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煙筒冒出滾滾黑煙,隨著鍋爐越燒越旺,熱效率達到最高,四個明輪快速的在曲軸的帶動下旋轉起來。


    動力逐步充盈,明輪揚起大量的水花,後麵一片霧氣騰騰,甚至有彩虹出現。楊凡的內卷們都跑去觀看,一個個興奮的嘰嘰喳喳的表示驚歎。


    煙筒冒黑煙,這是這是燃燒不充分的體現。可見鍋爐的燃燒效率不咋地。但是,這畢竟是實驗品直接搬上船了,主要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至於性能,那是以後要追求的事情。


    現在能走就行,要啥自行車啊,能用就不錯了。半路上壞了,也是正常情況。楊凡把匠師和零件都帶著呢。


    澹水裏就有一樣好處,不缺水,可以隨時在河裏打水給鍋爐補充水。隻要煤炭帶足了,就沒事。


    楊凡饒有興致的,親自掄起鏟子,給四台鍋爐依次加煤。


    看的小娘皮和林月如也來了興致,也跑來給鍋爐加煤,梅香看到大家玩的高興,也來湊熱鬧。


    結果四人都弄成了大花臉。


    等四個人玩的盡興了,從鍋爐前下來,梅姨哭笑不得的讓侍女端來水和肥皂、毛巾。伺候這四位主子洗臉。


    梅姨今年三十歲了,倒是沒有了玩心。不過,第一次坐這種用蒸汽做動力的船舶也感覺十分新奇,非常開心。


    也許好奇是女人的天性,和年齡無關。


    楊凡等人玩夠了,到船頭去坐。船頭早放置了幾張紅木椅子和小桌。夏季河上的風非常涼爽,再加上船頭搭起了涼棚,太陽也曬不到,舒服的很。


    梅姨給沏好了毛峰茶,端了上來。


    楊凡用蓋碗的蓋子,撇一下沫子,然後呷了一口。


    嗯,好茶,唇齒留香。


    楊凡最滿意的就是來了大明後,喝的都是一等一的好茶。


    這個年代的茶葉沒有嫁接,沒有化肥和農藥。產量低,但是品質絕對有保證。


    後世的茶葉從2000年往後,一年不如一年。價格炒的越來越高不說,還不好喝。


    也不知道是茶樹的品質下降了。還是產量增長了,導致質量下降。好多茶湯後來變得,一入口,在嘴裏轉幾圈後,就發澀。


    等澀味去了,還有辛辣的味道。


    大明的茶真正是物有所值,一分錢一分貨。即使是最差的等級,也比後世一般的好太多。


    這個年代的商家是真的講究信譽為本的,老字號都是金字招牌,質量絕對沒有問題。


    楊同知喜歡喝茶,消息一傳出去。那些來遵化進貨的客商們,都把各地的好茶帶來送給楊凡。


    楊凡幹工地時,工長是黃山人。


    聽他說,本地人都喝老毛峰。最後一次采摘完畢後,天氣冷了,下了霜,還能再采摘一次已經老了的茶。


    這種茶在當地很便宜,但是不同於一般毛峰的清澹口味,口感變得非常厚重。很有滋味,很好喝。


    楊凡托人弄來了很多,平時泡來喝。


    對於楊凡的很多怪癖,小娘皮她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不過,老爺的特殊愛好,看著奇怪,比如弄這種罷園的茶葉喝。但入口後,世界效果非常好,茶湯清亮,味道香醇,確實不錯。


    就說這種老毛峰,確實味道比當季的龍井厚重很多,很好喝。


    楊凡一邊品著茶,一邊思索著,明代好多茶葉都沒有流行起來呢。這邊的茶樹母樹應該都能找到。不論是再這邊種植,還是無性繁殖的方式,把樹分蘖到現代去種植。都是不錯的好買賣。


    “咱們大明,有多少種茶葉。”楊凡問道。


    小娘皮放下手裏的青花瓷蓋碗。歪頭想了想,說道:“老爺,我也沒有統計過,大明的茶葉很多的。四五十種總是有的吧。”


    林月如也放下蓋碗,說道:”我知道的就有十幾種呢。蒙頂石花、玉葉長春產於劍南(現四川雅安地區蒙山)。顧渚紫筍產於湖州(現浙江長興)。碧澗、明月產於峽州(現湖北宜昌)。”


    楊凡想到趁著現在,很多好茶沒有流行起來,不如派出隊伍,奔赴各地,先把後世已經出名的一些茶葉產地、名貴的野生樹種圈占起來。


    楊凡之前已經偷偷的,把一些珍貴的茶樹母樹據為己有了。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被發現。其中就包括福建九龍窠崖壁上的六棵大紅袍母樹。


    這幾棵樹一年也就兩三斤的產量。是楊凡的寶貝之一。


    特地派了五家家生的奴才,三十多人去那裏居住看守。這一片荒山野嶺也買了下來。


    另外也派了十幾家人家去杭州找到了獅峰山下胡公廟前十八棵茶樹母樹。並且花巨資買了下來。畢竟龍井在元朝就小有名氣了。


    楊凡原打算,後續讓書院學習農學的學生,對這兩處茶園進行繁殖。在武夷山和杭州開辟出茶園來。


    這些茶葉,楊凡是不準備在大明賣的,產量太少。除了自己喝外,主要是用於在現代作為禮物送給各方麵的朋友。


    不過如果能把大明的各種茶葉收購起來,運到現代,就可以作為高端茶葉出售了。茶葉這行可是暴利。


    騙子他們和興禾集團那邊的六個小姑娘也跟著有了口服。他們都被作為年終獎勵,發了一人一斤的龍井茶。


    尤其是林淼,大小姐可是真正見過市麵的。各路好茶大抵喝過,可是識貨之人。小楊總給的龍井,喝過一次就欲罷不能了。


    小楊總的好茶可是現代花錢都買不來的。找關係都不好弄,甚至根本就沒戲。


    楊凡那邊弄過來的,按照現代的標準,全是特等甚至是頂級的精品。


    而且製作工藝都是純手工製作的。


    不像現代茶葉都是機器炒的,炒茶的機器就和炒瓜子的滾筒差不多。早已沒有了人工炒茶帶來的神韻和品質加成。


    其實她們不知道,給她們的都是大明的中檔茶罷了,真正的上品和極品,都被楊凡留下了。


    林淼的茶葉拿迴家去泡。結果被老爸聞到了香味,也跟著泡了一杯。然後二話不說,直接把剩下的都沒收了。氣的林淼一個月沒和他說話。


    “你們說咱們做一點茶葉的生意怎麽樣。”楊凡問道。


    “老爺,茶葉都是各地壟斷的,咱們沒有產地的茶園,進價不便宜,沒什麽賺頭的。”小娘皮勸說道。


    現在小娘皮當家,她把各種行當都打聽的非常清楚,茶葉是暴利行業,自然要搞清楚。


    “我不打算在大明賣茶,我隻想分門別類的收購,然後包裝好,運到海外去賣。”


    “這樣啊,這樣還是可以做的,迴頭我統計一下,看看大明的茶葉有多少種,迴頭我們在新城建一個茶葉貨棧,專門收購各地的茶葉。也可以讓來賣鋼鐵的各地客商用茶葉置換鋼鐵,現在我們的平爐鋼供不應求,很多人都會願意的。”


    小娘皮現在經營自家的產業越來越上手了,幾句話就把這件事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隻要和鋼鐵掛鉤,什麽都不用做,建個貨棧坐地收貨就行。


    那些來買鋼鐵的客商,來的路途上是閑置的,這樣的話,來的時候可以販運茶葉。迴去時販運鋼鐵。兩頭都有錢賺,他們會願意的。


    楊凡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很好,就按你的意思辦。這件事就交給你了。等開業了告訴我一聲。”


    塗山月點了點頭,老爺太忙,不會去盯著這類事情的。交代完自然就做了甩手掌櫃的,這些都需要她去安排人落實。


    楊凡滿意的閉上眼睛,小憩一會。大明朝茶葉產量並不算高,自己就是把一半的產量都弄到現代去,也到不了現代茶葉市場百分之一的產量。高端市場都填不滿。


    茶葉生意大有可為。


    “一會到了薊州,你們中午想吃什麽。”楊凡閉著眼問道。


    他半躺在椅子上,享受著河麵吹來的涼風,非常愜意。


    “老爺,我想吃驢肉鍋貼。”小娘皮說道。梅香也點了點頭,跟著附和。


    驢肉蒸餃是薊州的名吃,所謂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鮮嫩無比,吃過驢肉,別的什麽肉都變得不好吃了。


    楊凡喜歡把蒸餃用素油煎的兩麵金黃,叫做鍋貼。


    上次在家裏吃鐵板燒烤時,楊凡親自動手把驢肉蒸餃煎了一下,這種叫做鍋貼的美食,瞬間征服了小美女們。


    這次到薊州,自然要吃一下。


    “好,咱們中午就吃驢肉鍋貼,到時跟店家借一下鍋子,我們自己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