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更***的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駱駝炮和加特林機槍的恐怖威力,嚇傻了這些生長於閉塞環境裏的騎兵。


    再密集的弓箭,在加特林的鋼鐵彈幕前也是不值一提。


    隨著最精銳的五百騎兵的死傷殆盡,加特林機槍手停止了搖動搖把,高速旋轉的槍管逐漸停了下來。地麵上,布滿了黃澄澄的金屬彈殼。


    盡管已經多次見過加特林機槍的射擊,但是,家丁們還是沒法把持澹定。這些子彈不論是彈頭,還是彈殼,全部都是用昂貴的黃銅製作的。這些材料比朝廷發行的銅錢,含銅量還要高很多。


    這那裏是打仗,這就是撒錢。


    遍地的金屬彈殼,就是遍地的銅錢。


    楊凡也是沒辦法,近代定裝金屬子彈隻能選擇黃銅這一種材料。因為銅材具有天然的延展性和自潤滑性。子彈發射時,可以適度的形變,貼緊槍膛,密閉火藥氣體防止漏氣,也不容易卡殼和磨損槍膛。


    雖然當代,華夏後來研究出了塗漆的鋼彈殼,但是,真正性能最好的還是黃銅。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


    現在,楊凡的體係裏,後膛槍、定裝金屬彈、無煙火藥、線膛槍管早已攻克,甚至開始了儲備式生產。隻是沒有裝備部隊而已。


    目前使用定裝金屬彈殼的,隻有加特林機槍這一種。


    蒙古人開始繳械投降了。他們敗局已定。即使沒有旋轉駱駝炮,沒有加特林機槍。他們也被家丁騎兵砍殺的快要精神崩潰了。


    他們的刀術和馬術完全被壓製,他們第一次發現居然連白刃戰也打不贏明軍了。這讓他們有種世界崩塌的感覺。


    除了家丁團這支精銳隊伍,訓練和戰鬥經驗的累積因素外,裝備的精良也是重要原因,他們的馬刀采用的是後世的騎兵製式馬刀。這種馬刀的材質、工藝、形製都是幾百年騎兵戰鬥經驗的總結。


    不論是人體工程學,還是鋒利和韌性,都遠超這個時代的蒙古彎刀。


    現代馬刀比這個時代的蒙古彎刀短,所以出鞘快,遭遇戰中,緊急情況下先拔出刀的,就能一刀砍死對方。現代馬刀比蒙古彎刀輕,所以同樣的用力下,揮砍速度快。輕刀快馬,對衝時,家丁騎兵就會先砍死蒙古騎兵。


    殘存的蒙古人失魂落魄的下馬跪地請降了。有一個,就有第二個,接著一片片的下馬投降。他們打不過,跑也跑不了。繼續打下去除了徒增傷亡,不會有任何結果。


    尤世祿在黃河西岸,觀看了從楊凡帶領家丁團衝鋒,到蒙古人投降的全過程。他親眼看著,大明的騎兵怎麽把這些宿敵碾碎,打垮的。


    【鑒於大環境如此,


    他這兩年一直在聽說定遠伯神勇無敵,一直在聽不斷傳來的故事。而今天他親眼目睹了這個慘烈的戰場,他才知道,那些之前他嗤笑的傳言,遠遠不能反映定遠伯的虎威。


    寧夏鎮的諸將一個個的從心底裏生出來害怕。定遠伯如此神勇,大明可還有能製住他的人嗎。


    楊凡已經看到了河對岸的那三千騎兵。這是寧夏鎮的真正主力。


    楊凡隔著河向他們致意,尤世祿以下,紛紛拱手迴禮。此時征西將軍節製寧夏、固原、榆林、山西四鎮兵馬。統籌會剿事宜。他們都是楊凡的下屬。


    「派人去傳個信,讓他們不必擔心河東的戰場。這裏我會搞定。讓他們都迴去。賀蘭山以西,阿拉善荒原,外套臨河草原,已經聚集了大批的蒙古騎兵,他們能守好寧夏鎮的十幾座堅城,就是最大功勞。」楊凡說道。


    隨後,傳令軍官坐著羊皮筏子,渡河而去。


    尤世祿收到定遠伯


    的命令後,對著定遠伯拱了拱手,帶著部隊迴銀川了。定遠伯說的對,此時寧夏鎮的真正壓力來自於北方的外套地區,尤其是臨河城聚集了太多的兵馬。


    能守住寧夏不失,就是最大的功勞。


    楊凡隨即帶著大軍西進,此時四鎮和京營九萬大軍,分成三十三路從四麵向東勝草原匯集。一路上碰到部落就立即開戰。


    蒙古各部拚命抵抗,但是明軍的數量太多,各路進軍的間隙太小,他們就像是被一張大網包裹進去,逐步的壓縮向東勝城。


    整個鄂爾多斯高原,處處烽火,到處都在戰鬥。除了被殲滅的西部十三部外,鄂爾多斯四十二部剩下的部族在四麵包圍而來的明軍打擊下傷亡殆盡,殘部紛紛逃向東勝城。


    這幾天每天都有被明軍追殺驅趕的走投無路的部落,來到東勝城下叫門。草原上的城池很少。這塊高原上隻有東勝這一座城池。此時自然也就成了他們逃跑的目標。


    他們深知城牆的可怕,他們每次入侵漢地,都是在攻打城池上傷亡巨大。而東勝那座城也同樣可以保護他們。


    看著城門下,洶湧而來的難民和殘兵敗將,卜失兔笑得合不攏嘴。這些兒馬子,不服他管,自己要幹什麽,他們就反對什麽。這一次,看他們還有什麽臉麵在自己麵前傲慢。


    此時,他看到好幾個台吉和那顏,灰頭土臉,一身是傷騎著馬從城門下通過。心裏就是一陣陣暢快。


    看你們還牛逼不,還不是靦著臉,來求老子保護你們了。


    楊凡趕到東勝城下時,最後一股蒙古敗兵已經進城。


    京營五萬大軍,寧夏鎮、固原鎮、榆林鎮、山西鎮四鎮兵馬也趕到了。大軍在東勝四麵紮營布陣。做出了攻打東勝的姿態。


    楊凡立起中軍大帳,擊鼓聚將。安放在腳手架瞭望塔上的大鼓敲得山響。在這廣袤的荒原上,傳播得非常遠。


    很快四鎮本次出兵的總兵、副總兵紛紛來楊凡在京營中軍大帳報到。


    本次四鎮出兵,寧夏鎮是副總兵賀虎臣帶隊,山西鎮是副總兵滿桂帶隊。榆林鎮是延綏副總兵吳自勉。從固原出兵的是甘肅總兵徐永壽。


    三通鼓下來,四鎮和京營諸將都已經到齊。


    楊凡逐一打量著這些各地的鎮守總兵官,這些人位高權重,都是執掌一方兵權的大人物。


    而這些人也在打量著楊凡和張世澤。這兩個年輕的不像話的娃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