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均還是少年心性,聽到戚博翰這麽保證,頓時安心了許多。


    今日消耗腦力和體力過多,戚博翰疲憊地迴到房間時,卻看到原本應該躺在床上的人不見了!


    戚博翰心中一驚,想起陶笉然今晚說的話,臉上的血色霎時間褪下,巨大的恐慌籠罩上心頭。


    第120章 120


    “主子……”暗一的聲音從黑暗中傳來, “陶公子在偏房和寶貝們吃晚飯。”


    戚博翰聞言, 理智瞬間迴籠, 一陣風似的衝到偏房, 破門而入。


    小寶和小貝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嚇愣住了, 看到是爹爹之後,以為這是什麽新遊戲, 立即咿咿呀呀地興奮起來。


    陶笉然隻看了戚博翰一眼,並不想理會他,繼續吃飯。


    “然然。”戚博翰上前,將陶笉然從背後摟了上去,把臉埋在陶笉然的發間, “然然。”


    “叫魂呢?讓開我要吃飯!”陶笉然惡聲惡氣,一點好臉色也不給。這個禽獸!竟然在外麵把他給弄暈了, 罪無可赦!


    戚博翰不肯放鬆,就趴在陶笉然的背上。


    小寶和小貝見狀, 也爬了過來,扒拉在戚博翰的背上, 玩得十分開心。


    陶笉然聽到孩子們的笑聲, 不自覺地心軟了一些,沒好氣地問道:“你吃晚飯了麽?”


    “沒有, 然然餵我。”戚博翰得寸進尺地湊到陶笉然嘴邊。


    “滾滾滾!快去吃飯!”陶笉然一把推開戚博翰的俊臉, 堅決要將冷戰進行到底!


    “然然,戚靖琪打算用姑姑威脅我,我必須要去京城。”戚博翰抱著陶笉然的手倏地收緊, “你等我迴來好不好?”


    陶笉然聞言,握著筷子的手微微一抖:“隨便你,愛怎樣就怎樣。”


    戚博翰哪裏聽不出陶笉然是在賭氣,卻不知該如何把愛人哄好,屋內氣氛逐漸冷了下來。小孩子對情緒最為敏感,突然齊齊地哇的一聲開始嚎啕大哭。陶笉然不得不放下高冷的偽裝,連忙過來哄孩子。


    五日之後,一切準備妥當,戚博翰帶上五千精兵,準備赴京。


    陶笉然跟戚博翰冷戰了五日,事到臨頭,卻再也裝不了高冷了。抱著兩個孩子來送行時,瞬間紅了眼眶。


    戚博翰看著陶笉然脆弱的模樣,心中一緊,上前一把將人抱在懷中,低聲道:“然然,等我迴來。”


    陶笉然抬起頭,不讓眼淚掉出眼眶:“你要是敢不迴來,我就,我就……”話還沒說完,兩行熱淚突然滑落。


    兩個小寶寶還不知道發什麽了什麽事情,迷茫地看著兩位父親。


    戚博翰沒有說話,伸手撫過陶笉然的眼淚,隨後便決絕地轉身,騎上馬頭也不迴地離開了。他怕再多看一眼,自己會再也沒有離開的勇氣。


    陶笉然傻傻地站在原地,一直到連軍隊揚起的灰塵都看不見的時候,才一臉堅毅地迴王府。他不能沉浸在悲傷之中,他還要幫戚博翰打理好寧安,讓寧安成為戚博翰最大的倚仗!


    又過了幾日,藩王們陸續啟程上京。陶笉然正在和王君浩、翁元基等人商量著屆時直接攻打京城的布局時,突然一名暗衛來報。


    “公子,暗十一截取到勤王的信件,發現勤王與勾結匈奴二皇子有聯繫。”


    “勤王?”陶笉然楞了幾秒,才想起這個人。勤王的封地在瑞朝西北部寒苦之地,跟匈奴的領地相接壤,可見當時的皇帝對這位王爺有多不喜。


    聽說現任是個膽小怕事的主,如今竟敢勾結匈奴?而且那匈奴的二皇子不是快要鬥敗了嗎,怎麽有空來瑞朝插一腳?


    陶笉然將暗衛呈上來的密信一目十行地看完,並沒有發現任何偽造的跡象。勤王勾結的匈奴的動作沒有絲毫的掩飾,就跟戚靖良一樣囂張。但他有一個比戚靖良強大的優勢:距離匈奴近,距離京城也更近。


    而且現任勤王是第三代了,近百年的經營,領地內的軍隊規模必定不小。他如果要造反,比戚靖良成功的機率還高一些。


    “繼續查,另外告訴博翰,讓他在京城小心勤王。”陶笉然不知道自己此時的神態,像極了戚博翰發號施令的模樣,等暗衛退下之後,陶笉然轉而對王君浩道:“如果匈奴也來插一腳,博翰在京城的屬性恐怕會更加危險,我們得盡早做準備。”


    “要繼續徵兵?”王君浩眉頭微皺,如今寧安已經沒有多少能入伍的漢子了,繼續強行徵兵的話,田地可能就得荒廢。


    陶笉然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他搖了搖頭,突然眼中露出一絲狡黠的神色:“如今廣義是不是沒人管了?”


    “戚靖良提拔的三個知州都是酒囊飯袋,戚靖琪又遲遲沒有派人接管,如今廣義已經亂成一窩粥。”翁元基對廣義的情況倒是了如指掌,“如果想要做什麽的話,如今的時機最好不過。”


    戚靖琪估計也已經知道勤王勾結匈奴的消息,肯定忙得焦頭爛額。廣義這個偏遠的地方,不管發生什麽他都沒精力管了。


    “那我們就去廣義徵兵!”陶笉然一錘定音,“但是不要做得太明目張膽,不要給戚靖琪對博翰發難的機會。”


    “這個自然,”翁元基捋了一把自己的山羊鬍子,一身仙風道骨,笑容卻令人莫名打寒顫。


    既然都把爪子伸到廣義了,那隻征一些兵迴來多沒意思啊……翁元基一肚子的壞水開始咕嚕咕嚕往外冒。


    翁元基和王君浩去廣義折騰的時候,陶笉然還是閑不下來。士兵的人數很重要,但質量也很關鍵。而且寧安將領實在稀缺,萬一有一天王君浩也離開的寧安的話,那寧安的軍隊就群龍無首了!


    陶笉然一意識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心發慌。寧安缺將領,整個瑞朝都缺。實際上軍事學院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將領。


    而今軍事學院已經擴充到了三千多名學生,其中從行知小學轉過來的學生,雖然還隻是在學二年級的知識,但基本已經掃盲完畢。再加上年紀不小,理解能力也要比五六歲的二年級生要強許多。


    於是陶笉然一紙令下,直接取消了每月兩日的休息日,增設一門兵法課,讓戚靖宇上陣教兵法。


    戚靖宇身在皇家,雖然不曾帶兵打仗,但從小看過的兵書不知幾凡,教這些學生是綽綽有餘的。陶笉然看過這時代的兵法之後,隻覺得晦澀難懂,於是又跟係統兌換了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作為補充教材,順便填充了學校的藏書閣和圖書館。


    做完這個,陶笉然又嫌不足。軍事學院的學生們想要成長起來,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能直接從現有的士兵中挖掘培養的話,短期收益會更大!


    隻是士兵以前都是農家漢子,思維收到的限製比較大,想要發掘他們的天賦,首先得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第一步:識字。


    於是乎,辛苦訓練一整天,以為晚上能睡個好覺的士兵們發現,噩夢來臨了。他們被強迫塞進了一個名為“士兵掃盲班”的地方,由嶽州府行知小學副校長、行知中學正副校長,親自教授他們識字。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