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一夜無眠,頂著個紅眼圈,在第二天清晨見到了皇帝。
皇帝起的也很早,因為在過去的三年裏,他和這位遠在邊疆的臣子,一直隻通過書信聯絡,從來不曾見過一麵。
筆友見麵的激動。烘托的熱絡非常。
“你的表字,寡人還是給你想好了,雖然花的時間長了一些,但是寡人覺得,希道這個表字,應該能對得起你的等待了。”
“悟大道以寧邦國。這是每一個讀書人都該有的誌向,陛下對微臣的期許,臣已知之。”
“好一句悟大道以寧邦國。寡人最近跟著那些青年士子們讀了一些你的刊物,發現你這個人才華不在文字之間,卻喜歡搗騰那些所謂的科學。你說這些科學是有用的,還在扉頁上寫那個什麽,凡天地之所存,皆應識其利弊以用之。反正是這麽個意思的一段話。寡人後來才想明白,你對光幕的態度,大抵就源自這種思想。其實寡人比你還早知道光幕的事情,隻是從未積極的去想過如何利用。”
“那麽,陛下是不是可以告訴我關於河東光幕的事情呢?”
“當然,此次派你前往河東。也是想著能夠借助你在光幕司事物當中的熟悉。”
“陛下似乎可以派別人去。或者一直留守在那裏的種家人。”
“我是想過派別人去,但哪有你信的過呀,把你從福建調往河東路,就已經是對你的不信任了。”
“臣惶恐,請陛下收迴這句話。”
“惶恐什麽,普天之下,有幾個人能夠如此了解夷情呢?”
“陛下對臣的信賴似乎多了些。”
“沒什麽,寵臣常有,佞臣不常有,隻是需要提防而已,你隻要不是佞臣就行了。”
“臣謹記陛下教誨。”
“你在寡人這裏不需要這樣拘束。”或許是覺得氛圍有些嚴肅,皇帝站起身來緩緩走下台階,來到李寧麵前,輕輕拍著他的肩膀說道,“寡人以前從來沒有和任何一個大臣有過如此密集的書信來往。你是唯一一個知道寡人許多心底事的臣子。做皇帝多少有些不容易,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告訴別人。還好你是個貼心之人,雖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為寡人排憂解難,但這恰恰證明了你的忠誠。這對皇帝來說實在是太過稀缺的東西了。”
李寧覺得這話非常沉重,但也同樣非常誠實。這讓他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迴應什麽,隻好愣愣的站在那裏靜靜的傾聽著。
“寡人不是個蠢皇帝,但也不夠聰明,因此有你這樣的成績實在是太重要了。河東的那個光幕就全權交給你去處理的有什麽東西需要從福建調集的,你自行提示就可以了。如果還需要朝廷進行讚助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寡人可以告訴你,左藏庫裏可沒錢了,內藏庫也被你打掉一半了。”
“臣實在罪該萬死這些年連年爭戰,竟忘記給朝廷節約些經費。”
“那不是你的錯。你不知道朝廷的庫房裏向來是不存錢的,就連內藏庫除了金銀玉器不能輕舉妄動之外,也就隻剩下封樁錢這麽一項家底了,其他的錢都是要花出去流淌到百姓手中的,唯有如此,他們的生計才會有所著落,至於朝廷的花銷,來年的稅收就足夠撐死那群貪官汙吏了。老是放在庫裏也不見得安全。”
李寧早就知道宋朝廷一向堅持赤字經濟原則,就連文學家歐陽都能夠看明白其中貓膩,更不要說其他更加精通實務的臣僚了。因此紅毛大老虎在他作品當中所諷刺的事情,在大宋恐怕並不常見。
不過赤字經濟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一旦戰爭開打就需要動用金銀,而常規儲備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很多時候不得不緊急連同,甚至有可能直接發放鐵錢,來維持軍需的基本平衡。
在之前的三年裏,光幕司的連年征戰,一定程度上動用了經營的常規儲備,但李寧的戰利品也是頗為豐厚的,因此這個窟窿還是能夠填上,而且還是在它的軍需要求被正常滿足的情況之下填上這個窟窿,當然填完窟窿之後的賦予並不多。這也就意味著他的戰爭並沒有給大宋王朝帶來直接的紅利,要不是皇帝一意堅持,恐怕有很多事情早就泡湯了。
但皇帝現在如此輕鬆地和自己談起這些,當然是因為農莊製度已經開始在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產出。
這也就意味著隻需要幾艘海船,將這些糧食從光幕司所在的泉州運到,京東路附近進入淮河流域,進而就可以通過微山湖(當時應該還叫巨野澤,也就是梁山八百裏水泊)、五丈河晃晃悠悠來到汴京,然後沿著黃河向西,到達河東甚至更遠的地方。
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力地保障了前線和京城的糧食供應問題,而且小亞細亞產出的是小麥而不是南方的水稻。前者毫無疑問更加適應北方人的口味。相信在不久之後,這些糧食將會為大眾帶來不少效益。
在看到這些好處之後。光幕司也加快了,對黑海北岸的政法,沿岸的城池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募集更多的希臘傭兵之後,它們糾集了當地的土著和一些遊牧部落,甚至被亞曆山大打敗的亞洲部落發起了對第聶伯河流域的爭吵,那裏的西徐亞人,雖然早就已經預感到戰爭的來臨,但沒想到對方集結了希臘雇傭兵這樣的精銳武裝,而且人數之多恐怕是亞曆山大和波斯國王都負擔不起的。
更何況在他們的身後,宋朝的主力軍隊一直尾隨著。他們沿著河流不斷的進攻,然後停下來讓馬其頓的工程師們幫他們修築堡壘,就是那種在格拉尼卡斯河畔興起的棱堡,這種奇怪的東西被宋朝的將領們引為重要臂助。
尤其是那些老將軍們,不斷的迴憶著太祖當年修築開封城的時候是多麽的因地製宜,將城牆修整成並不算十分規則的樣子,以充分發揮附近地形對於保護城池的作用。
雖然很多人都清楚,這些老將軍們也不曾見識過宋太祖的真容。但能保的基本作用還是被它們點破開來,因此就連馬其頓人也準備在未來的戰爭當中加以使用,不過亞曆山大一直在進攻的路上,並沒有停下來修築城堡的意思,除了維生素不多的亞曆山大城,他至今也沒能用上類似的思想。
但他很是很渴望的,因為這一招十分管用,在沿著河流向前推進的同時,大量河邊的肥沃土地進入宋朝的掌控之中,能保成為了保護這些土地的重要支點,因此有效的統治被迅速地鋪展開來,率領軍隊發起這一戰的任福,在之前曾經遭遇過一場損失3萬人的慘敗,並且遭到了朝廷的嚴重責罰,而這一次,他不知疏通了朝廷當中的哪路關係,竟然獲得了一次帶罪立功的機會。
不管他花費了多大的人脈成本,總之這一次他算是賺到了大量的土地,迅速的進入宋朝手中。有序的農業生產也在相關管理的管理之下迅速的開展起來,西徐亞人組織的幾次反攻都被他們擊退。雖然讓希臘傭兵們難以忍受的冬天即將到來,但是,李寧巡機殲滅你有生力量的想法也正在加緊實踐當中。
因此皇帝大可以還成著樂觀的心態,與李寧討論這些事情,甚至是更多的類似的事務,換一句話說,正是他在福建光幕司的卓越成就,讓皇帝看到了在其他光幕當中開拓一片天地的可能,雖然河東的光幕情況更加特殊一些,但他認為應該讓李寧先去嚐試一下。
至於河東路的光幕究竟有什麽情況,且聽這位皇帝陛下慢慢地為李寧道來。
“十年前,寡人還沒有親政的時候,種家就有人在如今清澗城以北的地方,發現了一到光幕。那光幕位於一座民居之中,種世衡覺得此事蹊蹺,便悄然買下了那座其實已經無人敢於居住的民居,然後修了一座樓房,並拉高了院牆,用來遮擋光幕的光芒。”
“看來那道光幕,並不如福建的大。”
“你想錯了,他看到光幕的時候是光幕剛剛出現之時,沒過多久,他就不得不買下了周圍的土地,然後在更遠的地方拉起了更高的院牆,這樣從遠處看,人們就很難留意到光幕的存在了。”
“可是我記得河東路多山。如果從附近的山上看,那麽……”
“你想的很對,所以後來他又不得不赤字去買山,然而有些山頭是埋著寶藏的,這在我華夏大地並不稀奇,因此有些人的藥價是非常高的,即便他虛言恫嚇說什麽,一邊就在旁邊,也始終有人堅持原有的報價,隻是不敢再輕易上山而已,為了穩妥起見,他終於向官府揭露了這件事情,並懇請官府借錢給他買下那些山。”
“為什麽不是官府收迴那些山?給當地的百姓一些賠償就行了,幹嘛還非得借錢給他?”
“你想得很對,可是當地的官員不這麽想,既然有人熱情的為他們做事,那自然要給他們一些好處。更何況種家在新地的時候就是有名的地主豪俠。種世衡舒服種放,坐擁終南山上千裏土地,儼然是國中之國,號稱隱君。當然,朝野上下是十分尊敬這位隱士的,因此並沒有去懷疑他有什麽造反的意圖。而他們家,如今看來確實是忠於皇宋的,光是替曹評做了這許多事情,就足夠寡人感謝一番了,更何況他們還築起了青澗城,有意為寡人擋住西夏逆賊。”
“所以陛下對他們一直是寬容有加的。”
“何止如此,他們還為寡人帶來了許多光幕另一側的情報,某種程度上他們是最早對光幕另一側進行探索的人。至少根據寡人所知道的情況是這樣的,震應剛剛清正之後,他們就送來了密保,說在那兩年之前,他們曾率領家丁悄悄地潛入光幕另一側,愕然發現那裏竟然正在進行一場戰爭。交戰雙方之一是一夥皮膚偏白的一族,而另外一夥人則打著大唐的旗幟,後來他們才發現那裏竟然是西域之地。”
“打著大唐的旗幟,那豈不是說至少也是在100多年前了。”
“你這話就有些癡人說夢了,大唐失去西域,何止200多年,而如今我們所能見到湖人的地方,早就已經少之又少了。”
“那麽那裏是……”
“用你的說法,那個時空應該是唐朝天寶年間,甚至可能是開元末年。但是總是可能並沒能第一時間調查出那裏究竟是什麽地方?隻是暗中派人搶劫了附近的寺廟,然後將幾尊佛像搬到了光幕的另一側,謊稱光幕是這些佛像製造的。若不然,唯恐被兩夥武裝侵入我大宋境內。”
“這一招倒是見機的快若是換了別人,恐怕不一定有這等反應。”
“對呀,所以說君子三省吾身是有好處的,既然他跨過了光幕來到了另一側,那麽對方自然也能做到相同的事情,因此他必須加以防範,要不然還不知道發生什麽呢。”
“如此,我大宋也算是免遭一難。”
“可是我大眾終究也沒敢伸出觸角去好好探索一下這諾大的事情,直到多年之後,寡人才知道,當初董世恆去的那個地方正是曆史上的碎葉城,而那一年蓋嘉運正好率領著唐朝軍隊返迴碎葉城,將之重新納入大唐的管理。”
“那應該是西曆739年的事情。”
“寡人不知道你說的這個西曆是什麽曆法,隻知道那一年是天聖六年。”
“那是1028年,距今11年了。”
“嗯。好像差不多吧。如今的碎葉城裏依舊沒有太多的漢人,所以大唐的年號並不是那麽好打聽清楚的,更何況總是哼,隻記得謹守門戶,並不敢把我大宋的旗幟貿然地送到唐朝麵前,他知道以唐朝之赫赫武功收拾起我們來簡直是亦如反掌。”
“他是對的。”
“你倒是很擅長肯定別人的攻擊啊,可是寡人更想從你這裏聽到一些別樣的見解,如果我們能夠從那裏得到一些好處,就如同你在亞曆山大那裏得到的一樣,那麽我皇宋難道不會變得更好嗎?”
“陛下請允許臣鬥膽直言壓力山大,不過是個1300年前的奴隸主而已,但大唐帝國與我皇宋僅僅相隔百年而已,其戰力並不在我皇宋之下,雖然我們出現的是它們的西陲,所謂的鞭長莫及之地,但是那裏對我們來說也是個陌生的所在。因此悄無聲息的開始探索,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你說的對,當時的唐朝佛教正在興盛,道家也不算落後往來穿梭於西域的高僧更是前赴後繼。把碎葉城裏的光幕,偽造成佛陀的神跡。也是至今為止我們所做到的最有才華的一件事。”
“不知樞密院在這件事裏花了多少錢?”
“幾十萬罐應該是有的吧,要知道我們並沒有太好的辦法,把那座高大的光幕全都遮擋起來,因此我們在他的周圍修建了一圈佛塔,整整一全佛塔甚至都無法在晚上遮擋他的光芒,但已經把樞密院弄得叫苦不迭。”
“這個辦法可真是夠土的。”
“是啊,可是當時,朝野上下的所有知情者都被這樣的怪異現象給嚇壞了。雖然後來他們終於想明白,隻需要幾根長長的竹竿,然後掛起一塊大大的不就可以成功地遮住光幕的光芒,但那個時候已經晚了,很多佛塔都已經開工,想要改變主意已經來不及了。”
“當地的百姓就沒有對這件事提出疑惑嗎?不是說蓋嘉運當時正在領兵作戰,而且還打贏了嗎?”
“也正是這個蓋嘉運給了我們修建佛塔的一筆資金,要不然樞密院會直接哭死的。他對於這樣的神奇景象也是非常震驚的,但他畢竟是在西陲邊疆作戰的將領,一些沒見過的奇怪事物出現在麵前並不會讓他太過驚奇,隻會讓他作為一些稀奇見聞,呈送給皇帝和京城裏的那些大臣們,因此,他沒有太在意這件事情,因為種世衡等人也不允許他靠近光幕,更不允許他穿過光幕。”
“那樣看來好像這是一件非常驚險的事情啊。”
“是啊,後來蓋嘉運談起這件事,說當時他正在衝鋒,突然旁邊出現一道閃亮的光芒,嚇得他險些從戰馬上掉下去,不過當他穩住心神的時候,發現對麵的那些敵軍比他還要驚恐,這讓他抓住機會,一戰而拿下碎葉城,事後他對這道光幕當然非常感激。戰後便率領部下前去參拜,好在種世衡等人及時出現,並順利的用佛陀的謊言擋住了他,這才穩住了我大宋的江山。”
“後來雙方甚至因此而成為了好朋友,樞密院得巧無聲息地調集重兵,將周圍團團圍了起來。但誰都不敢在大唐軍隊麵前耀武揚威,因此所有人都隻是屏息凝神,隻要對方不越過邊界就好。”
皇帝起的也很早,因為在過去的三年裏,他和這位遠在邊疆的臣子,一直隻通過書信聯絡,從來不曾見過一麵。
筆友見麵的激動。烘托的熱絡非常。
“你的表字,寡人還是給你想好了,雖然花的時間長了一些,但是寡人覺得,希道這個表字,應該能對得起你的等待了。”
“悟大道以寧邦國。這是每一個讀書人都該有的誌向,陛下對微臣的期許,臣已知之。”
“好一句悟大道以寧邦國。寡人最近跟著那些青年士子們讀了一些你的刊物,發現你這個人才華不在文字之間,卻喜歡搗騰那些所謂的科學。你說這些科學是有用的,還在扉頁上寫那個什麽,凡天地之所存,皆應識其利弊以用之。反正是這麽個意思的一段話。寡人後來才想明白,你對光幕的態度,大抵就源自這種思想。其實寡人比你還早知道光幕的事情,隻是從未積極的去想過如何利用。”
“那麽,陛下是不是可以告訴我關於河東光幕的事情呢?”
“當然,此次派你前往河東。也是想著能夠借助你在光幕司事物當中的熟悉。”
“陛下似乎可以派別人去。或者一直留守在那裏的種家人。”
“我是想過派別人去,但哪有你信的過呀,把你從福建調往河東路,就已經是對你的不信任了。”
“臣惶恐,請陛下收迴這句話。”
“惶恐什麽,普天之下,有幾個人能夠如此了解夷情呢?”
“陛下對臣的信賴似乎多了些。”
“沒什麽,寵臣常有,佞臣不常有,隻是需要提防而已,你隻要不是佞臣就行了。”
“臣謹記陛下教誨。”
“你在寡人這裏不需要這樣拘束。”或許是覺得氛圍有些嚴肅,皇帝站起身來緩緩走下台階,來到李寧麵前,輕輕拍著他的肩膀說道,“寡人以前從來沒有和任何一個大臣有過如此密集的書信來往。你是唯一一個知道寡人許多心底事的臣子。做皇帝多少有些不容易,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告訴別人。還好你是個貼心之人,雖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為寡人排憂解難,但這恰恰證明了你的忠誠。這對皇帝來說實在是太過稀缺的東西了。”
李寧覺得這話非常沉重,但也同樣非常誠實。這讓他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迴應什麽,隻好愣愣的站在那裏靜靜的傾聽著。
“寡人不是個蠢皇帝,但也不夠聰明,因此有你這樣的成績實在是太重要了。河東的那個光幕就全權交給你去處理的有什麽東西需要從福建調集的,你自行提示就可以了。如果還需要朝廷進行讚助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寡人可以告訴你,左藏庫裏可沒錢了,內藏庫也被你打掉一半了。”
“臣實在罪該萬死這些年連年爭戰,竟忘記給朝廷節約些經費。”
“那不是你的錯。你不知道朝廷的庫房裏向來是不存錢的,就連內藏庫除了金銀玉器不能輕舉妄動之外,也就隻剩下封樁錢這麽一項家底了,其他的錢都是要花出去流淌到百姓手中的,唯有如此,他們的生計才會有所著落,至於朝廷的花銷,來年的稅收就足夠撐死那群貪官汙吏了。老是放在庫裏也不見得安全。”
李寧早就知道宋朝廷一向堅持赤字經濟原則,就連文學家歐陽都能夠看明白其中貓膩,更不要說其他更加精通實務的臣僚了。因此紅毛大老虎在他作品當中所諷刺的事情,在大宋恐怕並不常見。
不過赤字經濟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一旦戰爭開打就需要動用金銀,而常規儲備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很多時候不得不緊急連同,甚至有可能直接發放鐵錢,來維持軍需的基本平衡。
在之前的三年裏,光幕司的連年征戰,一定程度上動用了經營的常規儲備,但李寧的戰利品也是頗為豐厚的,因此這個窟窿還是能夠填上,而且還是在它的軍需要求被正常滿足的情況之下填上這個窟窿,當然填完窟窿之後的賦予並不多。這也就意味著他的戰爭並沒有給大宋王朝帶來直接的紅利,要不是皇帝一意堅持,恐怕有很多事情早就泡湯了。
但皇帝現在如此輕鬆地和自己談起這些,當然是因為農莊製度已經開始在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產出。
這也就意味著隻需要幾艘海船,將這些糧食從光幕司所在的泉州運到,京東路附近進入淮河流域,進而就可以通過微山湖(當時應該還叫巨野澤,也就是梁山八百裏水泊)、五丈河晃晃悠悠來到汴京,然後沿著黃河向西,到達河東甚至更遠的地方。
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力地保障了前線和京城的糧食供應問題,而且小亞細亞產出的是小麥而不是南方的水稻。前者毫無疑問更加適應北方人的口味。相信在不久之後,這些糧食將會為大眾帶來不少效益。
在看到這些好處之後。光幕司也加快了,對黑海北岸的政法,沿岸的城池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募集更多的希臘傭兵之後,它們糾集了當地的土著和一些遊牧部落,甚至被亞曆山大打敗的亞洲部落發起了對第聶伯河流域的爭吵,那裏的西徐亞人,雖然早就已經預感到戰爭的來臨,但沒想到對方集結了希臘雇傭兵這樣的精銳武裝,而且人數之多恐怕是亞曆山大和波斯國王都負擔不起的。
更何況在他們的身後,宋朝的主力軍隊一直尾隨著。他們沿著河流不斷的進攻,然後停下來讓馬其頓的工程師們幫他們修築堡壘,就是那種在格拉尼卡斯河畔興起的棱堡,這種奇怪的東西被宋朝的將領們引為重要臂助。
尤其是那些老將軍們,不斷的迴憶著太祖當年修築開封城的時候是多麽的因地製宜,將城牆修整成並不算十分規則的樣子,以充分發揮附近地形對於保護城池的作用。
雖然很多人都清楚,這些老將軍們也不曾見識過宋太祖的真容。但能保的基本作用還是被它們點破開來,因此就連馬其頓人也準備在未來的戰爭當中加以使用,不過亞曆山大一直在進攻的路上,並沒有停下來修築城堡的意思,除了維生素不多的亞曆山大城,他至今也沒能用上類似的思想。
但他很是很渴望的,因為這一招十分管用,在沿著河流向前推進的同時,大量河邊的肥沃土地進入宋朝的掌控之中,能保成為了保護這些土地的重要支點,因此有效的統治被迅速地鋪展開來,率領軍隊發起這一戰的任福,在之前曾經遭遇過一場損失3萬人的慘敗,並且遭到了朝廷的嚴重責罰,而這一次,他不知疏通了朝廷當中的哪路關係,竟然獲得了一次帶罪立功的機會。
不管他花費了多大的人脈成本,總之這一次他算是賺到了大量的土地,迅速的進入宋朝手中。有序的農業生產也在相關管理的管理之下迅速的開展起來,西徐亞人組織的幾次反攻都被他們擊退。雖然讓希臘傭兵們難以忍受的冬天即將到來,但是,李寧巡機殲滅你有生力量的想法也正在加緊實踐當中。
因此皇帝大可以還成著樂觀的心態,與李寧討論這些事情,甚至是更多的類似的事務,換一句話說,正是他在福建光幕司的卓越成就,讓皇帝看到了在其他光幕當中開拓一片天地的可能,雖然河東的光幕情況更加特殊一些,但他認為應該讓李寧先去嚐試一下。
至於河東路的光幕究竟有什麽情況,且聽這位皇帝陛下慢慢地為李寧道來。
“十年前,寡人還沒有親政的時候,種家就有人在如今清澗城以北的地方,發現了一到光幕。那光幕位於一座民居之中,種世衡覺得此事蹊蹺,便悄然買下了那座其實已經無人敢於居住的民居,然後修了一座樓房,並拉高了院牆,用來遮擋光幕的光芒。”
“看來那道光幕,並不如福建的大。”
“你想錯了,他看到光幕的時候是光幕剛剛出現之時,沒過多久,他就不得不買下了周圍的土地,然後在更遠的地方拉起了更高的院牆,這樣從遠處看,人們就很難留意到光幕的存在了。”
“可是我記得河東路多山。如果從附近的山上看,那麽……”
“你想的很對,所以後來他又不得不赤字去買山,然而有些山頭是埋著寶藏的,這在我華夏大地並不稀奇,因此有些人的藥價是非常高的,即便他虛言恫嚇說什麽,一邊就在旁邊,也始終有人堅持原有的報價,隻是不敢再輕易上山而已,為了穩妥起見,他終於向官府揭露了這件事情,並懇請官府借錢給他買下那些山。”
“為什麽不是官府收迴那些山?給當地的百姓一些賠償就行了,幹嘛還非得借錢給他?”
“你想得很對,可是當地的官員不這麽想,既然有人熱情的為他們做事,那自然要給他們一些好處。更何況種家在新地的時候就是有名的地主豪俠。種世衡舒服種放,坐擁終南山上千裏土地,儼然是國中之國,號稱隱君。當然,朝野上下是十分尊敬這位隱士的,因此並沒有去懷疑他有什麽造反的意圖。而他們家,如今看來確實是忠於皇宋的,光是替曹評做了這許多事情,就足夠寡人感謝一番了,更何況他們還築起了青澗城,有意為寡人擋住西夏逆賊。”
“所以陛下對他們一直是寬容有加的。”
“何止如此,他們還為寡人帶來了許多光幕另一側的情報,某種程度上他們是最早對光幕另一側進行探索的人。至少根據寡人所知道的情況是這樣的,震應剛剛清正之後,他們就送來了密保,說在那兩年之前,他們曾率領家丁悄悄地潛入光幕另一側,愕然發現那裏竟然正在進行一場戰爭。交戰雙方之一是一夥皮膚偏白的一族,而另外一夥人則打著大唐的旗幟,後來他們才發現那裏竟然是西域之地。”
“打著大唐的旗幟,那豈不是說至少也是在100多年前了。”
“你這話就有些癡人說夢了,大唐失去西域,何止200多年,而如今我們所能見到湖人的地方,早就已經少之又少了。”
“那麽那裏是……”
“用你的說法,那個時空應該是唐朝天寶年間,甚至可能是開元末年。但是總是可能並沒能第一時間調查出那裏究竟是什麽地方?隻是暗中派人搶劫了附近的寺廟,然後將幾尊佛像搬到了光幕的另一側,謊稱光幕是這些佛像製造的。若不然,唯恐被兩夥武裝侵入我大宋境內。”
“這一招倒是見機的快若是換了別人,恐怕不一定有這等反應。”
“對呀,所以說君子三省吾身是有好處的,既然他跨過了光幕來到了另一側,那麽對方自然也能做到相同的事情,因此他必須加以防範,要不然還不知道發生什麽呢。”
“如此,我大宋也算是免遭一難。”
“可是我大眾終究也沒敢伸出觸角去好好探索一下這諾大的事情,直到多年之後,寡人才知道,當初董世恆去的那個地方正是曆史上的碎葉城,而那一年蓋嘉運正好率領著唐朝軍隊返迴碎葉城,將之重新納入大唐的管理。”
“那應該是西曆739年的事情。”
“寡人不知道你說的這個西曆是什麽曆法,隻知道那一年是天聖六年。”
“那是1028年,距今11年了。”
“嗯。好像差不多吧。如今的碎葉城裏依舊沒有太多的漢人,所以大唐的年號並不是那麽好打聽清楚的,更何況總是哼,隻記得謹守門戶,並不敢把我大宋的旗幟貿然地送到唐朝麵前,他知道以唐朝之赫赫武功收拾起我們來簡直是亦如反掌。”
“他是對的。”
“你倒是很擅長肯定別人的攻擊啊,可是寡人更想從你這裏聽到一些別樣的見解,如果我們能夠從那裏得到一些好處,就如同你在亞曆山大那裏得到的一樣,那麽我皇宋難道不會變得更好嗎?”
“陛下請允許臣鬥膽直言壓力山大,不過是個1300年前的奴隸主而已,但大唐帝國與我皇宋僅僅相隔百年而已,其戰力並不在我皇宋之下,雖然我們出現的是它們的西陲,所謂的鞭長莫及之地,但是那裏對我們來說也是個陌生的所在。因此悄無聲息的開始探索,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你說的對,當時的唐朝佛教正在興盛,道家也不算落後往來穿梭於西域的高僧更是前赴後繼。把碎葉城裏的光幕,偽造成佛陀的神跡。也是至今為止我們所做到的最有才華的一件事。”
“不知樞密院在這件事裏花了多少錢?”
“幾十萬罐應該是有的吧,要知道我們並沒有太好的辦法,把那座高大的光幕全都遮擋起來,因此我們在他的周圍修建了一圈佛塔,整整一全佛塔甚至都無法在晚上遮擋他的光芒,但已經把樞密院弄得叫苦不迭。”
“這個辦法可真是夠土的。”
“是啊,可是當時,朝野上下的所有知情者都被這樣的怪異現象給嚇壞了。雖然後來他們終於想明白,隻需要幾根長長的竹竿,然後掛起一塊大大的不就可以成功地遮住光幕的光芒,但那個時候已經晚了,很多佛塔都已經開工,想要改變主意已經來不及了。”
“當地的百姓就沒有對這件事提出疑惑嗎?不是說蓋嘉運當時正在領兵作戰,而且還打贏了嗎?”
“也正是這個蓋嘉運給了我們修建佛塔的一筆資金,要不然樞密院會直接哭死的。他對於這樣的神奇景象也是非常震驚的,但他畢竟是在西陲邊疆作戰的將領,一些沒見過的奇怪事物出現在麵前並不會讓他太過驚奇,隻會讓他作為一些稀奇見聞,呈送給皇帝和京城裏的那些大臣們,因此,他沒有太在意這件事情,因為種世衡等人也不允許他靠近光幕,更不允許他穿過光幕。”
“那樣看來好像這是一件非常驚險的事情啊。”
“是啊,後來蓋嘉運談起這件事,說當時他正在衝鋒,突然旁邊出現一道閃亮的光芒,嚇得他險些從戰馬上掉下去,不過當他穩住心神的時候,發現對麵的那些敵軍比他還要驚恐,這讓他抓住機會,一戰而拿下碎葉城,事後他對這道光幕當然非常感激。戰後便率領部下前去參拜,好在種世衡等人及時出現,並順利的用佛陀的謊言擋住了他,這才穩住了我大宋的江山。”
“後來雙方甚至因此而成為了好朋友,樞密院得巧無聲息地調集重兵,將周圍團團圍了起來。但誰都不敢在大唐軍隊麵前耀武揚威,因此所有人都隻是屏息凝神,隻要對方不越過邊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