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能起家,和三個人有直接關係。”張世澤夾了口菜,繼續說道。


    “哪三個人。”


    “第一個是太祖皇帝。當時北方邊境糧食貴乏,本地不足以供應軍需。需要從內地轉運糧食。當時北方的駐軍太多,估計有五六十萬人,而這些人多數都是南方人,是太祖起家的部隊。”


    “運輸糧食太費勁了,一車糧食運到北方邊塞,要消耗三車糧食給運輸的民夫路上吃。這麽下去把國家的財政都拖垮了。後來太祖又想本地屯田。但到了我朝北方氣候太冷,而且幹旱。一畝旱地收成也就三五鬥。遇到災年,搞不好種子都收不迴來。”


    “南方都是魚米之鄉,官兵不願意在北方落戶紮根,北方太苦了。於是紛紛逃跑。後來跑的人太多,實在沒有辦法。想到了學習宋朝,搞了個開中法。”


    開中法楊凡還是知道的。


    “開中法”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商人先把糧食運到指定位置。第二步,是商人根據運糧所得的憑證,去鹽場兌換食鹽。第三步,是把鹽賣到指定的地區。


    你要想經營特別賺錢的鹽業,就得給北方軍鎮運送糧食,否則不讓你幹。


    這下子,一下就把北方軍鎮的軍糧問題解決了。


    這就是運糧本身不賺錢,但是把這個生意和賺錢特別多的生意捆綁。你要買個電視機,就必須搭一個收音機。


    楊凡點點頭,辦法總比困難多,這等於用鹽業利潤貼補軍糧。鹽商們的利潤被減少了,貼補到了軍糧裏。


    “這種生意,願意做的人挺多的吧,為什麽落到了山西人手裏。”楊凡問道。


    “本來山西運城有鹽池,本地有資源比較方便。他們手裏有鹽,否則他們也接不了這個好差事。本來鹽業都是揚州那邊占優勢的海鹽,晉商是競爭不過南方商團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地理上的優勢。”


    “宣府鎮和大同鎮在山西。”楊凡立刻就明白了,晉商是怎麽把這件事弄到自己手裏的。


    明初北方先設了四個鎮,其中宣府鎮和大同鎮就在山西。九邊重鎮都是後來逐步形成的。


    “不錯,他們守家在地的,和本地駐軍搞好關係肯定比別人有優勢,當地駐軍肯定離不開本地官府和士紳的支持。他們也必須和本地豪強搞好關係。畢竟在人家的地界上呢。”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軍隊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後世也一樣。什麽軍嫂就業,孩子上學,醫療看病,買糧食蔬菜物資。很多時候必須要和本地打交道,否則生活都成問題。


    軍鎮往往主動和地方官府、士紳、豪強、大地主來往。雙方一拍即合,山西人把這個生意拿過來就很正常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嗎。明朝山西宗族勢力強大,其他商團在這個地界上是弄不過本地人的。


    所以,從明初開中法一實行,他們就上了車,一部領先步步領先。


    晉商由此發展了起來。


    畢竟鹽業是暴利行業。他們的利益和邊軍盤根錯節,有控製著運城鹽池,隻需要搞倒糧食,就完美了。


    “糧食生意很特殊,這東西是很賺錢的。”楊凡喝了口酒說道。他從現代大量購買糧食傳送過來。他對這裏邊的貓膩比誰都清楚。他就是大糧商。


    糧食這東西不同於一般商品,一做就是大宗,或者特大宗。沒本錢根本玩不起。一斤糧食有幾厘錢的利潤都值得一做,如果有幾分錢的利潤,就非常可觀了。因為數量太大。


    不論是糧食,還是鹽,做好了都是暴利行業。何況他們有加上了一個壟斷經營。那麽利潤就更大了。


    糧食加食鹽,玩好了就是王炸。


    “吃獨食,是最招人恨的。晉商能把住二百年,恐怕使用了很多非常手段吧。”楊凡冷笑道。


    “嘿,那些老摳兒,心思狠著呢。一進山西境內,能站得住腳的山賊、馬匪、甚至是城市裏的乞兒、潑皮都是靠著晉商才能生存。否則一夜之間就會消失。”


    “你想來山西做生意,官府和他們勾結,邊軍和他們勾結、這些法外狂徒是他們豢養的。你想誰還敢來找死。”張世澤冷笑道。


    “勳貴和皇親國戚的生意也進不來嗎,這些人這麽排外,霸槽到了這個程度了嗎。”楊凡問道。


    “也不會讓你進不來。總之勳貴和其他文官大員、皇親國戚、宗室王爺,也允許你進來。給以一個麵子,大家都有台階下。但是,賺不到太多錢。核心的生意,你想都別想。”張世澤明顯口氣酸的很。可見勳貴集團對晉商還是很有意見的。


    “光靠這些恐怕還有些不夠,這大明可不是他們說的算的。”楊凡斟酌著說道。


    這時候,廚子又進來上菜了。


    “蔚縣八大碗,二位大人慢用。”胖廚子報菜名,“絲子雜燴、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塊子雜燴、渾煎雞、清蒸丸子、銀絲肚”


    一群十四五歲的小姑娘川流不息的端上來八盤菜肴。


    地上的戲班也在吹拉彈唱,一個標誌的小娘子,正在唱著河北梆子。


    張世澤一雙眼睛,色迷迷的就沒離開過。嘴裏還嘖嘖有聲,這身段兒,這小腰扭得,有勁道。


    她唱的應該算是張家口賽戲。河北梆子的一種。


    俗稱賽賽班,又叫王八班。是河北張家口的本地特色戲曲劇種。


    這種戲曲形式在民國以來已經消亡。後世楊凡並沒有見過。


    所演劇目與一般地方戲中的大戲相似,有《佛隱寺》、《告禦狀》等。


    楊凡有些無語的看了他一眼,這家夥這是精蟲上腦了。已經化身下半身思考的動物了。


    “這個戲班子,正經兒有幾個小娘子不錯,怎麽樣散了堂會,留下幾個。”


    “算了,你自己來吧,我迴去好好睡一覺。”


    “你就是放不開,老婆又不在身邊,你怕什麽。你又不差錢兒。”


    “我怕個屁,家裏的娘們兒,想孩子都想瘋了。整天變著法兒的折騰我,我出來才算鬆口氣。有那功夫,我還不如迴去睡覺呢。”楊凡百無聊賴的說道。


    “聊正事,剩下的兩個決定性的人物是誰。”楊凡說道。這混蛋三天不聊女人,第四天早早的。楊凡和他太熟,他的操行一清二楚。


    “一個是王崇古,另一個是張四維”


    楊凡倒吸了口冷氣,原來是他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