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吃了早飯,決定去碼頭上散散步。這是他的習慣,飯後溜溜腿,消消食兒。


    這周圍都是他的家丁團駐地,到處都是和他打招唿的。


    “老爺早啊”


    “小的見過老爺。”楊凡身後跟著衛隊長秦剛,和一個夥的十個精銳衛士。


    在碼頭附近的集市上溜達著。他喜歡這種煙火氣兒。尤其是在他的羽翼庇護下,給這些百姓一個安全的謀生環境,他很開心。


    遠處一群民夫抬著擔架走來,上麵都是哼哼唧唧的傷兵。他們都是重傷員,這裏條件不好,野戰醫院條件有限。


    隻是初步處理,需要後送到歸化城去進一步治療。歸化城的物資要比這裏充裕的多。


    楊凡走過去,挨個查看這些傷員的包紮和處理情況。要是處理不到位,或者玩忽職守,楊凡會發火的。


    曾經有的醫護人員因為太匆忙,沒有處理好,被楊凡發現,打了軍棍。


    這些傷兵盡管躺在擔架上,但是楊凡穿著蟒袍,不管認不認識他的人,都立刻就會知道,這是定遠伯、征西將軍楊凡。


    他們掙紮著,要起來給楊凡施禮,被楊凡按住了。


    “你們有傷在身,不必多禮”官兵們都有些感動。這個年代,階層固化,底層的百姓都十分淳樸。


    上位的貴人做出一點點的禮賢下士,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都會收獲他們的真誠的愛戴。


    楊凡依次問他們,是在哪裏受的傷,因為什麽受的的傷。現在感覺怎麽樣。


    這些受傷的官兵,激動的和楊凡說著很爺們的話,好像生怕有一點點軟弱,被別人笑話自己。


    “你們都是好樣兒的,全是傷在前胸,沒有一個傷在後背的。這才是我楊凡帶出來的兵。”官兵們頓時激動起來,嘶聲力竭的高喊:“願為大明效死。原為大帥效死。”一時間,恨不得身上的傷口在長幾分,寬幾分,才能體現自己的勇敢。


    一支部隊的風氣,和主官直接相關。楊凡帶出的兵,十分重視軍人的榮譽。


    寧可戰死,也絕不當逃兵。這也是他們看不起其他大明軍隊的資本。他們人人都為自己所在的部隊感到榮耀。


    傷兵們上了船,後麵還有一些百姓帶著棺木等著上船。這些都是楊凡的家丁團陣亡的官兵家屬。


    京營的家屬就很難能來這裏了,一般都是後勤部門火化後帶骨灰迴去。


    打仗就沒有不死人的。為了保證戰鬥力,楊凡規定,京營的兵都是一個街區的人編在一個營頭兒。


    都是親屬、街坊、發小兒。這樣的部隊在作戰時,會互相幫助,絕對不會拋棄戰友。


    如果有人幹壞事,也會被製止。如果有人戰死,其他人就會瞬間紅了眼睛。


    這麽好的一個人被打死,他們一定要為他報仇。不然,迴家去都沒法交待。


    這叫做血親複仇。楊凡的規矩,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拋棄戰友,否則從嚴治罪。


    長官戰死,其他人逃跑的,殺全隊。更不能遺棄傷兵,這是也是要殺頭的重罪。


    如果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死傷戰友的殘肢也得都找迴來。死者要讓他們囫圇個兒的入土為安。


    這些措施給官兵一種永遠不會被拋棄的感覺。即使戰死了,新城的英烈祠也會刻上名字,年年祭祀。


    陣亡的家丁和楊凡係統其他參戰人員,也會在英烈祠的後山享有專用墓地。


    他們的家屬也會得到年金和各種福利。所以,楊凡的兵是沒有後顧之憂的、上了戰場上人人效死,全部都敢於和敵人拚命。


    這些人都是楊家的家奴,他們見了老爺,都上前跪下磕頭。一邊給姥爺磕頭,一邊哭泣著。


    楊凡溫聲挨個撫慰,一家一家的問,家裏有沒有什麽困難。讓副官侯平都記錄下來,讓夫人隨後解決。


    這些人都上了船,最後一個人,是一個姑娘。楊凡有些詫異,仔細看去。


    這個姑娘大概有十八九歲的樣子,長相樸實,紅紅的臉蛋兒,結實的身板兒,一看就是個農家姑娘。


    衣服穿著雖然破舊,但是漿洗的非常幹淨。他身後還有幾個男子,看相貌和她很像,應該是她的兄弟。


    後麵放著一具帶著白茬的棺木。看到楊凡,這個姑娘盡管有些羞澀,但是落落大方的上前給楊凡磕頭。


    “民女胡藍氏,見過定遠伯。”


    “起來,不必多禮,你們這是來接什麽人。”楊凡有些奇怪。如果是這女孩的父親,看她的年紀有些不對,家丁裏都是十幾歲,最多二十多的小夥子,沒有這麽大年齡的人。


    如果是她的兄弟,那應該是她的長兄上前來見禮。這是這個時代禮製的要求。


    可是上來行禮的是她。這說明她是這戶人家的代表。而且她自稱胡藍氏,而且還是姑娘的打扮。


    楊凡忽然懂了。他心裏一痛,望門寡!也就是這姑娘已經定親了,但是,還沒有過門,就沒了夫君。


    “這幾位是你的兄弟吧,你夫君家裏,為什麽沒有來人接。”楊凡問道。


    胡藍氏眼裏擎著淚花,低聲說道:


    “夫君家裏沒有人了。”楊凡沉默,隻要有戰爭就會有傷亡。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受傷最大的永遠是這些底層的百姓。


    “你今後有什麽打算。”


    “我和夫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此生不願再嫁。隻可惜,沒來的及過門,為胡家留下一兒半女。”楊凡心下一陣感動,這個年代的人,感情非常的淳樸和真誠。


    “家裏可有什麽困難,盡管提出來。戰歿官兵的家屬,會有生活的保障。”


    “民女沒有困難,胡家分了五十畝水田,都轉到了民女名下。我大哥也答應,把他第二個兒子過繼到胡家名下。未亡人聽說老爺詩詞無雙,想為亡夫求一首詩詞。”這個年代,求文人寫墓誌銘,提寫詩詞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但楊凡沒有任何的猶豫,迴頭對秦剛說:“拿紙筆來。”很快兩個衛兵從一處書畫攤子處取來的紙筆。


    老板聽說定遠伯要用,趕緊催促夥計,拿最好的紙筆來。還特意端著研好的墨汁,讓夥計捧著一直狼毫,在一邊伺候著。


    兩個士兵打開,並且斜著拉緊一個打開的空白卷軸。讓楊凡題字。楊凡略一思索,提筆寫道:“忽有故人心上過,迴首山河已是秋,兩處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周圍的人看著白色卷軸上題詩,紛紛念誦起來。


    一個個的露出欽佩的表情。這首詩真情流露,頌揚了二人愛情的忠貞和美好。


    眾人連稱好詩。楊凡小心的吹幹了墨汁,把卷軸交給胡藍氏。胡藍氏感動的給楊凡磕了三個頭,帶著靈柩上了船。


    楊凡有些傷感的看著他們上船。迴頭對副官侯平說道:“讓夫人特殊關照一下這位可憐的姑娘。以後她有什麽困難都給解決一下。”這時候,身後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久聞定遠伯精於詩詞,今日老夫也算是有了耳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