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和夫人們,是在房車的二層起居室,接見的鄔先生。鄔先生一個人進的房車。


    沒帶徒弟。他親手捧著那個看著十分古樸的漆器盒子。楊凡知道這個時候,鄔先生璜夜求見,必然有十分重大的事情。


    鄔先生是人精,十分懂得人情世故,他如此鄭重,可見事情不小。鄔先生跪坐在楊凡對麵,沒有多說話,隻是把漆器盒子推到跪坐的楊凡麵前。


    十分激動的說道:“東主,老夫在整理石勒的藏書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小木匣子。裏邊的東西事關重大,老夫不能處理,所以深夜給您送來了。”楊凡點了點頭,石勒的藏書是在陳曦家的地下室發現的。


    裏麵沒有金銀財寶,都是帛書和竹簡,裝在一個個楠木箱子裏。這裏麵發現了不少了不得的東西。


    比如捐給燕大的,《連山易》、《歸藏易》等,其他好東西相當不少。


    因為十六國時期,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和董卓燒毀洛陽城後,再一次的文化浩劫。


    石勒雖然做了皇帝,但因為他是奴隸出身,沒有受到過教育。所以特別如饑似渴的學習文化知識。


    他不認字,就讓大臣讀書給他聽。而且有不明白的地方,讓學者當場給他解釋。


    他一邊聽,一邊還隨時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一次,石勒讓人給他讀《漢書》,聽到有人勸漢高祖封舊六國貴族的後代的那段曆史之時,他說:“唉!劉邦采取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這樣做還能夠得天下嗎?”講書的人馬上給他解釋說,後來由於張良的勸阻,漢高祖才沒有這樣做。


    石勒十分高興的點頭說:“漢家全賴張良耳。”他雖然不讀書,但是開國皇帝的見識和眼光還是可圈可點的。


    石勒從小沒有受過漢族文化教育,不識字。但他非常羨慕別人有學習的機會。


    他擔任大將以後,漸漸懂得要成就大事業,光靠武力不行,必須要有知識,用謀略。


    石勒把漢族士人張賓請來為他出謀劃策。建立自己的參謀班底。他命令部下,如果捉到讀書人,不許殺害,一定要送來,讓他自己處理。


    他收留了一批北方漢族中家境貧寒的讀書人,組織了一個


    “君子營”。君子營的人負責到處收集圖書和典籍。他的軍隊沒到一處,就四處找書。


    就是這樣,把東漢末年散失的宮廷圖書和民間的藏書,大批的收集起來。


    最後形成極大的規模。可惜他的孩子都不愛讀書,隻喜歡喝酒、女人、打獵。


    他晚年無奈的發現,他收集了一輩子的心血,被子孫當成破竹子,無人問津。


    他也是看清楚了這些不學無術的孽子,是不會把他的心血傳下去的,心灰意冷之下,把這些書都埋藏了。


    因為這批文獻太多,楊凡可沒時間管這事,直接都扔給了鄔先生。讓他慢慢整理。


    結果鄔先生就在一口大箱子裏,發現了這個小箱子。楊凡好奇的打開漆盒,小娘皮和林月如也立刻好奇的把小腦袋湊過來看。


    開寶箱可是她倆十分喜歡的活動。琉球的寶藏她倆沒少玩開寶箱的遊戲。


    可是,打開一層漆盒,裏邊還有一層漆盒。


    “嗨,這可真是浪費感情。”小娘皮有些不滿的說道。小娘皮本來已經準備看到好東西,發出驚歎了。


    可是,裏麵還是一個盒子。她期待著開寶箱,開出一個稀世珍寶出來,最好是她最喜歡的珠寶。


    楊凡把裏麵的漆盒拿出來,四麵看看。這個漆盒和外層的不一樣。外層是嵌螺鈿的。


    裏麵的是錯金銀的。圖案也更精美。楊凡繼續打開,然後裏麵是一個青銅的盒子。


    不大,但異常精美。是一個很多條龍盤繞的盒子,這些龍的形態十分古樸,一看而知不是唐宋元明的風格。


    看到這個盒子時,楊凡還沒有什麽感覺。可是小娘皮和林月如卻倒吸了一口冷氣,小手緊緊的抓住了楊凡的一隻胳膊。


    這個盒子一看便知,是用來裝玉璽的。石勒好歹也是皇帝,他的密藏裏發現玉璽的盒子,這裏麵是什麽就不言而喻了。


    盡管是前朝的皇帝之寶,但是,這玩意兒是一般人可以碰的嗎。這倆娘們,立刻唿吸急促了。


    而且,她倆都是有野心的,都希望自己老爺能有更大的發展。雖然是前朝皇帝的玉璽,但這可是個好彩頭。


    楊凡輕輕的打開蓋子,裏麵是金黃色的絲綢包裹著內部,十分的柔軟。


    中間一個綠色的玉石雕刻的小印,靜靜的躺在那裏。不是白玉,讓她們有些失望,這個顏色的可能是藍田玉。


    這塊小印不大,隻有一寸見方。楊凡第一眼看到的是印紐,是五條古樸的螭龍,翻滾交織,俗稱五龍交鈕。


    楊凡沒有急著拿出來。而是仔細的看去。此時,房間裏點起了電石燈。


    照耀的一片通明。楊凡發下有一道金光閃過,在玉璽的肩部,有一個小角金光閃閃。


    楊凡突然一激靈,本來他沒太在意石勒陛下的印章。他來大明時間長了,好東西見得多了。


    一個前朝皇帝的印章而已,沒什麽大驚小怪的。可是這塊小小印章,肩部那一塊金色的反光,卻讓他一下子坐直了身體。


    在他惡補的曆史知識裏,似乎隻有一塊玉璽是用黃金修補過來的。


    “這怎麽可能,簡直難以置信。”小娘皮的嘴閉不上了。林月如也驚呆了。


    顯然,所有人都知道肩部用黃金補足的玉璽是什麽。楊凡迫不及待的從盒子裏拿出了這塊小小的玉璽,翻轉過來,看向正麵的文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雖然是鳥蟲篆,可是這個年代的人認識小篆的大有人在。


    小娘皮脖頸上的銅鏡上,就是鳥蟲篆的《塗山歌》。


    “啊!”林月如和小娘皮一起發出尖叫。她們的手指甲都掐進了楊凡胳膊的肉裏。


    疼的楊凡直撮牙花子,心說這倆娘們瘋了。


    “怎麽這麽小,不會是假的吧,我記得玉璽不能小於四寸見方啊。”梅姨跪坐在側麵,她忍不住說道。


    楊凡苦笑道:“要是真的是四寸見方,那可以肯定是假的了。反倒是一寸見方,才可能是真的。”楊凡拿過平板電腦,幾下子就找到一個圖片。


    “你們看,這是我能找到的最早的玉璽,出土於西漢南越王墓。”圖片正是西漢南越王墓中發現的


    “文帝行璽”,而且這塊印璽還是目前發掘出來的最大的印璽,而這塊


    “最大”的印璽實際上隻有1.8厘米高,3.1厘米長。秦漢的印章真的隻有這麽大。


    秦漢傳下來和發掘出來的印章很多,私印更小。這個平板是小娘皮她們平時玩的,什麽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屍之類的。


    她們對平板並不陌生。楊凡久久沒從震驚中出來,這東西出現在十六國的秘藏裏,反倒證實了可能是真的。


    楊凡仔細的看著印麵的文字。


    “鄔先生,我聽說,這八個字是李斯寫的。要是有李斯的真跡就可以對比一下了。”鄔先生笑道:“老夫已經準備了。”說著從懷裏掏出三個竹簡,放在楊凡麵前。


    “這一批的竹簡裏有秦代流傳下來的,我仔細研究過,這些應該都是李斯的真跡。另外,還有一個辦法,泰山有一塊石刻,是李斯真跡。這塊石刻沒有疑問,是公認的。可以派人去拓印下來,做一個對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