和耕種他們周邊的土地。
第2步才是以希臘人的城池為後方依托,對核心地帶的司機太油木部落展開進攻。直到將他們全部逐出原有的活動範圍,再開始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畢竟他們手中的農民都是天朝上國的子民,是不能輕易揮霍的重要資源。正如同他們展開軍事行動之前也要進行最初的準備一樣,那是不準備揮霍掉每一個青年戰士的生命,而現在跟隨在他們身邊的那些農民們,也得到了相同的待遇。
第3個過程則相對簡單一些,一旦在農耕流域建立起城鎮,那麽應該將它迅速的發展為城池,並與沿岸地帶的人相互唿應,直到將宋朝的文化徹底鐫刻在這片土地之上。
然而這又是一個需要時間去慢慢落實的工作,對於經濟的支撐來說,以上凡此種種都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到頭來他們還是得麵臨當初的選擇,是建設還是掠奪,這是個巨大的問題。
然而當他們到達黑海北岸的時候,有些問題開始變得迎刃而解。
黑海北岸是一塊怎樣的地方呢?那是一塊氛圍如同大宋一般和平安寧遠離戰火的地方。
來自雅典和希臘其他城邦的商船們,從黑海的南岸或者是更加遙遠的愛琴海為他們帶來簡單的工藝品和奴隸,而他們則將這裏的糧食和其他牲畜販賣出去,以至於黑海如今已經成為了希臘這個殖民國家重要的貿易海域。
但這裏並不全然生活在秩序當中,正如同大宋帝國時時刻刻麵臨著北方蠻族的危險一樣,這裏與斯基泰人的爭奪,幾乎每年都會上演,因此武裝對他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而宋朝人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普遍的安全感,因為宋朝人當中有很多士兵,還有很多可以勞作的農民,這將提高他們的糧食產量,穩定他們的軍心。
與此同時,宋朝人作為馬其頓王國的盟友已經展現出了良好的戰鬥素質和合作素養,因此這邊的希臘人對他們也較為放心,甚至幾乎是一開始,就和他們積極的開展了商業合作。
由於宋朝人還沒有開始購買土地和進行種植,所以糧食還得從這些人當中進行采購,因此,開出了相當合理的價錢,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支持,結果對方因為看到雙方合作的好處,不但大方的降低了價格,還與他們商討起了這時候以及其他買賣的可能。
在這裏茶葉是不缺少下落的,因為北方就是馬英九可以與他們交換馬匹,絲綢也是不愁銷路的,這個在哪裏都一樣,而瓷器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也擁有相當好的銷路,這在其他的地方是不容易見到的。
雖然他們不是最富有的希臘城邦,甚至比起黑海南岸的那些前殖民地也有所不如,但架不住他們的地緣政治優勢太過明顯,以至於不少商品還是順利的流入到了他們的口袋當中。
雖然總體數量上來講,這些商品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畢竟這裏的人們財富程度有限,無法吞下太多的貨物,但他們作為希臘人,相信自己在推銷上是有優勢的,因此,當宋朝的郭穆斯開始在黑海北岸招募人手的時候,很多當地人自告奮勇的加入進去,畢竟天朝上國每個月開出的薪水待遇實在是太過優厚,比他們辛辛苦苦大半年的收成都還要多。
這次黑海行動在財政上所麵臨的種種壓力,因為他們順利的到達了黑海北岸,而出現了全麵的化解,雖然化解的力度十分有限,但他們似乎看到了另外一種解決的可能。
這就叫做車到山前必有路。
同時這也是許多人包括李寧在內在此之前都無法想到的事情,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李寧曾經花費了數天時間,絞盡腦汁的為他們所麵臨的困難尋找策略,最終定下的計策,雖然十分巧妙且富有智慧,但如今看來恐怕是用不上了。
不過他還是和光姆斯的官員們進行了書信方麵的交流,並準備在之後的一段時期裏悄悄的進行這個計劃。
對於這個計劃的具體內容是什麽,說起來就比較讓人哭笑不得了。
這個計劃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叫做旅遊業,他們已經創立了護照和簽證製度,那麽與之息息相關的幾個行業都可以參考起來,國際貿易自然是其中之一,跨國旅遊似乎也應該成為其中之一才對,所以旅遊簽證的考試製度在前不久也被悄無聲息的確定下來,但凡是要來小亞西亞旅遊的文人柿子們,都需要向光牧師繳納一部分費用,用以雇傭導遊和保護他們的士兵。
這對於加快宋朝人了解光幕以外的地區也是極其有好處的,符合李寧所一貫倡導的精神,說不定還能夠為他帶來意想不到的人才收獲。
而另外一個計劃則聽起來有些可笑。
李寧準備複製之前的招生計劃,在學習氛圍同樣相當濃厚的希臘地區開設一個類似布拉圖學員的講堂。
這個減倉的規模現在還無法確定,如果可以的話他願意招上三五千人,當然其中隻有1000人可以因為入學成績的優秀而不收學費,其他4000人都要繳納學費。
不同於國內的趨之若鶩,在這裏宋朝的文化還沒有這麽大的吸引力,因此,他需要先在希臘地區炫耀一下自己的能耐。
而這個過程在學術相對民主的希臘地區,恐怕必然會引起激烈的討論,一時半會兒之間恐怕無法為他帶來必然的結果,就算一有什麽一邊倒的傾向,他也擔心時局動-亂的希臘會無法保證那些學者的安全。
學者,如今是光幕司最大的財富,斷然不允許出現任何閃失。
但如果黑海行動確實需要足夠的資金,那麽這個風險是可以冒的,不過既然現在不存在這樣的需求,那麽將學校的位置放在拜占庭,或許已經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討厭的希臘本土對於馬其頓王國來說也不是什麽風水寶地,因此,亞曆山大竟然會同意將這座未來的學術中心放在拜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