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可是大牛人,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進士。授職為刑部主事。由郎中始,曆任安慶知府、汝寧知府。


    後調任兵備副使,當時,倭寇是沿海地區的主要禍患。


    王崇古在常鎮任兵備副使時,曾在夏港把倭寇打得大敗。當倭寇逃走時,他率兵一直追至靖江,將其殲滅。


    以後,同俞大猷多次出海,襲擊倭寇,立下戰功,晉升為陝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楊凡對王崇古的了解主要來源於自己對鄂爾多斯部的情報收集。


    發現他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任右僉都禦史,巡撫寧夏後。在職期間,他一直主動出擊,打擊鄂爾多斯部。每戰必勝。始終讓鄂爾多斯部發展不起來,削弱了他們的實力,保持了邊境的穩定。


    同年冬天,朝廷提拔王崇古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總督陝西、延寧、甘肅軍務。此後他轉任北方七鎮。功勳著於邊陲。尤其是他長期任職宣大總督。掌握北方邊軍。


    張世澤說道:“世人都知道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家世。王崇穀並非出身於將門世家,他家是地道的晉商,他的家人有不少都在經營和邊鎮運糧有關的生意,而他本人曾長期鎮守邊鎮,其實就是家族推出來的。”


    “他是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人。運城的鹽池就在他們不遠處。”張世澤特意強調了一下。


    “鼎鼎大名的王太保,原來是出身鹽商子弟。”楊凡喃喃說道。果然這些能混出來名堂的人物,身後都有一個龐大的家族。


    張世澤說道:“另一個人更牛的。張四維官職首輔,他是王崇古的外甥。這種超大規模的生意,還是糧食和鹽這種暴利行業,如果邊鎮上沒有封疆大吏,中樞裏,沒有個朝裏能撐腰的人。這塊大肥肉晉商不可能一直吃下去。”


    “張四維家是晉商一員,也是做鹽業生意的。他家和首輔高拱過從甚密。沒少送錢。他們自己培養出了大批的官員,而暗中被他們資助和收買、控製的官員也很多。”


    楊凡點頭道:“早期,朝廷財政還能運轉時,他們靠著糧食和鹽賺錢。後期朝廷財政不行了之後。他們和邊將打成一片後,就開始了向口外走私的生意。”


    蒙古缺鐵和火藥,以及一切生活物資。而大明缺馬,馬匹在大明時奢侈品。除了騎兵和軍官騎乘用,民間需求也非常大。


    張世澤說道:“其他任何商團,隻能把物資低價賣給他們,然後他們拿去張家口和蒙古人交易。利潤的大頭都被他們賺走了。這可是一塊肥肉啊,看著非常讓人眼紅。”


    楊凡說道:“據我所知,他們可不僅僅是和蒙古人暗地裏走私,他們已經把手伸到了建奴那裏,這些年和東虜的生意,已經快趕上和北虜的交易規模了。”


    楊凡已經知道了,東江鎮的走私,背後的參與者是勳貴集團、外戚集團、宗室集團。這是晉商跑到勳貴等勢力碗裏搶飯吃。勳貴自然不能容忍。


    你們山西我們做不進去也就罷了,北虜的生意都歸你們,我們認了。但你們現在還跟我們搶東虜的生意。真是是可忍熟不可忍。


    而東林現在已經掌握了關寧軍,他們迫切的想要來分一杯羹。


    但是,北方的利益格局是大明二百多年來形成的,不是那麽好改變的。


    所以東林就開始了權術乾坤大挪移。先把楊凡趕到河套去蒙古人拚命。解除了京畿的威脅。然後裁撤九邊邊軍,拔掉晉商嘴裏的牙。


    下一步,就是一邊逼迫晉商,讓他們吐出來一些北虜那裏的商業利益。另一邊開始謀劃取毛文龍而代之,獨占遼東的利益。


    如果他們謀劃得到成功,這樣下去,東林不僅在朝堂實力強大,地方上,也是一股任何人都必須小心應對的勢力。


    楊凡思索著,東林這樣到處樹敵,而且吃相這麽難看。以前有魏督公作為大家共同的敵人,還能容忍他們,現在這個情況,沒有任何必要再慣著他們。估計很多宗派和官員已經開始秘密串聯,策劃倒東林的計劃。


    現在,東林的再度崛起,給晉黨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現在東林已經取代了魏督公的勢力。變成其他各個黨派聯合起來,和東林黨鬥爭的局麵。


    “這八家商人我也有所耳聞。說是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這八個人。”楊凡說道。


    以後來的八大皇商為首的晉商集團在朝廷中樞一直就有強大後台的,不然商人社會地位低,走私貿易那麽暴利,憑什麽便宜他們。


    而這些晉商的後台就是在大明朝做大官的山西籍的朝廷要員,比如說楊博、楊俊民父子、韓爌等。


    晉商資集團支持的晉黨在明末朝廷是能和江南資本支持的東林黨抗衡的存在。而後來清兵入關後能夠迅速平定華北,主要原因就是晉商集團控製下的晉黨成員,集體投靠了滿清。


    晉商目光毒辣,早在努爾哈赤時期,他們就暗中再山西發行龍票,用來給努爾哈赤籌集軍事物資。所謂龍票,就是奴兒哈赤向山西富戶借高利貸,以用於積蓄軍力,擴充軍備,龍票就是蓋有奴兒哈赤龍璽大印的債權憑證。


    這些情況楊凡之前都秘密收集過。心裏是有數的。


    他們暗中通敵至少有百年曆史了。從北虜到東虜,生意是越做越大。


    為何清軍入關,華北傳檄而定,而南方則打了很多年,才平定下來。就是因為,晉黨和建奴的交往由來已久。而南方都是東林黨的地盤,他們和滿清可沒有太多合作。


    這實際上是北方士紳集團,利用滿清來打壓,南方的東林。南方的勢力自然不會低頭認輸,這等於把未來的國家財富拱手讓給了晉黨。這是東林黨絕對不能容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