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不差錢兒,自然要住的好一點。盡管是在九原城的前線。他還是讓自己家的運輸隊,用船運來了一套木質的組裝房屋。


    這種房屋是先在地上,打好水泥和石塊砌築的平台。然後製作木構件,最後組裝起來的三層小樓。


    設計圖紙用的是現代北美、加拿大那邊現代式樣的木屋別墅。


    木材的隔熱率是高於磚石結構的,冬暖夏涼。


    隻是現代社會木頭太貴,一般人用不起。


    這個時代木材有的是。新城按照圖紙,用蒸汽機帶動的木工機床加工好構件兒。然後水運到積水潭上岸。換小火車轉運到張家口。最後,用大篷車運到黃河邊,再換成蒸汽拖船運到九原城。


    現在九原城外已經到處都是蒙古遊騎,陸上交通已經斷了。到九原城的物資,最後一段,隻能水運了。


    漠西蒙古可不是已經走下坡路的漠南蒙古,他們幾百年來,一直在西域這塊動蕩的土地上和各個民族混戰。他們的作戰經驗、指揮能力和戰鬥力都是不可小覷的。


    先來臨河城的漠西蒙古盟長,和碩特部的台吉們,已經開始了對九原城的戰場遮斷。戰場遮斷是指通過精銳騎兵部隊對目標戰場進行暫時「屏蔽」。


    阻斷該戰場與周圍作戰區域的聯係,阻擋外部支援,切斷敵方的後勤運輸和補給。將目標區域置於一個相對孤立的環境下。


    從而提供更好的戰場條件,幫助己方實現在該地區的作戰目的。


    從城外出現和碩特騎兵開始,楊凡就深切的感覺到,大戰之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今天早上,楊凡從舒適的床上起來,打開落地玻璃格柵門,走到陽台上。一邊拿著牙缸刷牙,一邊遠眺著南麵,繁忙的黃河碼頭。


    盡管此時,天亮不久,但那裏人潮洶湧,大批苦力們,正在卸貨。蒸汽船正在補充煤炭和水。街道上還有半夜就來了的早點攤位,再賣者各種小吃。


    楊凡看的新生歡喜,這才是一座城市該有的樣子。


    這種現代設計的全木質小別墅住著非常舒服。


    楊凡把別墅建在城南和黃河碼頭之間的地方。之前,給城牆包石頭時,順便把東西兩側的城牆向南延伸到黃河水中。等於把城南到河邊這部分包了進來。


    九原城等於向南繼續擴大了百分之五十的麵積。這塊新城區因為相對安全,主要提供給非軍事人員居住。


    楊凡和家丁團、物資倉庫、野戰醫院、以及崇禎派來的文官、廠衛、太監們、還有剩下的六萬民夫就駐紮在這裏。


    而京營的四萬五千人和兩萬團練、以及前期留守在這裏的一萬餘人的經營都駐紮在修複後的九原城裏。


    這裏雖然是隋唐時期的古城,但漢人放棄已久。少數民族又不會建設和維護,城內的建築基本都坍塌了。


    隻有一些遊牧民族在城內搭些帳篷之類的居住。夯土城牆也到處都是坍塌的豁口。


    楊凡估計他和漠西蒙古這場對峙時間不會太短,這場決定蒙古命運的戰爭不會很快分出勝負。


    他索性把九原城好好建設一下,這裏依托黃河,水運也方便。將來鐵路也會修到這裏,這裏完全可以作為西北地區的重要支撐據點。


    楊凡安排駐守的京營大搞建設。主要是把城內建築殘餘都清理幹淨,重新規劃街道和功能區。修建下水道,修建公共廁所。在城內打井提供清潔的飲用水。


    【鑒於大環境如此,


    因為這裏是草原,缺乏樹木建造房屋。索性和用石頭砌城牆一樣,大量使用石塊和水泥建築房屋。


    因


    為這裏不缺煤炭,楊凡還在南城這裏新建了很多的磚窯。用煤炭來燒製黏土實心磚瓦。城裏的建築物多數用石頭做地基,用磚瓦蓋房子。修建的速度很快。


    這大半年來,不僅城牆竣工了。而且城裏的房子也大部分都封頂了。


    北城變成了駐軍城,而南城雖小,卻成了民城。


    這裏逐漸的各種為軍隊服務的武器修造作坊,飯館、雜貨鋪子,各種服務的買賣都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


    商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敢於冒險的人群。隻要有足夠的利潤,他們敢於冒一切風險。


    九原城這裏駐紮這麽多的京營官兵,而他們軍餉充足,還補發了之前十幾年的欠餉。一個個的都是頗有些身家的。


    他們有消費能力。所以大批的商戶跟著來到這裏開設店鋪,為京營官兵服務。方便了官兵的同時,自己也賺的盆滿缽滿。


    尤其是楊凡搞了那個東勝城拍賣會後,大明朝的商人們徹底開竅了。


    他們發現,草原上的商機是如此之多。打仗也不隻是賠錢的事情,定遠伯這不就把戰爭變成了賺錢的好買賣了嗎。


    他們在東勝的拍賣會上,大賺了一筆之後,紛紛派遣家族子弟,在這裏開設店鋪,收購皮毛,藥材,牲畜。尤其是大軍出售繳獲的馬匹和牛。


    於是,南城日漸繁華起來。各種浴池、酒樓、藥店、甚至青樓都紛紛冒了出來。向這座城市供應幹牛糞、木柴和煤炭等燃料,供應蔬菜、糧食和副食也成了大生意。


    楊凡要在黃河冰凍前囤積足夠過冬的物資,不論是朝廷運來的,還是商人運來的,他都按價收購。


    在楊凡的經營下,這座荒廢了幾百年的古城,人氣越來越旺,竟然有了塞上江南的幾分氣象。


    塞外的冬季是非常寒冷的。楊凡不知道仗會打多久,他必須提前規劃好。


    隻有把城市建設好了,冬季才能讓大軍安然過冬。而建設一座城市,是需要很多物資的。這也給了這些商人無數的商機。


    九原城修築好了以後,楊凡其實已經利於不敗之地。


    隻要他不出去浪,基本不怕蒙古攻破九原城。


    這麽多兵力和民夫,加上如此大型而堅固的石頭城牆。在真的個時代是非常難以攻破的。


    何況,還有黃河水運做依托。鐵路現在都到了張家口了。年底前修到這裏也不是不可能的。


    現在,在燕山鐵路沿線新建了好幾個采石場,還上了蒸汽機帶動的碎石設備。每天都能通過炸藥開山,通過碎石機粉碎,提供巨量的碎石。


    修築鐵路需要的物資,可以通過京張鐵路快速而大量的運來。


    現在的效率比之前用馬車、牛車不知道強到哪裏去了。


    窄軌鐵路這時候修建容易,投資少,工程進度快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火車拉著枕木、鐵軌、碎石。修好一段,就繼續前進。然後再鋪設一段。如此循環往複向著歸化城推進。


    帶著推土鏟的蒸汽機和壓路蒸汽機在前麵平整土地。路基的地麵修好後,就鋪設道砟梯台,然後用蒸汽機帶動的震動機械,震動路基,使道砟碎石更加嚴實。


    最後工人從火車上卸下來枕木和鋼軌,完成鋪設。


    草原上沒有像樣的的河流,一馬平川。所以鋪軌的速度非常快。


    本來楊凡是打算把文官、廠衛、公公們放在歸化城的。畢竟那裏是後方相對安全。可是,之前的一連串勝利,已經讓這些人紅了眼睛。


    在現在的大明,軍功可太不容易弄了。尤其是對***和東虜的軍功。見了楊凡這邊鋪天蓋地而來的軍功,他們跟蒼蠅見了血一樣,急的喉嚨裏都快伸出爪子了。


    平時


    攻打一下***,斬首百餘人就算是大勝利了。哪像是楊凡這裏,一仗殲敵幾千人都稀鬆平常。大決戰往往殺敵以萬人計算。


    他們哭著喊著,也要和大軍同生共死。聲稱皇帝派他們來,是來打仗的,不是躲在後麵享受的。他們絕不能寒了三軍將士的心。


    楊凡也是無奈了,看他們這麽執著,隻能讓他們跟著來了九原城。


    現在,距離這裏三百多裏地的後套草原上,如今已經聚集了漠西蒙古的十幾萬人。那裏有被趕來的牛羊數百萬頭。還有十萬牧民給他們放牧。


    這就是遊牧民族的好處,打到哪裏,就把牛羊牲畜,老幼婦孺帶到哪裏。


    後套肥沃的土地,緊鄰黃河,氣候濕潤,牧草茂盛。養活二三十萬牧民綽綽有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